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的改革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需要全体体育教师积极参与的系统工程。体育课程的改革,特别是新课标施行后的效果,最终要通过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来落实与体现。因此,笔者认为为适应课改的新形势,改革初期教师应着重从教材、教学及考评三个方面入手,才能在实践中应对新课标,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体育 思考 教材 教学 考评
一、对新教材的认识
传统的教材体系比较僵化、陈旧,教师只能依纲实施,照搬照教。而新教材是从学生的愿望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景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快乐学习。
新教材把体育教学分成了三大块:基础理论部分、必修内容、选修内容。
1.体育基础理论课
体育基础理论课把学习内容分为了四个方面:
①对体育课堂常规的学习。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过程中的规范和要求,另一方面,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根据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为终生锻炼奠定基础。
③加强“体育与健康”的教育。在原先体育课程的基础上融入健康教育有关内容,如青春期发育问题、疾病与预防、良好的生活习惯、营养问题等等。
④重视体育保健知识的讲解。使学生能正确、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并养成习惯自觉运用保健知识,减少体育运动中的意外伤害事故。
2.必修课
主要是对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如跑、跳、投、单杠、技巧等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技能与方法,培养其反应能力、协调能力等,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3.选修课
它是学校体育教学最能体现素质教育的部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当的内容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选修课也是最具挑战性的一项工作,它要求教师具备全面的素质,如掌握各种运动技能技巧、具备相应的教育机智及教学组织能力等。
二、教学的要求与认识
新课标中提出在教学过程中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依据,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这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关键。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对象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学形式,有目的地增强和发展学生的现代性、有效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人格,把学生作为有思想、有个性、有情感、有意识的人来培养。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在教育活动中进行能力、创造和自主地学习,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身、学会审美等。注重学生的心理,教学中循循善诱,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进行活动练习,在练习中抓学生学习的敏感点,及时点拨释疑;抓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以点带面;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特长;抓好场地器材的布置,激发学生主动练习的热情;抓学生和谐的人际氛围,在民主的气氛下完成练习。教师也应积极地参与到学生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同样的好奇、同样的兴趣、同样的激情、同样的行为,共同创出一个良好、和谐的育人环境。
在落实贯彻新课标的同时,我们应清醒地意识并改变一些理念。新课标中选修项目是凭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而自由选择,但选修项目的学习不等于就是快乐体育,不是嘻嘻哈哈上体育课,还要着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以免进入思想误区,淡化或放弃体育课的“三基"教学。应深刻认识到体育课的“三基”教学是学校体育贯彻“健康第一”的方法与措施。“快乐体育”是学校体育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与手段,不是学校体育课的最终目的,不能把体育中已有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方法要求变成以快乐为主要目的游戏活动。
三、对评价规则的建议
笔者认为评价的功能应以激励学生为主,以学生的进步标准实施评价,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可采用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不仅看学期结束时的体育测试成绩,也要看学生的进步幅度、学习态度,通过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学习态度和行为、情感和意志、合作与交往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应该把学生的考核分成两个部分:
1.过程性评价
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如学习态度、参与程度、进步幅度等进行分析评价。通过过程评价,及时反应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出有效解决的措施,及时矫正学生不好的体育学习行为,从而达到促进学生不断进步的目的。
2.结果性评价
即对体育教学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的评价,可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基础理论知识在学生的体育活动中起指导作用,占总成绩的20%。
②必修课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但并不是课程最主要的部分,占30%。
③选修课培养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是实践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应占40%。
④学习参与和学习常规占10%。
各部分均采用自评和教师考评相结合的方式,最后教师给学生计算出一个综合的成绩。在此基础上,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按适当比例综合形成学生的等级成绩,给出终结性评语。对学习好的记优,对部分表现差的学生通过评议,指出其不足,使其明确努力的方向。只要学习态度认真,参与积极性高,全部评为合格,以激发其自信心和上进心,使其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体育 思考 教材 教学 考评
一、对新教材的认识
传统的教材体系比较僵化、陈旧,教师只能依纲实施,照搬照教。而新教材是从学生的愿望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景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快乐学习。
新教材把体育教学分成了三大块:基础理论部分、必修内容、选修内容。
1.体育基础理论课
体育基础理论课把学习内容分为了四个方面:
①对体育课堂常规的学习。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过程中的规范和要求,另一方面,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根据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为终生锻炼奠定基础。
③加强“体育与健康”的教育。在原先体育课程的基础上融入健康教育有关内容,如青春期发育问题、疾病与预防、良好的生活习惯、营养问题等等。
④重视体育保健知识的讲解。使学生能正确、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并养成习惯自觉运用保健知识,减少体育运动中的意外伤害事故。
2.必修课
主要是对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如跑、跳、投、单杠、技巧等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技能与方法,培养其反应能力、协调能力等,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3.选修课
它是学校体育教学最能体现素质教育的部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当的内容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选修课也是最具挑战性的一项工作,它要求教师具备全面的素质,如掌握各种运动技能技巧、具备相应的教育机智及教学组织能力等。
二、教学的要求与认识
新课标中提出在教学过程中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依据,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这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关键。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对象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学形式,有目的地增强和发展学生的现代性、有效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人格,把学生作为有思想、有个性、有情感、有意识的人来培养。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在教育活动中进行能力、创造和自主地学习,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身、学会审美等。注重学生的心理,教学中循循善诱,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进行活动练习,在练习中抓学生学习的敏感点,及时点拨释疑;抓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以点带面;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特长;抓好场地器材的布置,激发学生主动练习的热情;抓学生和谐的人际氛围,在民主的气氛下完成练习。教师也应积极地参与到学生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同样的好奇、同样的兴趣、同样的激情、同样的行为,共同创出一个良好、和谐的育人环境。
在落实贯彻新课标的同时,我们应清醒地意识并改变一些理念。新课标中选修项目是凭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而自由选择,但选修项目的学习不等于就是快乐体育,不是嘻嘻哈哈上体育课,还要着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以免进入思想误区,淡化或放弃体育课的“三基"教学。应深刻认识到体育课的“三基”教学是学校体育贯彻“健康第一”的方法与措施。“快乐体育”是学校体育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与手段,不是学校体育课的最终目的,不能把体育中已有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方法要求变成以快乐为主要目的游戏活动。
三、对评价规则的建议
笔者认为评价的功能应以激励学生为主,以学生的进步标准实施评价,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可采用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不仅看学期结束时的体育测试成绩,也要看学生的进步幅度、学习态度,通过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学习态度和行为、情感和意志、合作与交往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应该把学生的考核分成两个部分:
1.过程性评价
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如学习态度、参与程度、进步幅度等进行分析评价。通过过程评价,及时反应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出有效解决的措施,及时矫正学生不好的体育学习行为,从而达到促进学生不断进步的目的。
2.结果性评价
即对体育教学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的评价,可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基础理论知识在学生的体育活动中起指导作用,占总成绩的20%。
②必修课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但并不是课程最主要的部分,占30%。
③选修课培养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是实践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应占40%。
④学习参与和学习常规占10%。
各部分均采用自评和教师考评相结合的方式,最后教师给学生计算出一个综合的成绩。在此基础上,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按适当比例综合形成学生的等级成绩,给出终结性评语。对学习好的记优,对部分表现差的学生通过评议,指出其不足,使其明确努力的方向。只要学习态度认真,参与积极性高,全部评为合格,以激发其自信心和上进心,使其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