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不应该介入母语?母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一直都是语言学家和英语教师非常关心的问题。有的人认为在英语课堂上不该使用母语,母语对英语的学习起到干扰的作用。更有极端的思想,认为应该完全摒弃母语,这也是近一二十年来英语教学的趋势,但是教学效果却不如预期的那样让人满意。然而当前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母语对英语的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英语课堂上应当鼓励适当地使用母语。那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母语的介入具体有哪些优点和不足?在教学实践中到底应不应该使用母语?又该如何正确使用母语?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摒弃母语,学生的口语水平会有很大提高。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英语,可以为学生提供语言示范,是学生获得语言输入的主要来源。除了英语课堂,学生在其他环境中接触和学习英语的机会非常少,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英语就更为重要。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有时并不需要理解教师所说的每一句话,此时使用母语反而会破坏英语学习的过程,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妨碍英语的重构。此外,英语学习和母语习得是使用同一个路径,都是在单一目标语的环境中学习和使用,因此应该避免在英语课堂上过度使用母语,以防干扰英语学习。由此可以看出,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最大限度地使用英语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介入母语就真的没有必要了吗?其实不然。
使用母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英语的学习,关键在于英语课堂教学中母语的使用量和使用环节。有时介入母语能提高学生思考的灵活度和概念的清晰度。也可以给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相对平等的学习机会。学生的母语知识可以看作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语言输入,即可以把母语看作是一种资源。当英语学习者没有足够的英语知识达到交际目的时,可以用母语去启动话语,求助于母语去弥补英语知识的不足。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有助于克服英语知识不足的困难,最终达到目的语的彼岸。同时英语课堂上使用母语,会使两种语言互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母语只是用来帮助学生构建目标语言的知识,它不享有和目标语言同等重要的地位,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决定什么时候应该把母语引入到英语教学中来。英语课堂上教师在讲解语法和复杂的语言形式时要适当地使用母语,语法的讲解涉及到一些语法方面的术语和元语言,很多术语和元语言都超出了学生的词汇量,如果完全用英语讲解语法,学生就会一知半解,甚至有的学生完全听不懂,这样不但效果不佳,而且会浪费很多时间。使用母语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母语在英语课堂上可以起到补充性和促进性的作用。有时仅仅置身于目标语言输入环境并不能完全保证目标语言的习得和内化。对于零基础的英语学习者来说,不使用母语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会对学习英语产生不利的影响。在英语课堂中介入母语,会让零基础的或者底子薄弱的学生感觉到英语学习不是零起步,而是以母语为起点。母语知识是英语学习的有力因素,有母语作为基础,学习者对目的语的理解能力才会有迅速的发展。
在英语教学中介入母语,有助于学生理解,然而过多使用母语又会减少学生的英语输入量,不会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对母语过度依赖,阻碍形成外语思维,缺乏足够的语感,也会造成学生对英语及英语文化理解的偏差。导致学生的写作中存在很多“中式英语”。例如,中文“变得更美丽”对应的英文翻译是“become more beautiful”,而大多数学生会翻译成“change more beautiful”这种中式英语形式,这是不正确的。因为“change”在英语中不能充当系动词。学生没有足够的语感,不了解有时出自中文和英文的两个词意思可能相近,但经常是英语词语有语法和惯用法方面限制而汉语词语却没有,或反之。这种限制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学生书面表达中许多不符合文化习惯的例子也说明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理解有偏差。例如“如雨后春笋般”学生们大多数会翻译成“High buildings appear like bamboo shoots after rain.”。但是形容事物发展迅速而且数量多在英语里是用“like mushrooms”表达。
综上所述,英语课堂上完全摒弃母语和过分依赖母语都是不明智的做法,要适当使用母语,避免对母语的过度依赖,同时要注意母语的使用环节。口语课可以选择全英式教学,以确保学生的听说能力有所提高。讲解语法和较难以用英语解释的生词,以及进行中英两种文化的对比时,要适当地使用母语,促进学生理解。可以用英语解释一遍,汉语再翻译一遍。通过翻译,把英语及英语文化引入教学中,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英语文化,从而达到更加灵活地使用英语的目的。通过翻译,学生也可以更好地了解英语的结构形式,从而探求用英语来表达母语中的一些用法,并发现英语和母语之间的异同,这样会更有利于外语的学习。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使用外语时,要注重语言的质量,包括话语的标准性、准确性及可理解性。在我国,英语学习主要以课堂学习为主,教师话语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输入来源,具有较强的示范功能。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摒弃母语,学生的口语水平会有很大提高。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英语,可以为学生提供语言示范,是学生获得语言输入的主要来源。除了英语课堂,学生在其他环境中接触和学习英语的机会非常少,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英语就更为重要。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有时并不需要理解教师所说的每一句话,此时使用母语反而会破坏英语学习的过程,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妨碍英语的重构。此外,英语学习和母语习得是使用同一个路径,都是在单一目标语的环境中学习和使用,因此应该避免在英语课堂上过度使用母语,以防干扰英语学习。由此可以看出,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最大限度地使用英语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介入母语就真的没有必要了吗?其实不然。
使用母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英语的学习,关键在于英语课堂教学中母语的使用量和使用环节。有时介入母语能提高学生思考的灵活度和概念的清晰度。也可以给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相对平等的学习机会。学生的母语知识可以看作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语言输入,即可以把母语看作是一种资源。当英语学习者没有足够的英语知识达到交际目的时,可以用母语去启动话语,求助于母语去弥补英语知识的不足。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有助于克服英语知识不足的困难,最终达到目的语的彼岸。同时英语课堂上使用母语,会使两种语言互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母语只是用来帮助学生构建目标语言的知识,它不享有和目标语言同等重要的地位,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决定什么时候应该把母语引入到英语教学中来。英语课堂上教师在讲解语法和复杂的语言形式时要适当地使用母语,语法的讲解涉及到一些语法方面的术语和元语言,很多术语和元语言都超出了学生的词汇量,如果完全用英语讲解语法,学生就会一知半解,甚至有的学生完全听不懂,这样不但效果不佳,而且会浪费很多时间。使用母语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母语在英语课堂上可以起到补充性和促进性的作用。有时仅仅置身于目标语言输入环境并不能完全保证目标语言的习得和内化。对于零基础的英语学习者来说,不使用母语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会对学习英语产生不利的影响。在英语课堂中介入母语,会让零基础的或者底子薄弱的学生感觉到英语学习不是零起步,而是以母语为起点。母语知识是英语学习的有力因素,有母语作为基础,学习者对目的语的理解能力才会有迅速的发展。
在英语教学中介入母语,有助于学生理解,然而过多使用母语又会减少学生的英语输入量,不会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对母语过度依赖,阻碍形成外语思维,缺乏足够的语感,也会造成学生对英语及英语文化理解的偏差。导致学生的写作中存在很多“中式英语”。例如,中文“变得更美丽”对应的英文翻译是“become more beautiful”,而大多数学生会翻译成“change more beautiful”这种中式英语形式,这是不正确的。因为“change”在英语中不能充当系动词。学生没有足够的语感,不了解有时出自中文和英文的两个词意思可能相近,但经常是英语词语有语法和惯用法方面限制而汉语词语却没有,或反之。这种限制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学生书面表达中许多不符合文化习惯的例子也说明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理解有偏差。例如“如雨后春笋般”学生们大多数会翻译成“High buildings appear like bamboo shoots after rain.”。但是形容事物发展迅速而且数量多在英语里是用“like mushrooms”表达。
综上所述,英语课堂上完全摒弃母语和过分依赖母语都是不明智的做法,要适当使用母语,避免对母语的过度依赖,同时要注意母语的使用环节。口语课可以选择全英式教学,以确保学生的听说能力有所提高。讲解语法和较难以用英语解释的生词,以及进行中英两种文化的对比时,要适当地使用母语,促进学生理解。可以用英语解释一遍,汉语再翻译一遍。通过翻译,把英语及英语文化引入教学中,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英语文化,从而达到更加灵活地使用英语的目的。通过翻译,学生也可以更好地了解英语的结构形式,从而探求用英语来表达母语中的一些用法,并发现英语和母语之间的异同,这样会更有利于外语的学习。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使用外语时,要注重语言的质量,包括话语的标准性、准确性及可理解性。在我国,英语学习主要以课堂学习为主,教师话语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输入来源,具有较强的示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