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来源 :新时代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zhizi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江泽民同志强调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促使数学教育的改革走向更近一步。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小学数学,注重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素质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那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依据学科特点,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并且落到实处呢?我认为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有创新的意识
  培养学生有创新的意识,就是要激发学生乐于创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其智力能力得以最大限度地发展,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1.1创设教学氛围,提供创新保证。
  构建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前提和保证,而营造这一氛围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带到教师预定的圈子里,求得一个预定的统一答案,也不只是教师对学生的真诚相待与鼓励,而是要把学生真正推动到学习的主体位置,以达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目的。创设这一情境,就必须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时间和活动空间。而教师则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作者。如教学两位数笔算乘法24×13,教师先从实际问题引入:每盒水彩笔有24支,13盒有多少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计算。这样把学生带入认知情境,个个兴致盎然。有的同学想出先求10盒多少支,再加上3盒有多少支;有的同学认为先求20支一盒,13盒有多少支,再求4支一盒,13盒有多少支,最后合并;还有的同学把24拆成“4×6”或“3×8”(把两位数乘法转化为已学过的一位数乘法),最后讨论能否用竖式表示……这样把计算不只是作为一种单纯的操作技能,而是通过合作研讨,增强了思维含量。整个教学氛围宽松和谐,学生主体性强,大大促进了创新的发展。
  1.2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数学教学要凭这个例子促使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推陈出新。那么怎样用好例子举好这个“一”呢?其实,这里的“一”并非完全单一的、孤立的知识,很多是一个个的数学知识板块,它蕴含着某种思想、方法和体系。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回忆,运用辐合求同思维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加以分析归纳,得出规律,达到获得知识板块,有助理解和迁移创新的目的。如教学小数除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先让学生试算,当学生算对了就问“你是怎样想的?”当学生不会时可设问,“能否把它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来考虑呢?”“举一”后重在“反三”,不“反三”,思维的创造性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反三”的过程是发散求异促创新的过程,它是迁移的根本目的,对此,教师要抓住时机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如在教学完“圆的周长”后,问:用一根长60厘米的细绳子能把一个直径为9厘米的茶杯围成两圈吗?这种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手段。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静态的知识结论建立在动态的思考之中,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规则建立在形象的感知之上,只有这样“授之以渔”,学生的思维才会达到辩证的水平,对一些似是而非、易于混淆的问题才不致于简单的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在对立统一中寻求确切的解答;也只有这样的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大有发展。
  由于生活中信息传递是多途径的,对话、报刊、广播、电视、标牌等都可以带来问题或条件,呈现的形式也可能是文字、声音、图像、信息或许是杂乱无章的,需要进行整理和选择,因此,教学方法上还要密切注意对一些内容进行改组和改造,使之更富有思想性、启发性、实践性和趣味性。如应用题要打破单一的文字表述,编拟些对话式、图表式等富有生活气息的内容,让知识贴近生活,切入实际。不但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兴趣,而且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头脑。
  1.3加强学法指导,激发创新欲望。
  问题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在学法指导上,鼓励学生提问题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使学生提出有创新价值的问题呢?①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变“学答”为“学问”。通过“自学——提问——验证”的方式启发学生多提问,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一旦学生提问了,起初无论质量如何、正确与否,教师都要予以肯定,做出合理的评价,以保护学生的自尊与自信,长此以往,学生便可养成勇于提出问题的好习惯。②课堂上教师要把学生的提问,特别是含“金”量高的问题视作珍贵的礼物,当作教学高潮的来临,也往往是这些问题能帮助教师拓展思路,调整教学思路。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阐述单位“1”后,一位同学问“草地上有5头牛,3只羊,6个小孩,能把它们看作单位“1”吗?”问题很有见地,就草地上的牛羊人这不同类事物来说,不可看作一个整体,一般来说,我们把一个或几个同类事物可看作单位“1”。因此,在学法指导上,提倡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带着问题意识学习,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2.把课堂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主渠道
  对学龄少儿来讲,学校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是教师施教,学生求学的主要渠道,自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渠道。那么,如何使之落到实处呢?这就应该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把创新素质的具体表现落实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
  2.1在新知识的导入中,培养学生好奇。
  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导入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众所周知,兴趣是一种带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探索。好奇心,使人富有追根究底的精神,由于接触离奇的情境,肯深入思索事物的奥妙,能把握特殊的微象观察它。例如,教“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师说:“请同学们报出一个数,老师能马上断定它能不能被3整除”。一试果真如此,学生觉得很有趣,继而又觉得很奇怪,急于追根究底,对此会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会积极地、执着地去探求。类似这样的问题很多,如教“圆的周长”,叫学生测量周长和直径的长度,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操作后发现周长是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点。这正符合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所发现圆周率。
  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学生的好奇心会不断增强。然而,好奇心往往来自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这势必带来很大的局限性,现代人类发展观是追求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使更多的问题来源于学生。
  2.2在新知的探索中,培养学生好问。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因此,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何事、何地、何人、何时、何如、何去,乃至几何。好问,需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创造性想象,以及培养他们善于进行变革和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如教学“梯形面积”。有学生提出:梯形的面积Sm=(a+b)h÷2、三角形的面积Sm=ah÷2,那么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不是也能用同一种公式?学生的提问其实已创造出一种新法则:“任何规则的平面图形的面积,都等于上、下两底之和与高的乘积的一半。”这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再如,教学“体积”的概念,体积:物质所占空间的大小。而空间又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空间,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由于小学生不善于抽象,常常通过具体、形象直观更容易理解,譬如某一空间,放了一张桌子,就不能再放另外的物体,因为这一空间已被桌子所占了。由此,当学生初步认识了空间概念之后产生联想,展开想象。有学生问:“老师,我在电视上看到许多国家的城市街头十分拥挤,主要是街头的空间被房子占有,要是所有的房子都建在半空中,那街头不就不会这样拥挤了吗?”
  由此可见,由好奇到好问,由好问到好想象,正是创新的美妙前奏。开拓学生知识领域,使学生有广博的知识,就便于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示,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达到认知上的飞跃。正如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所说:“偶然的机会对素有准备的人有利。”
  2.3在新知的获取时,培养学生敢疑。
  “老师说过的”,“老师是这样说的”……这是小学生在家长面前常常使用的话。很显然,小学生年龄小,经验不足,他们的认识还处于很低的水平。因此,教育学生不要迷信课本、教师等“权威”,而要用自己的脑子去反思,内化成自己的真知。当然,“疑”不是怀疑一切,否定一切,而是从不同方位照射,透视问题的全部。如有低年级的学生对加法的运算方法的“低位加起”生疑,“高位加起行吗?”其实从速算的角度来看,的确从高位加起要比从低位加起来得简便,只是从低位起比从高位起在进位处理上来的容易点。又如,有的学生对面积的意义:“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而生疑,①用铅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物体(正方形)表面的大小有面积还是零面积?②平面图形有哪些“角”是平面图形?它的面积确定吗?
  生疑的方法很多,可以从正面、反面、侧面等不同视角发现疑点。科学家牛顿不正是从反面对苹果落地生疑才发现万有引力的吗?
  2.4在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敢为。
  这里的问题,不是指常规问题,如课本中的习题;而是指一个人面临着某种他所不认识的东西,面对于这种东西,他又不能仅仅应用某种典范的方法去解答问题。因为一个问题一旦可以使用以前学会的算法轻易地解答出来,那么它就不再被认为是一个问题了。
  敢为,即是冒险精神。如教学“平均数问题”。
  问题一:5个同学的身高分别是:132cm、131cm、129cm、135cm、128cm,求他们的平均身高。通常的解法是“总身高÷5”。有学生敢于打破常规的计算,用“130+5÷5”求得。这显然是学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问题二:假如你是一个水利员,在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要修一条平均深度为1.5米的河道,该怎样施工?一般学生都这样想:尽可能使每一处的深度为1.5米。却有学生说:靠河冲的一头深一点,靠山的一头浅一点。这样一来便于排水。因为平均深度为1.5米,不一定处处一样。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要落到实处,把美好的愿望化为具体的行动。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说,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不失时机地贯穿于课堂教学中,持之以恒,使学生的创造潜力得以很好的开发,才能不负于时代重望,正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学习内在的财富”报告中指出的:“教育的使命是每个人(无例外)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能。”
其他文献
【摘要】语言是一种交际的工具,学习英语是为了交际,因此英语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但长期以来,中国的中学英语教学一直延袭使用语法翻译法,忽视语言的口头交流,导致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偏低。面对此种现象中学英语教师必须进行反思:人是如何学习与运动?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什么?语法学习的作用何在?以改变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师,目的,关系,能力    长期以
期刊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教学的基本特征,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不仅是发展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创新教育的实质,就是要求教育者通过加强对学生思维发散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训练,使其养成创新意识和探索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遇事惯于设疑、质问,从而具有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就新课程下如何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加以探索。  1.捕捉有价值的实验探究点
期刊
【摘要】新课改的主体性原则告诉我们: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语文课外活动和学生自主阅读为两翼”的新语文教学体系。  【关键词】中学语文,语文教学,自主学习,意识培养    1.重课
期刊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富含德育因素的人文学科。高中语文教学在德育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无论是教材、课外阅读、试题还是作文教学,只要教师巧加利用,就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培养品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是新形势下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文章认为,要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必须以教学为手段,注意对学生的熏陶。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教学,德育熏陶    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德育是很重要的一环,只
期刊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出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问题,体现了语文教育观念的进一步更新,为语文教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本文对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及方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语文课程,资源,开发,意义,方法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是语文教学的崭新课题,需要我们全体同行努力在理论上加强研究,在实践上深入探索,以保证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全面
期刊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强调启蒙性和基础性,一方面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社会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
期刊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是根据青少年身心特点提出的学习方法;是培养现代公民和创新人才的需要;是数学教学改革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是探索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整合。本文对中学数学探究性教学现状,探究性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成因以及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探究性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实验,自主活动,多元答
期刊
近年来为改变语文教学不良现状,一大批语文教师从素质教育要求着眼,身体力行,锐意改革,为全面提高语文教育质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如江苏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斯霞老师的“分散识字”,黑龙江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等。关于有效教学,仁者互见,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自我反思,就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了自己的一点看法。  1.培养学
期刊
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自我,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发展,即怎样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已成为我们广大教师努力探索的问题。笔者认为,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如下几点:  1.目标设计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目标,主要体现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新课程标准则要求教学目标不仅重视知
期刊
【摘要】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辅助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它能使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更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数学,激发兴趣  Talk of multi-media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in the role  Pei Jingge  【Abstr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