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省商河县养猪大户陈金华这几天格外高兴,经过大半年的辛苦劳作,养殖场刚刚出栏了280多头生猪,算算账至少能赚个七八万块钱。想想今年的“大丰收”,陈金华笑得合不拢嘴:“要不是农信社去年贷给俺10万元‘本钱’,说不定俺的猪栏现在还空着呢。能赶上这么好的行市,多亏了农信社给俺送来的‘及时雨’啊”。
其实,像陈金华一样受到农信社资金帮扶的农民已经越来越多,村里的种植、养殖、加工户差不多都曾受益于农业信贷资金。然而,就在几年前,资金短缺却一直是农民朋友苦恼而无奈的事情。
农村经济要发展,就要上效益好的项目,上效益好的项目就离不开资金支持;农民想贷款,信用社想放款但又担心收不回,这样就形成了农民与信用社之间的“贷款难、难贷款”的淤结。
距离提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已过去整整30年了,而农村金融改革的步伐也艰难地前行了30个春秋。农村金融问题一直被视做中国金融改革中“最难啃的骨头”,聚焦至一点上就是“贷款难”。农村资金回流城市、农民贷款难、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效率低下、信用环境不好、资产质量差以及抵押担保物品不足等,一直是农村金融机构和决策层感到棘手的问题。
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山东积极构建以农信社为主体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加强“三信工程”等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大联保体的评定,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农村各级金融机构通过进一步简化办理贷款程序和审批手续,扩大信贷规模,不断加大支农力度,帮助农民加快增收致富步伐,为农民创业提供强大的资金后盾。
在山东莘县,农村信用联社精心铺设了“三农”贷款的绿色通道,为信用良好的农户发放“一证通”。当地农民不再因为贷款找不到担保和抵押而犯愁,贷户凭借良好信用就可在信用社申请到小额信用贷款。广大农民像“赶大集”一样,争相到乡镇信用社营业室办理小额信用贷款。莘县农村信用联社各营业网点存贷款客户盈门,呈现出前所未有存贷两旺的火爆场面。
随着“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农村金融改革再次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全面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持续改善和切实解决“三农”金融服务问题,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金融工作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此次全会把未来农村金融的版图描述为:建立一个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
机遇已然到来,全国性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进入深化攻坚阶段。农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已进入收官之战,“三农”业务盈利难题正在实践中破解;新成立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是一家定位为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是服务“三农”金融网络体系的重要一员,成为沟通和连接城乡经济社会的最大金融网络;而土生土长于农村的农村信用社,在2003年启动第一轮改革之后,中国银监会又在2008年启动了农信社的第二轮改革,将产权和管理体制将成为改革的重点,而其核心依然是服务“三农”。
数据显示,中国农村金融目前取得了巨大进步,包括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及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在内的五类农村金融机构,截至2007年12月末总资产接近15万亿元,占到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比重的28.4%;存款达到11.5万亿,占全国银行金融机构存款比重的29.5%;贷款余额达到7800亿元,占全国贷款余额的28.54%。
近几年来,山东省积极配合银行监管機构在山东农村降低进入门槛,构筑三类新型金融机构,一个是商业银行,一个是贷款公司,一个是农村资金互助社,目标方向是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发展的金融体系。2004年6月,由全省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合作银行入股成立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对全省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行使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其农业贷款比例占到全省金融机构的95%,农贷余额、新增额等指标连续多年居全国同行首位;2006年,山东省联社相继与共青团山东省委联合实施了“百千万农村青年创业计划”;2007年初,与省妇联组织开展了“信贷助推百万农村妇女创业行动”, 扶持了一大批农村青年、妇女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8年10月,山东农村金融市场终于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省内首个村镇银行在寿光正式运营。作为农村金融改革的新生事物,村镇银行将主要针对寿光当地“三农”和中小企业贷款,将对小额农户的信用进行评级,主要考量标准包括上一年收入和家庭财产等。从资本规模上看,寿光村镇银行在全国位居前列。设立初期,寿光村镇银行拟先设1家营业网点,待时机成熟后,再考虑在市区及乡镇增设营业网点,以满足旺盛的市场资本需求。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三农”问题始终关系着整个国家发展稳定的全局。
日趋完善的金融体系、多元化发展的金融机构附之以更加灵活的信贷产品和信贷服务,山东农村金融改革已呈现出百花齐放之势。
其实,像陈金华一样受到农信社资金帮扶的农民已经越来越多,村里的种植、养殖、加工户差不多都曾受益于农业信贷资金。然而,就在几年前,资金短缺却一直是农民朋友苦恼而无奈的事情。
农村经济要发展,就要上效益好的项目,上效益好的项目就离不开资金支持;农民想贷款,信用社想放款但又担心收不回,这样就形成了农民与信用社之间的“贷款难、难贷款”的淤结。
距离提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已过去整整30年了,而农村金融改革的步伐也艰难地前行了30个春秋。农村金融问题一直被视做中国金融改革中“最难啃的骨头”,聚焦至一点上就是“贷款难”。农村资金回流城市、农民贷款难、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效率低下、信用环境不好、资产质量差以及抵押担保物品不足等,一直是农村金融机构和决策层感到棘手的问题。
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山东积极构建以农信社为主体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加强“三信工程”等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大联保体的评定,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农村各级金融机构通过进一步简化办理贷款程序和审批手续,扩大信贷规模,不断加大支农力度,帮助农民加快增收致富步伐,为农民创业提供强大的资金后盾。
在山东莘县,农村信用联社精心铺设了“三农”贷款的绿色通道,为信用良好的农户发放“一证通”。当地农民不再因为贷款找不到担保和抵押而犯愁,贷户凭借良好信用就可在信用社申请到小额信用贷款。广大农民像“赶大集”一样,争相到乡镇信用社营业室办理小额信用贷款。莘县农村信用联社各营业网点存贷款客户盈门,呈现出前所未有存贷两旺的火爆场面。
随着“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农村金融改革再次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全面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持续改善和切实解决“三农”金融服务问题,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金融工作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此次全会把未来农村金融的版图描述为:建立一个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
机遇已然到来,全国性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进入深化攻坚阶段。农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已进入收官之战,“三农”业务盈利难题正在实践中破解;新成立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是一家定位为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是服务“三农”金融网络体系的重要一员,成为沟通和连接城乡经济社会的最大金融网络;而土生土长于农村的农村信用社,在2003年启动第一轮改革之后,中国银监会又在2008年启动了农信社的第二轮改革,将产权和管理体制将成为改革的重点,而其核心依然是服务“三农”。
数据显示,中国农村金融目前取得了巨大进步,包括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及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在内的五类农村金融机构,截至2007年12月末总资产接近15万亿元,占到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比重的28.4%;存款达到11.5万亿,占全国银行金融机构存款比重的29.5%;贷款余额达到7800亿元,占全国贷款余额的28.54%。
近几年来,山东省积极配合银行监管機构在山东农村降低进入门槛,构筑三类新型金融机构,一个是商业银行,一个是贷款公司,一个是农村资金互助社,目标方向是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发展的金融体系。2004年6月,由全省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合作银行入股成立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对全省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行使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其农业贷款比例占到全省金融机构的95%,农贷余额、新增额等指标连续多年居全国同行首位;2006年,山东省联社相继与共青团山东省委联合实施了“百千万农村青年创业计划”;2007年初,与省妇联组织开展了“信贷助推百万农村妇女创业行动”, 扶持了一大批农村青年、妇女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8年10月,山东农村金融市场终于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省内首个村镇银行在寿光正式运营。作为农村金融改革的新生事物,村镇银行将主要针对寿光当地“三农”和中小企业贷款,将对小额农户的信用进行评级,主要考量标准包括上一年收入和家庭财产等。从资本规模上看,寿光村镇银行在全国位居前列。设立初期,寿光村镇银行拟先设1家营业网点,待时机成熟后,再考虑在市区及乡镇增设营业网点,以满足旺盛的市场资本需求。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三农”问题始终关系着整个国家发展稳定的全局。
日趋完善的金融体系、多元化发展的金融机构附之以更加灵活的信贷产品和信贷服务,山东农村金融改革已呈现出百花齐放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