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ca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课题,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科教学的落实。语文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乃至学生的各种素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发挥语文的优势,探讨学生的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导、学”机制中的渗透,是很有必要的。
  一、语文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语文教学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为己任的。
  语文教学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动性,有目的、有系统地给予学生有关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指导。即根据教材,不但教给学生语言文字知识,让学生掌握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实践活动的方法,使学生听、说、读、写、想的能力都得到全面的训练。真正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欲望,让学生真正会学、会探究、会从事有关语文的思维和实践,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的自我发展。
  2.语文的特质决定了它能够担负起培养学生高尚审美情趣的任务。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体现着作者独特的审美理想、审美视野和艺术品格。作者在创作中,都对自然与生活的美质进行了一番独到的选择和刻意的加工,创造出了超现实和自然的艺术美,使学生能从中发现和体验自己日常生活中没有的或忽略了美的事物,并为之感动和兴奋,受到震憾和启迪。有的学生甚至会出现创造艺术美的冲动,这无疑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了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教学与学生的艺术审美素质培养的天然结合,是别的学科无法替代的。
  3.语文的特质使思想品德素质教育得以潜移默化地进行。
  语文教材收辑的文章均是典范的文章,不仅以情感人,而且以理服人,文道结合。教材中的文章大都凝聚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深沉思考和真知灼见,体现着作者的理想指向。另外,许多作者的生平轶事和文章中对广阔社会生活的艺术再现,更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爱国主义与奉献、坚韧、求实、自强不息精神教育的好材料。教学中,可以根据语文的特点,在语文基本训练过程中自觉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显然,思想品德、人格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既是天然和谐的,也是潜移默化的。
  4.语文的特质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也是和谐自然的。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的叙事性强或富有思辩性的作品,还有充满幽默、风趣、给人快感的佳作。这些刻画精妙、描写优美的作品对学生吸引力大,作品能够带给学生自身生活环境的弥补,或是人际之间的沟通,甚至是情感的转移和渲泄。所以,语文教学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上,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
  在语文教学中,教与学必须和谐,即必须遵循教师善教和学生会学乐学并重、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并重的原则。
  1.教师善于启发诱导是学生会学的前提,是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培养的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引导作用异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特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运用、课堂教学结构等方面的选择和确定上,都必须有通盘的考虑,真正将教师传授的知识化为学生的实践能力。语文教学的过程,既是教师展现自己理解教材的思维过程,也是与学生共同分析、探讨、现的过程。只有教师的引导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示范,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2.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乐学的保证,也是学生审美素质培养的途径。
  语文以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曲折动人的故事,优美生动的描写,简洁有力的议论,饶有趣味的说明,巧妙的比喻,精警的哲理语句,等等,都富有美学价值。但每一课的新知识却不及数理学科明显,一些知识还是循环的,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滑坡。要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必须给学生提供新信息、新知识,拓宽视野的知识介绍和激发兴趣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和鉴赏能力。
  3.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是会学的根本,是具有科学思维素质的表现。
  课堂教学时教师会教善教,其实就是教师善于展现对教材理解分析的思维过程。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让学生会用联系、发展、辩证的方式思考问题,使学生掌握具有探究性、发现性的思维方式,敏感设疑,探究原因,寻求规律,使学生的思维过程科学化,思路畅通活跃,这样学生才会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语文教材中的篇目,大多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结合的典范文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对课文作有关的思考时,会对教师的讲解提出质疑或否定,这就是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会思维、会学习的表现。教师要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甚至不怕学生推翻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素质。
  4.学生敢想敢说,积极交流,是学生掌握良好学习策略、具有良好学习交往素质的表现。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思考,虽然也懂得思考的方法,但仍然是内在的思维活动。好学会学的学生总是希望自己见解之正误及时得到验证,通过思考——交流——再思考——再交流而形成见解,即使一时不能形成看法的学生也是希望听听同学怎么说的,以开启自己的思路。因此,教师应用激励学生多说的课堂讨论形式,让学生陈述见解、谈感想、作评论、演讲、答辩等,使学生畅所欲言。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又可激发学生的灵感,发展学生的潜在素质。另外,写作也是学生表达思维过程和结果的一种形式。语文教学离不开写作训练,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冲动,使学生愿意动笔写,保持学生思维的积极活跃,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
  总之,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素质教育得以实现的保证,素质教育的渗透会激活语文教学。语文是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道德人格上更是有特殊的功能。为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发展,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在学生素质教育上的优越性,真正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其他文献
“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旋律,也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的教育理念,也正深刻影响着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教学逐渐由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改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通过和谐交往,互动学习,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并且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良好的课堂气氛能激发
期刊
美国著名教授理查德?威伍的一篇演讲,里面有一句极为精彩的话:“想要教好的教师可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志向更高和激情奔放的。伟大至少一部分出自天赋,这是无法传播的。然而,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有激情的教师。”赞科夫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激情是一种激昂的情绪,是一种冲动的感情,它使情感炽热化。教学需要激情,没有激情的课堂平平淡淡。有了激情,学生的
期刊
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曾说过:“美是生活,美是创新。”  目前,学生的作文不尽人意,许多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为难情绪严重。即使硬着头皮写了,作文也是千人一腔,万人一面,极少有创新。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从学生刚开始学习写作时,教师就给学生设置了许多“清规戒律”,要求形式上应怎样怎样;内容上哪些该写,哪些不该写;话应该这样说;道理该那样讲,等等。这些要求就像一道道绳索,将学生牢牢捆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期刊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是蒲松龄先生的聊斋门联,写下这句名句的作者生平不详,但是他却留下了如此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绝句,其中蕴涵着大家都可以理解的箴言和道理,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只要我们用毅力和坚持去完成它,胜利必然会属于我们。作为一名高三毕业班的语文老师,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若我们破釜沉舟,付出了该有的努力,那我们就能获得应有的好结果,这是
期刊
任何一种语文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朗读,然而,在高考的重压之下,如今的语文教学却忽略了语文这一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的特点,而变得过分功利。从高一入手,语文课堂就重讲轻读,课上学案,课下练习,而“读”这一重要环节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变成最奢侈的事情,原本生动的语文课堂被讲解、做题充溢,变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气。  一、高中语文学情分析  1.教师放弃朗读教学,取而代之以知识讲解。  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
期刊
一、找“亮点”,多鼓励,因势利导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后进生都有他的闪光点。闪光点就是施教的支点。因此,我们要善于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弱的一点,也要千方百计发扬光大,以此作为转化的“起步点”。一旦发现他们有了点滴的进步,教育者就可以“小题大做”,公开表扬,以此作为他们转化的“立足点”。要像春不吝啬风、夏不吝啬雨那样,不时地夸奖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
期刊
在高科技迅猛发展并日益渗透于教育又改变着教育的今天,怎样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已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容回避的探索课题。笔者就此作些研究与探索,望各位专家与同行不吝赐教。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感受性、新颖性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我们知道,主动性是创新思维的一个首要特征。主动性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和前提,人们在开展创新思维的时候,必须首先具有一种强烈的内部动力。正是这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俗文化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因为民俗文化是人类世代相传的智慧宝藏,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和优良美德,对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健全的人格,起着积极的榜样作用。  一、时代迫切的需要  1、 小学生道德现状  近年来,一些青少年道德观念模糊,自私自利,不尊重父母,顶撞老师,满口脏话等等,造成青少年犯罪案件多发。  2、应试教育对少年道德教育的忽视  目前,我国大部分教育部门仍然以分取人
期刊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句话第一次是在哪儿看到的已经记不得,又到底是谁的原创更无从得知。相信读过这句话的人心中都会生出几许暖意,像是对某个远去故人的祝福,又好似对所爱之人一声温和的叮咛。仿佛只要对方幸福,那么这个世界从此就不再下雨,只有晴天。  一个如此美丽、聪慧的女子,一个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更让世间形形色色男子仰慕了一生的极致的女子。读她的诗,人们会
期刊
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得好与坏,从个人来讲,影响到学生一辈子,从长远、从整个国家和社会来讲,又是影响到国家将来与社会和谐的大事情。从农村初中教育工作的一些现状来看,当前农村的一些初中学校“智育第一,分数挂帅”的现象有所回潮。很多学校普遍淡化德育工作,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没有真正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针对这一现象,怎样抓好农村初中的德育工作,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一、农村初中德育工作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