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我湖湘 责在斯人

来源 :美与时代·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h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细细品味湖南工笔画大家朱训德的艺术创作,其实也是追寻湖南省工笔画繁荣的历程。朱训德先生的绘画创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明朗轻快富有装饰性的绘画阶段、沉着厚重的重彩发展阶段和笔墨与西画技法融合实践阶段。其作品中的绘画语言包含了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在湖湘文化语言中,研究朱训德先生的工笔画艺术,从而正确结合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和迥然不同的外来文化,对后人开展湖湘文化研究及绘画创作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朱训德;工笔画;艺术创作
  一、朱训德艺术创作的背景
  朱训德的绘画素材大多都来自他的故乡,他以深厚的中华文化为基础,把以人为本、心系自然、热爱生活作为工笔画艺术的创作和研究之路,“外师造化,终得心源”完美地体现在他的创作过程中。故乡朴实的乡亲、纯真的自然、别样的房屋建筑、独具一格的家具摆设、别具特色的土布以及山歌,造就了他心中艺术作品的思想、造型、布局颜色和旋律。
  “我一直认为艺术家一方面要敢担当,敢作为,敢为天下先;一方面要富浪漫,好想象,重理想。因此,心怀时代是艺术家必须的一种情怀。”朱训德的这一想法与湖湘文化中杰出代表曾国藩、毛泽东的思想有着内在思路上的一致,尽管他们生活的时代不同,所涉及的领域也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有着传递和发扬湖湘文化的精神,都试图通过“小我”映射“大我”。
  湖南文化积淀非常深厚,出土了最早的三幅帛画,而马王堆汉墓里的漆画诉说着当时的繁荣。湖南还是古时楚文化的重要部分。作为近代红色革命摇篮的湖南,曾涌现了一大批爱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将领人才,如曾国藩、左宗棠、毛泽东、齐白石、沈从文、黄永玉等。朱训德从小就受湖湘文化的影响[1]。“心忧天下”的人文品格,“经世致用”的思想特征,“融合创新”的学术特质[2],是朱训德受湖湘文脉熏陶的总结,印证了俗语所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二、朱训德艺术作品中的湘江文化体现
  在朱训德的作品语意里可以品味出他对湖湘文化的执着与热爱、继承和发扬。在领悟马王堆汉墓的艺术特色和楚文化的浪漫想象后,朱训德便在他的画中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气氛,作品《朝天椒》描绘了瑶家妇女收割辣椒的场面,在她身后是一个婴孩,妇女弯腰劳作的动作是那样的坚韧,婴孩挥舞的小手小脚是那样的柔软,一大一小,一坚韧一柔软形成对比。置于腳边的鸡与后方的牛和吉祥鸟与几乎满是朝天椒的大环境相融合,侧面彰显出妇女繁重的日常劳作,一个女人无人帮忙带孩子,并且还要养鸡、放牛、收割辣椒。那些同风一起摇曳的辣椒树,伴着妇女起舞的衣裙,在红色和黄色的衬托下,给人一种热烈且充满希望的激情,仿佛用这些辣椒拿去换钱会让生活变得好一些,疲惫也同风一起消散了。浓郁的楚地,加之浪漫的情怀,使人联想起马王堆汉墓里出土的器物,同时也感受到母亲的伟大,还反映了妇女的艰辛以及湖南人“霸蛮”的个性。
  朱训德作画不单单求抒情和优美,更重在传递思想,如作品《洞庭吟》。画作中,在漆黑的夜空里飞扬灵动的金色线条织成了泊在湖泊里的洞庭渔船,月光在湖面的倒影与渔船和有节奏的线条相映衬,疏密有致,优美迷人。右下角穿白衣的老渔民则是以他的父亲作为原型而刻画的形象,他运用工笔技法细致地刻画出老渔民深思、忧虑的面部表情,蜷缩而坐显得焦虑而又无措。这一画面似乎向观者诉说着洞庭湖这个鱼米之乡正在遭受着威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洞庭湖被过度开发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因此朱训德作《洞庭吟》是想借洞庭湖的重要地位来告诉我们要对自然心存敬畏,强调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从这幅画可以窥探到画家博爱的内心世界。千年前范仲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今有朱训德借绘画抒情告诫人们要爱护生态环境保护自然。
  三、朱训德艺术创作对湘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朱训德常去岳麓书院领略前人对湖湘文化的发展做出的贡献,也常去湖南省博物馆对着马王堆出土的帛画沉思,从而搜寻创作灵感。汉墓里漆画和帛画的质感与颜色,加上他通过对新材料的应用和颜料的研究,将重彩工笔画带入一个新的探索领域,主要表现在《中国年》系列中[3]。在《过小年》《舞》等作品中,朱训德将“线”与“彩”融合并用,以色为线造就飞腾的笔势和蓬勃的想象,从而刻画出粗犷飘逸的造型。色彩表现借鉴了楚汉墓室壁画和漆器的特征,再通过肌理效果,复原出一种原始的历史气息质感。他大胆地开拓创新,不仅仅吸收浪漫诡异的楚文化和沉雄深厚的中原文化,还融合了西方印象主义的色彩因素和表现主义的符号特征,但是在内涵上则更偏重回归于东方精神[4]。在湖湘大地上的汉楚文化经此作品更加光彩夺目,湖湘人在历史的长河里汲取的人文养分除了“霸蛮”吃苦的革命精神,还富有艺术性的浪漫气质。
  在现代化的今天,重新找回传承已久的民族风情和历史,是对传统的继承和补充。在湖湘艺术中国人物画方面,多表现为民族风情为主,注重民俗性和装饰性,展现楚地风采[5]。朱训德早期创作了许多有关湖南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其中《春花集锦》最为有名。岁月静好使之更具氛围和意境,还展现出湖湘人爱惜、传承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对故乡的热爱不仅仅局限于湘乡,而是热爱上了湖湘的所有乃至整个国家。《春花集锦》不过是由小及大的一个媒介,一个民族必须展示存在于自身之中最上乘的东西,那就是这个民族的财富——高洁的灵魂。这是朱训德的胸怀,他从自己故乡的一草一木开始,到湖湘的历史文化生活,再到承担国家文化精神发展的责任,一直都秉承着“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传训,自然也承担起了发扬湖湘文化精神的责任,带领着湖湘绘画走向全国、走出国门。
  特定的文化由特定的人群造就,而特定的人物又孕育于特定的文化之中。作为曾国藩的老乡,朱训德的作品里自然少不了曾国藩的印记,如《读唐诗——曾国藩教子图》。画面中,曾国藩一身正气挺直胸膛站着,手背在后面背对着儿子,曾国藩的形象看似严厉但却满脸慈爱,儿子小心的样子其实是渴望得到父亲的关爱,右边的石头上放着书本还有“文房四宝”,代表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环境的竹子和兰花都是中国人品格的象征。湖湘人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展现了湖南艺术发展始终秉承湖湘精神的传承,坚持艺术来源于生活,表现地域的本土文化、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展现出高于“小我”的普通日常生活,映射出自强不息、勇于创新且善于探索的民族艺术个性。
  朱训德还是个侧重个人主观情感表达的人,他常对外物引起内心的感触进行艺术表达,对和平年代里的不和平事件也尽自己的所能去表达关心与担忧。2003年国内爆发“非典”,国外爆发伊拉克战争,朱训德在那段时间里创作了许多关于和平鸽的作品,他一方面期望全世界都有着美好的生活,另一方面庆幸自己生活的国家和平美好,又祈祷受难的国家与人民能早日过上美好的生活。《阳春三月》的故乡情怀、《冬语》的润物无声、《百合花与和平鸽》的美好期望,是他作为湖湘文化人的报负担当。
  湖湘人似乎历来具有一种“当、先”的意识。无论是敢于“衰年变法”的齐白石,还是先人一步的黄永玉、陈白一等人,都显示出湖湘文化既凸显创新的个性又保持滋味正浓的本土特色。朱训德也一直将自己融入湖湘的自然中探索、寻找、传承和发展着湖湘新美术的发展道路。
  四、结语
  朱训德对湖南美术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对于21世纪的学生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吸收借鉴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朱训德先生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一是不断开拓创新,即便青年时代的他已经功成名就,他也没有停止对工笔绘画的创新探索;二是心无旁骛认真学习,他不爱应酬,读书写字是他每日必做的事情;三是立足于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生长地的本土文化进行来自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自觉承担文化传承的重任。
  参考文献:
  [1]万里.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及其影响下的精英人物[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81-86.
  [2]朱训德.红色摇篮 湖湘文脉——湖湘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之我见[J].创作与评论,2012(6):75-77.
  [3]寻星.论朱训德工笔画艺术[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12.
  [4]刘坚.“灵泛”和“霸蛮”:湖南工笔画在当代的创新[J].文艺研究,2009(6):144.
  [5]钟鸣.惟楚有才:湖湘艺术流脉浅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7):233.
  作者简介:廖娟,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画工笔人物。
其他文献
摘 要:珍妮特·温特森是英国当代的一位富有争议的女性小说家,其作品《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是一部书写女同性恋的小说,这部小说描写了女主人公冲破宗教的禁锢,追寻真实自我的过程。书中对于《圣经》进行了大量的戏仿,旨在质疑《圣经》的权威性,倡导女性追寻自我意识。  关键词:珍妮特·温特森;《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圣经》;戏仿;自我意识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塑造了珍妮特这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她从小受
期刊
摘 要:《茧》是青山七惠于2015年出版的一部小说,分上、下两部,分别讲述了两位年龄34岁的职业女性截然不同的情感故事。《茧》与青山七惠的其他作品不同,这部作品充满了对现代女性情感世界的描写。作者以简洁朴素的语言、细腻的表现手法对主人公们的心理进行深度剖析,将主人公的心理成长历程和复杂人性展现出来。青山七惠把自己独特的女性意识带入到小说叙述当中,引出现代社会中男女对等、情感关系等深刻话题,并通过其
期刊
摘 要:《朗读者》是带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朗读者》节目的核心是人文精神的展现,体现了有声语言的传播意义。朗读加强了读者对文字的理解,丰富了大众的阅读方式,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净化人们的心灵和生活、建设和谐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综艺节目;审美价值;朗读者  《朗读者》作为国内文化类节目,通过对真实的人物
期刊
摘 要:女性艺术家辛迪·舍曼于1977年到1980年创作了《无题电影剧照》系列,她通过炮制媒体赋予女性的不同身份,使其作品富有了一种浓烈的女性主义色彩以及对男权体制的批判。她的作品拥有与时代精神相抵触的思考方式,以背对世界、面对自己的艺术理念从而发现了女性身份的奥秘——集体无意识。基于荣格的原型理论,《无题电影剧照》中女性形象映射了集体无意识的原型内容,暗示了被忽略的原型,通过整顿女性心理内部秩序
期刊
摘 要:中国独有的书法,是书家用文字表现情感生命、智慧的艺术。宗白华与熊秉明作为文学界、艺术界领域的大家,都对书法是生命体这一理论有不同的认识与见解,宗白华认为中国书法是反映生命的艺术,熊秉明则认为文字是有生命的形体。二者的这一论断,现如今少有人将此进行比较研究。从书法的生命体结构,书法生命的舞蹈,书法最深层的生命气韵、节奏的展现三大层面,对宗白华与熊秉明论书法生命体的融通与差异上进行全面深入的比
期刊
摘 要:意境的营造是中国传统山水画创作的重要目标,它诞生于虚实相生的画面处理,“留白”正起到这样的作用;空白处虽无笔墨,但与画面中的物象相交融,从而完成虚实相生的绘画意蕴,构筑出中国山水画特有的意境之美。以中国画“留白”这一特有表现语言在画面意境营造中所起重要作用为契机,展开对意境的生成、“留白”之作用的追溯探源,以及对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经典留白样式的深入分析,试图为读者解析出中国古代山水画大家的艺
期刊
摘 要:海德格尔哲学用历史性的境域观解构了终极真理观,这种非现成尺度正是海德格尔与道家可以“沟通”的入手点。从二者的运思方式出发,进行比较分析,在分析了海德格尔的语言观、真理观的基础上,以一则海德格尔对《道德经》的翻译为例,指明他与道家思想的内在一致性。海德格尔遮蔽和解蔽的真理观与道家的“道之有无”产生共鸣,海德格尔式“道说”与庄子所谓“大言”皆通达本源。或许可以认为,海德格尔对西方传统的反叛在某
期刊
摘 要:大庭美奈子是日本现代女作家重要代表之一,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在日本女性文学史乃至日本文坛都占据重要地位。1968年大庭凭借《三只蟹》同时获得芥川奖和群像新人奖,此后笔耕不辍,作品包揽了日本众多文学奖项,备受瞩目和好评。大庭众多美国体验和背景中的三部作品——《青色落叶》《破烂博物馆》《海上飘摇的丝线》,以其主人公都是漂泊、流亡、游荡在美国的异乡人为共同点,以他者体验、流亡体验、孤独体验
期刊
摘 要:在地方院校转型发展关键期,将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文化元素引入大学课堂教育教学,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繁荣地方文化事业。以提高学生就业率为抓手,重构地方院校特色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模式。以水城农民画为载体,坚持特色化、地域化、民间化,将潜在民间的艺术资源优势转换为优质的美术课程资源,以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建立健全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的机制体制,提高地方院校艺术人力资源开发,走课程建设
期刊
摘 要:作为一种用于交流的代码体系,语言符号在数量上是有限的,从传递机制上来说是直线性的,从传递的内容上来说是一维的。这不仅造成了语言的多义性、歧义性和模糊性,而且还造成了语言和其所表达内容的不对称,也即所想要表达的内容没有相应的语言表达符号。语法规则的机械性和个体、民族的差异性更加凸显了自然语言的含混不清和缺漏性,增加了自然语言发生歧义的可能性。我们无法有效地对主客观世界加以限制,所以这一系列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