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对策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g1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常见的心理障碍
  
  1.1 “口欲说而不能”——畏惧心理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说得少,表现的机会也少,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形成了一种即使懂也怕发言,不敢表现自己的畏惧心理。这种心理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1.2 “非牵而弗达”——畏难心理
  传统教学中,难题都是由教师讲解清楚后再让学生练习,因此学生碰到难题都习惯于等老师讲,而不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去解决。
  1.3 “人云亦云”——从众心理
  传统的教学忽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忽视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所以在学生中有一种盲目的从众心理。他们对同学的发言往往不作深层次的思考,不去寻求其他答案或解法。这种从众心理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1.4 “亲其师信其道”——崇师心理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领导者、权威者。在学生的眼中,老师说的话,做的事都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这种崇师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成为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拦路虎、绊脚石。
  
  2 应采取的对策
  
  2.1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具有发展潜力与内在需要的人。因此,在教学中要把学生作为一个平等的人来看待,真诚地爱护每一个学生,让学生觉得老师既是一个可亲可敬的长者,又是一个能帮助自己的大朋友。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培养学生较高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克服学生畏难心理,使学生敢于表现自己,敢于质疑问难,敢于与教师论理,敢于自己动手寻求知识,敢于向一般性的解题方法提出挑战。
  2.2 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
  选择适合于学生自主参与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下列几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自主参与:
  2.2.1 小组合作式教学 小组合作教学与整体教学相比,在时空上更占优势,能提高单位时间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度,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小组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能力、学习水平或其他因素,分成若干个同质小组或异质小组。同质小组有利于教师的分层指导,学生的深入研究;异质小组有利于同学们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帮助。还可以根据情况按问题、兴趣临时组合。小组的主持人可以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让每个人尝试、体验主持的快乐和责任,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培养能力。
  2.2.2 活动式教学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只有在活动之中,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才可能主动地参与知识建构的过程,也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地学到知识。他的理论为我们的活动课提供了指南。活动既可以分班级活动,也可以小组活动,根据活动内容采用竞赛式、文艺式、游戏式等。
  2.2.3 开放式教学 开放式教学是针对传统的封闭式教学而提出的。它有三个特征:(1)教学内容的开放。即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的知识,而且还延伸到社会实践中,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贴近实际生活。如在教学“求百分率的应用题”时,学生可以举出很多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优秀率、出生率、录取率、出油率等等,再让学生说出它们具体的含义,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百分率的含义。(2)教学时空的开放。开放式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四十分钟,也不仅仅局限于所在的教室,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数学问题带回家去,带回实践中去,与同学讨论,与家长讨论,也可以自己查找书籍。同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室外去上课(如丈量土地),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3)信息交流的开放。课堂上的信息交流不仅仅是教师→学生的单向交流,而是形成多向交流系统。这种信息交流的开放可放开学生的手脚,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另外,还需要改革单一的评价机制,扩大评价内容,改进评价手段,使评价方法多样化。
其他文献
由于受教材编排、教学时间等方面的限制,每个学期的几节课进行口语训练,显然是不够的。那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和教学中处处隐藏着机会,那看你会不会利用、发掘。口语交际能力不能在有限的口语交际课堂上培养出来的。口语交际应贯穿在教学之中。利用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 创设交际的情境,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无拘无束的进行口语交际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只
期刊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正是有了想像,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
期刊
在新标准的指引下,培养具有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新世纪人才就成为了主旋律,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怎样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和能力培养”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教学手段也是日益更新。传统教学的:“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正在逐步退出“三尺讲台”。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一种新时尚,它通过设计课件,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的效果,使学生耳目一新,更利于把握知识而受到教师的青睐。动画、图形
期刊
【摘要】 教学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德育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在动力,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则是一切学科中德育的基础和主流。针对中职学校学生思想素质普遍低下的实际情况,应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大德育力度。本文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应遵循的原则和把握的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原则方
期刊
1 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低年级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笔者就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1.1 结合生活经验,在创设活动中学数学  在教“元角分的认识”一课中,笔者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母亲节快到了,小明想给妈妈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着重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句话告诉我们作文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要关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和精神世界的建构,也就是健全人格的培养。    1 树立正确的作文观,重视学生的人格教育    记得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关于作文,我想大概先得想想学生为什么要学作文。回答似乎
期刊
1 教学目标     1.1 知识技能目标:(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2)通过有理加法的教学,体现化归意识、数形结合和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思维能力。  1.2 情感态度目标:采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亲身经历这些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期刊
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受到所有教师的关注,一个教师在教学过程设计中,往往包含了很多的问题,目的是为教学做好:(1)做好知识的铺垫;(2)提供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3)引导学生积极思维;(4)调控学生的学习过程;(5)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往往是达到了前两项内容,其他内容则微乎其微。因为在问题设计时,教师更多地通过提问,来主导和调节课堂教学的过程,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学过
期刊
“看海时,我常常冥想:平静的海面下,谁说不会暗潮涌动、潜流翻腾?犹如数学,远远看去,仿佛是一个由符号、概念、命题编织的抽象王国。然而真正走进去,你才发现,原来那竟是一个充满想象、生机、诗意、智慧和美丽的广袤天地。”  这是笔者最喜欢的一篇文章的篇头语,它让笔者明白了,即使在大多数人看来枯燥的数学也能够让人感受到美。美丽的东西,总让人过目不忘,总让人由衷喜悦,不论走到哪里,谁都愿意欣赏美丽的东西。
期刊
现代学校教育立足于完整生命的塑造和健全人格的培养,道德教育是主宰,凝聚和支撑整个生命的成长进而获得幸福人生的决定性因素。真正的道德教育更多地只能借助于各种复杂的渗透的方式完成,由此产生的影响最终将变成人的内在稳定的心性品质。当今的数学课堂开始注重德育的渗透,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同时也关注学生人格培养,这是每位数学教师的责任。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渗透德育而没有为德育而德育的痕迹?下面试结合自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