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这趟拖特巴士摇晃

来源 :非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lu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朴九月:这个乐团组建到现在,已经以清新的曲风以及明快的旋律让很多乐迷认识到了你们,也明白了乐队名称“Torte Bus”的来由,Torte是德国的一种大蛋糕,而Bus则表达了乐队的交通工具情结,那现在能不能跟我们谈一下乐团组合的动机,也简单介绍一下你们二人的结识过程。
  唐鹏:就像官网上说的一样,没太多的故事——琴行认识的,哈哈,然后组了个四人的乐队,大概过了两年吧,变成现在这个组合了就。
  小猫:我给他弹唱了一首Paranoid Android,他给我弹唱了一首Wonderwall。
  朴九月:现在大陆或者港台地区的Indie团都比较明显地呈现“男女式”组合,比如大陆的“卡其社”、“双橙纪”,香港的“MyLittle Airport”、“Pixel Toy”以及台湾的“Tizzy Bac”和早前的“自然卷”等,对这样一个不能称为“现象”的现象,你们这个由两个男生组成的乐团是怎么看的呢?
  小猫关于性别,我觉得无所谓吧。
  朴九月:据说在组建之初,你们也是想找一个女主音的,是不是觉得用女声来表达你们音乐当中的情绪和情感会更“传神”?
  唐鹏是啊,我们是想过找个女主唱的。其实我们写的歌里面有一部分是男声演绎起来表达得准确些,可还有好多歌在写的时候就是想着要一个女生来唱的。倒不是传不传神的问题,哈哈,是女主唱比较可爱,容易招人喜欢嘛!
  朴九月:乐团现如今向乐迷展现出来的9首作品(两张EP)当中,歌词都是全英文创作的,这有没有什么特殊用意?
  唐鹏:特殊用意?这个倒还真没考虑过。可能是因为很多英文可以表达出很暧昧的关系,想象的空间比较大。中文的话当然也可以,只是目前来看我们的功力达不到……
  小猫:我觉得语言其实并不太重要,这不都到奥运年了么,大家也都学英语了。怎么舒服怎么表达,而我作为吉他手也非常尊重主唱的表达方式,觉得这样也很好。不得不说的是,英文的语感真的很好。
  朴九月:嗯,我也比较喜欢英语的语感。那在今后的创作过程中会不会使用我们的母语——普通话,或者加入其他的语种呢?
  唐鹏:这个问题,其实昨天还考虑来着,我总想加个女声来个对唱什么的,中文?德语?其实之前我们还写过法语歌啊,就是我法语实在是太不过关,哈哈,就给压箱底了先。
  朴九月:你们的音乐风格被很多乐迷或者乐评人士定义为清新小独立或者清新民谣,最初创作歌曲时有没有刻意地要将音乐创作成这种类型,觉得只有这种风格的音乐才能准确表达你们的情感7选择这种比较舒缓的音乐风格是否也是与你们二人平时生活当中的性情有关,就像有些比较顽皮的音乐人会采用电子舞曲或者Hip-hop,有些情绪激昂的人则喜欢Hardcore,Punk和Metal呢?
  唐鹏:嗯,好像还真有点儿,就像文如其人的道理一样。什么样的心态就唱什么样的旋律,什么样的生活经历就写出什么样的词吧?我们最开始的时候也没刻意追求变成今天这样啊,很偶然,很奇妙。之前我们是大英式啊,照着Radiohead和Muse那个路子去的,我们有个鼓手CT,双踩的干活,有个贝司小胖,New School的干活。再之前的之前我是大Metal啊,唱Megadeth,小猫之前的之前仿佛是个大朋克吧?很地下摇滚,嗯,很地下,哈哈。
  年轻的时候难免都比较躁动嘛,而且生活在城市里,天天对着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就更容易浮躁,怎么着也得跟着Nirvana和Korn扭两下吧。然后长大了,进入社会了,学会去理解,去包容了,学会思考,学会感恩了,心境就开始平和下来,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数没吃过苦,没受过累,被上辈人和上上辈人无私地关爱着,将心比心地去体会下,还有什么好抱怨的。
  所以我们就把自己经历过的事情都写下来了,失业,恋爱,选择,郊游,包括看书,看电影或者别的时候从脑海中闪过的那一丝亮光,都记录下来。除了自己的生活,我们可能再写写别人的生活?然后呢,我想就这些了。没办法跟国外似的去谈谈政治,说说社会的话题……就此打住吧,我承认我是个懦夫。
  小猫:其实有些时候我们生活中的性情比大家想象中的顽皮许多。我觉得每种风格的音乐都有它独特的魅力,每种风格的音乐中都有非常出色的,我们在听音乐的时候可能不会太先考虑到风格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它是否真的很悦耳。
  朴九月:你们乐队的自我介绍以及其他媒体的宣传和评论上都提到你们的音乐带有北欧独立流行音乐的强烈色泽,不知道你们对于北欧独立流行音乐有着怎样的看法呢?他们的创作环境等和国内会有什么不同?之前你们也曾经和日本独立乐团Modialito合作演出过,那么你们觉得亚洲的独立音乐环境怎样,特别是对于现如今层出不穷的国内港台独立乐队?
  唐鹏:喜欢啊,北欧的干净的音乐,就像不带一丁点儿尘土一样。日本的Pop我们也喜欢啊,哈哈,我承认小猫比我更喜欢些。在这个问题上我想说的是:对于这个话题啊,我估计能写出一个1W字以上的分析论文来,从地域、服饰、饮食,文化、心理、全球化、经济等等方面,这就一个交叉学科嘛!
  记得我看过03年(还是04年?)北京MIDI音乐节的DVD,里面采访到Subs乐队的时候,记者问:“那么你们的音乐来源于哪里呢?”,抗猫的回答是:“音乐来源于生活。”,对于这个,我挺认同的。
  不去感受下别人的环境,就跟这个音符死嗑,倒不说不可能,Nothing isImpossible(这算软广告么?),至少应该是很难的。
  每一片土壤都养育一群人,然后每一群人都难免会有一些相同的特质。随便去一个欧洲的小城市享受这么一个下午吧(即使想想也可以)。坐在自家的门口,抱着心爱的人儿(或者一条大狗),闭上眼睛,躺下,任凭阳光洒在你的脸上;然后睁开眼睛,天是那么的蓝,那么的高:呼吸一口空气,把肺全部打开,(跟北京的轻度污染相比,这能算是纯氧吧?!)无聊的时候随手揪一朵野花,香味极其的淡,若有若无的……还有什么理由不高兴,还有什么理由不轻松?就在这个时候,你拿起身边的吉他,轻轻地拨弄起来……
  小猫:北欧音乐很好,很舒服。
  亚洲的音乐环境其实很好,我更喜欢日本的音乐,你可以听到很多不一样的声音,把东方的文化和西方的技术精确的MIX在一起的就是日本的音乐人,最近就在收藏不太为人知的一些日本小厂牌的音乐。港台音乐还是偏于单调了一些,听来听去也没有太大新意。
  朴九月:很多人在提到你们的音乐时说到了King of Convenience,他们影响过你们吧?
  唐鹏:哈哈,KOC我们也常听啊,影响难免会有一点儿吧,演出形式上啊,编排上啊什么的。但是说到底,应该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吧,我和小猫都一致认为,其实我们写的旋律还是带有了很浓重的中国味儿的,这一听就应该是中国人写的英文歌,哈哈。也看到网上有朋友说我们在模仿他们,怎么说呢,你要非这么认为那 就这样吧,哈哈。
  其实这样的Torte Bus只是我们在这个时期的一个形式,说中国点儿那就是一个分身,嘿嘿,好理解么?扔掉电声乐器我们就是这样表达我们的想法和感受的,但这一过了电的话,恐怕就不是简单的民谣了DE?
  小猫:很欣赏KOC那种东西,影响肯定是受到了。
  朴九月:那么还有没有别的什么比较喜欢和欣赏的国内外乐队?
  唐鹏:我们有好多喜欢的乐队啊,这里我先说我的吧。像之前说的RH、KOC,还有Advantage Lucy、JackJohnson,大家的女王Ringo,Cocorise等等等,肯定说不完吧。
  小猫:我欣赏的乐队很多,很多,很多。
  朴九月:听你们音乐的时候倒是常常让我想起一支来自荚伦的Indie大团Trembling Blue Stars,他们的音乐采用的是男女声双主音,你们觉得这对你们今后的音乐创作有没有什么借鉴作用,会不会尝试这种男女声双主音的形式?
  唐鹏:Trembling Blue Stars,我们也听啊,挺喜欢的,但是男女双主音的话,不是我们没考虑到,是实在没找到!唉……这个恐怕还是要靠缘分吧。
  在这里我们也借贵刊诚招一位常居北京,年龄在27岁以下的女主唱,谢谢啦!
  朴九月:能不能向《非音乐》的读者以及你们的乐迷推荐一下近期你们二人各自听到的好的唱片、读到的好书以及观看到的好电影电视?
  唐鹏:唱片有Monkey Power的《Pop Songs》,TheTeenagers的《Real ity Check》,Naomi&Goro的《Turn,Turn,Turn》,Roise Thomas的《These Friends of Mine》,还有Kathryn William&Neill MacColl的《Two》。
  书嘛,山冈庄八的《德川家康1—4》,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库切的《青春》,还有两本英文的,Charles Dickens的《Great Expectation》和Campbell与Alastair合著的《The Blair Years》。
  电影最近在看《Away From Her》、《Clerk II》、《你给我的夏天》、《Juno》和《Reign Over Me》。
  小猫:最近在听Plus的《Tech Squeeze Box Fakevox》,Melting Holidays的《Cherry Wine》,Capsule的《Phony Phonic》,Naomi&Goro的《Bonbon》,Rose Melberg的《Cast Away the Clouds》以及Sucrette的《c’est si Bon》。嗯,除了听音乐其他时间都去打游戏了……
  朴九月:哈哈,你们听的读的看的,都和大家的差不多,很多新的专辑我也都在听。平时你们会接受到特别多的乐迷的回馈信息吧?比如在现场表演时台下乐迷的反应、收到的电子邮件以及博客上乐迷的评论回复等等,有没有什么令你们特别激动和开心的?
  唐鹏:还真没有特别多,我想,喜欢我们歌的大多数人,都会比较含蓄、内敛和自省吧,哈哈。现场和博客上倒还有一些,很真诚、温暖。我们也都不擅长华丽的辞藻,普普通通的就好,喜欢的自然喜欢,不喜欢的也不必强求。大家都是朋友,你一句我一句的,真让人高兴。
  小猫:激动的和开心的地方是真的有人认真地仔细地听你创造出来的东西,这就像你的孩子考上了大学一样。
  朴九月:我在听你们的音乐的时候,比如“Sunday Trip”、“Summer and Winter”特别是在前段时间发行的新EP《You Have Choices,Don’t You》,脑海中总是会浮现很多的页面,歌曲具有很强的画面感是否是你们在创作时刻意融进的一种意识?而你们也曾经说过特别想创作小说,歌曲“What if”甚至原本是想写成剧本的,“WhateverCost lt Takes”的中心句“Common words could write a poem”提到了写诗,那么你们的音乐将来会和以上提到的这些文学形式相结合吗?如果是,如何向乐迷们展现这些你们在音乐创作之外的才华呢?
  小猫:这个让唐鹏说吧。
  唐鹏,哈哈,言重了言重了,哪里来的什么才华……
  嗯,就像刚才你提到的,画面感对我们来说很重要,也不是特意融入进去的,那是我们的源泉。没有画面就会写不出来东西的吧?反正我们是一直这么认为。还有什么比有画面感更容易打动人呢?
  至于音乐和其他形式相结合的事情,还真没考虑过,看来你已经走在我们的前面了,哈哈,是个好主意!我们一定认真地商讨一下!
  朴九月:有一次看你们的博客时曾有一篇专门撰写“北京地铁八通线”的日志,并且还曾说将来要做一张名叫“Batong Line”的唱片,这充分展示了你们的“交通工具情结”,想知道这样的情结在最开始是怎样产生和被你们自己认识到的呢?
  唐鹏:这你也知道啊?!
  先声明一下,说了做“Batong Line”的是在下,暂与小猫同学无关……本人在没有经过组织明确回复和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发表了以上个人言论,在此我要向大家道歉!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交通情结的事情大概是06年被我们发现的,哈哈。之前我们的乐队叫做Milky Subway,那个名字是03年我和小猫在吉野家吃牛肉饭的时候定的。当时想着是地下的银河,地下在英文里可不是有个词缀叫Sub么,本来是说Milky Way,然后插进去一个Sub。结果就变牛奶地铁了……就这样,不经意的种子被彻底埋下了。
  然后我们都喜欢坐地铁,能坐公交的不坐公交,就像之前我从东直门去朝阳门上班,明明可以坐44,但我就愿意花3块钱坐个地铁。当然,我说的喜欢,是指人不多的情况。除了地铁,就是巴士,尤其是车上就一两个人的巴士。
  每次到一个新的城市,放下行李,我就愿意先找一趟环线的公车,跳上去,从起点坐到终点(记得带上CD机啊)。还有晚上在城市里坐车,尤其是晚班车的时候,一定要尝试下Lali Puna,这个是小猫告诉我的,嗯,跟着车厢摇晃,真的很迷幻。
  朴九月:那除了巴士、地铁这样的交通工具外,像飞机、轮船以及春运时期的火车,你们是否也有些特殊的感情和自我认识呢?
  唐鹏:除了这两个以外,飞机是经常坐,但是还真没擦出火花来。轮船就小时候沿长江跑过一回,现在都不记得了。火车……我知道什么叫买了票却上不了车,什么叫连站的地方都没有……
  小猫:很久以前,有一次我跟TP身背木吉他、话筒、调音台、麦架、各种线,以及换洗衣物,等等东西,挤一列每个小站都会停靠的慢车去另一个城市录东西。
  朴九月:“先生小姐”是怎样的一个独立音乐厂牌?你们的制作人是以前达达乐队的吉他手吴涛,在吴涛效力于达达时为乐队创作的音乐大多偏靠英式摇滚,而现在你们的音乐则是相对而 言较舒缓和安静的民谣曲风,你们和吴涛在唱片的制作过程中是怎样把这些矛盾磨合的?有没有什么特别难忘的事情发生?
  唐鹏:“先生小姐”是一个很和谐的独立音乐厂牌,大家关系都特好,很融洽,很和谐。吴涛大人么,吴涛大人是一个很靠谱,很认真,很负责的制作人,哈哈,真可谓我们的良师益友啊!其实整个过程中没有什么矛盾吧,磨合期很短,很平稳地就度过了。虽然表面上他是偏英式,可说到头,什么形式那都是虚的吧,不管英式还是民谣,我们的目的都是要好的旋律。一旦旋律出来了,怎么编配那就是需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从某种方面来说,我们不但不相互排斥,甚至还有点儿互补的味道。特别难忘的事情倒想不太出来呢。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开始,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结束,这是对我们整个过程的最精确描述,哈哈。
  小猫:先生小姐是一个专业的音乐厂牌,所谓专业,就是以音乐为第一目的。跟吴涛,好像基本没有什么矛盾磨合什么的,当时录音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大家互相尊重互相欣赏的过程,这个跟曾经做过什么风格的音乐没有太大关系,吴涛是个非常专业非常出色的制作人。我最难忘的是刘叔叔讲故事,和王小虎的到来和离去。
  朴九月:你们两张专辑的唱片封面设计都特别有特色也特别优秀,是你们自己设计制作的吗7今后在唱片制作上仍旧会注重这一点吧?
  唐鹏:谢谢你的认可,哈哈。不不不,这可不是我们的设计,我们可还差得很远,自己写,自己唱,自己录,自己制作,自己设计,哇塞,国内只有少数几个顶尖艺人才行的吧,难望其项背啊!
  我们的工作就只有写歌和录音,其他的事情自然都有专业人士操刀相助了,哈哈。
  所以在这里首先要严重感谢Psycho同志!第一张的所有设计几乎都是出自他手下,恩,很清新,很自然。第二张的设计呢,其实是我提供了我家爱犬唐唐(不幸被人拐走,至今未归)的正面艺术照一张,然后由dday同志做了下平面设计。
  朴九月:在我们的《非音乐》杂志上有一个唱片封套赏析的特色栏目,目的是想通过漂亮的唱片外表吸引乐迷进入到音乐当中去,我觉得你们的唱片在这一点上就做得特别出色,在这一点上有没有什么要具体说的呢?今后在唱片制作上仍旧会注重这一点吧?
  小猫:有一位很出色的塞同学帮我们做的,非常出色。以后也会出色。
  朴九月:在新EP《You Have Choices,Don’t You?》当中,我听到你们加进了新的乐器:小号,今后你们的音乐在乐器的编配上会不会愈加丰满起来,加进更多的乐器或者会使用到电子音效?
  唐鹏:喔,对,小号。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就是更多乐器的使用和音效啊什么的,不过还是得看歌曲具体的意境和编排吧。所有的东西肯定不能是为了加而加,都是为了突出歌曲的某方面的感觉,或者是更好地诠释我们想表达的意思。之前第一张EP也有加Kazoo啊什么的,希望每个阶段都能有一些进步。
  小猫:管乐很好听啊,以后的事情谁能预料呢。
  朴九月:最后向你们的乐迷说说你们接下去的计划吧?同时也向我们《非音乐》的读者说几句祝福的话。
  唐鹏:接下去的计划就是年中发行这张名为《You Have Choices,Don’t You?》的EP吧。之后或者之前有没什么演出那还是要看“先生小姐”的安排了。再然后,我们就没什么特别的计划了,过生活不容易,男人嘛!压力大!哈哈哈,开个小玩笑,不过我们真没什么计划,根据实际情况来吧。
  《非音乐》我期期都买,不错不错,会继续支持!也祝所有《非音乐》的读者们,天天开心,再有就是身体健康,这个才是最关键的!
  朴九月:非常感谢你们接受《非音乐》杂志的采访!
其他文献
zito(以下简称z):哦?那真荣幸,呵呵。  平日生活中你们使用中文的频率会很高吗?我注意到了Mu-Nest官方网站上的专辑介绍栏目里甚至专门设计了中文页面。  z:嗯,我们这里使用中文的频率都相当高。从上班在车上听的电台节目,到午餐时读的报章杂志,再到晚上回家看的电视节目,都有中文。听说(只是听说),马来西亚这里的中文教育系统是除中国以外国家里面最完善的。到底具体情形是不是这样,我也不懂,呵呵
期刊
混迹于Indie世界的你一定对Azure Ray不陌生,你应该还记得几年前那两个唱着忧伤民谣的美国女孩吧。AzureRay是由Orenda Flnk和Marla Taylor组成的,定位类似于Cat Power。忧伤是很多人对Azure Ray的形容,Folk是很多人强加给她们的标签,其实我本人很不赞同这种说法,从Acoustic Folk到Electronic Dream—pop,事实上她们的四
期刊
Nonesuch是史上最负盛名的世界/民族音乐的厂牌之一,而由其一直所倡导的Explorer探险家系列则更是直接成为并代表了原生态民族音乐的最佳典范,通常,这些音乐一般都是选择在各地的民俗音乐节以及艺术节的现场来进行录音,可是因为限于年代、设备和器材等硬件设施的不足,因此这些录音有不少都是mono音轨,不过,这些缺陷都丝毫没有损害到唱片本身的经典纯度。  近几年来,Nonesuch针对90年代初期
期刊
来自美国的Ainjel Emme一人身兼数职,包括:人声、合音、贝司、主音吉他、钢琴/键盘、鼓,作为一个女性来说是相当不容易的,除了她自己之外,乐队成员还有低音吉他手Gabriel Garza和鼓手Kyle Schneider。 也许把2003年发表的首张专辑《Heartache is Boring》归类到Trip-Hop是不合适的,但部分鼓拍很慢,有些真器乐的Trip-Hop的模样。开篇曲“L
期刊
一、关于Temporary Residence    纽约·布鲁克林60097号,著名的独立后摇滚厂牌Temporary Residence就坐落于此,有人曾经说“Temporary Residence旗下的乐队都是大牌”,这样的说法虽然有些夸大,却很形象的道出了这个厂牌在后摇圈子里的重要地位。  如今大大小小的独立厂牌层出不穷,但是Temporary Residence总是能够签下并挖掘出可以大
期刊
男女搭档,干活不累,不仅如此,类似的组合总是能特别讨一些国内文艺青年的欢心,看来做小清新就是要一男一女。来自加拿大的Elsiane由创作型女歌手兼键盘手Elsieanne Caplette和鼓手Stephane Sotto组建,就是这样一对可爱的搭档,2007年带来了首张专辑《HybMd》,缓慢却不沉重的真鼓敲打,唱腔独特的女主唱,气势宏伟的弦乐背景都是这个乐队独有的特色。  “Vaporous”
期刊
Pale Sunday是来自巴西的乐队。成员由Sineval Santos(guitars and acoustic guitars),Luiz Gustavo(主音兼bass guitar)和Fabricio Cantoni(guitars,keys,drums and backings)三人组成,来自巴西的小城镇Jardinopolis。03年以“A Weekend with jane”一炮打
期刊
波浪形条纹图案新兴成为2014~2015秋冬巴黎女装发布会潮流,众多设计师大胆选用扎染工艺营造出秋季感的摇滚风外观及厚重针织细节。
期刊
史聪  本刊编辑总监,时装专栏作者。  通常都是这样,在我们意识到自己需要一些简单的食物的时候,我们可能已经胡吃海塞到连动脉都快堵上了;当我们打算化繁为简,回归原生态,超载的衣饰却让我们忘记了自己本来是谁。  二十世纪初,美国版《Vogue》在给女人们出谋划策,教她们如何才能“坐”到椅子上时这样赞叹:“这年头,女人们全身都被裹得臃肿不堪,袖子鼓鼓囊囊,腰部又填又垫,屁股撅得老高。简直是荒唐!”瞧吧
期刊
毛绒质地极富立体感和粗狂感,搭配羔羊毛和毛羊皮,运用柔和的中性色、浅灰色或甜蜜的粉色,成为皮草单品的一大商业趋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