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每一项实践性作业,或精心设计,或因势利导,都是为了帮助孩子们巩固新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花样百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收获“多样”能力。语文作业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实践性作业;多元化;培养能力
课外作业是对课上教学的有效延伸,是课堂学习的巩固和深化,是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学習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环。但是,传统的作业的形式单一,学生完成得累,老师也抓得累。“减负”“作业瘦身”“释放学生”等改革之声此起彼伏。面对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改革浪潮,新形势下的作业改革势在必行。那么,何不换种方式,让作业多些“花样”,让学生喜欢做,乐于做?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笔者在布置作业方面做了一些多元化的尝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一、复述性作业,培养表达能力
现代社会交往中,语言沟通是最重要、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学会表达是口语交际的重要内容。而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以及广阔的舞台,让每个学生都愿说、敢说、爱说,才可以使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因此,我经常给学生布置“复述性作业”,鼓励他们多说,会说。
1.课文复述
学习课文后,不少课文都会有“复述课文大意”的要求。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重温课文内容,训练概括性思维,提高表达能力。因此,我选择一些叙事性的文章,如《十六年前的回忆》《卖火柴的小女孩》《汤姆,索亚历险记》……要求学生课后把主要内容或一些精彩的片段复述给家人或同学听,要求做到简要清晰。这样,学生既重温了课文内容,又增强了概括能力。
2.交流见闻
有时校园里会发生一些突发的事情或一些特别的活动。有了经历,就有了说话内容。“分享会”是一个重要的载体,如:读书分享会,节日分享会,特产分享会……有时也会让学生回家与家人分享校园趣事。这样,既给学生留下了学习生活的记忆,同时也为练笔积累了素材。
3.师生共融
对于比较“胆小”平时不大喜欢开口说话的学生,我会利用课余时间,找机会和他们攀谈交流见闻。对学生有要求,作为老师就更应该率先垂范,从声音到形态,从表述到评价,潜移默化中给予一些示范,让他们有章可循。师生共融,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
二、调查性作业,培养整合能力
现代的孩子随时都可以使用电子产品,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样。与其头疼孩子沉迷网络,不如因势利导,课外布置一些调查性作业,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习惯和处理信息的整合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益。
1.查阅资料
在平时的教学中。布置预习作业时,我都要求学生上网查阅、收集一些相关的资料。如教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鲸》前,我布置学生搜集鲸的资料。选择自己喜欢的鲸,以“鲸的自述”为内容开展练笔活动。学生上网搜查资料、筛选内容,对于鲸的信息储备远超于课文内容。对于学生自己搜集的资料,他们介绍起来也更加流畅、自豪。
2.走访调查
语文教材中设有“综合性学习”,指导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后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在学习《我爱你,汉字》时,我让学生按感兴趣的内容自愿组合成学习小组,开展走访调查活动。有的组了解汉字历史:搜集资料了解汉字的演变,绘成表格,有的搜集笑话或趣事;有的组则调查社会用字情况,在小区、村里、同学的作业本等寻找、拍摄各种字,学会分析问题;还有的组在报刊杂志、字帖里寻找名家或优秀书法作品。同时,请来家长出谋划策,保驾护航。同学们制定计划,分工合作,获得了预期的效果。
3.融入生活
实践性的作业当然包括劳作性的作业,这可以让同学们动手,动脑,动身,乃至动心。学完了《怀念母亲》,我让学生回家为妈妈做件暖心的事;学习《凡卡》,学生给家里人写封信,诉说心里话;学完《古诗词》,学生制作一份属于自己的诗集,图文并茂,封面设计,配图……自己一手策划,展示的时候充满了自豪感呢!
这样的作业不仅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让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爱语文,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学习起来兴味盎然。
三、想象性作业,培养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有了想象,才会有创造。想象,就是创新的翅膀。
1.拓展想象
小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他们还保留着那份独特的纯真,因此想象力非常丰富。只要我们能加以点拨,给他们一双翅膀,想象就会飞起来。
教古诗《秋思》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体会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我根据课后要求,引导学生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并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在学生写的故事中,我看到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学生能从多方面直接写出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怀。有的学生抓住环境描写的衬托,把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融到凉爽的秋夜这方面想象;有的从写信、拆信方面想象;有的从信中的内容想象……无论是从哪方面想象,学生都能在丰富的想象中,把故事写得人情人境,让人看了也添几分乡愁。学生想象的翅膀一旦张开,就会翱翔在美丽的天地里。
2.补白出新
现行教材的学习有许多在结尾处有留白的课文,我会让孩子先走进文本,再回头来想想文本中所没有呈现的内容,大胆联想,补充文本的内容,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如学习《凡卡》后,学生想象“凡卡睡醒以后会有怎样的遭遇?”给凡卡写封信,邀请凡卡来“做客”……学生的想象被激活,进入个体丰富的想象空间,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新知不断形成,拓宽了创新的思维。
不同的想象凸显了学生不同的创新能力,教师只有不断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才可以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得到发展、深化。
四、综合性作业,培养合作能力
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通过合作学习,可以“优势互补,竞争激励”,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布置合作性的作业,就是一种有效的训练途径。
在学习《有趣的汉字》时,我把班中的学生以4人为一小组分成12个小组,要求他们合作完成综合实践活动——“有趣的汉字”。组长按“编字谜”“猜字谜”“谐音的古诗”“歇后语”“谐音笑话”等项目进行分工搜集资料,并编成小册子。一周后展示活动成果,被评为“最佳拍档小组”的小组将给予奖励。学生的好胜心都比较强,不甘落后于人。为了取得胜利,他们就会商量如何分工合作,并制订活动计划。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能互相帮助,互相激励,互相协调,直到共同完成任务。在谈活动收获时,有的学生说活动让他明白了做好一件事,必须要拥有团队精神;有的学生说只有彼此合作、共同努力才可以获得成功……
根据教学情况,我还经常布置其他合作性作业,如:小组合作背书、完成作业,共同编故事等。这样的作业,不但可以让学生间的关系更密切,还使他们在与人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学会如何与人协调好关系。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每一项实践性作业,或精心设计,或因势利导,都是为了帮助孩子巩固新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花样百出”的最终目的是收获“多样”能力。因此,作为语文老师,要围绕培养的目标,紧扣课文内容进行教学,同时要善于延伸外延,设计“多元化”作业,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给老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张亚清,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东方教育,2015(11)
[4]徐焕洲,中外教育名言精选[M],广东:广东省语言音像电子出版社,2007
[关键词]实践性作业;多元化;培养能力
课外作业是对课上教学的有效延伸,是课堂学习的巩固和深化,是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学習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环。但是,传统的作业的形式单一,学生完成得累,老师也抓得累。“减负”“作业瘦身”“释放学生”等改革之声此起彼伏。面对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改革浪潮,新形势下的作业改革势在必行。那么,何不换种方式,让作业多些“花样”,让学生喜欢做,乐于做?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笔者在布置作业方面做了一些多元化的尝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一、复述性作业,培养表达能力
现代社会交往中,语言沟通是最重要、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学会表达是口语交际的重要内容。而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以及广阔的舞台,让每个学生都愿说、敢说、爱说,才可以使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因此,我经常给学生布置“复述性作业”,鼓励他们多说,会说。
1.课文复述
学习课文后,不少课文都会有“复述课文大意”的要求。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重温课文内容,训练概括性思维,提高表达能力。因此,我选择一些叙事性的文章,如《十六年前的回忆》《卖火柴的小女孩》《汤姆,索亚历险记》……要求学生课后把主要内容或一些精彩的片段复述给家人或同学听,要求做到简要清晰。这样,学生既重温了课文内容,又增强了概括能力。
2.交流见闻
有时校园里会发生一些突发的事情或一些特别的活动。有了经历,就有了说话内容。“分享会”是一个重要的载体,如:读书分享会,节日分享会,特产分享会……有时也会让学生回家与家人分享校园趣事。这样,既给学生留下了学习生活的记忆,同时也为练笔积累了素材。
3.师生共融
对于比较“胆小”平时不大喜欢开口说话的学生,我会利用课余时间,找机会和他们攀谈交流见闻。对学生有要求,作为老师就更应该率先垂范,从声音到形态,从表述到评价,潜移默化中给予一些示范,让他们有章可循。师生共融,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
二、调查性作业,培养整合能力
现代的孩子随时都可以使用电子产品,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样。与其头疼孩子沉迷网络,不如因势利导,课外布置一些调查性作业,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习惯和处理信息的整合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益。
1.查阅资料
在平时的教学中。布置预习作业时,我都要求学生上网查阅、收集一些相关的资料。如教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鲸》前,我布置学生搜集鲸的资料。选择自己喜欢的鲸,以“鲸的自述”为内容开展练笔活动。学生上网搜查资料、筛选内容,对于鲸的信息储备远超于课文内容。对于学生自己搜集的资料,他们介绍起来也更加流畅、自豪。
2.走访调查
语文教材中设有“综合性学习”,指导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后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在学习《我爱你,汉字》时,我让学生按感兴趣的内容自愿组合成学习小组,开展走访调查活动。有的组了解汉字历史:搜集资料了解汉字的演变,绘成表格,有的搜集笑话或趣事;有的组则调查社会用字情况,在小区、村里、同学的作业本等寻找、拍摄各种字,学会分析问题;还有的组在报刊杂志、字帖里寻找名家或优秀书法作品。同时,请来家长出谋划策,保驾护航。同学们制定计划,分工合作,获得了预期的效果。
3.融入生活
实践性的作业当然包括劳作性的作业,这可以让同学们动手,动脑,动身,乃至动心。学完了《怀念母亲》,我让学生回家为妈妈做件暖心的事;学习《凡卡》,学生给家里人写封信,诉说心里话;学完《古诗词》,学生制作一份属于自己的诗集,图文并茂,封面设计,配图……自己一手策划,展示的时候充满了自豪感呢!
这样的作业不仅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让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爱语文,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学习起来兴味盎然。
三、想象性作业,培养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有了想象,才会有创造。想象,就是创新的翅膀。
1.拓展想象
小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他们还保留着那份独特的纯真,因此想象力非常丰富。只要我们能加以点拨,给他们一双翅膀,想象就会飞起来。
教古诗《秋思》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体会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我根据课后要求,引导学生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并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在学生写的故事中,我看到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学生能从多方面直接写出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怀。有的学生抓住环境描写的衬托,把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融到凉爽的秋夜这方面想象;有的从写信、拆信方面想象;有的从信中的内容想象……无论是从哪方面想象,学生都能在丰富的想象中,把故事写得人情人境,让人看了也添几分乡愁。学生想象的翅膀一旦张开,就会翱翔在美丽的天地里。
2.补白出新
现行教材的学习有许多在结尾处有留白的课文,我会让孩子先走进文本,再回头来想想文本中所没有呈现的内容,大胆联想,补充文本的内容,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如学习《凡卡》后,学生想象“凡卡睡醒以后会有怎样的遭遇?”给凡卡写封信,邀请凡卡来“做客”……学生的想象被激活,进入个体丰富的想象空间,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新知不断形成,拓宽了创新的思维。
不同的想象凸显了学生不同的创新能力,教师只有不断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才可以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得到发展、深化。
四、综合性作业,培养合作能力
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通过合作学习,可以“优势互补,竞争激励”,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布置合作性的作业,就是一种有效的训练途径。
在学习《有趣的汉字》时,我把班中的学生以4人为一小组分成12个小组,要求他们合作完成综合实践活动——“有趣的汉字”。组长按“编字谜”“猜字谜”“谐音的古诗”“歇后语”“谐音笑话”等项目进行分工搜集资料,并编成小册子。一周后展示活动成果,被评为“最佳拍档小组”的小组将给予奖励。学生的好胜心都比较强,不甘落后于人。为了取得胜利,他们就会商量如何分工合作,并制订活动计划。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能互相帮助,互相激励,互相协调,直到共同完成任务。在谈活动收获时,有的学生说活动让他明白了做好一件事,必须要拥有团队精神;有的学生说只有彼此合作、共同努力才可以获得成功……
根据教学情况,我还经常布置其他合作性作业,如:小组合作背书、完成作业,共同编故事等。这样的作业,不但可以让学生间的关系更密切,还使他们在与人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学会如何与人协调好关系。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每一项实践性作业,或精心设计,或因势利导,都是为了帮助孩子巩固新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花样百出”的最终目的是收获“多样”能力。因此,作为语文老师,要围绕培养的目标,紧扣课文内容进行教学,同时要善于延伸外延,设计“多元化”作业,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给老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张亚清,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东方教育,2015(11)
[4]徐焕洲,中外教育名言精选[M],广东:广东省语言音像电子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