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的楼市疯狂,2010年的楼市调控,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好似坐过山车般“忽上忽下”。房地产的严重泡沫已经让老百姓怨声连连,“政府整天说要控制房价,但是房价怎么就越调越高呢?!”任何事情都讲求一个“度”,都有一个极限值,现在中国的房价已经快跨越警戒线了,离崩溃也许只是一步之遥。
房地产泡沫游戏中的“多头力量”
任何一位期望房地产价格下跌的人,只要去了解一下中国房地产市场中的力量对比,那他一定会感到沮丧甚至绝望。在中国房地产巨大的泡沫游戏中,处于多头一方的,都是当今中国最为显赫的力量,在这些力量中,位列首位的就是各级地方政府。
无论是出于官员政绩、地方财政还是GDP的考量,中国各级地方政府都愿意极力推动中国房地产泡沫的不断膨胀,可谓中国房地产的“死多头”。其中理由无非利益二字,这也是为什么金融危机后,中央政府稍有政策松动,各级地方政府便雷厉风行,密集出台各种房地产刺激政策的原因。出于同样的理由,在2010年中央政府开始抑制房地产泡沫的时候,各地方政府则是虚与委蛇,能拖则拖,虽然也有个别地方大员祭出住房消费税之类的把戏,颇有一点对房地产泡沫大开杀戒的势头,但地方财政对土地泡沫的巨大需求使然,个别地方官员对房地产泡沫的特殊态度,至多能起到某种政治宣誓的作用。由此判断,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一天不结束,地方政府就始终是推动中国房地产泡沫的死多头。
在中国房地产的泡沫游戏中,与地方政府利益高度一致并结成稳固同盟的另外一支多头力量,是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房地产商。在这些房地产商中,虽然各有各的算盘,但几乎无人不喜欢价格泡沫,泡沫越大,他们赚得越多,即便冷静如王石者,恐怕也不会与泡沫过不去。长远利益归长远利益,短期暴利也不是啥坏事,至于泡沫破裂谁来兜底,地方政府尚且不顾,唯利是图的房地产商们又何须替古人担忧呢?所以,只要可能,他们就会采取诸如信息欺诈,游说政府等一切可能的手段,为房地产泡沫火上浇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一直以私营企业为主的房地产商队伍中,近年来杀出了一路黑马:央企。与一般的地产商不同,央企的管理者们,完全不需要为房地产泡沫的崩溃承担任何个人损失,短期的泡沫越大,对他们越有利。
不过,如果仅有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的做多热情,没有银行一边倒的信贷支持,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恐怕也不会像现在这样烈火喷油,日剧一日。最近几年我们看到的情形是:中国银行业不仅业务高度的同质化,最终的责任约束也无从谈起,而短期利益依然是那些调动频繁的行长们的最高利益。在利差收入还是中国银行业绝大部分利润来源的情况下,多放贷则多获利。于是,各大银行蜂拥放贷,一举促成中国历史上最为壮观的信贷狂潮,只要宏观形势暂不翻转,房地产短期内不崩盘,银行就会争先恐后放贷争取短期利润。要而言之,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竞相向房地产业放贷,推动房地产泡沫的不断腾升,都符合银行家们的利益,如此制度约束,中国银行业不成为房地产的多头反倒怪了。
市场购买力正在被逐渐耗尽
在过去10余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中,地方政府、开发商、银行以及那些拥有大量低成本住房的各类官员,结成了一个相当稳定的多头利益集团,而唯一能够与之抗衡的中央政府,实际上也一直受制于经济增长之紧箍咒,而屡屡诚服于这个集团。反观空头一方,仅只剩下那些尚未首次置业的年轻人以及进城的农民工了。这个阶层在中国目前的政治格局中,几乎可归为最弱势之列,其政策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以这种力量与强悍无比的房地产多头相搏,无异于以卵击石。而即便是这些人,一旦他们买房之后,他们就会立即转变为多头一方。毕竟,有谁愿意自己的资产缩水,甚至变成负资产一族呢?如此看来,除了那些被中国房地产商们号称为“刚需”的潜在购房者之外,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了净多头格局。所有的利益主体都坐等某种神秘力量推动房地产价格的不断泡沫化,以从中渔利。以这样的力量对比,不少人可能真的相信中国的房地产会涨到天上去。
然而,有经验的投资者都知道,当一个市场全部转变为多头的时候,市场实际上已经处于高度危险之中,换言之,市场反转的时候可能越来越近。道理非常简单:所有多头力量都已满仓入货,再也没有新的资金可以推动价格继续上涨。当那些刚需们被迫追涨蜂拥入市的时候,中国房地产的多头力量正在逐渐被耗竭。在这方面,迹象已经变得越来越明确。有数据显示:中国的首次购房者的年龄正在快速降低。在北京,首次购房者的平均年龄已经下降到27岁,这个远远低于其他国家水平的数据表明的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购买力正在被迅速耗尽。当很多被认为不该买房的人都在买房的时候,难道不是一个牛市接近终点的有力证据吗?这就正如不该买股票的卖菜老太太都在买股票一样,这被熟练的投资者视为“市场噩耗”。
曾经有过一个相当有趣的比喻:市场必须有摩擦力,如果失去摩擦力,市场就会飞出去,而飞出去的结果就是重重的跌落。从这个视角观察中国房地产市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银行、房地产商以及形形色色的投机者们万众一心、合力做多的2009年,与之何其相似乃尔?2009年的中国房地产难道不是真的飞出去了吗?一种看上去不可一世的力量,毁灭他们的往往是他们自己。
同时凭借逻辑上的证据,如中国房地产的空置率、自有住房率、租售比、房价收入比、尤其是中国未来经济的增长前景,以及市场经验,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国房地产在2009年的放量暴涨,已经耗尽了这个市场绝大部分多头力量,这一年将是中国房地产市场长达12年牛市的一个终结之年。而当下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种种表现,不过是其在顶部的最后挣扎,接下来的将是一次漫长的、惊心动魄的下跌。如果你想知道那会是什么景象,2008年中国股票市场就是一个标准的蓝本。鉴于中国房地产价格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严重透支程度,中国房地产几无软着陆的可能,很有可能是一场雪崩。
中国房地产泡沫已经走到尽头
其实任何资产泡沫说到底都是货币现象。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判断中国房地产泡沫已经走到尽头,处于盛极而衰的转折点上。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出于反危机之需,敞开货币闸门,货币供应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峰。一个被广泛引用的数据是:中国M2与GDP之比已经达到180%,远远超过美国的60%,广义货币的总量M2在2010年8月份达到68.7万亿,竟然超过美国10万亿左右。如此洪水猛兽般的货币态势,加上中国CPI的超速攀升让温总理10月初在接受CNN采访时表示,明确将腐败及通胀列为威胁政权的两大因素,实际上已经明确了今后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趋势。
明乎此,我们就能明白,从今往后,中国的货币政策将逐渐趋紧,甚至在某些时候会骤然收紧。渐紧是大趋势,剩下的只在于程度及速度,于此,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大趋势已经基本抵定。在这里,那个一直沉默和隐身着的空头就要出场了。在整个房地产的泡沫游戏中,似乎从来就没有明显的受损者,只要房地产上涨,所有房地产的参与者几乎都能获利,所谓多赢格局,莫过于此。如此好事,何乐而不为?或许正是由于这种考量,一位著名经济学家曾放言:房地产下跌对谁都没有好处。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天下从来就没有免费的晚餐。事实上,房地产泡沫在相当程度上是由全民货币购买力的损失来支付的。为了人为延续泡沫而放任货币滥发的今日中国,情况则尤其如此。以全民货币贬值为代价向某些特定市场主体无偿支付暴利,这种游戏无论如何是难以长期持续的,有关方面的这种貌似中性的欺骗真相一旦曝光,这个游戏就会戛然而止。
当市场投机者们察觉并确认,市场最为重要的多头开始转向,以及货币政策将真的开始从紧的时候,市场的螺旋式下跌就开始了。房地产市场的各类投机者们,其实他们从来不站在任何人一边,也无所谓长远利益,就是一股脑跟风,涨时助涨,跌时助跌。人们或许很快就会看见,他们是如何怀着惊恐的心情摧残他们昔日的多头同伴的,一场相互践踏的熊市大幕,正在拉开。
中国房地产——这个曾经催生过无数富豪,吸引了无数聚光灯的销金之窟,很快就会上演一幕剧情完全相反的戏剧,房地产“崩溃”已进入倒计时,与这个剧情相呼应的,将是中国经济和政治的又一次艰难转型。
(本文作者系上海中原地产媒体高级主管)
房地产泡沫游戏中的“多头力量”
任何一位期望房地产价格下跌的人,只要去了解一下中国房地产市场中的力量对比,那他一定会感到沮丧甚至绝望。在中国房地产巨大的泡沫游戏中,处于多头一方的,都是当今中国最为显赫的力量,在这些力量中,位列首位的就是各级地方政府。
无论是出于官员政绩、地方财政还是GDP的考量,中国各级地方政府都愿意极力推动中国房地产泡沫的不断膨胀,可谓中国房地产的“死多头”。其中理由无非利益二字,这也是为什么金融危机后,中央政府稍有政策松动,各级地方政府便雷厉风行,密集出台各种房地产刺激政策的原因。出于同样的理由,在2010年中央政府开始抑制房地产泡沫的时候,各地方政府则是虚与委蛇,能拖则拖,虽然也有个别地方大员祭出住房消费税之类的把戏,颇有一点对房地产泡沫大开杀戒的势头,但地方财政对土地泡沫的巨大需求使然,个别地方官员对房地产泡沫的特殊态度,至多能起到某种政治宣誓的作用。由此判断,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一天不结束,地方政府就始终是推动中国房地产泡沫的死多头。
在中国房地产的泡沫游戏中,与地方政府利益高度一致并结成稳固同盟的另外一支多头力量,是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房地产商。在这些房地产商中,虽然各有各的算盘,但几乎无人不喜欢价格泡沫,泡沫越大,他们赚得越多,即便冷静如王石者,恐怕也不会与泡沫过不去。长远利益归长远利益,短期暴利也不是啥坏事,至于泡沫破裂谁来兜底,地方政府尚且不顾,唯利是图的房地产商们又何须替古人担忧呢?所以,只要可能,他们就会采取诸如信息欺诈,游说政府等一切可能的手段,为房地产泡沫火上浇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一直以私营企业为主的房地产商队伍中,近年来杀出了一路黑马:央企。与一般的地产商不同,央企的管理者们,完全不需要为房地产泡沫的崩溃承担任何个人损失,短期的泡沫越大,对他们越有利。
不过,如果仅有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的做多热情,没有银行一边倒的信贷支持,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恐怕也不会像现在这样烈火喷油,日剧一日。最近几年我们看到的情形是:中国银行业不仅业务高度的同质化,最终的责任约束也无从谈起,而短期利益依然是那些调动频繁的行长们的最高利益。在利差收入还是中国银行业绝大部分利润来源的情况下,多放贷则多获利。于是,各大银行蜂拥放贷,一举促成中国历史上最为壮观的信贷狂潮,只要宏观形势暂不翻转,房地产短期内不崩盘,银行就会争先恐后放贷争取短期利润。要而言之,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竞相向房地产业放贷,推动房地产泡沫的不断腾升,都符合银行家们的利益,如此制度约束,中国银行业不成为房地产的多头反倒怪了。
市场购买力正在被逐渐耗尽
在过去10余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中,地方政府、开发商、银行以及那些拥有大量低成本住房的各类官员,结成了一个相当稳定的多头利益集团,而唯一能够与之抗衡的中央政府,实际上也一直受制于经济增长之紧箍咒,而屡屡诚服于这个集团。反观空头一方,仅只剩下那些尚未首次置业的年轻人以及进城的农民工了。这个阶层在中国目前的政治格局中,几乎可归为最弱势之列,其政策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以这种力量与强悍无比的房地产多头相搏,无异于以卵击石。而即便是这些人,一旦他们买房之后,他们就会立即转变为多头一方。毕竟,有谁愿意自己的资产缩水,甚至变成负资产一族呢?如此看来,除了那些被中国房地产商们号称为“刚需”的潜在购房者之外,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了净多头格局。所有的利益主体都坐等某种神秘力量推动房地产价格的不断泡沫化,以从中渔利。以这样的力量对比,不少人可能真的相信中国的房地产会涨到天上去。
然而,有经验的投资者都知道,当一个市场全部转变为多头的时候,市场实际上已经处于高度危险之中,换言之,市场反转的时候可能越来越近。道理非常简单:所有多头力量都已满仓入货,再也没有新的资金可以推动价格继续上涨。当那些刚需们被迫追涨蜂拥入市的时候,中国房地产的多头力量正在逐渐被耗竭。在这方面,迹象已经变得越来越明确。有数据显示:中国的首次购房者的年龄正在快速降低。在北京,首次购房者的平均年龄已经下降到27岁,这个远远低于其他国家水平的数据表明的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购买力正在被迅速耗尽。当很多被认为不该买房的人都在买房的时候,难道不是一个牛市接近终点的有力证据吗?这就正如不该买股票的卖菜老太太都在买股票一样,这被熟练的投资者视为“市场噩耗”。
曾经有过一个相当有趣的比喻:市场必须有摩擦力,如果失去摩擦力,市场就会飞出去,而飞出去的结果就是重重的跌落。从这个视角观察中国房地产市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银行、房地产商以及形形色色的投机者们万众一心、合力做多的2009年,与之何其相似乃尔?2009年的中国房地产难道不是真的飞出去了吗?一种看上去不可一世的力量,毁灭他们的往往是他们自己。
同时凭借逻辑上的证据,如中国房地产的空置率、自有住房率、租售比、房价收入比、尤其是中国未来经济的增长前景,以及市场经验,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国房地产在2009年的放量暴涨,已经耗尽了这个市场绝大部分多头力量,这一年将是中国房地产市场长达12年牛市的一个终结之年。而当下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种种表现,不过是其在顶部的最后挣扎,接下来的将是一次漫长的、惊心动魄的下跌。如果你想知道那会是什么景象,2008年中国股票市场就是一个标准的蓝本。鉴于中国房地产价格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严重透支程度,中国房地产几无软着陆的可能,很有可能是一场雪崩。
中国房地产泡沫已经走到尽头
其实任何资产泡沫说到底都是货币现象。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判断中国房地产泡沫已经走到尽头,处于盛极而衰的转折点上。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出于反危机之需,敞开货币闸门,货币供应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峰。一个被广泛引用的数据是:中国M2与GDP之比已经达到180%,远远超过美国的60%,广义货币的总量M2在2010年8月份达到68.7万亿,竟然超过美国10万亿左右。如此洪水猛兽般的货币态势,加上中国CPI的超速攀升让温总理10月初在接受CNN采访时表示,明确将腐败及通胀列为威胁政权的两大因素,实际上已经明确了今后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趋势。
明乎此,我们就能明白,从今往后,中国的货币政策将逐渐趋紧,甚至在某些时候会骤然收紧。渐紧是大趋势,剩下的只在于程度及速度,于此,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大趋势已经基本抵定。在这里,那个一直沉默和隐身着的空头就要出场了。在整个房地产的泡沫游戏中,似乎从来就没有明显的受损者,只要房地产上涨,所有房地产的参与者几乎都能获利,所谓多赢格局,莫过于此。如此好事,何乐而不为?或许正是由于这种考量,一位著名经济学家曾放言:房地产下跌对谁都没有好处。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天下从来就没有免费的晚餐。事实上,房地产泡沫在相当程度上是由全民货币购买力的损失来支付的。为了人为延续泡沫而放任货币滥发的今日中国,情况则尤其如此。以全民货币贬值为代价向某些特定市场主体无偿支付暴利,这种游戏无论如何是难以长期持续的,有关方面的这种貌似中性的欺骗真相一旦曝光,这个游戏就会戛然而止。
当市场投机者们察觉并确认,市场最为重要的多头开始转向,以及货币政策将真的开始从紧的时候,市场的螺旋式下跌就开始了。房地产市场的各类投机者们,其实他们从来不站在任何人一边,也无所谓长远利益,就是一股脑跟风,涨时助涨,跌时助跌。人们或许很快就会看见,他们是如何怀着惊恐的心情摧残他们昔日的多头同伴的,一场相互践踏的熊市大幕,正在拉开。
中国房地产——这个曾经催生过无数富豪,吸引了无数聚光灯的销金之窟,很快就会上演一幕剧情完全相反的戏剧,房地产“崩溃”已进入倒计时,与这个剧情相呼应的,将是中国经济和政治的又一次艰难转型。
(本文作者系上海中原地产媒体高级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