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口译教学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tngli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口译在当今外语教学中的地位日趋凸显。文章从日语口译课实际出发,探讨了口译的标准、口译的过程及口译教学中的一些相关问题,旨在探索口译课堂教学的规律,促进口译课程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口译水平。文章认为日语口译教学应该结合日语口译的特点,在教学目的、技能训练和课堂组织等方面充分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合理利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来帮助学生掌握实用的日语口译技巧。
  关键词: 日语口译教学 标准 过程 课堂教学
  
  处于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改革开放正在不断深化和发展,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教育,以及其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趋密切和频繁。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口译工作以其在国际交流间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社会对口译人才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可见,如何提高外语专业学生的口译技能并进而培养合格的口译译员,也就成了当今高校外语专业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如何利用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相关的口译技巧,探索一条口译教学的新路也是教师在口译教学中应特别重视的问题。本文从日语口译课实际出发,对口译的标准、口译的过程及口译课的课堂组织形式对口译教学作一些相关探讨。
  一、口译的标准
  口译作为翻译的一种形式,与笔译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它有自己的特点。“信”、“达”、“雅”是中国译界大部分人所公认的翻译标准,但其主要是针对笔译而言,至于口译,由于其“现时”、“现场”、“限时”的特点决定了口译标准有别于笔译的标准。“准”、“顺”、“快”应成为人们在口译时遵循的标准。
  “信”在口译中即为“准”。因为在口译过程中,我们不可能完全做到精确,但准确却是必要的,准确是口译的灵魂,是口译的生命线。彼特·纽马克(Peter Newmark)认为,由于某些因素,翻译会对原文意思造成某种程度的损失。翻译等值理论的奠基人奈达(Eugene Nida)曾提出译文基本对等之说,并认为“根本不可能有在所有的内容和形式上与原作绝对对等的翻译”。“准确”是指译员在口译过程中所传递的信息量与原信息量等值。具体来说,口译的准确涉及口译时的主题准确、精神准确、论点准确、风格准确、词语准确、数字准确、表达准确、语速准确及文体准确等方面。总之,准确的口译应该同时保持源语的意义与风格。准确的口译不仅是双语交际成功的保障,还是译员专业水平的体现。
  “达”即“顺”,是译员口译时必须遵循的另一标准。译员在确保准确口译的前提下,应该迅速流畅地将一方信息传译给另一方。玛丽亚娜·勒德雷尔(Marianne Lederer)在谈翻译的可理解性时说:“用另一种语言再现意思,就是使意思在另一种语言中也能同样明白易懂,理解时毫无含混不清和荒唐可笑之处。”因此,译员的表达必须通顺、流畅。即指译文通顺、流利的程度应与原文相当,这样才能使译文所传达的意思明白易懂,在听者方面产生相应的效果。
  “快”是口译有别于笔译的一个重要特点。笔译时,书面语言既以文字形式予以固定,译者便有充裕的时间用于理解原文和推敲译文。口译则完全不同。口译员工作的对象不是固定在纸面上的文字,而是无形的口头语言。由于口译具有发布和传播上的瞬息性、信息上的模糊性和松散性,以及言语组织上的即席性等特点,口译员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同时完成听取、分析、记忆和表达的任务。口译的及时性、交流的特点均要求口译过程不能太长。快速的翻译才能使交流双方尽快地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快速反应首先要求译员对所获得的信息的处理要快,然后才能用另一语言快速地表达经过处理的信息。
  二、口译的过程
  口译的过程在理论上与笔译是相似的,是一个“解码→换码→编码”的思维转移过程。解码:译者通过听获得甲种语言符号并及时转换为甲种语言概念;换码:译者通过分析、思考,把源语语言换为目的语;编码:译者通过说把乙种语言概念转换成为乙种语言符号。在实际操作中,口译的这三个步骤与笔译有很大不同。
  “解码”包括“接收”与“解意”两个方面。译员对信息的接收有两种渠道:“听入”和“视入”,这是口译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信息接收形式,是口译的重要环节。译员在接受信息时应注意信息发出者的神态与语调,注重信息的意义。“解意”是指译员对接收到的源语的信息进行破解,获取语言及非语言形式所包含的各种信息。
  “换码”是双语传递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译员将源语的信息进行破解后转换成目的语符号,这些符号可能是杂乱无章、无序排列的,译员必须在短时间内对这些符号进行快速的处理和加工。
  “编码”是口译过程的最后一个步骤。译员要排除源语体系的干扰,将原码所表达的意义或主旨按目的语的习惯表达方式重新遣词造句,重新组合排序。经过编码加工过的信息不仅要在语言形式上符合目的语的表达规范,而且应当在内容上保持信息的完整性。与笔译不同的是,口译要求快速流利,所以无法像笔译那样反复推敲,追求目的语的“雅”。
  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个转移过程互相贯通紧扣,在口译过程中是几乎同时进行的。每一个过程都不能脱离其他两个过程而存在。
  三、口译课堂教学
  口译课,是一门与口语、笔译、听力等课程既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的课程,不能完全沿袭其他课的原则和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口译是一种高智力和高技能的活动,要在瞬间把握两种语言的转换,当场得到预期的反应。口译中往往要求翻译人员听力好、记忆力好、口语好、反应快。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口译的特点,在教学目的、技能训练和课堂组织等方面充分体现出自己的特色。日语口译课堂教学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译前准备
  译前准备工作大多可以以任务分派的形式要求学生课前完成。在时间上分长期的准备工作和临时应急的准备工作。译前的长期准备工作主要是指培养学生具有一名优秀译员的专业素质——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双语基本功和丰富的背景知识。此外,译前的临时性突击准备对成功地进行一场口译也很重要。临时性的译前准备工作主要是根据所要口译的具体内容、具体语境突击性地查阅、了解并学习与之有关的专业知识、术语等。不少教师对此不够重视,或避而不谈,或仅仅强调几句便草率了事。实际上译员能否在译前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对其能否顺利完成口译任务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要通过具体练习,让学生学会充分做好译前准备工作。如尽量熟悉主题,了解口译对象的背景和发言观点、分析其用词习惯和具体语境。然后根据发言的题材和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同时借助字典等参考书建立起术语词汇表,分门别类,再进行迅速反复式的强记,力求做到心中有数,从容上阵。
  曾为温家宝总理记者招待会作口译的外交部高级译员戴庆利对此深有体会。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记者招待会,她在口译记录中写道:“记得4月2号那天上班时,处长突然告诉我,3号有一场关于非典的记者招待会,你去做翻译。我听了感觉很突然。因为当时对非典还十分懵懂,几乎不知道什么,而准备的时间却只有半天了。因此,我所面对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有关非典的各方面词汇和知识,形成理解力和‘战斗力’。其实,在短时间内熟悉背景情况并上场,对我们来说并不算特别新鲜的事。”可见,译前准备工作的确很重要。
  2.逻辑整理与记忆
  “逻辑整理与记忆”即是训练学生跟踪言者思路的能力。口译的基本要点之一是译者紧随说话者的思路,对讲话者所说的内容全盘吸收,加以理解并进行必要的逻辑整理,然后“暂时”存入记忆。在训练时应抓住整体吸收(即整句、整段地理解),以及根据上下文进行逻辑和常识性的猜想,选用可让学生按照上下文判断生词词义和难句句意的段落进行练习,训练跟踪发言者思维和归纳段落大意的能力。
  由于口译员工作时与发言人和听众同属于一个交际环境,现场口译的工作强度比笔译要大得多,因而口译员的语言水平和心理素质都经受着严格的考验。可见,训练学生在困难和压力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与良好的记忆非常关键。让他们学会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短时记忆或强记),根据不同内容采用不同手段,合理分配注意力。如从意义(中心思想、核心问题、基本主题等)入手、从结构(特定结构的层次和逻辑性、内在联系等)入手、或以时间、地点、事件顺序、人物等为线索去记忆,从而把握住原话的主要内容,并迅速地进行逻辑整理并翻译成目标语言。
  此外,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养成作口译笔记的习惯,并帮助他们学会一整套的笔记符号与缩略语系统。在讲解口译笔记与速记和课堂笔记的区别时,让学生学会记录关键词,按意群而不是按原词原话去做笔记。通过现场示范,传授一些重要的具体技术,如多留空白、竖向翻页、抓主干、提纲式、格式简单明了等。
  3.译入语的表达能力
  在先期准备或过渡阶段,教师可在开设口译课前开一些专题口语课,为口译技能训练打下良好的口语基础。专题口语课可选择学生在以后的口译工作中可能会涉及到的各种题材,包括有关专题的背景知识和常用词汇,通过问答、讨论、演讲、辩论和角色扮演等形式,使学生在高一层的水平上练习口语,操练必要的语言表达方式、句型和各种语言难点,以提高他们的整体语言水平,如流利程度、表达能力等,并获得许多专题知识。口译的基本功与日语专业的其它课程也是相辅相成的,如笔译课可以提高学生口译时的严谨性和遣词造句的能力;日本概况课和报刊选读课有助于扩大他们的词汇量和知识面;日本文学课使学生熟悉各种文体和加深对文化内涵的理解;日语听力课使学生具备了解各种日语口音的基本能力。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专题口语训练,再加上其他课程的相互辐射,学生的口译能力必能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为提高学生的日语表达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可采取以下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
  A:一句多译练习
  如:根据教练的指令改变了战术。
  1)コーチの指示に応じて戦法を変えた。
  2)コーチの指示に従って戦法を変えた。
  3)コーチの指示によって戦法を変えた。
  4)コーチの指示に基づいて戦法を変えた。
  通过此项练习的训练,教师会发现学生一句多译的能力越强,他们在口译时的应变能力就越强。“一句多译主要有三种方法:词汇的替换、句法的转换和逻辑的变化”(杜云辉,1997)。
  B:绕译练习
  无论水平多高的译员口译时都可能遇到不熟悉的专业词语,或者是译入语中根本没有对应词的新生流行语,这个时候可以采取绕译等变通手段,即采用其他词语表达相同的概念。如要译“置若罔闻”一词,但一时又想不起「聞き流す」这个词,可以用「聞いても気にかけないでおく」来进行绕译。在当时讲话的特定语境与必要的非言语交际手段的运用下,一般来说听者都能够准确猜测到意思。课堂实践证明这种练习非常有助于口语交际与口译表达。
  C:解释性口译练习
  解释性口译是指在翻译某些涉及到某些具体国情及文化内涵的词语时,增加一些解释以便听者明白词语的内涵、避免误解。这方面涉及的主要是关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词语,也包括一些时政要词及缩略语。
  “菜篮子工程”,指的是中国政府为了解决城镇居民的肉、菜、蛋等食品供应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其中的“菜篮子”并非指人们以前上街买菜时所用的篮子,而是借指城镇的蔬菜、食品供应。若直接把“菜篮子”简单译为「野菜籠」,则成了“盛菜的筐子、盛菜的篓子”,与原意相差甚远。为此,在口译“菜篮子工程”这一“中国味”特别浓厚的新词时应提醒学生将其解释译为「副食品供給プロジェクト」。
  D:汉日谚语的转译
  谚语是口译中的难点。中国与日本由于地理、历史、风俗习惯、社会制度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使汉日两种语言在表达同一意思时,在用词方面出现差异。口译时应该注意这些差异,尤其在翻译谚语、习语时不能随意创造,更不能生搬硬套,应选择贴切的表达方式,原则上尽量转译成意义相似的汉语谚语、成语或歇后语,实在无法转译的,译文也要通俗、易懂、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如“敵は本能寺であり”与“川口で船をわる”不可对其字面意义进行直译,应考虑选用汉语中具有对等语义的成语“声东击西”和“功败垂成”。此类的表达还有:
  另一方面,由于日语中存在大量的汉字,因此日语中也有相当一部分谚语原本就引自汉语。对于这一类谚语,我们可以直接采用“还原法”进行翻译,即把它们还原成原来的汉语谚语。
  遠くの親類より近くの他人远亲不如近邻
  羊頭を掲げて狗肉を売る 挂羊头卖狗肉
  勇将の下に弱卒無し 强将手下无弱兵
  恋に上下の差別なし 爱情不分贵贱
  事ある時は仏の足を戴く 临事抱佛脚
  四、结语
  口译课作为一门专业技能课程,涉及到应用语言学、心理学及两种语言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具有明显的边缘性与综合性,因而其在教学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口译教学极富挑战性。口译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要针对口译的特点,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提高现有水平,逐步达到一名合格译员所应具有的素质,即具有扎实的双语基本功、丰富的百科知识、快速反应能力、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及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仲伟合.口译教学刍议[J].中国翻译,1998,(5).
  [2]梅德明.上海市英语高级口译资格证书口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雷鸣,付黎旭,肖辉 .日汉互译理论与实务[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4]戴庆利.做“非典”记者招待会的一点感受[J].中国翻译,2004,(1).
  [5]杜云辉.现场口译实例分析[J].中国科技翻译,1997,10.
  [6]林郁汝.英汉汉英口译教程[M].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
  [7]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8]李芳琴.新世纪口译[M].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2.
  [9]钟述孔.实用口译手册[Z].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
  [10]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11]陈岩.新编日译汉教程(第2版)[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是一切课堂活动的“主角”,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被动的听和记的状态。本文通过对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反思,认为教师应由知识传播者转化为引导者;由主宰者转化为组织者;由教育资源拥有者转化为开发者。  关键词: 新课程 英语教师 角色定位    在教育改革中,课程改革是核心,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参与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新的要求
摘 要: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的英语总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他们的写作能力一直停滞不前。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作者将过程教学法应用于英语写作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过程教学法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应用    长期以来,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偏低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学生语言基础不够扎实、语言输入量不足、写作教学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等,
摘 要: 在英语文学文体中,特别是诗歌小说中,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文学效果,词语搭配往往有变异。本文从矛盾、共轭、移就三种修辞手段的角度来分析英语文学文体中词语搭配变异的现象。  关键词: 英语文学文体 词语搭配 变异    在英语词汇学中,词语的搭配往往有其常规。如:我们可以说a warm-hearted person,却不说a warm-hearted table;可以说a lazy boy,却
摘 要: 案例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语言知识学习变为通过案例分析与评价自主获得知识,它立足于语言交际功能,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正确理解和分析来掌握知识,使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提高。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帮助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文章从案例教学的涵义与特点入手,阐述了案例的收集方式和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对案例教学在跨文化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人血浆中愈创木酚甘油醚浓度的方法.采用Higgins C18色谱柱(250mm×4.6mm 5μm),流动相为乙腈-0.1%三乙胺水溶液(pH3.0)(体积比27 ∶ 73),流速1.0mL·m
摘 要: 本文从英语被动语态的定义着手,分析了英汉被动语态的差异,从而总结出英语被动语态习得偏误类型和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 英语被动语态 习得 偏误    一、被动语态  在汉语中,对人或事(物)的行为中有主动和被动之分。譬如,在汉语中“我爱祖国”,“我”是动作的实施者,而“国家”是被施加影响的对象;又如“我被狠狠地骂了一顿”,“我”在这里却是被动作所作用的对象。英语和汉语属于完全不同的语言体
摘 要: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必不可少的基本材料。离开词汇,语言就失去了存在的实际意义。而要学好英语、用好英语,英语词汇的作用同样不能忽略,熟练掌握英语词汇是理解英语及使用语言进行表达的基础。著名语言学家里弗曾经说过,掌握足够的词汇是成功运用外语的关键,没有词汇就没有能运用所学结构和功能的意念。大学英语教师既然认识到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就要注重科学施教,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观察心律康宁浸膏对大鼠离体心脏缓慢型心律失常的预防作用。通过临床观察评价心律康宁丸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心肾阳虚、心脉痹阻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心律康宁丸对缓慢型心律失常(心肾阳虚、心脉痹阻证)的作用机制,为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治疗思路及方法。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1)实验研究:将SPF级SD大鼠分为造模对照组、硫酸沙丁胺醇组和心律康宁浸膏高、中、低剂量组,每组
摘 要: 英语语音在英语语言学习中极为重要,然而部分学习者急于求成,忽视两种语言的对比,直接将母语中的语音发音习惯用至目的语中,造成负迁移的产生。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三项对策:采用夸张对比的教学方式;加强针对性的听辨音练习;强化模仿与朗读训练,帮助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 英语语音 负迁移 对策    一、引言  在我国英语教学中,“聋哑英语”这一语言学习现象至今困扰着众多英语学习者。
摘 要: 随着中国国内经济与国外经济进一步融合,企业迫切需要一大批熟练掌握外语同时又具有市场营销知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高职院校开展市场营销课程双语教学乃是大势所趋,既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拓宽就业渠道,又有利于学生吸收先进的营销理念。要开展好市场营销课程双语教学,首先应明确市场营销课程双语教学的内涵,克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强双语师资力量的建设、改革教学模式、多渠道弥补学生学习能力不足和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