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职教育不仅要给予学生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目前的职业教育中存在重知识教育、重技能教育,轻品德教育的不良现象。但很多事实证明,缺失德育的优异成绩,是达不到培养人才的目的的,更有甚者会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德育刻不容缓,每一位中职教育工作者都应承担起德育任务,语文教师更是责无旁贷,因为语文教材中蕴含大量的德育素材,语文学科开放灵动的教学过程为实施德育提供了大量契机。
一、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我校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薄弱,多数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较为严重的自卑心理。很多学生刚入学时还能遵守校规校纪,时间一长,原有的不良习惯就暴露出来,更有甚者产生严重的对立情绪。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弥补中职学校这种“硬管理”的弊端。
那么,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
二、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
(一)于阅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1.析词品句渗透法
中职语文教学中,只有扎扎实实的抓住课文中的字、词、句,才能透彻地阐述课文内在的思想内容,才能使学生学到知识,提高技能,受到深刻、生动的思想教育。因此,突出文中的关键词句,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
2.诵读吟咏渗透法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指的是通过反复朗读,就能明白文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读是以声音作为载体把思想感情“物质化”,学生在吟诵中感悟、积淀、升华,与作者同喜同悲,同爱同憎,情操得以陶冶,心灵得以净化。
3.典型人物渗透法
中职语文教材中介绍了许多具有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的人物,在教学中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不仅教会学生学会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积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人物伟大的精神力量和人格力量,在这些人物的感染、熏陶下,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分析典型人物,使学生能真正辨别是非曲直、真善美丑,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4.披情入文渗透法
中职语文教学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一些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优秀作品,用代表人类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以及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为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我们依托中职语文教材的经典作品,披情入文,寓德于情,讲授语文知识的同时,用作者的情、教师的情去感染、激发学生,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好情操的熏陶,进而迸发出更为高尚、更为健康的情感。
5.讨论争鸣渗透法。
对课文质疑必然伴随着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讨论、争鸣,而这样的思想碰撞正是把阅读引向深处的过程。讨论争鸣能使中职语文教学得到升华,启发学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摆正他们的人生航向,奏响了“文道合一”的乐章。
(二)于作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作文是学生思想情感的文字流露,所以写作教学是德育渗透的最佳环节。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写作教学调动学生的情感,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鲁迅先生告诉我们,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更需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俗话说:“文如其人”,中职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更要指导学生做人,培养学生优良的文风。指导学生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对于学生来说,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是学习做人的一种历练,要让学生懂得,要写好文章,不仅要有好的语言素质和写作技巧,更要有好的人品。在讲评作文时,用鼓励的话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引导学生学会人文关怀,从而找到写作的内在动力。
(三)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对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另一途径。语文教师可以根据中职生的特点和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开展话题讨论、专题辩论等活动,生动活泼地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比如,在学习《明湖居听书》后举行了“我的家乡——济南府”的演讲比赛,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穿越时空,昨日重现——泉城济南的历史风情画卷》引领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调查采访发现家乡济南的自然风景、人文精华、风土人情之美,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家乡、了解家乡并热爱家乡。
(四)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中进行德育渗透
叶圣陶先生说过:“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其身正,不令也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教师自身的形象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深刻的。
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中职教师更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教育家陶行知曾指出:“教育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必须做到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注重言传身教,要善于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教育,这种教育的作用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也是巨大的、深远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中职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可谓多种多样,但最为关键的是,传达的主体——语文教师这一“源头”必须“活水”常流。我相信,只要语文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并有意识地渗透德育于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就有可能如同“春雨”随“春风”“潜入”学生的心田,德育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我校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薄弱,多数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较为严重的自卑心理。很多学生刚入学时还能遵守校规校纪,时间一长,原有的不良习惯就暴露出来,更有甚者产生严重的对立情绪。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弥补中职学校这种“硬管理”的弊端。
那么,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
二、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
(一)于阅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1.析词品句渗透法
中职语文教学中,只有扎扎实实的抓住课文中的字、词、句,才能透彻地阐述课文内在的思想内容,才能使学生学到知识,提高技能,受到深刻、生动的思想教育。因此,突出文中的关键词句,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
2.诵读吟咏渗透法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指的是通过反复朗读,就能明白文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读是以声音作为载体把思想感情“物质化”,学生在吟诵中感悟、积淀、升华,与作者同喜同悲,同爱同憎,情操得以陶冶,心灵得以净化。
3.典型人物渗透法
中职语文教材中介绍了许多具有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的人物,在教学中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不仅教会学生学会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积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人物伟大的精神力量和人格力量,在这些人物的感染、熏陶下,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分析典型人物,使学生能真正辨别是非曲直、真善美丑,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4.披情入文渗透法
中职语文教学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一些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优秀作品,用代表人类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以及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为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我们依托中职语文教材的经典作品,披情入文,寓德于情,讲授语文知识的同时,用作者的情、教师的情去感染、激发学生,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好情操的熏陶,进而迸发出更为高尚、更为健康的情感。
5.讨论争鸣渗透法。
对课文质疑必然伴随着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讨论、争鸣,而这样的思想碰撞正是把阅读引向深处的过程。讨论争鸣能使中职语文教学得到升华,启发学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摆正他们的人生航向,奏响了“文道合一”的乐章。
(二)于作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作文是学生思想情感的文字流露,所以写作教学是德育渗透的最佳环节。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写作教学调动学生的情感,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鲁迅先生告诉我们,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更需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俗话说:“文如其人”,中职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更要指导学生做人,培养学生优良的文风。指导学生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对于学生来说,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是学习做人的一种历练,要让学生懂得,要写好文章,不仅要有好的语言素质和写作技巧,更要有好的人品。在讲评作文时,用鼓励的话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引导学生学会人文关怀,从而找到写作的内在动力。
(三)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对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另一途径。语文教师可以根据中职生的特点和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开展话题讨论、专题辩论等活动,生动活泼地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比如,在学习《明湖居听书》后举行了“我的家乡——济南府”的演讲比赛,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穿越时空,昨日重现——泉城济南的历史风情画卷》引领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调查采访发现家乡济南的自然风景、人文精华、风土人情之美,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家乡、了解家乡并热爱家乡。
(四)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中进行德育渗透
叶圣陶先生说过:“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其身正,不令也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教师自身的形象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深刻的。
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中职教师更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教育家陶行知曾指出:“教育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必须做到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注重言传身教,要善于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教育,这种教育的作用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也是巨大的、深远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中职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可谓多种多样,但最为关键的是,传达的主体——语文教师这一“源头”必须“活水”常流。我相信,只要语文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并有意识地渗透德育于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就有可能如同“春雨”随“春风”“潜入”学生的心田,德育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