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的关系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gd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低年级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笔者就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1.1 结合生活经验,在创设活动中学数学
  在教“元角分的认识”一课中,笔者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母亲节快到了,小明想给妈妈买一件礼物,就把自己攒的1角硬币都拿出来,一数有30个,拿着这么多硬币不方便,于是小明就找隔壁的老爷爷来帮忙想办法,老爷爷说这好办,收了小明的30个1角硬币,又给了小明3张1元钱,小明有点不高兴,觉得有点吃亏。你们说小明拿30个1角硬币换3张1元钱的纸币亏不亏?为什么?首先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学生将这30个硬币一角一角地数,每10个1角放在一起,然后再告诉大家这10个1角就是1元,3个10个1角就是3元,所以30个1角和3元是相等的;第二,根据学生的分析,再组织学生观察已分好的硬币,从中找规律:“看看元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得出结论:“1元10角相等”,“10个1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个1角”,“1元=10角”。 
  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到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是我们在生活实际中已经会的,但没有找到规律,我们可以运用经验,通过创设活动,把经验提炼为数学,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1.2 依托儿童生活事例,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
  如在教“统计——最喜爱吃的水果”一课时,笔者在组织学生对生活实际生活情况的调查与统计的过程中,用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不同颜色积木代替不同的水果,而一块积木代表一位同学最喜欢的水果。在搭积木的实践活动中渗透统计的思想:积木要放在同一桌面上才能看出谁搭得高,同样在统计中也要用横线表示相同的起点;谁搭的积木最高,表示喜欢那种水果的人数最多。正是在这样的活动中,把统计中深层次的数学思想生活化了。总之,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
  
  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1 数学知识贴近生活,用于生活
  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等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特别是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高度的测量,感觉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实际测量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在用。
  2.2 增强策略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
  在现代社会里做任何工作或者解决任何问题,为了提高效率,都要讲究策略,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策略研究。如教“可能性”时,设计了这样一道实践练习题,“要过六一儿童节了,小明要为班里的同学准备一个摸奖游戏,其中准备了6个白球、2个黄(来源公文有约)球、3个绿球;设有三个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奖品有铅笔、铅笔盒、一个足球。现在小明要请同学们帮他设计一个摸球有奖游戏规则,你能帮帮他吗?”学生在看到题目后,经过讨论都能确定摸到绿球为一等奖,摸到黄球为二等奖,摸到白球为三等奖;但在奖品的分配上出现了分歧,这时老师作为指导者告诉学生在奖品的分配上要考虑奖品的价钱,学生再次经过热烈的讨论,最后确定了摸球有奖游戏规则。在这样的实际运用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创造意识和策略意识有所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以上是笔者在探索中的一些实例。笔者的想法和做法是:
  “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旨在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习变得有趣、生动、易懂,并会把数学运用于实践,使数学变得更有活力。
其他文献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不是用简单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取代传统语文教学中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就语文学习而言,“自主、合作、探究”不是语文学习方式的全部;结合语文自身的特点及学生的语文学习实际,在教学中让学生多种学习方式并用,是语文学科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内涵,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保证。    1 自主学习与他主学习并存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他主学习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学习目
期刊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就要注意引导学生以文本对话、以生活对话,在知识的积累中,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  值观,从而积淀做人底蕴。     1 在文本中积淀     在语文教材中,处处都彰显着博大的、顽强的生命意识,高尚的情操,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这些都有待于语文教师引领学生去探讨、开掘。教材中有《
期刊
事实论据主要途径有三:一是取自生活(把自己的亲身经历、真切感受融进作品);二是取自历史(阅读中获取的名人名事);三是取自文学(文学作品中的人和事)。  要用好既典型又生动的论据,必须做到叙述事例时要高度概括,围绕中心、精选典型、分类列举、着意详略、叙中有议。叙述应为议论服务;事例叙述完后要对所叙述的事例进行分析,要用简洁的语言提炼出所选取的意思,使得事例与论点之间建立起联系。可用以下方法:  
期刊
关注社会,反映现实是200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一大特色。其中19题与地震、风灾、冰灾、海啸有关,20题“畅想奥运”的话题是举国关注的热点,21题的作文更是对5.12四川地震的高度关注。从来没有高考试题如此大范围的关注社会,从来没有高考试题如此迅速地反映现实。这一切非常鲜明地给了我们语文教学一个很好的警示:语文教学,必须打开关注社会的那扇窗。  长期以来,由于片面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别是受应试
期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在教学活动中,笔者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把学生们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变以前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呆板学为灵活学;苦学为乐学。正是有了这种思想作前提,笔者在教学中注重抓住一个项目做实验为突破口,进而向其他项目延伸。近几年来,从一年级接手到现在的三年级,笔者一直重点实验的课题是《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在低年级,而且在中高年级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说,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通过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气氛,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有计划地对学生加强说话训练好处很多,主要归纳为以下四点:     1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
期刊
由于受教材编排、教学时间等方面的限制,每个学期的几节课进行口语训练,显然是不够的。那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和教学中处处隐藏着机会,那看你会不会利用、发掘。口语交际能力不能在有限的口语交际课堂上培养出来的。口语交际应贯穿在教学之中。利用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 创设交际的情境,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无拘无束的进行口语交际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只
期刊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正是有了想像,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
期刊
在新标准的指引下,培养具有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新世纪人才就成为了主旋律,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怎样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和能力培养”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教学手段也是日益更新。传统教学的:“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正在逐步退出“三尺讲台”。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一种新时尚,它通过设计课件,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的效果,使学生耳目一新,更利于把握知识而受到教师的青睐。动画、图形
期刊
【摘要】 教学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德育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在动力,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则是一切学科中德育的基础和主流。针对中职学校学生思想素质普遍低下的实际情况,应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大德育力度。本文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应遵循的原则和把握的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原则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