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
万古奔腾的汉江,浩荡东流,穿越千年风霜,连结起锦绣壮美的荆楚大地。汉江以她的温婉秀丽、宠辱不惊,哺育着生命,滋养着万物,承载着历史,映照着未来。
2014年主体工程基本建设完工的兴隆水利枢纽,犹如一道亮丽的长虹,雄峙于流经潜江市高石碑镇与天门市多宝镇的汉江之上。6年来,兴隆水利枢纽管理局党员干部砥砺奋进、不辱使命,谱写了一曲滋润江汉、惠及民生的华美乐章。
缘起:水利奇观现平原
水兴则邦兴,水安则民安。一部中华文明史,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治水史。兴利除害、治水安邦,是其中永恒的主旋律。
在兴隆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前,汉江中上游已经截流三次,建起三座大坝。这样,从兴隆往上70公里,航道变得水浅,险滩密布,沿岸大片农田灌溉受到影响。为改变这一现状,兴隆水利枢纽工程于2009年2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从2014年9月26日全面转入运行管理。作为国家重点水利工程,工程总工期为54个月,工程静态总投资30.49亿元。兴隆水利枢纽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之一,同时也是汉江中下游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一项重要工程,开发任务以灌溉和航运为主,兼顾发电。
兴隆水利枢纽工程由拦河水闸、船闸、电站厂房、鱼道、两岸滩地过流段及其上部的连接交通桥等建筑物组成。枢纽长度超三峡大坝,兴隆大坝轴线长2835米,三峡大坝长2335米。因为地基为软土基,防渗工作量和处理难度超过三峡,开创了中国内河土方开挖最高纪录,最高日开挖方12万方,工程技术难度不亚于三峡工程!
走近兴隆枢纽,波光水雾环绕,一条“巨龙”横卧江面,气势恢宏的跨河大桥隐约可见,与船闸、渠道一起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平原水利奇观。
成效:绿色发展惠民生
盛世治水,兴水惠民。运行6年来,兴隆水利枢纽工程充分发挥覆盖范围大、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优势,工程灌溉效益、航运效益、发电效益、文化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方面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各项运行管理指标达到了设计标准,工程综合效益初步显现。
扶贫惠民助推全面奔小康。汉江千万年的流淌、冲击和沉淀,最终成就了汉江中下游“湖广熟、天下足”的富庶与繁华。枢纽工程能抬高汉江枯水期水位,满足两岸现在自流灌区的自流引水条件,解决了天门、潜江等地327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和城区生态用水,灌溉保证率保持100%。特别是2015年、2016年两年该区域遇到特大干旱年,枢纽工程科学调度,为农业夺丰收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航道疏通改善汉江通行条件。兴隆至华家湾河段现状航道维护等级为Ⅳ级,该河段枯水期滩段水深不足。兴隆枢纽建成后,能渠化此段险滩密布的航道,根本改善兴隆至华家湾河段约76km航道条件,使本河段的通航等级达到1000t级航道,将航道等级提高到Ⅲ级,提前达到交通部内河水运主通道规划目标的要求。截至2020年5月,船闸总累计过船58746艘,总累计实际载货量2648万吨。
水利发电凸显绿色发展。电站是兴隆水利枢纽工程的重要构成部分,电站装有4台发电机组,装机4×10MW。2013年11月8日,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2014年9月26日,电站4台机组全面投入运行。兴隆水利枢纽充分利用水资源条件,安全运行2448天,累计向国家电网提供了14.5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相当于节约48.33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26.6万吨。
汉江是流向天下的水,也是凝聚天下的水。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中可调水量论证成果,通过采取汉江中下游4项治理工程措施后,特别是兴隆水利枢纽建成后,大大改善和提高了兴隆灌区(潜江)、罗汉寺灌区(天门)引水条件,提高供水保证率。兴隆水利枢纽的综合效益充分发挥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
聚力:党建引领促发展
近年来,兴隆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局党委紧紧抓住重大历史机遇,拧成一股绳,谋求新作为,交出了一张成绩优异的水利答卷。
提高政治站位,党建工作与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同向发力、互促共进。基于治水主要矛盾的转变,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积极开展工程运行管理革新。建立管理制度、组织、要求、规程、条件、标识、流程、安全及表单共9类运行管理标准化体系。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成果及整改要求为重要推手,推进标准化建设向前迈进。党建引领促进了运行管理高质量发展,截至2020年5月21日,电站安全运行2437天,泄水闸安全运行2607天,水位保证率达到100%,船闸安全运行2598天。
突出政治功能,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局党委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党建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的“四同工作法”。坚持以创建“红旗党支部”为重要抓手,提升党支部组织生活规范化水平,全局形成了党委有号召力、支部有凝聚力、党员有向心力的良好局面。2018年,高質量完成了全省防汛抗旱军地联合演练,为工程安全度汛及地方抗灾救灾作出了积极贡献。管理局被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授予“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应对大战大考,党建与战“疫”双融合双胜利。面对疫情发展严峻形势,局党委闻令而动,压紧压实疫情防控责任;落实24小时值班制和每日排查报告制,一线党员干部职工坚守现场70余天,全力确保枢纽运行安全、发电和应急通航,电站第一季度发电量达693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3.5%;自新冠疫情疫情发生以来,局干部职工及现场外委物业、安保等无一人感染,取得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双胜利。
突出文化引领,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管理局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大力宣传优秀党员魏巍等人的感人事迹。针对40周岁以下年轻干部职工占比86%的实际,局党委高度重视培养年轻干部,通过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情感留人、文化育人,改善青年干部职工的学习、生活、娱乐设施条件,涌现出了以王祖卿为代表的专家,32人获评中级副高以上职称,提拔26名科级干部,培养发展了12名党员。青年工作受到上级单位的肯定,先后获评团省委省直机关工委“省直机关五四红旗团支部(总支)”、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青年文明号”。
千里汉江奔腾不息,兴隆大坝巍然屹立。兴隆水利枢纽作为汉江梯级开发的最下一级,将发挥其在汉江流域的纽带和支点作用,在助推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发展过程中大有可为,必将作出独特历史贡献。
万古奔腾的汉江,浩荡东流,穿越千年风霜,连结起锦绣壮美的荆楚大地。汉江以她的温婉秀丽、宠辱不惊,哺育着生命,滋养着万物,承载着历史,映照着未来。
2014年主体工程基本建设完工的兴隆水利枢纽,犹如一道亮丽的长虹,雄峙于流经潜江市高石碑镇与天门市多宝镇的汉江之上。6年来,兴隆水利枢纽管理局党员干部砥砺奋进、不辱使命,谱写了一曲滋润江汉、惠及民生的华美乐章。
缘起:水利奇观现平原
水兴则邦兴,水安则民安。一部中华文明史,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治水史。兴利除害、治水安邦,是其中永恒的主旋律。
在兴隆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前,汉江中上游已经截流三次,建起三座大坝。这样,从兴隆往上70公里,航道变得水浅,险滩密布,沿岸大片农田灌溉受到影响。为改变这一现状,兴隆水利枢纽工程于2009年2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从2014年9月26日全面转入运行管理。作为国家重点水利工程,工程总工期为54个月,工程静态总投资30.49亿元。兴隆水利枢纽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之一,同时也是汉江中下游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一项重要工程,开发任务以灌溉和航运为主,兼顾发电。
兴隆水利枢纽工程由拦河水闸、船闸、电站厂房、鱼道、两岸滩地过流段及其上部的连接交通桥等建筑物组成。枢纽长度超三峡大坝,兴隆大坝轴线长2835米,三峡大坝长2335米。因为地基为软土基,防渗工作量和处理难度超过三峡,开创了中国内河土方开挖最高纪录,最高日开挖方12万方,工程技术难度不亚于三峡工程!
走近兴隆枢纽,波光水雾环绕,一条“巨龙”横卧江面,气势恢宏的跨河大桥隐约可见,与船闸、渠道一起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平原水利奇观。
成效:绿色发展惠民生
盛世治水,兴水惠民。运行6年来,兴隆水利枢纽工程充分发挥覆盖范围大、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优势,工程灌溉效益、航运效益、发电效益、文化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方面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各项运行管理指标达到了设计标准,工程综合效益初步显现。
扶贫惠民助推全面奔小康。汉江千万年的流淌、冲击和沉淀,最终成就了汉江中下游“湖广熟、天下足”的富庶与繁华。枢纽工程能抬高汉江枯水期水位,满足两岸现在自流灌区的自流引水条件,解决了天门、潜江等地327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和城区生态用水,灌溉保证率保持100%。特别是2015年、2016年两年该区域遇到特大干旱年,枢纽工程科学调度,为农业夺丰收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航道疏通改善汉江通行条件。兴隆至华家湾河段现状航道维护等级为Ⅳ级,该河段枯水期滩段水深不足。兴隆枢纽建成后,能渠化此段险滩密布的航道,根本改善兴隆至华家湾河段约76km航道条件,使本河段的通航等级达到1000t级航道,将航道等级提高到Ⅲ级,提前达到交通部内河水运主通道规划目标的要求。截至2020年5月,船闸总累计过船58746艘,总累计实际载货量2648万吨。
水利发电凸显绿色发展。电站是兴隆水利枢纽工程的重要构成部分,电站装有4台发电机组,装机4×10MW。2013年11月8日,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2014年9月26日,电站4台机组全面投入运行。兴隆水利枢纽充分利用水资源条件,安全运行2448天,累计向国家电网提供了14.5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相当于节约48.33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26.6万吨。
汉江是流向天下的水,也是凝聚天下的水。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中可调水量论证成果,通过采取汉江中下游4项治理工程措施后,特别是兴隆水利枢纽建成后,大大改善和提高了兴隆灌区(潜江)、罗汉寺灌区(天门)引水条件,提高供水保证率。兴隆水利枢纽的综合效益充分发挥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
聚力:党建引领促发展
近年来,兴隆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局党委紧紧抓住重大历史机遇,拧成一股绳,谋求新作为,交出了一张成绩优异的水利答卷。
提高政治站位,党建工作与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同向发力、互促共进。基于治水主要矛盾的转变,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积极开展工程运行管理革新。建立管理制度、组织、要求、规程、条件、标识、流程、安全及表单共9类运行管理标准化体系。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成果及整改要求为重要推手,推进标准化建设向前迈进。党建引领促进了运行管理高质量发展,截至2020年5月21日,电站安全运行2437天,泄水闸安全运行2607天,水位保证率达到100%,船闸安全运行2598天。
突出政治功能,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局党委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党建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的“四同工作法”。坚持以创建“红旗党支部”为重要抓手,提升党支部组织生活规范化水平,全局形成了党委有号召力、支部有凝聚力、党员有向心力的良好局面。2018年,高質量完成了全省防汛抗旱军地联合演练,为工程安全度汛及地方抗灾救灾作出了积极贡献。管理局被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授予“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应对大战大考,党建与战“疫”双融合双胜利。面对疫情发展严峻形势,局党委闻令而动,压紧压实疫情防控责任;落实24小时值班制和每日排查报告制,一线党员干部职工坚守现场70余天,全力确保枢纽运行安全、发电和应急通航,电站第一季度发电量达693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3.5%;自新冠疫情疫情发生以来,局干部职工及现场外委物业、安保等无一人感染,取得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双胜利。
突出文化引领,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管理局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大力宣传优秀党员魏巍等人的感人事迹。针对40周岁以下年轻干部职工占比86%的实际,局党委高度重视培养年轻干部,通过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情感留人、文化育人,改善青年干部职工的学习、生活、娱乐设施条件,涌现出了以王祖卿为代表的专家,32人获评中级副高以上职称,提拔26名科级干部,培养发展了12名党员。青年工作受到上级单位的肯定,先后获评团省委省直机关工委“省直机关五四红旗团支部(总支)”、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青年文明号”。
千里汉江奔腾不息,兴隆大坝巍然屹立。兴隆水利枢纽作为汉江梯级开发的最下一级,将发挥其在汉江流域的纽带和支点作用,在助推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发展过程中大有可为,必将作出独特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