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现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视角谈备课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69747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通常指的是阅读的活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特指语文课上的阅读教学。王荣生教授指出, “阅读教学通常指的是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教学”。当前的阅读教学形式主要呈现为课堂上教师对一篇课文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对阅读的文章进行分析、理解、赏析、领悟,最终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为目的的过程。
  国际对阅读素养内涵的界定主要包括:口语的流利性、理解性;阅读的流利度、理解程度;词汇的接受能力、表达能力;写作的表达与理解。国内普遍认为,阅读素养是指个体运用识、记、读、说、思、写等方式,对阅读材料进行阅读感知、阅读理解、阅读评鉴和阅读表达所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及品格的综合表现。
  从立足“表现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视角来思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备课应该关注学习的情境性、言语的实践性、扩大学习经验等学习活动,努力让学生自然地表现自身已经具备的语文阅读素养,同时又通过这些方法以可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一、情境性学习,表现阅读理解力
  指向素养的学习活动设计首先要让师生对知识持有一种“情境性”的理解。情境性并非是学习者头脑中静态的智力结构,而是一个包括人、工具、环境中的其他人以及运用知识的活动在内的认知过程。它让抽象、琐碎的知识对学生更有意义。简单来说,就是要“放还”:一是将知识“放还”到容易引发认知冲突的思维中。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比较、分析,找出这一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建立认知冲突。二是将知识“放还”到“需要类似思维”的真实生活情境中。教师要努力挖掘课堂、作业、试题中可以创设“类似思维”的情境,通过文字、话语、图画的方式描述出来,让学生投入到情境中进行积极的思维。三是将知识“放还”到学生全身心地去“做”的情境中。情境认知观强调,这种类型的“放还”需要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设计能够模拟、创造与真实世界中的情境类似的可以行动的情境,学生需要有实际的行为、实践的变化。
  如我在执教《如梦令》的时候,围绕“常记”一词问学生:“朋友小聚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为什么值得李清照常常想起呢?“学生说:“因为这件事给李清照带来了欢乐。”这是浅层次的理解。又有学生说:“这是李清照晚年写下的词,当时南宋已经遭到金兵入侵,李清照流离失所。”一个“常记”引起了学生对诗人生平的关注,再将李清照前后的生活一对比,于是这首格调欢快而清新自然的词读来便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忧愁。再想到南宋词论家说“一字一句闲不得”,“常记”一词在整首词中运用的巧妙之处学生就体会出来了。
  由一个认知冲突的问题展开,学生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地进行研究,在诗词内容和诗词的表达特色中走了一个来回,表现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力。通过创设的情境,学生产生了属于他自己的、独特的经验,表现出了属于他自己的閱读理解能力即他在阅读理解方面的素养。同时,学生之间这种基于冲突的对话,也是学生思维的碰撞与对话。思维以对话的形式变得可见,一种思维对另一种思维的影响以对话的形式呈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素养也以可见的形式在变化。
  二、实践性学习,表现阅读表达力
  大部分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在切实的语言实践中才能有系统性的提高。语言是语文学科的核心要素,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基于语言实践的听、说、读、写等一系列活动应当是教师设计阅读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由此可见,在备课中,教师应当关注单元的语文要素,关注这一单元内每篇课文关于语文要素的具体分解,应对听说读写等一系列言语实践形式进行开发和利用,并呈现多样化形式。只有每一位学生都以主动者的姿态参与到课堂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去,他们的阅读素养才会有提升。因此,教师需要在备课过程中积极设计一系列能够促使学生以主体身份真正参与其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促使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初步感知,从而形成相应的言语表达能力。
  如我在执教《大象的耳朵》时,学生在学习了第1自然段“大象的耳朵像扇子似的”之后,我设计了句式训练:
其他文献
《亡羊补牢》  亡wánɡ 甲 金 篆  会意字。《说文》:“亡,逃也。从人,从∟。”古文字形写作“亾”,表示人(变写为“亠 ”)从缺了口的围墙逃了出来,意即逃亡,或说逃亡后“人”躲藏在“∟”里。由逃亡后找不到人,又引申为丢失,如“亡羊补牢”。由没有、丢失又引申为死去,如伤亡、阵亡。“亡”的“没有”意与“无”相通,故“亡”又读wú,这是音(双声)义上的假借用法,词句如“人皆有兄弟,我独亡”,这里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为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同时,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呼唤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语言发展的潜能,在学生语言能力的生长过程中,不断开发、丰富学生的智慧,为学生个体的自主探索、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一、 “生活教育”的内涵与新课程的呼唤——大道至简,目标具体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教学目标:  1.复习课内所学的品悟人物形象的方法,主动运用到《布罗镇的邮递员》一书的阅读中,明晰阿洛的形象特点(包括整体印象与突出特点)。  2.比较单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的异同,进一步完善体会整本书人物形象的策略。  3.借助“作者为什么要写阿  洛”这一话题,将作者专题访谈引入课堂,让“学生思考”与“作者意图”进行对话与融合。  教学过程:  一、引入书目,唤醒初读印象  师:同学们,最近我们
教学目标:  1.懂得劝说时,注意说话的语气和说话的技巧,不要用指责的口吻。  2.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方式,多从别人的角度着想,尝试用对方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劝告别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视频导入,感知“勸告”  1.播放视频:视频故事梗概:有位小朋友一回家,不洗手就直接拿东西吃。妈妈劝说他。  2.在妈妈的劝说下,女儿明白了“吃东西前先要洗手”的道理。这位妈妈刚刚
摘 要 从理论上分析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概念,深入研究在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的优势和实施过程。  关键词 高职;项目驱动;教学方法;Java语言程序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23.0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489X(2008)08-0024-03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基于高职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也在不断进行,如何引导高职学生学习?如何提高高职学生
《白鹅》的作者丰子恺是漫画大师,他在散文创作中,善于以漫画家的视角观察生活,以漫画家的笔调反映生活,所以他的散文自然注入了漫画元素。于是,我引导学生聚焦漫画式语言的特色,以“读到哪里,让你觉得特别夸张、幽默、有趣,就像在看漫画,忍不住想笑出声来”这一大任务,引领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通过品味语言感受文中刻画的形象,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片段一:比较步态品语言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摘要 学生选课管理是学校教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选课管理的信息化是现代学校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主要手段。本文在介绍ASP.NET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和实现了基于ASP.NET三层体系结构的网上选课系统。  关键字 ASP.NET;选课系统;三层体系结构;选课管理  中图分类号: TP30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89X(2006)12-0060-03  随着校园数字化建设的发展
方清平是我喜爱的相声演员,他的代表作《幸福童年》对小学习作教学的批评入木三分,值得每个语文老师反思。但相声中有一句话不对:“(老师)还让我们天天写日记。那么点小孩儿,每天有什么事儿可记的呀!(只好)胡说八道呀!”——方清平这样说情有可原,他毕竟不是专业教师,他毕竟是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接受的小学教育。但几十年过去了,现在仍然有这样的想法就不应该了——这说明当下的习作教学在某些领域还没有得到根本的突
一、汉字中的“某省”现象  “某省”在《说文解字》里主要分为“省声”“省形”两种。  “省声”指形声字中省简了声旁的某一部分。如,“炊”从火,吹省声,即声旁“吹”省简了“口”成“欠”;“缺”从缶,决省声,即声旁“决”省简了“冫”(bīnɡ,冰)成“夬”。  “省形”指会意字、形声字中省简了形旁的某一部分。会意字如“集”,曾作“雧”,从雥(zá,三隹表示群鸟)从木,会意群鸟聚集树上;后作“集”,省简
教学目标:  1.认识中心发散的写作方法,了解几种常见的中心发散类型。  2.形成中心发散的写作思维方式,学会运用该方法把事物写细致具体。  教学过程:  一、观察校园,不同角度发现美  1.同学们,校园是我们学习知识的殿堂,是我们快乐成长的乐园。在我们心中,校园总是那么美。那你觉得校园哪里最美呢?  2.大门、花池、喷泉等地点的变化,让我们全方位地领略了校园之美。我们还可以从什么角度去感受校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