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质量通病,面大量广,危害极大;消除质量通病,是提高施工项目质量的关键环节。由于复杂地形、气候恶略等诸多不量因素,线路施工的质量管理不到位,制约了工程整体水平的提高。作为一个从事多年输电线路施工管理的工作者,在长期的施工过程中,总结分析潜在的质量缺陷,做好质量通病事前控制的技术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监督、分析。
【关键词】 线路质量管理防治分析
中圖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1.质量通病基本含义
质量通病是工程质量形成过程中普遍出现或出现频率较为频繁的质量缺陷(问题)。它虽然不会直接危及工程结构的稳定和使用,但影响工程的外观工艺和观感,并在某种程度上间接影响工程的使用、设备性能,甚至缩短工程的寿命周期。
为进一步落实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责任,提高输变电工程建设质量水平,2010年,国家电网公司依据国家及行业有关工程建设质量标准、规范,总结近年来公司开展质量通病 防治工作经验,组织编制了《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对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提出管理要求,并对输变电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从技术角度提出具体防治措施,以指导工程建设项目规范开展质量通病防治工作。
目的:质量通病防治目的是规范开展质量通病防治工作,强化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提高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效果,杜绝或减少质量通病的发生,进一步提高输变电工程质量。
原则:质量通病防治的原则:精心策划,预防为主,以治为辅(补)。
特点:1、强调各参建主体的责任。从“组织”开始,围绕“管理”开展工作。对业主项目部(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监造单位提出了管理方面的要求,明确了责任;2、通病涵盖面广。收集了公司系统近年来工程质监、流动红旗检查、达标创优等多种活动中发现的质量通病,及近年来公司开展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的经验,并加以梳理分类。3、防治措施具体、便于操作。 制定了各类甚至各个通病的防治措施,逐条治理。
2.输电线路工程质量防治的技术措施
1)设计定位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主要措施:近年来线路设计出现主要质量通病有:线路经过的规划区、开发区、林区、矿区、泄洪区和重要跨越(如:河流、铁路、重要公路、通讯线路、文物及风景区等)设计单位没有与当地政府及主管部门签订许可协议或许可协议深度不足,导致路径变更、跨越高度不满足要求;杆塔位置不利于施工和运行维护,接地螺栓孔数量各异、位置不合适、接地引下线不能顺畅引下,架空避与变电架构连接不规范等。针对这些质量通病,要求设计单位线路路径确定后要取得当地政府的许可协议,其协议内容应满足设计及施工需要;选择塔位时充分考虑施工及运行维护的要求;统一接地螺栓孔的位置、个数,明确其作用;架空避雷线与变电站架构的连接应有便于接地电阻测量的断开点。
2)路径复测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主要措施:主要通病为:线路方向桩、转角桩、杆塔中心桩丢失或移动,新增跨越物的安全距离不够、途径山体时风偏状态下边线对山体的不够等。
防治措施:要求施工单位将新增跨越物的资料及时通知设计单位进行安全距离校核,设计单位应在施工图阶段对途径山体段的边导线进行风偏状态下的安全距离校核等。
3)基础分坑、开挖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主要措施:遇特殊地质条件(如:流沙、泥水、稻田、山地等),开挖前应将杆塔中心桩引出。辅助桩应采取可靠保护措施,基础浇制完成后,必须恢复塔位中心桩;基坑开挖时应设专人及时检查、测量,防止超深或欠挖;如需放炮进行掏挖基础时,应采用多点放小炮的方式,严禁放大炮爆破,避免破坏原地质结构;基坑开挖后要及时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当温度降至0℃以下时应采取防冻措施,严禁坑底受冻。雨、雪天气后,必须把坑内积水(雪)和淤泥清理干净方可进行后续施工。
4)基础位移、扭转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主要措施:基坑开挖前对基础中心桩进行二次复核,并设置稳固的辅助桩位,确认桩位及各个基础腿的方位准确;基础支模后、浇制前和浇制中要多次核对基础模板、地脚螺栓或插入角钢的方位,保证其准确性;基坑有积水时,回填前先将水排完,然后四周均匀填土、夯实,并随时检查基础是否位移。
5)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主要措施:试验室出具的设计配合比必须附有试配强度报告;必须执行“试块应在现场从浇筑中的混凝土取样制作。其养护条件应与基础基本相同”的规定(GB/50332、GB/50204);基础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平整度,应对其支撑强度和稳定性进行计算。基础模板应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和侧压力,防止出现基础立柱几何变形;模板接缝处应采取粘贴胶带等措施,防止出现跑浆、漏浆现象;浇制中设专人控制混凝土的搅拌和振捣,现场质检人员要随时检查混凝土的搅拌和振捣过程,防止过度振捣造成的离析;混凝土垂直自由下落高度不得超过2m,否则应使用溜槽、串斗,防止混凝土离析;多方位均匀下料,防止地脚螺栓受力不均与基础立柱不同心;混凝土初凝前,采用多点控制的方法对基面高差进行测量。杜绝二次抹面。
6)接地沟埋设深度不够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主要措施:接地网地沟开挖时要留出深度裕量,接地体敷设时要边压平边回填,保证埋深;杆塔引下线应竖直埋至设计深度。
3. 结论
目前,输电线路质量通病防治工作从设计到施工、材料生产、材料试验等各个方面都在进行更新。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国家和省市等行业已经明确指出质量通病的条款和防治的技术措施,这必然进一步加大质量通病治理的力度,同时伴随我国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采取的技术措施越来越先进,管理越来越严谨,电网建设工程出现的质量通病将会越来越少,工程质量将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 2010年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民营科技2011年第8期
【关键词】 线路质量管理防治分析
中圖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1.质量通病基本含义
质量通病是工程质量形成过程中普遍出现或出现频率较为频繁的质量缺陷(问题)。它虽然不会直接危及工程结构的稳定和使用,但影响工程的外观工艺和观感,并在某种程度上间接影响工程的使用、设备性能,甚至缩短工程的寿命周期。
为进一步落实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责任,提高输变电工程建设质量水平,2010年,国家电网公司依据国家及行业有关工程建设质量标准、规范,总结近年来公司开展质量通病 防治工作经验,组织编制了《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对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提出管理要求,并对输变电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从技术角度提出具体防治措施,以指导工程建设项目规范开展质量通病防治工作。
目的:质量通病防治目的是规范开展质量通病防治工作,强化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提高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效果,杜绝或减少质量通病的发生,进一步提高输变电工程质量。
原则:质量通病防治的原则:精心策划,预防为主,以治为辅(补)。
特点:1、强调各参建主体的责任。从“组织”开始,围绕“管理”开展工作。对业主项目部(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监造单位提出了管理方面的要求,明确了责任;2、通病涵盖面广。收集了公司系统近年来工程质监、流动红旗检查、达标创优等多种活动中发现的质量通病,及近年来公司开展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的经验,并加以梳理分类。3、防治措施具体、便于操作。 制定了各类甚至各个通病的防治措施,逐条治理。
2.输电线路工程质量防治的技术措施
1)设计定位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主要措施:近年来线路设计出现主要质量通病有:线路经过的规划区、开发区、林区、矿区、泄洪区和重要跨越(如:河流、铁路、重要公路、通讯线路、文物及风景区等)设计单位没有与当地政府及主管部门签订许可协议或许可协议深度不足,导致路径变更、跨越高度不满足要求;杆塔位置不利于施工和运行维护,接地螺栓孔数量各异、位置不合适、接地引下线不能顺畅引下,架空避与变电架构连接不规范等。针对这些质量通病,要求设计单位线路路径确定后要取得当地政府的许可协议,其协议内容应满足设计及施工需要;选择塔位时充分考虑施工及运行维护的要求;统一接地螺栓孔的位置、个数,明确其作用;架空避雷线与变电站架构的连接应有便于接地电阻测量的断开点。
2)路径复测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主要措施:主要通病为:线路方向桩、转角桩、杆塔中心桩丢失或移动,新增跨越物的安全距离不够、途径山体时风偏状态下边线对山体的不够等。
防治措施:要求施工单位将新增跨越物的资料及时通知设计单位进行安全距离校核,设计单位应在施工图阶段对途径山体段的边导线进行风偏状态下的安全距离校核等。
3)基础分坑、开挖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主要措施:遇特殊地质条件(如:流沙、泥水、稻田、山地等),开挖前应将杆塔中心桩引出。辅助桩应采取可靠保护措施,基础浇制完成后,必须恢复塔位中心桩;基坑开挖时应设专人及时检查、测量,防止超深或欠挖;如需放炮进行掏挖基础时,应采用多点放小炮的方式,严禁放大炮爆破,避免破坏原地质结构;基坑开挖后要及时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当温度降至0℃以下时应采取防冻措施,严禁坑底受冻。雨、雪天气后,必须把坑内积水(雪)和淤泥清理干净方可进行后续施工。
4)基础位移、扭转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主要措施:基坑开挖前对基础中心桩进行二次复核,并设置稳固的辅助桩位,确认桩位及各个基础腿的方位准确;基础支模后、浇制前和浇制中要多次核对基础模板、地脚螺栓或插入角钢的方位,保证其准确性;基坑有积水时,回填前先将水排完,然后四周均匀填土、夯实,并随时检查基础是否位移。
5)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主要措施:试验室出具的设计配合比必须附有试配强度报告;必须执行“试块应在现场从浇筑中的混凝土取样制作。其养护条件应与基础基本相同”的规定(GB/50332、GB/50204);基础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平整度,应对其支撑强度和稳定性进行计算。基础模板应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和侧压力,防止出现基础立柱几何变形;模板接缝处应采取粘贴胶带等措施,防止出现跑浆、漏浆现象;浇制中设专人控制混凝土的搅拌和振捣,现场质检人员要随时检查混凝土的搅拌和振捣过程,防止过度振捣造成的离析;混凝土垂直自由下落高度不得超过2m,否则应使用溜槽、串斗,防止混凝土离析;多方位均匀下料,防止地脚螺栓受力不均与基础立柱不同心;混凝土初凝前,采用多点控制的方法对基面高差进行测量。杜绝二次抹面。
6)接地沟埋设深度不够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主要措施:接地网地沟开挖时要留出深度裕量,接地体敷设时要边压平边回填,保证埋深;杆塔引下线应竖直埋至设计深度。
3. 结论
目前,输电线路质量通病防治工作从设计到施工、材料生产、材料试验等各个方面都在进行更新。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国家和省市等行业已经明确指出质量通病的条款和防治的技术措施,这必然进一步加大质量通病治理的力度,同时伴随我国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采取的技术措施越来越先进,管理越来越严谨,电网建设工程出现的质量通病将会越来越少,工程质量将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 2010年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民营科技2011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