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节选] 经营十二条

来源 :智囊悦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angsss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经营,人们常常望而生畏,许多复杂因素相互交织在一起,似乎难上加难。或许因为理工科出身的缘故吧,我却不把它想得太复杂,反而觉得相当简单。
  研发者必备的能力是:将复杂现象简单化。复杂现象如果复杂地去理解,事情自然难办。如能将驱动复杂现象的原理提取出来,一切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同样,如能领会经营之要谛,那么经营企业绝非难事。日本也好,中国也罢,都一样。以下要讲述的经营十二条,都是我在“京瓷”和“DDI”的经营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立足于“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一最基本的观点之上,所以我认为它超越国境、超越民族、超越语言差异,是普遍适用的。
  赤手空拳创业至今不过50年,发展到现在这个规模,可谓神速。我个人并无杰出才智,但是我忠实遵循了经营的基本原理原则,这就是成功的原因。除此之外,我实在说不出还有什么别的像样的理由。下面就逐条讲解经营十二条原则。
  第一条明确事业的目的与意义
  树立光明正大、符合大义名分的崇高目标。
  为什么要开展这项事业?这个企业存在的理由到底在哪里?当然各人有各人的目的,但必须加以明确。
  有人为了赚钱,有人为了养家,这些并没错。但仅靠这些目的,要凝聚众多员工,齐心协力办好企业, 是不够的。
  目的与意义必须是高层次、高水准的,换句话说,必须树立光明正大的经营目的。
  要让全体员工与自己风雨同舟、共同奋斗,如果缺乏“大义名分”,事实上是行不通的。“原来我的工作有如此崇高的意义”这样的“大义名分”,如果一点都没有的话,人很难从内心深处产生必须持续努力工作的欲望。
  我在创办“京瓷”时,就遭遇了“事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的重大考验。
  当时的我还不懂这一条经营大原则。我当时的事业目的只是“运用自己的制陶技术,开发新品,借以问世”。
  那时的日本世风,轻视技术,重视学历乃至学阀,对人的实际能力并不予恰当评价。为此,我对自己初次就职的公司大失所望。因此,“理直气壮地向世人展现稻盛和夫的新型精密陶瓷技术”自然就成为了经营的目的。一名技术员,一个研究者,有了自己的公司,终于可以将潜心钻研的技术成果发扬光大,当初的喜悦之情,难以言喻。
  但想不到,创业后第三年,竟招致了青年员工们的反叛。
  公司设立第二年,招进了10多名高中毕业生,经过一年的磨炼已成长为公司的生力军。有一天,他们突然持联名状,向我展开“集体交涉”。
  联名状上写明每年最低工资增幅、最低奖金,而且要连续增长到将来等等,要求我予以承诺并做出保证。
  当初招聘面试时我曾明言:“公司究竟能成何事,我自己也不知道,但我必定会奋力拼搏,力争办成一流企业。你们愿意到这样的公司来试试吗?”他们明白我的话,明白我事先并无承诺,但仅过一年,就递来联名状,并威胁说不答应条件就集体辞职。
  新公司正缺人手,而且他们已是公司的生力军,如果他们走了,公司必遭损失。但如果他们固执己见的话,那也没办法,就算公司从头再来吧。我不肯妥协,明确答复道:“不接受你们的条件。”
  公司创办不足三年,我自己对公司的前途还没有十足的把握,对将来的描绘,只能停留在“全身心投入,总会有所成就吧”这样的程度。为了挽留他们,要做出缺乏自信的、违心的承诺,我做不到。
  谈判从公司谈到我家,僵持了三天三夜,我这样对他们说:
  “是欺骗、不是欺骗,无论我怎么说也无法证明。身为经营者,只要自己得利就好,这种想法我半点都没有。我想让企业成为大家由衷认同的好公司。这是谎言还是真话,你们就权当受一回骗,跟着我试试如何?我就是拼上性命也要把公司做好。若是我经营企业不负责任,或者发生只顾一己私欲的事,那时你们杀了我也行!”
  这样熬了三天三夜,推心置腹,他们总算相信了我,撤回了要求,不但留下,而且加倍努力,埋首工作。
  当时的那些造反派,后来陆续都成了“京瓷”的骨干,这是后话。但这一事件深深刺痛了我,让我意识到了企业经营的根本意义,成了我转变经营目的的契机。
  此前的企业目的是“向世人展现技术”,对公司前景的展望,只不过停留在“只要废寝忘食地工作,总能解决温饱问题”这种水平之上。
  我在七兄妹中排行第二,连乡下的亲兄弟尚且照顾不及,又怎能保证进厂不久的所有员工,包括他们亲属的终生幸福呢?
  可是员工们却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这次艰难的交涉,让我从内心深处理解了员工们的愿望。我开始意识到企业经营应有的真正目的。这目的既不是“圆技术者之梦”,更不是“肥经营者一己之私腹”,而是对员工及其家属现在和将来的生活负责。
  这次事件教育了我,让我明白了经营的真义是: 经营者必须为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幸福而殚精竭虑,倾尽全力,必须超脱私心,让企业拥有大义名分。
  这种光明正大的事业目的,最能激发员工内心的共鸣,获取他们对企业长时间、全方位的协助。同时大义名分又给了经营者足够的底气,可以堂堂正正,不受任何牵制,全身心地投入经营。
  此后,我将“在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作为“京瓷”的经营理念。因为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所以这后一句也必不可少。
  企业创建不久,就转变并明确了事业的目的与意义, 明确了公司的经营理念,这真是幸事。而后50年企业所取得的一切发展,都不过是贯彻这一正确经营理念的必然结果。
  第二条设定具体的目标
  所设目标随时与员工共有。
  比如企业今年的年销售额是1亿日元,明年要达到2亿日元,用具体的数字明确地表述目标。不光是销售额,包括利润、员工人数等涉及企业规模的项目,都要建立明确的目标,并用数字具体地表示出来。
  而且必须在空间和时间上明确这种目标。
  所谓空间上明确,即目标不是全公司的一个抽象数字,而是分解到各个部门的详细资料,最小的组织单位也必须有明确的数字目标,进而每一个基层员工都要有明确的具体目标。
  所谓时间上明确,即不仅设定年度目标,而且要设定月度目标。这样各人就能掌握自己每一天的目标,明白自己每一天的任务。
  每位员工努力完成任务,各个部门就能达成目标,公司整体目标也自然达成;如果每天的目标都能达成,日积月累,月度、年度的经营目标也自然能够达成。
  另外目标明确,目标就可与员工共有。如果目标不明,即经营者不能指明公司的前进方向,员工就会无所适从,或各行其是,行动就会缺乏整体性,结果力量分散,无法发挥出组织的合力。
  我将此称为“统一方向”。经营者有明确的经营计划,并明示于员工,员工努力的方向便会与公司的方向相一致。
  在经营这个领域,不少人主张必须依据企业经营战略,建立5年计划甚至10年计划等,但是我却认为无此必要。
  我们公司基本上不制订中、长期计划,外界觉得难以理解。
  比如长期计划,即使制订,要达成几乎不可能。其间必有超出预想的市场变动,甚至不测的事态发生,计划本身就失去了意义,或向下修正,或不得不放弃,这类情况司空见惯。
  不严肃的、无把握兑现的所谓计划,以不建为好。员工见多了这样的计划,会产生“反正完不成也没关系”的想法,甚至漠视计划。一旦经营者再次提出经营目标, 员工反而会失去向更高目标挑战的热情。
  更糟糕的是, 销售目标没达成, 费用和人员倒按计划增加了,即销售额减少,费用增加,从而使经营陷入举步维艰的窘境。
  因此“京瓷”从创立起,一向只制订年度经营计划。3年、5年后的事,谁都无法准确预测。但1年的话,还是能基本看清楚的。
  然后将年度计划细分,变为每一天的目标,千方百计,不达不休。
  通过一天的努力,完成当天的任务,就能明确第二天的任务;通过一个月的努力,完成当月的任务,就能明确第二个月的任务;通过一年的努力,完成当年的任务,就能明确第二年的任务。日复一日,扎扎实实完成每一天的目标,至关重要。
  经营顾问们对此不屑一顾,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这岂能成大事!”但是,我坚持设定每年的短期具体目标,付之实行并完成。接着设定下一阶段的短期明确目标,再实行,再完成。周而复始,贯穿始终,就这样使事业年年岁岁增长发展不停。
  在萧条时更应该设定具体的目标。
  萧条时订单骤减,继续减下去将无活可干。所以必须尽力争取有可能获得的订单,并为此设定具体的目标。可以采取自上而下的办法,经营者如果决定要做的话,就要与员工沟通,与员工共有这一目标,让员工心悦诚服地说道:“社长,你说得对!我们与你一起,为实现目标共同奋斗。”正因为处于萧条期,所以必须设定具体的目标并与员工共有。
  更多内容详见《敬天爱人》原著
  
  [作者简介]
  
  稻盛和夫
   与松下幸之助(松下公司)、盛田昭夫(索尼公司)、本田宗一郎(本田公司)并称为日本“经营四圣”,也是“四圣”中目前唯一健在的一位,被誉为“当代松下幸之助”。
其他文献
行走江湖多年,遇到了很多朋友都喜欢读书,在一起分享的时候总是很有收获,如同品尝了美食    我认字大概是在4岁半以后,而且不是从读书,而是读茶杯开始的,那时候茶杯上都是毛主席的诗词或者革命口号,基本没有不带字的杯子。我记得最早认识的字是读毛主席的《咏梅》中的,之后是《沁园春·雪》。到五岁时,我已经认识几百字了,能看小人书了(也就是连环画),这才开始了我的读书生涯。  那时候,家庭没有电视、没有时尚
期刊
在组织学习中,有两种学习的来源:向过去的经验学习和向涌现的未来学习。第一种类型的学习(向过去学习)众所周知,而且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它是所有主要的学习方法论、组织学习最佳实践及途径的基础。相比之下,第二种类型的学习(向涌现的未来学习)还基本上不为人所知。  而这也成了《U型理论》的作者奥托·夏莫思考和研究的起点,在他看来,U型理论是有关生命场境的理论——而不是线性的机械式过程,观察李小龙、拳王阿里或
期刊
考古研究表明,在远古时代……人类对外部世界的模仿远远超出了我们今日顺理成章的猜想。  ——加布里埃尔·塔尔德  模仿是生物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模仿是万千物种学习、推理、生存、竞争和进化的手段,因为通过模仿,它们获得了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有利于在各自环境中繁衍生息。模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机制,人类获取语言等基本技能需要模仿,组织机构相互学习、相互竞争需要模仿,不同文化、不同社会树立价值观
期刊
团队、组织或更大的系统需要经历怎样的过程才能接近集体创造力的深层根源?中国企业的能力提升需要在新型组织团队和社群网络中完成    《第五项修炼·心灵篇》和《U型理论》中把“感知”现实、“当下”把握未来和实现能力开发“收获”的U型过程,看成是个人和组织创造未来的容量能力建设的根本路径。  两本书都引用了美国已故著名企业家奥布赖恩(Bill O’Brien)的话,说明领导者内心深层修炼之艰难:“决定介
期刊
《追随内心:乔布斯,从每一次失利开始》  《颠覆性思维》  《最高职责》  《会赚钱的行为经济学》  《社会化营销:人人参与的营销力量》  《微博营销》  《不宣而战》  《与世界接轨的15种表情》  《看懂中国贫富差距》  《故事照亮未来》    《追随内心:乔布斯,从每一次失利开始》  [美]艾伦多伊奇曼 著 中信出版社 39.00元  上榜理由:那个天真、专横、激烈、横冲直撞的乔布斯已离我们
期刊
作者简介  彼得·圣吉: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斯隆管理学院资深教授,国际组织学习协会(SoL)创始人、主席。在麻省理工大学史隆管理学院创立了“组织学习中心”,对一些国际知名企业,如微软、福特、杜邦等,进行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辅导、咨询和策划。1970年,于斯坦福大学获航天及太空工程学士学位,之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的斯隆管理学院,获社会系统模型塑造硕士学位。    我们四人尽管背景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
期刊
本书为投资者提供了崭新的投资技巧及方法。作为成功的投资者和财经作家, 杰夫·奥格先生在本书中揭示了金融投资以及金融市场背后那些真实的驱动力量,并提供了一种由识别市场趋势、利用全球经济走势、交易新闻、价值风险以及解析政府公布的各种经济报告共同构建的投资新策略。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定价:33.00元  [美]杰夫·奥根    [名家点评]  撕下“美丽的谎言”  许多真理诸如“长期投资可
期刊
《组织学习》(第二版)  作者:[美]克里斯·阿吉里斯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阅读理由:这是一部奠基性著作,是人们了解组织运行、演变和学习的必读书目。一家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不在于它是否拥有独特的人才、稀缺的资源,而在于它是否拥有卓越的学习能力。本书凭借鞭辟入里的理论分析和生动翔实的案例展示,给想提高自身及所有在企业学习能力的人以深刻的启发。  《学习的价值》  作者:[美]帕特
期刊
我们所有人集体创造了没有人想要的结果,而关键的决策制订者自认为还不能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重新引导事件的发展轨迹。他们觉得就像我们一样陷入了一场终极角逐    作者简介  奥托·夏莫: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高级讲师,组织学习运动先驱,在当下研究所的创始主席。同时也是赫尔辛基经济学院创新与知识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他还是《第五项修炼·心灵篇》一书的合著者。曾为戴姆勒、普华永道、富士通等公司合作设计并实施了
期刊
简化企业管理的关键在于:管理者为企业找到目标和方向,将组织分而治之,多做企业管理的实验,做到有效监控和授权,为企业培养人才,和管理好自己的角色。管理者抓住这6个企业管理的要害,自然就能让管理回归简单,让企业的管理变得高效。  在管理实战当中,企业管理和团队管理一样,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活着!而不是那些所谓的华丽名头或者管理手段    因为工作的关系所以身边有太多随处可见的管理类书籍,这也注定了平日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