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学科特色的高中劳动教育实践研究

来源 :高考·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ixiao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关键内容,是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过程要密切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实践经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动手和动脑的学习活动中来,依托探究性活动强化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高其知识应用能力,突出创新精神的培养。在生物学课堂中渗透劳动教育,通过挖掘和劳动相契合的知识点,培育学生的劳动价值观,以此提高其创新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生物学科;特色;高中;劳动教育实践
  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我国教育部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下称《意见》)中提出:贯彻和劳动教育相关的课程,应在确保劳动教育課的同时,在物理、生物、化学等学科教学中突出劳动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要适当渗透劳动教育的内容。伴随新课改的深入,坚持“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劳动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就基于生物学科特色的高中劳动教育实践展开具体分析。
  一、劳动教育概述
  (一)劳动教育的内涵
  上世纪80年代后,劳动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得到了长足发展,迄今为止,它并不单单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素养,和其他学科紧密结合,从而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意见》明确提出劳动教育旨在培养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引导其树立积极的劳动态度。这说明,劳动教育的本质是为了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从而提高其综合素养[1]。由此可见,劳动教育主要由劳动精神、劳动素养和劳动价值观等组成,劳动精神是指劳动者在劳动中表现出的优良品质;劳动价值观是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价值判断;劳动素养指的是人们在生产、教育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和劳动相关的素养,主要由劳动能力、劳动知识和技能及劳动习惯等组成[2]。
  (二)劳动教育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指出:教育旨在“立德树人”,也就是通过教育塑造品德、培养人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劳动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人养成良好品德的主要内容,所以劳动教育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路径。同时,劳动教育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3]。素质教育从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入手,围绕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另外,劳动教育是推动人才全面发展的重要渠道,劳动不仅能强身健体,更能推动智力的发展,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支持。
  (三)劳动教育和生物学科的关系
  从劳动教育的本质来看,劳动教育和生物学科相互补充、相互渗透。一方面,劳动围绕生物学知识旨在培育学生的劳动素养。在生物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借助知识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情感价值观[4]。另外,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劳动实践中能更好地检验知识,在知识迁移的前提下提高其知识水平。除此之外,在劳动实践中,学生能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调动其内在学习动机。
  二、基于生物学科特色的高中劳动教育实践路径
  (一)创设劳动情境,做好顶层设计
  在高中生物学课堂活动中,有些实验对学生的劳动提出了一定要求。如在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提出让学生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结构模型,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5]。上述活动为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契机,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劳动教育,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其劳动素养。同时,在选修课程中“校园动植物分类”模块中,由动植物分类的过程、学习编制简单的检索表、种类的特征及识别方法等组成,这需要创建相关资源管理库,便于更好地了解植物和环境的适应关系。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校园被子植物的器官,如让学生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等,教会其区分单叶和复叶,为被子植物的分类奠定基础,通过种子的解剖来比较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特点[6]。其次,认识校园植物的种类。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校园药用植物形态和药用价值,让其掌握植物和生活环境的特点。最后,开展劳动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其了解校园土壤中的动物的丰富度,为教学提供丰富的园艺植物资源,开展激素影响植物生长的实验研究。
  (二)建构劳动教育基地,拓展劳动教育的路径
  学校可以把生物园地分为劳动区和观赏区,在观赏区中,教师能引导学生认识各种植物;在劳动区中,可以划分为兴趣田、责任田和组培田。任课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结合研究性学科的课题制定种植物的数量及种类,让其独立劳作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记录整个田种植的过程,确保其充分参与到劳动中来。与此同时,教师要开设班级阳台,开展有针对性的劳动创造活动。通过在教室阳台种植农作物,或者进行无土栽培,让学生自行选择种植物的类型,从而引导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另外,应联合社会力量,丰富劳动实践的途径[7]。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植物培养室,掌握组织培养的具体操作及相关注意事项,梳理新型农业的发展趋势,深化学生的劳动体验,引导其树立科学的劳动观。再者,积极改进研学课程,拓展劳动教育的内涵。在研学实践活动中,劳动教育是十分关键的内容,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采茶、插秧等活动,拓展研学活动的劳动教育内涵。最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参与家务劳动,开展营养健康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科学搭配膳食营养,让其在劳动中成长。
  (三)积极开展评价,提高劳动教育的水准
  评价活动是教育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科学的评价机制能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调动学生的劳动积极性。首先,生物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大赛。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物学科研究项目中提取材料,组织比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微视频的拍摄活动中来。通过让学生参与微视频的录制过程,不仅能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更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与此同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文化的展示活动,让其在活动中互评,通过把植物分类知识和诗歌结合起来,集中展示学生的作品,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8]。最后,学校应积极探寻生物学科和劳动教育的契合点,通过社会力量、学校及家庭的融合,丰富劳动路径,确保带有生物学科特色的劳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拓展劳动教育内涵的基础上,今后如何调动劳动的创造性,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真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三、建议
  (一)找准生物学和劳动的契合点,引导其养成良好的劳动价值观
  课堂是生物学课程教学的主阵地,同时也是渗透劳动教育的重要路径。教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基础,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在生物学教材中应积极挖掘劳动教育的契合点,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劳动意识,让其养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9]。比如在高中生物必修一中“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模型”等制作活动中,要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集中展示课外收集废品制作生物模型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更培养了其创新思维能力。有助于良好劳动习惯的培养。又比如在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的教学活动中,要组织学生参与“景观设计”的活动,把生态学知识和劳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
  (二)开发特色校本课程,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
  在劳动教育中,彰显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契合的时代内涵,生物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能满足生物学科的内在需求,有助于教学模式的创新。校本课程指的是按照学校资源和学生的需求,依托教师的指导,家长、学生等共同参与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的过程,这是国家课程体系中的关键内容[10]。纵观既往经验,校本课程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有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另外,在生物教学活动中要突出生物实验的设计,因为生物实验探究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其在学生劳动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至关重要,这有助于学生实践记忆的培养。
  (三)强化课内外的结合,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
  书本作为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人们的认识过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而通过亲身实践又能把理性知识转变为感性认识的过程。借助这种反馈,能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为其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这个活动中,通过把生物学科和劳动教育的结合,使用“讲述、观察、实践”的方法,学以致用,有助于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了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其后续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基础,通过把生物教育和劳动生产结合起来,强化理论和实践的联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劳动态度,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下的生物教学,应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把生产劳动实践转化为学生学习生物的课程资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其更好地参与到劳动实践活动中来,有针对性地培养其创新实践能力,确保其后续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生物知识的掌握能转化为学生受用终身的能力,为其后续的发展奠定基础,让其感受到学习与劳动契合的趣味性。另外,在生物学科教学活动中,应把资源优势和学科优势结合起来,贯彻落实劳动教育,从而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杨娟.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劳动教育路径探索——以“闽南地区中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活动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4):128-129.
  [2]张文学.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2,(2):271-271.
  [3]王禾生.高中生物如何实施科学素质教育[J].源流(教育版),2011,(005):12.
  [4]陈秋来.高考生物试题融入科学劳动观对教育教学的启示——以2020年高考生物试题为例[J].中国考试,2020,(11):27-31,41.
  [5]罗宏辉.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劳动技术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4):262-262.
  [6]薛耀东.新时代劳动教育与初中生物教學的渗透融合[J].新一代,2020,25(20):149.
  [7]孙进、陈囡.德国中小学的劳动教育课程:目标·内容·考评[J].比较教育研究,2020,42(7):73-81.
  [8]赵莉.浅谈情感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体现[J].人文之友,2019,(5):200.
  [9]雷杰能.那是生命润芳华——解读玉山县文成中学的劳动教育[J].江西教育,2020,(16):18-19.
  [10]陈甫柱.浅谈在少数民族地区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尝试[J].中外交流,2017,(24):170.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知识是中学教育的基础学科也是重要学科,尤其是语文古诗文内容具有较强的人文性,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因此,在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环节,教师应从多元角度对学生进行古诗文教学,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古诗文;中学;核心素养  引言:语文核心素养指的是语文的学习情感,以及语文学习方法及语感,它包含人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由于古诗文具有较强的意境美、情感美,通过古诗
期刊
摘 要:近些年,国内各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科技的进步都极大改变了国内教育事业的发展格局;因此,在语文教学进程中,高中教师也应不断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术进行创新,进而革新语文教学模式。同时,为切实增强现代诗歌的教学效果,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育目标,持续调动学生的探究欲与积极性,增强高中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结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需求、性格特点,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本文将简要分析
期刊
摘 要:物理是一门集抽象与严谨于一身的学科,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发展,在新课标的背景下,物理教学也发生了天翻复地的变化。高中物理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体系上都有着显而易见的突破与创新,为满足新课改的具体要求,贴近学生的个性化成长,要求物理任课教师应完成教学角色的转变,注重改革创新,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并将形成的教学策
期刊
摘 要:古诗词在高等中学学龄阶段语文教学当中,占有的比重较大,是高等中学语文教学区别于初等中学语文教学最为显著的特点。虽然古诗词教学在高等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当中,具有较长的实践经验,但是相比于其他单元的语文教学而言,古诗词语文教学具有教学难度较高学生理解能力较差的问题。只有优化迭代现有的古诗词高等中學语文教学模式,才能够让语文教学形象生动,更利于学生的学习,从而提升高等古诗词全阶段学生的高考成绩,养
期刊
摘 要:数学核心素养指的是适应学生自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品质与能力,而高中数学例题中便具有着丰富的知识背景和思想方法,不单单是解题方法的教授,也是数学思想的传授。同时高中数学例题教学也是能够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掌握知识规律、培养学习习惯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例题教学  引言:目前新高考制度改革已经在我国多个省市推行,而高考制度的改革对于高中教学来说影响颇深,对于高中教学的方
期刊
摘 要:作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高考试题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位置。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材料作文成为了一种基础性的作文命题形式,这给学生的写作造成了较大的阻碍,导致很多学生因审题、立意问题而降低了写作质量。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须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侧重培养学生作文审题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正确审题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提高写作质量。本文就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中审题与习作的教学策略进行系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稳步推进的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育须围绕著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了让学生满怀激情的学习语文,如鱼得水地运用语文,满怀兴趣地享受语文,从而热爱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基因。语文教师要采取措施积极构建诗意化课堂,通过营造诗意课堂的情境氛围,调动诗意课堂的情感因素,提升诗意课堂的理性思维,为学生营造爱学、乐学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新
期刊
摘 要:地理是五大自然学科之一,是一门研究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与其所在生活环境的学科,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而高中生即将面临高考,所以让学生在此时学好地理知识至关重要。基于此,高中地理教师积极探究有效的生活化地理教学方式,全面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将复杂的地理知识简单化学习,真正学会与学好课本中的地理知识。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活化;学生发展;教学策略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中
期刊
摘 要:移动互联网和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使得现代社会迈入了信息化时代,在信息化时代各类信息传播正在展现出“微”的特点,微博、微信以及各类自媒体平台以短小精悍的内容,以及小体量的信息内容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这种信息传递方式正在悄然转变人的阅读习惯和接收信息的习惯,对人生活方方面面产生了较大影响。在教育领域中,基于信息技术出现的新型教学方式也转变了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其中基于信息技术出现的微课以自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当前的高中数学教育除了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的了解之外,更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作为当前教育的关键。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文化以及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上,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能力,为全面加强高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学;数学思维能力  引言:随着时代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高中教育取得了不少成就,对于青少年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