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生源素质现状分析,提出高职电类专业需要对专业基础课程进行改革,通过将PROTEL课程置前的方法解决学生在专业基础课学习中的困难。
【关键词】工学结合 PROTEL 模块化教学
目前国内的高职院校在教育思路上的革新就是一场竞争,有人说它如赛跑,大家朝着一个方向,一个姿势朝前赶,比实力,比速度。其实不然,高职教育的这场竞争更像生存游戏。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及课程革新之路,这样才不至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落得个人仰马翻”的结果。
目前高职教育的发展走向逐渐形成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为手段,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着力提升办学水平,特别注重办学质量的提高等基本思路。[1]然而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时间实在是太短,太不成熟,她显然无法和普通高等教育所相提并论,因此这样的竞争就必然是探索性的。在高职教育的理念上,在教育的方法上,甚至细致到一个专业如何发展,一门课程如何去上,都存在种种争论。于是,一时间行动导向,模块化教学,工作过程系统化等新方法新思路不断涌现,然而像普通高等教育那样完善的教育体系显然还没有形成。在这样的环境中,有挑战更有机遇。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入, 目前人们在课程层面上正在积极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课程模式。[2]
职业教育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一种教育与普通教育或高等教育相比 ,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其专业鲜明的职业属性。[3]根据对近年来招生的高职生源特点做深入调查和分析,传统的教学思路已经无法和他们相适应了,这是高职教育的特点导致的。电类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进校后新生开设高数和电路分析以及其他一些公共基础课程。其中高数和电路的齐头并进必然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高等数学在电路课程中的应用学习困难。另外电路分析课程目前在很多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基本上采用的方式方法还是传统理论教学。在两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效果不明显。由于学生的基础薄弱,加上正常的理论教育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电路分析课程的学习效果很差。
PROTEL印刷线路板制作这门课以前被归类于专业课范畴,作为一个电类应用型的工具软件在目前国内外的应用非常广泛,学生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电路原理图的绘制,印刷线路板的制作,甚至系统仿真等多方面知识。
这门课程的优势就是不需要电类基础课程的支持,它是一门工具软件课程,没有基础也可以学习上手。电路原理图绘制部分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对电路的第一认识,如果在学习完线路板制作方法之后让学生动手制板,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制板成本不高,符合目前系部专业硬件现状。
电类专业的很多课程都面临同样的问题:传统的理论教学与高职的实践性教学之间的矛盾,比如电路分析、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等。
设想把PROTEL课程放置在第一学期,作为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第一门入门课程,作为软件课程对于学生的要求只要有基本计算机操作能力即可,即使新生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在实际学习软件的过程中也能逐渐了解并熟练掌握,而且这门课程可以与计算机文化课程相辅相成,互相弥补。还可以避开电路与高数之间的矛盾问题。
然而这都不是首开这门课程的主要原因,PROTEL的最大优势是制板,因此这门课就可以和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形成一个专业基础课程体系,PROTEL就是为这个体系里面其他课程做服务的。对于教师要求通过讨论、学习、集体研究等方式,制定出几门课程的常用电路,再不断更新完善电路构架,最终制作出课程学习线路板。目的就是让学生在PROTEL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线路板的制作,再让学生在后续课程里,用自己亲手制作的线路板进行电路搭建,电路测量、测试等实践性学习活动。后续课程就可以围绕着核心电路制定模块化教学计划,展开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
然而若想让这个思路付诸实现必须要解决几个问题:首先是必须具备一定的硬件设备,制板需要的设备要购置。其次是教师的培训以及教师对PROTEL工具软件的学习问题,制版工具软件的掌握本来就不是很难,制版工艺也不复杂,因此这点也不成问题。第三就是后续课程核心电路的确定和整体印刷板的设计。这是个需要集体配合,团队协作的主要问题。根据专业内各位教师的特点,让专人负责一门课程的内容整合与电路设计工作,最终由集体研究出整体线路板规划布局思路,最终成型。这是最难完成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提高教师实训水平的一步,既然教师缺少实践实训教学水平,那么在教学中能有这样的机会加强训练,正好可以弥补不足。最后一点就是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效果问题,因为这个思路是针对目前我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虽然他们进校分数比以往的学生要低,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他们拥有着强烈的动手欲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高职的实践性教学方式对他们而言是合适的。
可以想象,如果上述思路能够付诸实现,那么就实现了通过一个工具软件课程盘活整个专业基础课程体系的新局面。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在理论部分由于有实践教学作为引导,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甚至在日后电气控制、单片机、变频器等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仍然能发挥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进.论职业教育创新与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赵志群.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课程模式和课程开发方法的一些思考[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2):24-26.
[3]姜大源.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初探[J].教育研究,2004,5(292):49-53.
【关键词】工学结合 PROTEL 模块化教学
目前国内的高职院校在教育思路上的革新就是一场竞争,有人说它如赛跑,大家朝着一个方向,一个姿势朝前赶,比实力,比速度。其实不然,高职教育的这场竞争更像生存游戏。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及课程革新之路,这样才不至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落得个人仰马翻”的结果。
目前高职教育的发展走向逐渐形成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为手段,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着力提升办学水平,特别注重办学质量的提高等基本思路。[1]然而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时间实在是太短,太不成熟,她显然无法和普通高等教育所相提并论,因此这样的竞争就必然是探索性的。在高职教育的理念上,在教育的方法上,甚至细致到一个专业如何发展,一门课程如何去上,都存在种种争论。于是,一时间行动导向,模块化教学,工作过程系统化等新方法新思路不断涌现,然而像普通高等教育那样完善的教育体系显然还没有形成。在这样的环境中,有挑战更有机遇。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入, 目前人们在课程层面上正在积极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课程模式。[2]
职业教育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一种教育与普通教育或高等教育相比 ,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其专业鲜明的职业属性。[3]根据对近年来招生的高职生源特点做深入调查和分析,传统的教学思路已经无法和他们相适应了,这是高职教育的特点导致的。电类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进校后新生开设高数和电路分析以及其他一些公共基础课程。其中高数和电路的齐头并进必然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高等数学在电路课程中的应用学习困难。另外电路分析课程目前在很多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基本上采用的方式方法还是传统理论教学。在两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效果不明显。由于学生的基础薄弱,加上正常的理论教育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电路分析课程的学习效果很差。
PROTEL印刷线路板制作这门课以前被归类于专业课范畴,作为一个电类应用型的工具软件在目前国内外的应用非常广泛,学生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电路原理图的绘制,印刷线路板的制作,甚至系统仿真等多方面知识。
这门课程的优势就是不需要电类基础课程的支持,它是一门工具软件课程,没有基础也可以学习上手。电路原理图绘制部分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对电路的第一认识,如果在学习完线路板制作方法之后让学生动手制板,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制板成本不高,符合目前系部专业硬件现状。
电类专业的很多课程都面临同样的问题:传统的理论教学与高职的实践性教学之间的矛盾,比如电路分析、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等。
设想把PROTEL课程放置在第一学期,作为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第一门入门课程,作为软件课程对于学生的要求只要有基本计算机操作能力即可,即使新生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在实际学习软件的过程中也能逐渐了解并熟练掌握,而且这门课程可以与计算机文化课程相辅相成,互相弥补。还可以避开电路与高数之间的矛盾问题。
然而这都不是首开这门课程的主要原因,PROTEL的最大优势是制板,因此这门课就可以和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形成一个专业基础课程体系,PROTEL就是为这个体系里面其他课程做服务的。对于教师要求通过讨论、学习、集体研究等方式,制定出几门课程的常用电路,再不断更新完善电路构架,最终制作出课程学习线路板。目的就是让学生在PROTEL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线路板的制作,再让学生在后续课程里,用自己亲手制作的线路板进行电路搭建,电路测量、测试等实践性学习活动。后续课程就可以围绕着核心电路制定模块化教学计划,展开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
然而若想让这个思路付诸实现必须要解决几个问题:首先是必须具备一定的硬件设备,制板需要的设备要购置。其次是教师的培训以及教师对PROTEL工具软件的学习问题,制版工具软件的掌握本来就不是很难,制版工艺也不复杂,因此这点也不成问题。第三就是后续课程核心电路的确定和整体印刷板的设计。这是个需要集体配合,团队协作的主要问题。根据专业内各位教师的特点,让专人负责一门课程的内容整合与电路设计工作,最终由集体研究出整体线路板规划布局思路,最终成型。这是最难完成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提高教师实训水平的一步,既然教师缺少实践实训教学水平,那么在教学中能有这样的机会加强训练,正好可以弥补不足。最后一点就是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效果问题,因为这个思路是针对目前我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虽然他们进校分数比以往的学生要低,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他们拥有着强烈的动手欲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高职的实践性教学方式对他们而言是合适的。
可以想象,如果上述思路能够付诸实现,那么就实现了通过一个工具软件课程盘活整个专业基础课程体系的新局面。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在理论部分由于有实践教学作为引导,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甚至在日后电气控制、单片机、变频器等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仍然能发挥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进.论职业教育创新与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赵志群.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课程模式和课程开发方法的一些思考[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2):24-26.
[3]姜大源.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初探[J].教育研究,2004,5(292):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