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秃患者脱发区的抗氧化物酶和脂质过氧化反应研究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ream_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是确定斑秃患者头皮中的硫巴比士酸反应物(TBARS)水平以衡量脂质过氧化水平,测定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以衡量抗氧化物酶的水平.

其他文献
本文报告3例天疱疮的经过以及几种免疫学检查结果,结合资料进行了讨论。病例1诊断寻常性天疱疮。IgG 1800(毫克/分升)、IgA260、IgM290、β1C80毫克/分升。CH5036μ。抗核抗体(-)、抗DNA抗体(-)、抗表皮细胞间抗体(pab)128倍(+)、表皮细胞问IgG沉着。结核菌素试验(+)。DNCB反应(+)。纵膈充气拍片胸腺增生。病例2诊断落叶性天疱疮。IgG1300、IgA2
期刊
该文是日本多所大学附属医院的皮肤科和内科与日本硬皮病研究委员会共同合作对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患者(SSc)进行流行病学研究的报告。其目的是揭示影响预后的因素、生存率及死亡原因。
目前已有报告对利福平(RFP)、氯苯吩嗪(B663)的继发性耐药,然而至今尚未证实麻风对多种药物治疗的原发性耐药。报告2例未治瘤型麻风对联合化疗(MDT)的一种和三种药物显示原发性耐药。从3例未治瘤型患者皮损分别取活检制成匀浆,于Swiss雌性小白鼠双后足垫接种10~4条麻风菌,测定麻风菌对DDS(0.01%)、RFP(0.03%)、B663(0.01%)和上述3种药物混合剂的敏感性。
期刊
例1 患儿年齿令2个月。入院时见弥漫性斑丘疹,部分损害中央有水疱,有些为鳞屑性斑丘疹,有融合倾向。皮损位于躯干和四肢,呈网状和片状排列。头部也有少数皮疹。皮疹形态颇似组织细胞病X。内脏检查无异常。外用皮质激素数周无效,皮损浙呈银屑病样。
粘附是病原真菌感染和侵入人体的立足点,其模式有三,一是真菌的粘附素,如凝集素(lectin)可与上皮细胞的蛋白与碳水化合物相互作用并连接;二是蛋白与蛋白间的相互作用;三是哺乳动物细胞表面的其它分子如溶血磷脂等.一些真菌的粘附素具有双重功能,如作为营养通道、性周期的成分、信号级联的起动子.故对真菌粘附生物学的研究将有助于真菌病的预防与治疗.
期刊
用细胞毒性试验检测了24例典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血清,并以10例淋巴增殖性疾患(4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6例淋巴网细胞瘤)病人和10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患病人的血清作对照。结果:22例SLE患者细胞毒性抗体阳性,2例阴性。20例对照中仅1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细胞毒性抗体阳性。这些淋巴细胞毒性抗体可出现在活动性SLE患者及经治疗而处于缓解的患者中(即使在抗核抗体变为阴性后仍然存在
银屑病是一种有明显微血管改变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虽然一般认为银屑病的损害只限于皮肤,但也不排除肾脏等内脏血管出现相同的病变。综述未用过肾毒性药物治疗的银屑病患者的肾功能表现,发现部分银屑病患者尿液中白蛋白的排出量有微量增加,因此认为微量蛋白尿可能是银屑病患者肾小球功能障碍的亚临床标志。
酷似皮下脂膜炎的T细胞淋巴瘤是新近提出的一类周围T细胞淋巴瘤的亚型。本文就其临床表现、治疗与预后、组织病理、免疫表型与电镜检查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复发性白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RVVCA)的原因尚不清楚。由于氟康唑对白念珠菌的耐药性日渐增多,为研究其发病是否与菌的耐药有关,作者以克霉唑、酮康唑、咪康唑、伊曲康唑和氟康唑5种唑类剂对50例病程为3月~7年的RVVCA患者所分离的177株白念珠菌进行了药敏试验。
剥脱性皮炎是一种严重的皮肤病,发生率约占皮肤科病人的2~6‰。Hebra于1868年第一次描述剥脱性皮炎之后曾将此病从临床上分为4型:即Hebra红糠疹型,Wilson-Brocq型,猩红热样皮疹(Erythema Scarlatiniform)和流行性剥脱性皮炎(Epidemic Exfoliative Dermatitis)。每型虽各有某些特征性表现,但不足以说明各自为独立的临床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