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妖儿

来源 :非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_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男女搭档,干活不累,不仅如此,类似的组合总是能特别讨一些国内文艺青年的欢心,看来做小清新就是要一男一女。来自加拿大的Elsiane由创作型女歌手兼键盘手Elsieanne Caplette和鼓手Stephane Sotto组建,就是这样一对可爱的搭档,2007年带来了首张专辑《HybMd》,缓慢却不沉重的真鼓敲打,唱腔独特的女主唱,气势宏伟的弦乐背景都是这个乐队独有的特色。
  “Vaporous”开场的缓慢鼓声与女声衔接的特别流畅,高潮处的女声拖音若有若无,宛如袭着一地白裙的女子缓步走来,加上飘渺的女声合唱与委婉的二胡声使整体氛围更加悠扬动人。
  “Mend(To Fix,To gepair)”继续着开篇曲咬音上的特色,许多发音细节之初都显得很调皮又那么漫不经心,但就是因为这般看似不上心,那些类似Bjork的发音却越发显得那么可爱,这首曲子也加重了弦乐运用的比例,使作品显得更大气更具画面感,值得一提的是女主唱在拖音方面的表现依旧可圈可点,非常赞。另外,在其中闪现的几下吉他拨弦充满了冰凉的后摇质感。
  “Across The Stream”最出彩的地方在后半段高潮处,配合女主唱娃娃音的拖音越飚越高,背后的鼓点步伐也随之越来越快,每一下都搔到痒处,相当受用。
  在“Assemblage Point”苍凉的吉他撩拨之后,缓慢的真鼓鼓拍再次悄然而至,“Prosaic”又增加了一件新乐器:号.因为号的加入使得这首作品情绪更加舒缓绵长,所以有人将这种不温不火的音乐气质称之为“静摇摆”,多少还是有点道理的。
  “Ecclesia”中有一段Eisieanne的超高音表演,非常华丽,有兴趣者还可以将其与Vitas做个比较。
  最奇妙的是在“Final Escape”的开头,竟然听到了标准京剧器乐的采样,而且居然可以那么默契地配合着Elsieanne声音一直持续下去。
  最奇妙的是在“Final Escape”的开头,竟然听到了标准京剧器乐的采样,而且居然可以那么默契地配合着Elsieanne声音一直持续下去。
  会说话的大提琴,你姑且可以这么形容“In a Crisis…”,虽然篇幅不长,却很耐听,并且巧妙地带出了下一首“Paranoia”作品的前奏,每一下大提琴都与鼓声丝丝入扣,随后Elsieanne也用无歌词的哼唱加入其中.那句“Paranoia”的唱腔简直就象一个苏州女子俯在你耳畔说话一般,又糯又软。
  Artist Elsiane
  Title:Hybrid
  Label:VGAC
  Date:2007
  My Rating:★★★☆
  Track List:
  01.Vaporous
  02.Mend(To Fix,To Repair)
  03.Across the Stream
  04.Morphing
  05.Assemblaoe Point
  06.Prosaic
  07.Ecclesia
  08.Final Escape
  09.In a Crisis...
  10.Paranoia
  11.Hvbrid
其他文献
但凡中国的作品受到国外肯定、被贴上“国际条形码”后,才会引起国内的更多关注,文艺英雄贾樟柯如此,上海原创乐队“甜蜜的孩子”亦如此。若干年前被默默放上唱片架的第一张专辑《在街上》暗示他们初涉世事的风尘仆仆,当下的新专辑,《水》却十分高调,围绕这张新专辑的方方面面,无不谈及他们获得的国际赞许,例如成为戛纳音乐节杂志的封面人物,吸引曾挖掘Ramones、The Cure的经纪人Seymour Stein
期刊
可能记得这辈子渡的第一座桥?这样飘渺的设问到底是难倒所有的人。怕真是走的桥比走的路要多,桥作为一个建筑物,比起实在的路来说,天生多了一份空中楼阁的意味,但正是如此的意味,踏实地走在路上的时候,冷不防的会对桥想的不行,看着眼前直路没有尽头地延伸,直到在地平线的距离里消失,桥的需要就变得迫切起来。没有实验证明,这是大脑皮层里第几道工序的摩擦所产生的效应,反正离奇得可以称之为白云对天使的回响。  钥匙。
期刊
冬季结束前的某个晚上,我和朋友在一间干燥缺水的旅店里生闷气。身后的单人床上横着一只丧失了行动能力的醉鬼。酒吧打烊前,他把自己灌了个稀烂,然后不容我们反应便一头扎进密实的昏睡。我们不得不把他架到旅店,然后面面相觑,耷拉着脑袋暗示自己这个诡异的夜晚不是真的。直到天亮我们也没能让自己更舒服一点,反而不断下沉,变得提心吊胆筋疲力尽。  《玻璃城堡》(The Glass Castel:A Memoir,Je
期刊
采访手记:我相信几乎每个喜欢PK14的人都被他们或多或少地影响过,也许都在关着门的房间里思考过三个蓝色的月亮究竟代表什么,或者和爸爸妈妈讨论过他们的时代究竟在什么地方。对于乐队的核心杨海崧来说,或许还无法用简单的语句定义概括他,我能做的只是记录。忠实地记录也许是让读者了解他的最好途径,也是表达尊重和喜爱的最好办法,而对于PK14马上要在兵马司旗下发行的第四张专辑,期盼着它会开启公共王国的又一次美好
期刊
听同事的介绍看了威尔·史密斯的新片《我是传奇》,知道这又是一部僵尸片,对于这类影片来说,我个人认为《生化危机》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还有其他的一些都是大同小异地复制《生化危机》的模式。本来心里没报什么希望,只是因为威尔·史密斯的名气,姑且一看。但是看了以后,很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样一部好片子。  个人认为这部片子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影片的切入点,与《生化危机》宏观,磅礴的叙事风格不同,《我是传
期刊
zito(以下简称z):哦?那真荣幸,呵呵。  平日生活中你们使用中文的频率会很高吗?我注意到了Mu-Nest官方网站上的专辑介绍栏目里甚至专门设计了中文页面。  z:嗯,我们这里使用中文的频率都相当高。从上班在车上听的电台节目,到午餐时读的报章杂志,再到晚上回家看的电视节目,都有中文。听说(只是听说),马来西亚这里的中文教育系统是除中国以外国家里面最完善的。到底具体情形是不是这样,我也不懂,呵呵
期刊
混迹于Indie世界的你一定对Azure Ray不陌生,你应该还记得几年前那两个唱着忧伤民谣的美国女孩吧。AzureRay是由Orenda Flnk和Marla Taylor组成的,定位类似于Cat Power。忧伤是很多人对Azure Ray的形容,Folk是很多人强加给她们的标签,其实我本人很不赞同这种说法,从Acoustic Folk到Electronic Dream—pop,事实上她们的四
期刊
Nonesuch是史上最负盛名的世界/民族音乐的厂牌之一,而由其一直所倡导的Explorer探险家系列则更是直接成为并代表了原生态民族音乐的最佳典范,通常,这些音乐一般都是选择在各地的民俗音乐节以及艺术节的现场来进行录音,可是因为限于年代、设备和器材等硬件设施的不足,因此这些录音有不少都是mono音轨,不过,这些缺陷都丝毫没有损害到唱片本身的经典纯度。  近几年来,Nonesuch针对90年代初期
期刊
来自美国的Ainjel Emme一人身兼数职,包括:人声、合音、贝司、主音吉他、钢琴/键盘、鼓,作为一个女性来说是相当不容易的,除了她自己之外,乐队成员还有低音吉他手Gabriel Garza和鼓手Kyle Schneider。 也许把2003年发表的首张专辑《Heartache is Boring》归类到Trip-Hop是不合适的,但部分鼓拍很慢,有些真器乐的Trip-Hop的模样。开篇曲“L
期刊
一、关于Temporary Residence    纽约·布鲁克林60097号,著名的独立后摇滚厂牌Temporary Residence就坐落于此,有人曾经说“Temporary Residence旗下的乐队都是大牌”,这样的说法虽然有些夸大,却很形象的道出了这个厂牌在后摇圈子里的重要地位。  如今大大小小的独立厂牌层出不穷,但是Temporary Residence总是能够签下并挖掘出可以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