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屋瓦

来源 :江南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ret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瓦 屋
  我1994年出生在安庆市太湖县。从县城走100华里山路,来到百里镇上,再从一座拱桥经过,拐进桥头一条无名小路,走个约莫几百米,就来到了我家。我家的瓦屋坐落在一个坡下面,坡上一棵大大的樟树枝繁叶茂,将瓦屋罩住了一部分。在这个瓦屋,在灶台边,在煤油灯和50瓦的白炽灯下,爷爷和奶奶一起搭伙过日子,并生下了七个子女。从矮矮门槛走出去我的伯伯们。他们分家,一起组成了一個自然村落。而我的姑姑们,则外嫁出去。妈妈沿着长河向上,嫁给了我爸。外婆家相对最远,也就构成我小时候生活的最大物理半径。
  我家瓦屋的侧面是一片梯田。这片山谷中的梯田,会一直蔓延到长河。从田埂小路穿过去,是一片山林,每到夜晚,这片山林就会陷入沉思。春夏秋冬四季,白天及黑夜,这片方圆不断切换面貌,十分神秘。我就在瓦屋前面的道场上,像那些家养的白鹅一样,在欢喜雀跃的奔跑中长大。也不断体会着,从那片神秘透传来的生的喜悦与死的悲哀。生的喜悦是它馈赠的泉水、稻谷、菜园,还有生火做饭的松树,死的悲哀是山林中的黑暗,是长了青苔的墓碑和微微隆起的坟头。
  街
  我2008年的时候经历过一次搬家,从田野走向了城市。抵达安庆市的时候,刚刚好是夜晚,长长的街道无比空旷,两排路灯指引着大货车前行,街道的前前后后都望不到头,除了黑暗仍旧是黑暗。等到白天的时候,也是这条街道上,我发现了诸多陌生的事物。商铺依次排列,有水果摊、有网吧、有小餐馆。连人们的行为举止都不一样了,人们用货币获得物品,而不是直观的劳作。在这里,唯有街道上的樟树让人感觉到熟悉。也是在这里,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异乡为何物,并开始具备了诗的冲动。
  我在2011年开始去合肥读书,那时候真正开始接触到现代诗,我试图描摹这样的感受。那时候,我热衷于出行,在街道上不断追忆过去。我第一批作品中,大部分的“句子”都是在行走中击中我,之后再敷衍开来成为一首诗。轻灵是我最开始追求的美学感受。诗思在时间中不断闪现,又在过去的意象中不断跳跃,最终落到当前的场景里面。街是我诗歌发生的地点,而我是那个媒介,瓦屋和它周围的景象,靠我的作品吐露出来。典型的代表作品是《旅程》《炊烟》。
  但轻灵无法解决内心的苦闷。“他异地的脸生长出坚硬的角质层”。在街道上行走的我试图找到过往的对应物,从中汲取真正的力量。这时候,街道上的行道树,仿佛具有通灵的力量,能够给予我追溯过去的场。另一方面,这场域从街道上不断地延展出去,让我透过它的视角,去描写楼宇、公园、雕像,还有街道上跨江而来的风。我珍视每一个意象,并企图和它们建立共鸣。且,我又试图让他们都安放在一个“熟识”的场域,让意象在合适的环境、合适的情绪流动中,自己主动言说,就像是那座瓦屋和它周边的景致,充满了秩序。《诗》《街》《一天》《安庆路》等作品是在这个视角下写出来的。
  好喝的水
  经济学中,经常会谈到物物交换的好处,举例而言,你有两个苹果,我有两个梨子,当我们互相交换,我们分别能够得到一个苹果和一个梨子。相较最初的状态,每个人拥有的物品的丰富度更高了。另一方面,交换又会进一步促进专业化分工,并最终衍生出市场。当将交换附加上地理这一个维度,则从乡镇衍生出了城市乃至国际化的城市。古典经济学视角的历史,本质上就是在阐述分工史。当然,这是绝对静态的视角,另一方面当用动态的视角去看,经济会呈现出周期,历史也是有周期的。人,在周期中不断生老病死。
  我2015年来到北京读研,读的是经济学。如上之所述,我开始借用它的理论去为自己真正构建一个内心的理论框架,并尝试用它去反观我的经历。历史之发展,经济之周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的这一生能够平平安安穿越熊牛,就是最大的甘甜,因为时间带来的物质的丰富性会不断给予人嘉奖。在这样的时空中,我的古典意味浓厚的乡愁被治愈了。与此同时,轻灵的因子在我的体内又复活了,如卡尔维诺所言,像鸟儿一样轻盈,既重又轻。《登黄斗坡》中我把这样的感受比喻为一颗松果般,滚向尘世。在《一些水……》中,我表达了我理解的人生的最高境界“一些水淡然无味/但它就是好喝”。另一方面,我将这样的甘甜与轻灵关照到了景物之中,描写了小清河的河水,无名公园的黑夜,还有翡翠湖的琴桥。
  大 楼
  我2018年从学校毕业,我开始让自己成为一个建造“瓦屋”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只知道写诗的诗人。但重建之路何其之难。我的内心存在两个幻象,一个是古老的建造瓦屋的人和为他们劳作的老牛,日添一砖一瓦、日耕一块田地;还有一个是真正的为人类内心构建庇护的古代诗人。我在《工作的人》一诗中是这么写的:“我手脑并用,我的母亲啊/你敲开我脑壳,老黄牛耕着脑回路。”我在《天赋》一诗中是这么写的:“他知道,这些无法触及的神牛正在/一边吃草,一边为他祝福/相应的,他不会被大海所吞没/因为获得了凝视的天赋”。
  值得注意的是,我试图真正开始撰写出属于我自己建造的瓦屋,我用我自己的经历为它赋形,在诗歌中,我试图将自己工作生活中的物料加进来。这些关键的物料,要么是在我上班的大楼里面的所见所思所闻,要么是我在租住的房子里面的经历,或者是在上下班之间的偶然思索,他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物料库。大楼,是我重构“瓦屋”的场域。但与过往的作品不同的是,一方面我用更为抽象的事件以及部分的逻辑性替代了过去纯粹的静物描写;另一方面,我在人物的写作重心上,自己和自己的女友替代了过去的亲人及朋友。这一切,也都是新的对世界逻辑的认知,还有生活方式的转变对我的改造。
  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独自建造“瓦屋”,内心要面对诸多的心魔。瓦屋是心中的幻象,但本质上其实也是一种欲望,欲望又支配着肉身的投入。但是当肉身过于沉溺,则很容易产生幻灭的感觉。这也是现代分工如此细致,经济机器效率如此之高的情况下,难以避免的情况。我上班的大楼有一个单独的十分狭窄的电话隔间,有段时间我经常自己一个人憋在里面写报告,白色的墙壁、狭窄的空间会强迫人集中精神。但专注过后,一切都会烟消云散,有一种被抽空的感觉。在《电话间》一诗中,我是这样描述的:“那个人已经走了,这里/只剩下思索后的空无,/只剩下一个破旧的天花板。”大楼是我对过去的延续,也让我重新找到新的母题,为我开启了新的写作的可能性。
其他文献
一个穷人和一个富人  镇子里只生活着  一个穷人和一个富人  这里没有街道  如果有的话  是在富人家里  延伸如太阳的光芒  贫穷,是如此之少  穷人的屋子  在角落里  就像石头搭出的箱子  如此之小  街边的暮色  日出出自高楼  日落落自高楼  离开了城市的人  像船驶入大海  像船已经失事  灯的光芒在玻璃窗上  列队  不存在的司令  让木桌上的餐布平整  肠胃也在今晚  格子化  一
期刊
七月,我只遇见雨季  你拒绝了时间。我看到天空的颜色,  就想起你。你的蓝。我所经过的缄默  是你一直封闭的印记。夏蝉一直在叫,  在梧桐树上,槐树上。花间的缝隙很小,  小到我无法穿过。这半生,就这样  过去了,像被你拒绝的一汪光阴  微不足道。  我终于爱上了你的影子,从浩瀚的夏天中  接受树叶一样的狂乱的亲吻,迷迭香一样  混乱的排列。他很苍老。就像你老了一样。  他比你更爱我。你所有不敢践
期刊
初夏的散步  你懂得这温良的畜牲  处世的全部哲学。  它横穿农田过来,带着好奇  大眼睛宁静  透着无知与天真。  它用宽宽的前额抵触你  鼻息喷洒在牛仔裤上  它伸出紫色的舌头舔舐手臂  让你酥痒,不能自已。  瞧瞧那缎子似的毛皮,那背脊  弯曲得如此精巧,越过去  就能看见小河与麦地。  而它的尾巴抽打你  竟然有如许多轻柔的丝线。  至于蹄脚  更为干净,轻盈  即便牛虻叮咬后胯  那里也
期刊
时间赋予的意义  时间赋予我的意义,时间终将悉数收回。  时间赋予大地的富饶,大地终将全部奉还。  秋日寂静。风带来远方消息,从  易水渭水,漢宫霸陵,青萍之末。  秋阳照亮节气细微的征候。世间冷暖  何曾在意过昨夜通宵振翅的蟋蟀,惊了谁?  听巴赫·他们带走了自己的城  音乐之外。闪电  照亮江水交汇的城;冷雨淋湿雷声。  巴赫。曲子尽头,  殉难者踩着音符离开,向天空。  他们不问音节。他们 
期刊
初 夏  还留着一些春天的  余音。还很幼稚的鸟鸣声,比清晨  醒得更早。三月里种下的树,  有了长出更多嫩葉的欣喜。  长在春光下零零碎碎的野草,  现在就要连成一片了。  少年的绿,年轻的绿,正向  更旺盛的、蓬勃的绿  转变。这个过程如此微妙,难言  就像昨夜还是一场大雨,  清晨起来:碧空如洗,晨风含絮。  蟾 蜍  在油菜地里爬的蟾蜍  和在水渠里半游半爬的蟾蜍  是不是同一只蟾蜍  它
期刊
书院路以南  这条街干净得竟找不到一片落叶  只有风吹动我头顶的树叶,沙沙作响  凌晨了,人行道上还有许多人  他们很少抬头,看天空,看树叶  看悄然而至的霜降  这个季节,北方一片枯黄  我的朋友们会为发现一朵小花而欢呼  他们珍视大自然吝啬的赠予  珍爱大雪下仍然努力活着的草木  风灌满了街头,这座城市更寥落,更孤独  在遥远的黄河边,那些畅聊的日子不见了  从那以后,每到深夜只能倒头就睡  
期刊
修 剪  一上午修剪蓬头枝叉的树  香椿,樱桃,李子,无花果  把所有横生乱长的枝,一一剪掉  剪掉生命里不必要的存在  杂枝放成两堆  一堆是没用的,另一堆也是没用的  鸟在林间唱歌,风是和声  斑驳的阳光像张网  罩着我,罩着我的梯子  枝条还在一截截掉下来  鸽子一会儿啄断枝,一会儿啄地上的光  它不告诉我树枝的味道,也不告诉我  阳光的味道  一支蜡烛  烛泪流下来,一点一滴  汇成了丘陵
期刊
夜幕将临  先于暮色落地的,是南山寺的晚课  和钟声。蟋蟀驼着早到的秋天往山上爬  野花开得很慢,似乎还在等待什么  走路去见佛的人,心里抱着大石头  山峰低矮,溪流有合理的去向  倦鸟怀有归巢之心  夜幕将临,你就歇一会  等那个扯幕的人,献出灯光和月亮  为了让我们看见,天上的小石头会发光  飞舞的露水和尘埃,也将回到地上  将 近  不停车收费,就是用ETC买断余下的  大部分路程  车灯撕
期刊
1  春色中  长长的风给了我想要的一切:  沁凉的丁字坝  有了回头潮  一小团泡沫,漫过我的脚踝  让旧的日子  吐露新的秘密  我不断地后退  只是为了向鱼鳞塘靠近  看看涌来的潮水  如何抹去幼鹭灰赭色的趾印  又让飞翔的翅膀,像不断生长的藤蔓  让我找到  可以攀附的地方  只有在这时  我才发现,风化的盐渍  已搁浅在鱼鳞塘的皱纹里,仿佛一片海  回到它的内心  2  太阳拖着霞光  
期刊
羡慕之外……  水稻的黄让人羡慕  水稻之上的电线杆让人羡慕  电线杆上的麻雀让人羡慕  女儿走在我的左边让人羡慕  羡慕,是不能说出的句子  一经说出,就将在露水里结束  毕竟现在不是春天  麦子被收割走以后  田地又被翻新  几只白鹭闲适地在田间漫步  小路两边有一些野草,野花已经没了  毕竟现在不是春天  牛筋草和观世音草牢牢地固定自己的阵地  空旷的田地接下去总要完成点什么  比如水稻,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