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0
摘要:失血性休克早期如不进行有效的、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不良的预后。文章主要对于限制性的液体复苏是否能够在产科急性失血性休克当中进行应用,从而起到减少患者休克并发症和改善患者的预后的作用,并就此进行相关性的阐述,
关键词: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
失血性休克主要是指在产妇的妊娠期或者分娩期因为失血过多而导致的急性的循环过程中的血容量迅速的减少,使人体全身脏器组织的血量灌注不足,组织无氧代谢以及微循环方面产生障碍或者细胞的损伤而产生的一种临床上的综合征。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产生多种器官的功能性的障碍综合征,甚至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目前此征仍然是导致产妇的死亡的第一因素。当前,在产科的失血性治疗上面仍然在采用采用较为传统的液体复苏法来急性治疗,该方法目前临床疗效较高,能够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提高组织供氧量。但是传统液体复苏方法本身也存在着诸多的缺点,我们是否可以采用限制性的液体复苏才减少休克的相关并发症,从而起到保护器官功能的作用?
1.产科失血性休克的特点以及救治现状
与一般的创伤性的出血有着本质的不同,产科的出血是由于患者在孕产期的特殊生理状况下面以及其他众多的不确定的心理以及社会的因素之下而决定的。由于基层偏远地区和城市流动产妇的卫生保健意识较差,而当这部分的患者选择在基层的医院或者私人诊所甚至选择自己在家中进行生产的时候,由于早期的休克症状不够明显,因此在进行产后出血的识别时往往会受到一定的限值,而当能够明显的进行临床症状的鉴别是,患者的休克程度以及加深,而且由于血源不容易到达以及医疗条件等限制,使得抢救的难度空前的加大,因此,目前产后的出血依然是影响我国以及其他的发展中国家产妇死亡率较高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但是目前在临床上我们较为多见的却是一边抢救一边出血量仍然在加大,最终导致产妇的病情更加严重,此时传统的子宫填塞、子宫按摩或者宫缩剂等传统治疗方法已经不能进行有效的治疗,就需要采用手术的方式来挽救产妇的生命,虽然在院前期已经尽力的进行了相关的治疗,但是仍然有一部分的患者死于休克的相关并发症。
根据孕产妇的本身血流动力学的基本生理特征,以及产妇产后出血在早期难以及时的进行发现等基本的特点,总结出对于产科出血进行救治的成功因素主要在于对于彻底止血前对于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尤其是在患者住院的前期进行相关性的治疗。当患者的出血状态处于非控制性时,孕产妇的抢救是否成功跟制性液体复苏,在患者得到有效输血和止血前应用能否减少持续性出血、子宫切除以及休克并发症的发生,保护器官功能。
2.产科失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相关研究
为寻找限制性液体复苏应用于产科出血救治的循证医学依据,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产科失血性休克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余艳红等在建立孕期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孕兔模型的基础上,对早期液体复苏时机、液体复苏方法及原则等做了许多探索,逐步建立并完善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产科失血性休克应用的理论基础,为其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提供可靠依据。通过相关实验结果发现,怀孕的兔比正常的兔更加容易产生失血性的休克,并且因为特殊性的生理特征使得其生理性的复苏更加的困难,而且相关研究发现孕兔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时限制性输液维持MAP 在50 ~ 60mmHg 为较好的临界血压,限制性液体复苏孕兔失血性休克结局优于传统快速复苏,提高了存活率,与创伤领域结果一致。以孕兔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模型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限制性输液优于传统输液的机制如下: (1)可阻止红细胞压积( HCT)、Hb 的进一步下降,提升机体组织供氧能力,防止了失血性休克本身所致和大量输液加重的稀释性凝血障碍,促进孕兔凝血功能恢复。(2)减少失血性休克后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增强抗脂质过氧化能力,减少氧自由基产生,保护细胞免受氧自由基的损伤,减轻肺、肠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3)降低循环内皮素( ET) 、血管活性肽(VIP) 水平,利于机体促炎-抗炎介质的平衡,有效阻断了SIRS 的发生和发展。(4)增强机体有氧代谢,使无氧酵解途径减弱,利于体内乳酸等代谢产物的清除,同时还改善了碱缺失状况,减轻酸中毒反应,增强复苏效果,减少SIRS 的发生以及肝肾功能改变。(5)减少内毒素向肠外转移,肠道细菌向外移位明显减少。(6)降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水平,改善细胞免疫功能。
3. 展望
目前,我们关于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产科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探索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对于其临床上的相关指征以及相关的方法和安全性上的探索仍然处在一个较为初级的阶段,需要进行深入的了解来进行证实。 系统论证产科失血性休克院前急救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制定出产科失血性休克院前急救的输液规范,将对基层及边远地区患者在得到彻底止血前减少出血,稳定病情,减少子宫切除,降低产后出血死亡率及保护器官功能,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敦金,王晓怡. 妊娠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原发病因及其死亡原因分析[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 10( 42) :655-657.
[2] 朗景和,向阳. 妇产科急症学诊断和处理[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85-91.
[3] 余艳红,赵克森,龚时鹏. 孕兔失血性休克模型的建立[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04,10( 3) : 162-165.
[4] 余艳红,赵克森,龚时鹏. 限制性输液复苏法对失血性休克孕兔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8,43(1) : 50-53.
[5] 秦薇,余艳红,盛超.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孕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28 (6) :1042-1045.
摘要:失血性休克早期如不进行有效的、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不良的预后。文章主要对于限制性的液体复苏是否能够在产科急性失血性休克当中进行应用,从而起到减少患者休克并发症和改善患者的预后的作用,并就此进行相关性的阐述,
关键词: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
失血性休克主要是指在产妇的妊娠期或者分娩期因为失血过多而导致的急性的循环过程中的血容量迅速的减少,使人体全身脏器组织的血量灌注不足,组织无氧代谢以及微循环方面产生障碍或者细胞的损伤而产生的一种临床上的综合征。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产生多种器官的功能性的障碍综合征,甚至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目前此征仍然是导致产妇的死亡的第一因素。当前,在产科的失血性治疗上面仍然在采用采用较为传统的液体复苏法来急性治疗,该方法目前临床疗效较高,能够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提高组织供氧量。但是传统液体复苏方法本身也存在着诸多的缺点,我们是否可以采用限制性的液体复苏才减少休克的相关并发症,从而起到保护器官功能的作用?
1.产科失血性休克的特点以及救治现状
与一般的创伤性的出血有着本质的不同,产科的出血是由于患者在孕产期的特殊生理状况下面以及其他众多的不确定的心理以及社会的因素之下而决定的。由于基层偏远地区和城市流动产妇的卫生保健意识较差,而当这部分的患者选择在基层的医院或者私人诊所甚至选择自己在家中进行生产的时候,由于早期的休克症状不够明显,因此在进行产后出血的识别时往往会受到一定的限值,而当能够明显的进行临床症状的鉴别是,患者的休克程度以及加深,而且由于血源不容易到达以及医疗条件等限制,使得抢救的难度空前的加大,因此,目前产后的出血依然是影响我国以及其他的发展中国家产妇死亡率较高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但是目前在临床上我们较为多见的却是一边抢救一边出血量仍然在加大,最终导致产妇的病情更加严重,此时传统的子宫填塞、子宫按摩或者宫缩剂等传统治疗方法已经不能进行有效的治疗,就需要采用手术的方式来挽救产妇的生命,虽然在院前期已经尽力的进行了相关的治疗,但是仍然有一部分的患者死于休克的相关并发症。
根据孕产妇的本身血流动力学的基本生理特征,以及产妇产后出血在早期难以及时的进行发现等基本的特点,总结出对于产科出血进行救治的成功因素主要在于对于彻底止血前对于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尤其是在患者住院的前期进行相关性的治疗。当患者的出血状态处于非控制性时,孕产妇的抢救是否成功跟制性液体复苏,在患者得到有效输血和止血前应用能否减少持续性出血、子宫切除以及休克并发症的发生,保护器官功能。
2.产科失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相关研究
为寻找限制性液体复苏应用于产科出血救治的循证医学依据,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产科失血性休克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余艳红等在建立孕期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孕兔模型的基础上,对早期液体复苏时机、液体复苏方法及原则等做了许多探索,逐步建立并完善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产科失血性休克应用的理论基础,为其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提供可靠依据。通过相关实验结果发现,怀孕的兔比正常的兔更加容易产生失血性的休克,并且因为特殊性的生理特征使得其生理性的复苏更加的困难,而且相关研究发现孕兔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时限制性输液维持MAP 在50 ~ 60mmHg 为较好的临界血压,限制性液体复苏孕兔失血性休克结局优于传统快速复苏,提高了存活率,与创伤领域结果一致。以孕兔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模型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限制性输液优于传统输液的机制如下: (1)可阻止红细胞压积( HCT)、Hb 的进一步下降,提升机体组织供氧能力,防止了失血性休克本身所致和大量输液加重的稀释性凝血障碍,促进孕兔凝血功能恢复。(2)减少失血性休克后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增强抗脂质过氧化能力,减少氧自由基产生,保护细胞免受氧自由基的损伤,减轻肺、肠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3)降低循环内皮素( ET) 、血管活性肽(VIP) 水平,利于机体促炎-抗炎介质的平衡,有效阻断了SIRS 的发生和发展。(4)增强机体有氧代谢,使无氧酵解途径减弱,利于体内乳酸等代谢产物的清除,同时还改善了碱缺失状况,减轻酸中毒反应,增强复苏效果,减少SIRS 的发生以及肝肾功能改变。(5)减少内毒素向肠外转移,肠道细菌向外移位明显减少。(6)降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水平,改善细胞免疫功能。
3. 展望
目前,我们关于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产科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探索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对于其临床上的相关指征以及相关的方法和安全性上的探索仍然处在一个较为初级的阶段,需要进行深入的了解来进行证实。 系统论证产科失血性休克院前急救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制定出产科失血性休克院前急救的输液规范,将对基层及边远地区患者在得到彻底止血前减少出血,稳定病情,减少子宫切除,降低产后出血死亡率及保护器官功能,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敦金,王晓怡. 妊娠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原发病因及其死亡原因分析[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 10( 42) :655-657.
[2] 朗景和,向阳. 妇产科急症学诊断和处理[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85-91.
[3] 余艳红,赵克森,龚时鹏. 孕兔失血性休克模型的建立[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04,10( 3) : 162-165.
[4] 余艳红,赵克森,龚时鹏. 限制性输液复苏法对失血性休克孕兔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8,43(1) : 50-53.
[5] 秦薇,余艳红,盛超.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孕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28 (6) :1042-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