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毁与重建:黎巴嫩的命数?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黎以战争的爆发,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以军炮火已经给黎巴嫩造成了20亿美元的直接损失,如果加上经济运行的中断、旅游业的崩溃、投资环境的恶化,间接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量。劫后的黎巴嫩又要面临一场艰巨的重建工作。
  
  上世纪70年代,除海湾产油国外,黎巴嫩是中东地区生活水准最高的国家。然而,于1975年4月爆发至1990年10月才告结束的黎巴嫩内战,连同其间发生的以色列侵黎战争(1982年6月至1985年6月),给黎巴嫩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也令这个美丽富饶的中东小国陷入了满目疮痍的悲惨境地。
  
  十三年重建规划
  
  1990年黎巴嫩内战结束后,黎政府立即着手大规模的经济重建工作。1992年7月,黎政府通过1992年~1995年的“国家紧急重建计划”,重点恢复建设急需的基础设施。政府还赋予早在1977年就已成立的发展与重建委员会(CDR)前所未有的职权,责令其负责各类重建项目的计划制订、管理实施及与各政府部门的协调。此后,又制定了从1995年~2007年的“13年重建规划”,拟分三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为恢复阶段,拟用三至五年时间把基础设施恢复至战前水平;第二阶段拟用五至七年时间实施发展项目,为经济起飞打好基础;第三阶段经济将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黎巴嫩政府将外援作为实施其重建计划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外援方主要包括国外赠款、优惠贷款及其他形式的贷款,出资方主要为世界银行、阿拉伯经济社会发展基金、伊斯兰发展银行、欧洲投资银行以及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等海湾国家以及法国、意大利等传统欧洲盟友。
  黎巴嫩有大批不凡的“海外军团”(居住在海外的黎巴嫩人),手中握有巨额资金,黎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吸引和鼓励他们将部分资金转移到国内。
  此外,黎巴嫩政府鼓励私人企业的发展,推进国营企业私有化。
  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黎重建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黎巴嫩发展与重建委员会2005年发表的工作报告对过去13年的重建进程作了总结。根据这份报告,自1992年到2004年间,该委员会与各类投资机构共签署总金额为74亿美元的项目合同,其中已完成52.5亿美元,其余项目也都在建设中。项目主要涉及电力、通讯、道路、桥梁、港口、机场、政府设施等基建领域以及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环保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黎巴嫩的基础设施水平得到迅速恢复,国民经济也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黎巴嫩重建的速度之快,给每位到访的游客留下深刻印象。笔者1996年初次访问黎巴嫩时,道路两旁被战争摧毁的废墟还随处可见,建筑上的弹孔也比比皆是,令我这样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中国人感到触目惊心。此后,笔者又多次造访黎巴嫩,每次都能感受到整个黎巴嫩尤其是首都贝鲁特发生的巨大变化:废墟与弹孔越来越少见了,现代化的高楼平地而起,城市高架桥四通八达,星罗棋布的店铺布置考究,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应有尽有。贝鲁特又重现了“中东小巴黎”的风姿:以白色、红色建筑为主体的城市绵延在碧蓝的地中海与葱绿的黎巴嫩山脉之间,繁华而不喧嚣,时尚而不低俗。
  进入21世纪,黎巴嫩工作重点已向发展转移。2005年以前的几年中,黎巴嫩在旅游、贸易以及吸引外国投资等方面成就十分显著,金融业发展也颇为平稳。作为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的一个指标,其货币黎巴嫩镑自1992年以来一直稳定在1美元兑换1500黎镑水平上。
  
  “重建之父哈里里”
  
  说起重建,人们自然会想到享有“黎巴嫩重建之父”之誉的已故前总理拉菲格·哈里里。自1992年以来,哈里里五次出任黎巴嫩总理,为黎战后重建、经济发展以及国际影响力的扩大做出了巨大贡献。哈里里兼有政治家的远见和企业家的干劲,并具备独特的个人魅力,他和阿拉伯国家以及世界许多国家领导人建立了友好关系,同沙特阿拉伯王室、法国总统希拉克之间的关系尤为密切。凭着广泛的人脉关系,哈里里及其领导的政府为国家赢得了数十亿美元的援助及许多发展机会,为重建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由哈里里本人创建的团结公司,还承担了首都贝鲁特市中心的综合整治工程。如今,拥有16亿美元资产的团结公司已经成为贝鲁特证券交易所中最大的公司。
  为了表彰哈里里在战后黎巴嫩重建中“富于远见卓识而又杰出的领导”,他被授予2004年度联合国人居奖的“特别表彰奖”,这一声望显赫的奖项是联合国为表彰人类住区领域的成就所颁发的最高奖项。评奖专家们特别注意到黎巴嫩重建的速度之快,表扬了黎巴嫩在运用国内外的资源进行投资方面的创新精神,认为这一重建过程步伐如此之快、范围如此之广,哈里里先生功不可没。
  
  时局动荡再生影响
  
  黎巴嫩成功地从重建过渡到发展阶段,国民经济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在黎巴嫩,金融、对外贸易、旅游及侨汇构成国民经济的几大支柱产业,这些产业都具有外向经济的特征,因此,黎经济的发展既要依赖于国家整体环境的改善,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区环境与周边局势的稳定。
  2005年2月哈里里遇刺事件,使得黎巴嫩局势再次出现重大动荡,黎巴嫩重建之路也充满坎坷。一年之内,黎境内各种暗杀事件频繁发生,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此起彼伏,国内各党派和宗教派别争权夺利,总统府与内阁各行其是,真主党在南方同以军时有较量,黎政府与强邻叙利亚关系破裂,这些都给黎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刚刚显露复苏迹象的黎巴嫩经济再次面临危机。黎财政部长杰哈德·艾兹欧尔在接受采访时透露:2005年,黎巴嫩经济增长5%的预期目标落空,增长率几乎为零,这是内战结束以来黎巴嫩经济首次出现零增长。
  时局动荡对黎巴嫩产生的消极影响,笔者2005年秋季赴黎参加学术会议时也有切身感受。笔者下榻的梦鲁饭店与哈里里遇刺地点只有一条马路之隔,事件虽已过去半年,遇刺现场依然一片狼籍,因为有待国际调查人员作最终勘查。大街上依然车水马龙,但荷枪实弹的军警与装甲车也遍布街头,军政要地门前都垒起沙袋作为防御工事。入夜以后,商店里依然灯火通明,但顾客已比往常明显稀少,店主们都抱怨生意萧条。抵黎次日,新闻中传来著名女电视记者梅伊·谢德雅格遭遇汽车炸弹受伤的消息,令整个城市弥漫着紧张与不安的气氛。当晚,使馆的几个朋友请笔者一行赴市中心的露天茶座喝咖啡。有几个年轻人点了传统的阿拉伯水烟,抽上几口后显得特别兴奋,无意间说笑声大了许多,引起了周围当地顾客的注目。这时,只见咖啡馆老板侧身凑近陪同我们的外交官,对他耳语了几句。我们以为肯定是责备我们过分喧哗,谁知这位外交官却说,老板见我们如此开怀,也深受感染,感到非常高兴,因为今天的黎巴嫩最需要这样的欢声笑语和乐观情绪!
  新一轮黎以战争的爆发,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让已经陷入困境的黎巴嫩经济雪上加霜。现任黎巴嫩发展与重建委员会主席法德勒·希勒格7月29日表示,即便以军与真主党立刻实现停火,以军炮火摧毁的道路、桥梁、民宅、学校、医院、机场、电厂、加油站、军营等设施,已经给黎巴嫩造成了20亿美元的直接损失,如果加上经济运行的中断、旅游业的崩溃、投资环境的恶化,间接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量。内战结束后的重建刚刚完成,黎巴嫩又遭受了灾难性的毁坏,无疑,劫后的黎巴嫩又要面临一场艰巨的重建工作。
  被毁坏了重建,重建后再遭毁坏……这样的循环,难道是黎巴嫩难以摆脱的命数吗?内战结束后的重建刚刚完成,黎巴嫩又遭受了灾难性的毁坏,无疑,劫后的黎巴嫩又要面临一场艰巨的重建工作。
其他文献
黎以冲突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不是一场简单的扣压和解救人质的报复与反报复行动,其背后掩盖的是各方政治利益的较量。    以色列为解救被捕的两名士兵的行动已经迅速扩大为针对黎巴嫩真主党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当人们为黎以炮火下丧失的生命痛心和惋惜的时候,当人们急切呼吁冲突双方尽快停止袭击结束冲突的时候,黎以冲突相关各方,或激战正酣,或不紧不慢、冷眼旁观,似乎都不急于结束这场血与火的冲突。  人们常说,中东这场游
中国在联合国:天使还是恶龙?  Michael Fullilove(悉尼罗伊国际政策研究所)  《国家利益》  2006年9/10月合刊  美国尼克森中心出版  联合国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可以促进其自身安全与经济利益的平台。在历史上,中国很少使用否决权,除了台湾问题也很少涉入敏感议题。但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的代表在安理会中表现得更为自信。在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中,中国派出数量众多的军人和民事警察。现在,派
教育部于2001年6月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拉开了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帷幕。新课程改革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方面作了重大调整和改革,在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方面也有明显的变化。《纲要》规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坚持民主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积极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中小学教师投身中小学课程改革;……建立教育
做完这期话题,北京的天气宁静了许多,不但再不见沙尘暴袭来,而且天空中竟飘洒下绵绵细雨。要不是夹杂着黄泥的雨点提醒着我们,也许大家会淡忘曾经狂虐京城的沙尘暴和我们走在街头时那窒息的感觉。  ——编者手记    四月变成了最残忍的月份    “四月是最残忍的月份。”这是英国作家艾略特《荒原》中的一句诗。过去我们对此论不以为然,因为我们心中的4月是桃红柳绿、芳菲满地。想不到今年北京的春天却印证了这句话。
丁立圆桌    王义桅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教授、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助理    时下,“国际责任”好像又流行起来了,与以往不同的是,当西方国家在国际纠纷中陷入泥潭时,往往把目光投向中国,仿佛中国就能够把这些事情搞定(如苏丹达尔富尔问题、缅甸问题、全球变暖问题)。根据他们的能力—意图说,拥有能力却不作为的国家,是不道德的、不负责任的国家。另一方面,很多发展中国家也对中国寄予期望,希望中国承担起主
8月3日和4日,在北京首都机场,中国政府为缓解黎巴嫩目前面临的人道危机而向黎政府提供的一批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援助分批装机启运。援助物资主要包括小型发电机、帐篷、毛毯、卫生装备和部分药品等,先由专机运至约旦,再转运至黎巴嫩首都贝鲁特。  以色列对黎巴嫩的军事打击使黎巴嫩陷入严重的人道灾难。一些国家、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纷纷在黎开展了人道救援行动。红十字红新月国际联合会呼吁筹款100万美元帮助黎难民。联
美国不大可能在国际上“洗新革面”,对于惟一超级大国来说,这个世界还有太多的诱惑,当然还有不少陷阱。而历史总在不停地上演一些悲喜剧。    在11月上旬美国举行的中期选举期间,笔者正好在美国参加研讨会,借机与美国学者学生出租车司机等各业人士进行交流,从而对美国中期选举的气氛和争论的话题有所感受。此前舆论和民意调查大多对民主党在众议院翻身有信心,而在参议院获得多数却疑虑重重,然而选举结果却是民主党一举
2006年的全球经济依然延续着2002年开始的新一轮增长势头,且增势更趋稳定不仅是影响全球经济运行的主要经济体和重要经济领域形势普遍走好,而且近年来威胁全球经济稳定的主要风险也不同程度地有所缓和然而,有些风险还在趋于恶化    纵观2006年的全球经济走势,以下五大要点尤为引人注目:    全球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主要经济体经济走势普遍看好  2002年开始的新一轮全球经济回升于2004年达到高
近来日子最难熬的政治家大概要算泰国总理他信了。一个多月来,在反对派把他架到了政治“过山车”上后,他信已经有惊无险地转了好几圈。现如今,这辆“过山车”又开始加速了,一向自信而镇定的他信有些乱了方寸。   从3月14日起,数以万计的反对派在总理府前举行游行示威,要求他信下台。泰国《民族报》这样感叹:“反对他信的力量本来各自为战,但一宗股权交易把他们拧在一起。”   2006年1月23日,他信家族控股的
近来,伊朗核问题不断升级,不时有消息说美国正在筹划对伊朗动武,以消除伊朗核威胁,甚至有消息耸人听闻地说美国的战机已经进入阵位,特种兵也已潜入伊朗境内,俨然一幅“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临战景象。  不管这些消息有多大的真实性,美国目前不容忍伊朗开发、拥有核武器却是百分之百的事实。由此引出的一个简单问题:美国为什么不容忍伊朗搞核开发?答案有多种,有人说美国担心冷战后的核不扩散体制被撕开缺口,其他有核野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