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种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已成为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增长点。湖南作为文化大省,文化产业取得初步成绩,但与发展成就相比,金融支持的力度还不够,亟需加大。
关键词:文化产业;金融
文化产业是一种以创意为源头,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绿色产业,因此在提倡发展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大金融业支持文化产业的力度,推动文化产业与金融业的对接,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由于文化产业的复杂性与特殊性,金融业如何有效地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有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结合湖南省文化产业发展实际作一些探索性思考。
一、湖南省文化产业基本情况
1、文化产业发展势头明显。省委省政府自1989年作出“发展文化经济、建设文化大省”决策和2001年确立“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战略后,湖南快速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文化产业连续7年保持20%以上增速,一直位居全国前列。2008年湖南文化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湖南七大千亿产业之一,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1%。201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828亿元,占GDP比重5.2%,成为湖南支柱产业。2005年湖南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1%,2010年达到7.8%。湖南文化产业增加值2007年至今位列全国第八位,2008年至今位列中部六省之首。据中国财经报数据,2011年湖南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总量列全国第8位,文化产业增加值(法人单位)占GDP的比重居全国第6位,仅次于京粤闽沪浙等5省市,湖南文化产业人均创造增加值(法人单位)15万元,仅列北京之后,居全国第2位,中部第一。
2、文化产业品牌逐步确立。湖南广播影视业、出版发行业、报业、演艺娱乐业、动漫游戏业、文化创意业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形成了全国闻名的广电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演艺湘军以及湖南电视现象、中南传媒现象、湖南歌厅文化、酒吧文化现象等。2006年到2012年,《中国文化品牌报告》共发布322个文化品牌中,“湘字号”文化品牌有36个,占11%。湖南出版集团连续5年进入中国最大企业集团500强。中南传媒、电广传媒、拓维信息分别入选2010、2011年全国文化企业30强。《体坛周报》占据了全国同类市场发行和广告份额的61%。湖南青苹果数据中心成为国内最大的电子数据库之一。长沙歌厅文化、酒吧文化开辟了中国式百老汇的大剧场模式。新业态电视媒体零售“快乐购”、青少年职业体验“酷贝拉”等引领潮流。
3、文化产业布局逐步优化。针对文化产业布局单极化、单一化的现象,湖南确立了以长株潭为核心,大湘西、大湘南为两翼,在空间上呈“品”字形的产业布局,着力形成共生互补、辐射相连的发展模式。“品”字第一极为长株潭核心增长极,主要任务是打造全国文化产业高地,带动和辐射全省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快速发展,在长株潭“绿心”地带集群建设数字媒体基地、影视娱乐基地、出版发行基地和文化创意基地等。预计到2015年,长株潭文化产业增加值将占全省的65%以上,占长株潭GDP总量的9%以上;大湘西与大湘南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提高到25%以上。
二、湖南文化产业金融支持情况
1、支持情况
一是政策支持层面。湖南省政府出台系列有关政策,引导银行开发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化贷款程序,扩大贷款领域,并鼓励银行建立文化产业贷款绿色通道,给予信贷支持。
二是银行支持层面。金融机构加大文化产业金融支持力度,针对文化产业特点开展金融服务创新。如中国银行改变传统信贷模式,开发“经营权质押”、“存货质押”等产品为文化公司提供贷款;建设银行尝试数字电视收费权、企业法人股等质押贷款方式,丰富融资品种,探索电影制作权、著作权、版权等无形资产抵押贷款及设备抵押、仓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文化企业联保贷款模式;工行采取“固定资产支持融资+收入账户封闭管理”、综合运用集合放款、版权质押和实际控制人连带保证等模式为文化企业进行融资。各家银行拓宽服务内容,为文化企业提供结算、理财等一系列金融服务等。
三是资本渠道支持层面。除了银行的金融支持,文化企业还借助资本市场,通过上市来获得企业发展的资金支持。目前湖南上市文化企业有4家,分别是电广传媒、中南传媒、天舟文化和拓维信息,同时有近10家文化产业基金,其中最大的一只是规模达30亿元的湖南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
四是配套金融服务层面。中介服务方面,已有部分中介担保公司、资产评估公司为中小文化企业提供相应的担保、无形资产评估服务。
2、存在问题
一是文化产业信贷规模偏小。湖南省文化产业贷款总体规模较小,存在较大资金需求缺口。以2010年为例,文化产业大中小型企业贷款总量33.83亿元,而全省信贷规模总量为8419.11亿元,占比仅为0.4%。从供需对比看,2009年全省70个重点文化项目融资需求300亿元,其中贷款需求达150亿元,而近两年文化产业贷款年均增加额不到10亿元。《文化产业融资规划》提出,2011年至2020年湖南文化产业投资需求将呈上升趋势,预计“十二五”期间为5900亿元,年均投资1180亿元,年均增速20%,2011年至2020年投资需求总量约1.79万亿元。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供需存在较大缺口。
二是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方式单一。湖南文化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还是通过担保、资产抵押等方式进行银行信贷融资,占比近70%;而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等直接融资占比不到10%。无形资产质押贷款以及其他配套金融服务仍显不足,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创新产品不多;同时,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方式比较单一。
三是贷款结构失衡。从贷款对象来看,银行比较青睐大型企业集团,对其信贷支持较多,而对真正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放款较为谨慎,支持力度不大;从贷款方向来看,贷款的主要投向还是广播影视等传统文化企业,而对动漫、数字、网络等新兴领域投资较少,在全省文化产业贷款中,广播影视业贷款占比接近80%。 三、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政策建议
1、加大信贷投入
金融企业要充分认识文化产业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加大对文化企业的授信额度和实际贷款投放量。逐步改善当前文化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这也是金融企业优化资产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2、创新产品和服务
银行应当在对文化产业提供融资支持的方面大胆创新产品模式,充分扮演好融资中间人的角色,减少信息不对称对于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所形成的障碍,提高委托贷款对文化企业的投入。同时,大力发展供应链融资、并购贷款、MBO项目咨询和融资、银团贷款等在内的“特色文化金融产品” 重点支持符合文化产业发展方向的优质企业以及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文化产业集聚区和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改变当前文化产业融资方式单一的现状、逐步扩大直接投资的比重,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金融机构应加强与产权交易等机构的业务合作,为文化企业提供投资银行业务、财务顾问、咨询业务、国际业务、资信调查等一揽子综合性金融服务;为多元化经营的文化企业提供电子银行、现金管理等金融服务,以促进企业资金流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建立金融行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信息共享平台
金融行业可以通过采取银政合作方式,以政府平台为主导,构建信息共享机制,共享各企业的经营风险等信息,降低银行在对文化企业融资方面可能产生的风险、提高金融企业在对文化企业进行融资支持方面的风险预警能力。同时,可以在此平台的基础上积极吸收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投资,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对文化产业的投入。
4、完善相关业务流程
包括版权评估、抵质押流程、制定和完善专利、著作等无形资产登记、评估、质押、托管、流转、变现的业务流程 对主营业务突出、盈利能力强、信用记录好的产业集团,通过实施快速审批机制对其重点项目建设在贷款利率、用款计划等方面给予优惠;对无形资产占比较大的文化企业和项目,如专利、版权、著作权等投资项目价值的权重,通过对企业信用、未来成长性等非财务因素考察,有效划分文化企业信用等级;对有市场前景的文化产业投资项目,适当扩大项目融资、银团贷款等产品使用范围,为大型企业集团提供并购贷款、过桥贷款等产品,为中小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机械设备按揭贷款等产品;对农村文化企业,积极拓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的覆盖范围,以湖南农村金融服务创新试点为契机,推动农村地区文化产业金融服务创新。 完善和简化授信流程,在加大扶持的同时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
5、通过项目融资的方式引导文化企业进行科技、技术创新
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生命,企业的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能否经受市场的考验并获得发展。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对文化企业提供贷款、咨询等扶持时要做好企业创新引导。对于企业进行研发创新等投入,在充分调查掌握其风险情况和市场前景后要给予信贷倾斜。
关键词:文化产业;金融
文化产业是一种以创意为源头,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绿色产业,因此在提倡发展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大金融业支持文化产业的力度,推动文化产业与金融业的对接,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由于文化产业的复杂性与特殊性,金融业如何有效地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有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结合湖南省文化产业发展实际作一些探索性思考。
一、湖南省文化产业基本情况
1、文化产业发展势头明显。省委省政府自1989年作出“发展文化经济、建设文化大省”决策和2001年确立“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战略后,湖南快速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文化产业连续7年保持20%以上增速,一直位居全国前列。2008年湖南文化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湖南七大千亿产业之一,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1%。201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828亿元,占GDP比重5.2%,成为湖南支柱产业。2005年湖南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1%,2010年达到7.8%。湖南文化产业增加值2007年至今位列全国第八位,2008年至今位列中部六省之首。据中国财经报数据,2011年湖南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总量列全国第8位,文化产业增加值(法人单位)占GDP的比重居全国第6位,仅次于京粤闽沪浙等5省市,湖南文化产业人均创造增加值(法人单位)15万元,仅列北京之后,居全国第2位,中部第一。
2、文化产业品牌逐步确立。湖南广播影视业、出版发行业、报业、演艺娱乐业、动漫游戏业、文化创意业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形成了全国闻名的广电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演艺湘军以及湖南电视现象、中南传媒现象、湖南歌厅文化、酒吧文化现象等。2006年到2012年,《中国文化品牌报告》共发布322个文化品牌中,“湘字号”文化品牌有36个,占11%。湖南出版集团连续5年进入中国最大企业集团500强。中南传媒、电广传媒、拓维信息分别入选2010、2011年全国文化企业30强。《体坛周报》占据了全国同类市场发行和广告份额的61%。湖南青苹果数据中心成为国内最大的电子数据库之一。长沙歌厅文化、酒吧文化开辟了中国式百老汇的大剧场模式。新业态电视媒体零售“快乐购”、青少年职业体验“酷贝拉”等引领潮流。
3、文化产业布局逐步优化。针对文化产业布局单极化、单一化的现象,湖南确立了以长株潭为核心,大湘西、大湘南为两翼,在空间上呈“品”字形的产业布局,着力形成共生互补、辐射相连的发展模式。“品”字第一极为长株潭核心增长极,主要任务是打造全国文化产业高地,带动和辐射全省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快速发展,在长株潭“绿心”地带集群建设数字媒体基地、影视娱乐基地、出版发行基地和文化创意基地等。预计到2015年,长株潭文化产业增加值将占全省的65%以上,占长株潭GDP总量的9%以上;大湘西与大湘南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提高到25%以上。
二、湖南文化产业金融支持情况
1、支持情况
一是政策支持层面。湖南省政府出台系列有关政策,引导银行开发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化贷款程序,扩大贷款领域,并鼓励银行建立文化产业贷款绿色通道,给予信贷支持。
二是银行支持层面。金融机构加大文化产业金融支持力度,针对文化产业特点开展金融服务创新。如中国银行改变传统信贷模式,开发“经营权质押”、“存货质押”等产品为文化公司提供贷款;建设银行尝试数字电视收费权、企业法人股等质押贷款方式,丰富融资品种,探索电影制作权、著作权、版权等无形资产抵押贷款及设备抵押、仓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文化企业联保贷款模式;工行采取“固定资产支持融资+收入账户封闭管理”、综合运用集合放款、版权质押和实际控制人连带保证等模式为文化企业进行融资。各家银行拓宽服务内容,为文化企业提供结算、理财等一系列金融服务等。
三是资本渠道支持层面。除了银行的金融支持,文化企业还借助资本市场,通过上市来获得企业发展的资金支持。目前湖南上市文化企业有4家,分别是电广传媒、中南传媒、天舟文化和拓维信息,同时有近10家文化产业基金,其中最大的一只是规模达30亿元的湖南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
四是配套金融服务层面。中介服务方面,已有部分中介担保公司、资产评估公司为中小文化企业提供相应的担保、无形资产评估服务。
2、存在问题
一是文化产业信贷规模偏小。湖南省文化产业贷款总体规模较小,存在较大资金需求缺口。以2010年为例,文化产业大中小型企业贷款总量33.83亿元,而全省信贷规模总量为8419.11亿元,占比仅为0.4%。从供需对比看,2009年全省70个重点文化项目融资需求300亿元,其中贷款需求达150亿元,而近两年文化产业贷款年均增加额不到10亿元。《文化产业融资规划》提出,2011年至2020年湖南文化产业投资需求将呈上升趋势,预计“十二五”期间为5900亿元,年均投资1180亿元,年均增速20%,2011年至2020年投资需求总量约1.79万亿元。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供需存在较大缺口。
二是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方式单一。湖南文化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还是通过担保、资产抵押等方式进行银行信贷融资,占比近70%;而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等直接融资占比不到10%。无形资产质押贷款以及其他配套金融服务仍显不足,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创新产品不多;同时,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方式比较单一。
三是贷款结构失衡。从贷款对象来看,银行比较青睐大型企业集团,对其信贷支持较多,而对真正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放款较为谨慎,支持力度不大;从贷款方向来看,贷款的主要投向还是广播影视等传统文化企业,而对动漫、数字、网络等新兴领域投资较少,在全省文化产业贷款中,广播影视业贷款占比接近80%。 三、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政策建议
1、加大信贷投入
金融企业要充分认识文化产业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加大对文化企业的授信额度和实际贷款投放量。逐步改善当前文化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这也是金融企业优化资产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2、创新产品和服务
银行应当在对文化产业提供融资支持的方面大胆创新产品模式,充分扮演好融资中间人的角色,减少信息不对称对于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所形成的障碍,提高委托贷款对文化企业的投入。同时,大力发展供应链融资、并购贷款、MBO项目咨询和融资、银团贷款等在内的“特色文化金融产品” 重点支持符合文化产业发展方向的优质企业以及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文化产业集聚区和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改变当前文化产业融资方式单一的现状、逐步扩大直接投资的比重,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金融机构应加强与产权交易等机构的业务合作,为文化企业提供投资银行业务、财务顾问、咨询业务、国际业务、资信调查等一揽子综合性金融服务;为多元化经营的文化企业提供电子银行、现金管理等金融服务,以促进企业资金流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建立金融行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信息共享平台
金融行业可以通过采取银政合作方式,以政府平台为主导,构建信息共享机制,共享各企业的经营风险等信息,降低银行在对文化企业融资方面可能产生的风险、提高金融企业在对文化企业进行融资支持方面的风险预警能力。同时,可以在此平台的基础上积极吸收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投资,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对文化产业的投入。
4、完善相关业务流程
包括版权评估、抵质押流程、制定和完善专利、著作等无形资产登记、评估、质押、托管、流转、变现的业务流程 对主营业务突出、盈利能力强、信用记录好的产业集团,通过实施快速审批机制对其重点项目建设在贷款利率、用款计划等方面给予优惠;对无形资产占比较大的文化企业和项目,如专利、版权、著作权等投资项目价值的权重,通过对企业信用、未来成长性等非财务因素考察,有效划分文化企业信用等级;对有市场前景的文化产业投资项目,适当扩大项目融资、银团贷款等产品使用范围,为大型企业集团提供并购贷款、过桥贷款等产品,为中小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机械设备按揭贷款等产品;对农村文化企业,积极拓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的覆盖范围,以湖南农村金融服务创新试点为契机,推动农村地区文化产业金融服务创新。 完善和简化授信流程,在加大扶持的同时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
5、通过项目融资的方式引导文化企业进行科技、技术创新
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生命,企业的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能否经受市场的考验并获得发展。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对文化企业提供贷款、咨询等扶持时要做好企业创新引导。对于企业进行研发创新等投入,在充分调查掌握其风险情况和市场前景后要给予信贷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