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88868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形式是有意味的内容,教师对课堂提问形式的设置,不是为追求表面的热闹,而应通过“提问”这一有效的教学手段或者形式,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将知识内容通过提问的形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总结如下,以期在分享中得到各位同仁的指正教导。
  一、 生活化的提问,让孩子乐于回答
  叶圣陶认为:“教育是人类获得生存资料和经营生活的一种工具。教育本身并非目的,而是工具。”这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观点异曲同工,在这种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我们一线教师在具体的课堂上如果能以生活化的提问形式来展现教学内容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笔者为不让学生对数的加减法感到抽象,于是就设置了以水果蔬菜代替数字的课堂提问形式。学生们看到日常熟悉的水果蔬菜进课堂,对数的加减法的课堂练习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师:老师这有10颗草莓,10根香蕉,还有10根黄瓜,10个西红柿,现在每个小组将会收到这些水果,请同学们回答问题,看能各小组能收到多少个水果?大家认真听每个小组的成员回答的如何?
  第一组的同学听好了,你们小组是6个人,老师给你们每人一颗草莓,再给你们3根香蕉、4根黄瓜、2个西红柿,你们将会总共有多少个水果和蔬菜?水果几个?蔬菜几个?如果再拿走2颗草莓和1根黄瓜,总共还剩几个?
  学生在听完老师的问题后,有的很快速的列出算式算出来,有的反应慢点,笔者就把小组应得的水果蔬菜给他们放在桌子上,供学生一边列算式一边算数。这种用实物来提问的方式,远比老师在黑板上列出6+3+4+2=?和15-2-1=?的算式来让学生解答效果好。这种生活化的提问方式,也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也能启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学生乐于回答问题让课堂生动而有活力。
  二、互动式的提问,让孩子善于思考
  新课改以来,我们强调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者地位,那老师就要为学生创造“主体者”的发挥空间,笔者在课堂中尝试让学生互相提问,在互动中学习,让学生成为“提问”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如在学习新课前要复习上一节的知识,笔者会让两名同学互相提问,提问的问题只要涉及要复习的知识即可,学生们问得很用心,回答得也很认真。
  在复习三角形一节中,学生甲向学生乙提问:我把一个正方形对折成两个相同的三角形,你能说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三角形吗?它们的角各是多少度?
  学生乙:这是两个直角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三个角分别是90°、45°、45°。
  教师将提问权下放给学生,学生们都很珍惜这一提问的机会,他们会认真地梳理索要提问的知识,思考如何提问才能将所学的知识要点串联起来,思考如何运用简单而明了的语言表达将问题展现给同学,而回答问题的学生则会认真而专注地聆听问题再做以回答。
  除了这种“一对一”互动式的提问,笔者还采取个人抢答、现场求助、小组互问、顺序问答等形式,尽量让学生都参与进来,而老师在听学生提问和回答的过程中就能大体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在提问中也学会了思考和表达。
  三、 针对性的提问,让每个孩子都有出彩的机会
  “尊重个体的差异,让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成长。”这是我们每个教师的共识和追求,而具体的课堂提问则是践行这一教育理念的途径之一。在掌握一个班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之后,教师首先要对每个学生的提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一个大体了解,在提问优等生时,要适当地提高难度,激发他们探究新知的潜能;而在对后进生的提问中则要合理地选择学生掌握的知识,保护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在顺畅的回答中获得学习的动力。在互动式的“一对一”提问中,最好是学习程度相同或相似的学生分成一组,这样有利于学生彼此“切磋”,互相学习,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提问的乐趣,获得展现自我的成就感。
  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男生和女生的兴趣点往往不同,教师在提问中还要设计加入男女生关注的兴趣点。
  课堂提问是打开学生快乐学习大门的钥匙,如何更有效而简便地向学生提问,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相信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在教师同仁们的勤奋学习和精益求精中,学生将在课堂提问中获得更多的能量和快乐,我们的课堂也将更有活力,更加精彩!
  作者单位 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第三小学
  编辑 徐绒绒
其他文献
對于班级里的孩子,我们数学老师总有一些针对个别学生的抱怨,这个不好,那个不行……但我们是否曾静下心来,细想那些让你愤恨的学生,他们仅仅只是一个几岁大的孩子。我们想想,自己在课堂教学当中,是否有些许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选择的教学方式,孩子是否乐于接受?我们选择的切入点,是不是降低了知识的学习难度?我们的互动方式,是不是孩子喜欢参与的……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都看看,或许这才能让我们真正了解,提高课
期刊
加强中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积极开展长期、规范、有效的体育教师继续培训已成为我国当前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本文从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人手,通过剖析问题的根源,最后提出更新观念,重新认识继续教育;建立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和网络学习的具体对策。供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体育教师参考借鉴。  一、更新观念。重新认识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是当今教育的发展趋势
期刊
案例:  无意中的一次,听到两位外专业老师的谈话。  甲:那个默默(化名)是不是有病呀?一个人总是爱自言自语。  乙:是的呀,他肯定是自闭症,我听说呀,自闭症幼儿就是不爱和别人沟通,喜欢自己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听到这样的对话,我也很担心,于是专门去和默默接触,时间久了,发现他确实会自言自语。但并不像那两位老师说的“有病、自闭症”。  笔者我认为,自言自语是儿童对自己而非某个特定的听者大声说出的言语。
期刊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技术,已悄然走进了课堂。 在语文高效课堂中,新媒体魅力毕现、活力四射,令学生兴趣倍增,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合作交流的学习平台,使丰富的主题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绽放异彩,也是高效课堂的呼唤。对于这个“高效”,依我的理解:一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高效率,二是指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益,三是指高效课堂改革带动教育改革所生发的高效能。只有在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指导下的高效率的学生学习取得了
期刊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都加大了教科研工作力度,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社会期望尚有差距,文化落后的山区基层学校问题尤甚。  一、教科研工作中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虽然每个学校都设有教科研领导机构,指导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开展教科研活动,但不少学校的教科研活动呈现出“三多三少”的状况,即形式多内容少,布置多落实少,投入多产出少。教师被动应付,管理者顾此失
期刊
李老师:“同学们早上好。昨天让大家准备的圆形、方形、三角形纸片.都带来了?”  学生:“带来了!”  李老师:“那好。我们先拿出方形纸片,每个人尝试一下。如何将它2等分、3等分、4等分、6等分。”  在学生们尝试的尝试过程中,李老师一边巡视学生的折法.一边引导启发一些暂无头绪的学生。  李老师:“通过上面方形的折纸。同学们回想一下刚才2等分、4等分,3等分、6等分,这两组,组内折法的相通之处。有什
期刊
新课改背景下,不少教育专家提出“知识放养”这一概念,旨在将学生从固定的课堂“圈养”中解放出来,通过实践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而少先队活动为语文教学的“放养”开展拓展了一片新天地。语文教学与少先队活动融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语文作文教学与少先队活动融合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和视野有限,不少学生在作文写作
期刊
“认识厘米”是小学生对测量单位的第一次接触,教学要指向于“单位”意识的确立和培养,而基本的单位“1厘米”则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很多教者都是把“1厘米”与“长度单位”割裂开来教学,这样学生形成的认知便不是完整的,甚至会产生偏差。  一个前后呼应的提问引发的思考  执教二年级“认识厘米”的课初,在统一测量工具的时候,很多孩子都提到了直尺,于是教者就提出了一个问题:用老师这把长尺和同学
期刊
本文意在结合笔者参加陕西省2011年、2012年、2013年三次大型“校本研修”现场推进会的体会,结合自己在与一线1000多名教师校长座谈交流收集的情况,以及数十次在“国培计划”和“省培”项目给参训者做的专题研讨的情况和思考,拟对“校本研修”的问题规避与开展策略进行探讨。  一、追求一个目标:形成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共同体  笔者认为,“校本研修”严格地说应该属于学校文化建设的范畴。一所学校的实力和
期刊
【案例背景】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诗歌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入选的比例明显增加,现人教版教材收录了17课23首诗歌。但不容忽视的是诗歌和我们的现实生活距离较大,和学生的接受倾向相距也较远,加之考试的“去诗歌化”,针对现代诗歌的教学情况并不理想。诚如舒婷在听完一个中学语文教师分析她的《致橡树》后所说的:“老师的讲解就像一把手术刀,把我的诗弄得支离破碎”,把“我”剁成肉酱,包成了各种各样的饺子,喂给了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