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将溶解度曲线的应用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动态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形象化,只用30分钟就能让学生对溶解度曲线熟练掌握,并且能够做到解题中轻松应用,轻松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关键词 溶解度曲线;多媒体;中考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5-0163-02
1 前言
溶解度曲线是根据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绘制出来的曲线。学生对其概念理解比较容易,但是在具体的应用中又无从下手。而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在初中化学考试中占有一定的比重[1],而且是考试中的难点,几道曲线题就可以将优秀学生和中等学生轻松区别开来。学生在溶解度曲线的应用上显得束手无策。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总结,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动态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形象化,只用30分钟就能让学生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熟练掌握,并且能够应用自如,解决了教学和考试中的一个难点。
2 巧用多媒体课件增强溶解度曲线分类的记忆效果
溶解度曲线的分类 一般情况是指大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它的曲线类型在表现上有两种:第一种是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幅度较大,适合于绝大部分物质的溶解度;第二种是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幅度较小,这样的物质只有一种,就是氯化钠。特殊情况是指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样的物质只有两种——氢氧化钙和硫酸锂。而在考试中由于锂元素在初中化学中不需要学生掌握,所以只需要记住氢氧化钙一种物质就可以了。
巧用多媒体课件增强记忆效果 笔者通过利用课件制作两种情况下的三种曲线的动态演示,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不但可以演示出升高温度时溶解度曲线的动态变化,还可以演示降低温度时溶解度曲线的动态变化,使学生一目了然,理解就显得很是轻松,不需要教师简单而重复地说教,效果却是出奇得好。
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2],学生对溶解度曲线的认识就更加深刻和清晰。而且需要记住的物质只有两种,因而面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就再也不陌生了,自然就恢复了应有的自信,建立信心就是战胜困难的关键法宝。
3 动态课件辅助,轻松突破溶解度曲线应用的难点
理解点与线的关系 首先,学生已经明确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该点所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随意画一种溶解度曲线,然后在任意的温度t下做一条虚线,可以看到虚线与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命名为O点,在O点上方的虚线上再任意取一点,命名为M点,在O点下方的虚线上再任意取一点,命名为N点,然后就可以通过课件动态演示来理解这三个点的含义:O点表示在温度为t时,物质刚好饱和;M点表示在温度为t时,物质有剩余溶质或是析出晶体(学生有时认为是超饱和,笔者认为可以这样理解);N点表示在温度为t时,物质还没有饱和。这三种情况都集中在一条线上,学生就能很轻易地理解,简单总结为:点刚好在曲线上,溶液刚好饱和;点在曲线的上方,溶液中有晶体析出;点在曲线的下方,溶液不饱和。
动态课件辅助,轻松突破应用的难点 通过课件动态演示向溶液中增加溶质:以N点的溶液为起点,当增加溶质,线段不断伸长,当达到O点时,此时溶质的质量刚好与溶解度相等,所以溶液刚刚达到饱和;继续伸长,当达到M点时,此时溶质的质量明显大于它此时的溶解度,所以溶液已经饱和,并且有剩余的溶质。由于课件演示中,比较大小实际上转化为比较线段的长短,更加形象,更加直观,再理解能力差的学生也能很轻松地掌握,学生像看电影一样突破难点于无形之中。
在实际的应用中,经常会出现点不在一条曲线上的情况,特别是遇到温度的变化时怎么办?只需要沿X轴平行移动,使点发生移动,就会将温度的变化转化为点与线的关系。如曲线A的温度从t2降低到t1时,只需要将t2时温度线段与曲线A的交点X轴平行移动到t1,这时再看点与曲线A的关系,就将温度变化关系转化成为点与线的关系,再参考点与线的关系做出相应的判定。当然如果出现升高温度的情况,也可以同样去处理。
语言表述显得灰涩难懂,还是会让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无法理解,因为他们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与图相对应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笔者采用课件动画演示温度从t2降低到t1,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线段从t2移动t1后,点与线的关系一目了然,温度的改变路线也很清晰,演示后不需要教师重复说教,学生就能轻松说出温度变化后的结果,难点的突破就水到渠成了。
4 实战演练
例 图1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3]:
1)m点的含义是(温度为t2时,a的溶解度是50 g);P点的含义是(温度为t1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都是20 g)。
解析:m点刚好在曲线a上,所以在温度t2时,m点物质a的溶液刚好饱和;P点刚好在曲线a和c上(交点),所以在温度t1时,P点物质a和c的溶解度相等,都是20 g。
2)在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
解析:温度从t2降低到t1,曲线a上的m点平行移动到m′点(课件演示,线段mt2从t2降低到t1,成为m′t1),t1时,m′点在曲线a的上方,有晶体析出(析出的质量为m′P);曲线b上的n点平行移动到n′点(课件演示,线段nt2从t2降低到t1,成为n′t1),t1时,n′点在曲线b的上方,有晶体析出(析出的质量为n′P);曲线c 上的o点平行移动到o′点(课件演示,线段ot2从t2降低到t1,成为o′t1),t1时,o′点在曲线c的下方,是不饱和溶液(也就是无晶体析出)。
通过简单的课件演示,复杂的曲线在温度改变时转变为线段的移动,复杂问题形象化和简单化,答案呼之欲出。
5 结语
其实多媒体的应用,特别是现在教学一体机的大量普及和投影的使用,教学中许多知识的难点都可以通过课件的动画演示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以上只是教学中应用的冰山一角,教师只有不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高科技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发挥出无穷的魅力,相同的知识,方法却是无穷尽的,在科技的海洋中尽情去探索吧。
参考文献
[1]姚亮发.聚焦中考化学溶解度曲线题[J].数理化解题研究,2008(3).
[2]印红.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09(11).
[3]李莹.溶解度曲线试题例析[J].中学教与学,2008(12).
作者:沈超,临泽县第三中学,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化学、生物教学、实验教学、信息技术的整合(734200)。
关键词 溶解度曲线;多媒体;中考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5-0163-02
1 前言
溶解度曲线是根据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绘制出来的曲线。学生对其概念理解比较容易,但是在具体的应用中又无从下手。而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在初中化学考试中占有一定的比重[1],而且是考试中的难点,几道曲线题就可以将优秀学生和中等学生轻松区别开来。学生在溶解度曲线的应用上显得束手无策。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总结,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动态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形象化,只用30分钟就能让学生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熟练掌握,并且能够应用自如,解决了教学和考试中的一个难点。
2 巧用多媒体课件增强溶解度曲线分类的记忆效果
溶解度曲线的分类 一般情况是指大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它的曲线类型在表现上有两种:第一种是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幅度较大,适合于绝大部分物质的溶解度;第二种是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幅度较小,这样的物质只有一种,就是氯化钠。特殊情况是指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样的物质只有两种——氢氧化钙和硫酸锂。而在考试中由于锂元素在初中化学中不需要学生掌握,所以只需要记住氢氧化钙一种物质就可以了。
巧用多媒体课件增强记忆效果 笔者通过利用课件制作两种情况下的三种曲线的动态演示,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不但可以演示出升高温度时溶解度曲线的动态变化,还可以演示降低温度时溶解度曲线的动态变化,使学生一目了然,理解就显得很是轻松,不需要教师简单而重复地说教,效果却是出奇得好。
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2],学生对溶解度曲线的认识就更加深刻和清晰。而且需要记住的物质只有两种,因而面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就再也不陌生了,自然就恢复了应有的自信,建立信心就是战胜困难的关键法宝。
3 动态课件辅助,轻松突破溶解度曲线应用的难点
理解点与线的关系 首先,学生已经明确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该点所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随意画一种溶解度曲线,然后在任意的温度t下做一条虚线,可以看到虚线与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命名为O点,在O点上方的虚线上再任意取一点,命名为M点,在O点下方的虚线上再任意取一点,命名为N点,然后就可以通过课件动态演示来理解这三个点的含义:O点表示在温度为t时,物质刚好饱和;M点表示在温度为t时,物质有剩余溶质或是析出晶体(学生有时认为是超饱和,笔者认为可以这样理解);N点表示在温度为t时,物质还没有饱和。这三种情况都集中在一条线上,学生就能很轻易地理解,简单总结为:点刚好在曲线上,溶液刚好饱和;点在曲线的上方,溶液中有晶体析出;点在曲线的下方,溶液不饱和。
动态课件辅助,轻松突破应用的难点 通过课件动态演示向溶液中增加溶质:以N点的溶液为起点,当增加溶质,线段不断伸长,当达到O点时,此时溶质的质量刚好与溶解度相等,所以溶液刚刚达到饱和;继续伸长,当达到M点时,此时溶质的质量明显大于它此时的溶解度,所以溶液已经饱和,并且有剩余的溶质。由于课件演示中,比较大小实际上转化为比较线段的长短,更加形象,更加直观,再理解能力差的学生也能很轻松地掌握,学生像看电影一样突破难点于无形之中。
在实际的应用中,经常会出现点不在一条曲线上的情况,特别是遇到温度的变化时怎么办?只需要沿X轴平行移动,使点发生移动,就会将温度的变化转化为点与线的关系。如曲线A的温度从t2降低到t1时,只需要将t2时温度线段与曲线A的交点X轴平行移动到t1,这时再看点与曲线A的关系,就将温度变化关系转化成为点与线的关系,再参考点与线的关系做出相应的判定。当然如果出现升高温度的情况,也可以同样去处理。
语言表述显得灰涩难懂,还是会让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无法理解,因为他们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与图相对应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笔者采用课件动画演示温度从t2降低到t1,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线段从t2移动t1后,点与线的关系一目了然,温度的改变路线也很清晰,演示后不需要教师重复说教,学生就能轻松说出温度变化后的结果,难点的突破就水到渠成了。
4 实战演练
例 图1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3]:
1)m点的含义是(温度为t2时,a的溶解度是50 g);P点的含义是(温度为t1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都是20 g)。
解析:m点刚好在曲线a上,所以在温度t2时,m点物质a的溶液刚好饱和;P点刚好在曲线a和c上(交点),所以在温度t1时,P点物质a和c的溶解度相等,都是20 g。
2)在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
解析:温度从t2降低到t1,曲线a上的m点平行移动到m′点(课件演示,线段mt2从t2降低到t1,成为m′t1),t1时,m′点在曲线a的上方,有晶体析出(析出的质量为m′P);曲线b上的n点平行移动到n′点(课件演示,线段nt2从t2降低到t1,成为n′t1),t1时,n′点在曲线b的上方,有晶体析出(析出的质量为n′P);曲线c 上的o点平行移动到o′点(课件演示,线段ot2从t2降低到t1,成为o′t1),t1时,o′点在曲线c的下方,是不饱和溶液(也就是无晶体析出)。
通过简单的课件演示,复杂的曲线在温度改变时转变为线段的移动,复杂问题形象化和简单化,答案呼之欲出。
5 结语
其实多媒体的应用,特别是现在教学一体机的大量普及和投影的使用,教学中许多知识的难点都可以通过课件的动画演示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以上只是教学中应用的冰山一角,教师只有不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高科技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发挥出无穷的魅力,相同的知识,方法却是无穷尽的,在科技的海洋中尽情去探索吧。
参考文献
[1]姚亮发.聚焦中考化学溶解度曲线题[J].数理化解题研究,2008(3).
[2]印红.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09(11).
[3]李莹.溶解度曲线试题例析[J].中学教与学,2008(12).
作者:沈超,临泽县第三中学,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化学、生物教学、实验教学、信息技术的整合(73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