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设计要突出“四性”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ics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调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有71%的学生因为作业而伤脑筋,有36%的学生将不要布置太多的作业等作为对语文老师最大的希望。”传统的作业形式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成了学生的负担。
  有效性的作业既能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又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效的作业要体现趣味性、选择性、实践性、开放性。
  一、作业要体现趣味性
  心理学表明,趣味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而且做的过程可以加深对大脑皮层的刺激,使其思维活跃,印象深刻。只有兴趣,才能成为学生主动去做作业的不竭动力。教师设计趣味性的作业,会使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如在学完《画风》一课,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可以设计具有多样性、富有创造性趣味性的作业。如:画一画同样看不见、摸不着的声音和气味;编一首关于风的儿歌;观察周围的事物,看看春风给大地带来了什么变化;做架纸飞机或风车,到风中去放飞你的欢乐……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项去完成,通过作业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二、作业要体现选择性
  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次作业”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最好的发展,教师设计作业时可分为必做题、选做题,使学生量力而行,“择木而栖”。
  一般来说,作业可确定为基础、发展、创新三级目标,要求一般学生能实现基础目标,努力完成发展目标;基础较好的学生实现发展目标,努力完成创造目标。如生字词的巩固为基础作业,再从中选择几个生动词语编故事就是提高发展作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自主作业,有创新,如编写诗歌等,就是创新作业。
  例如,一教师在教完《蜗牛学艺》一课后,布置了这样的作业:
  第一层:1、积累“翻山越岭”等10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层:声情并茂地将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第三层:续编故事《新蜗牛学艺》。第一层作业旨在积累词语,进行朗读训练;第二层作业进行的是回答问题及创作表演能力的训练;第三层作业期望学生学习课文,提高说话能力。学生可以任意自由选择其中一项或几项作业完成。
  三、作业要体现实践性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让学生多与生活相联系,学以致用,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价值和乐趣。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学会生活。比如,可以让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参观访谈,通过走访、查阅有关资料,对所熟悉的周围环境、人物等进行调查活动,了解生活的变迁,环境的变化,社会的进步,学习身边的榜样。这对丰富学生的阅历,学会与人相处很有帮助。还可以让学生走近大自然进行考查探究,写出科技小论文或考察报告,尝试写简单的新闻报道等。也可以是每逢节假日,建议学生和父母去旅游、做家务,和同学去做一些社会调查,参加自己喜欢的兴趣小组活动,坚持写“假期作文”。每到重大节日或特殊纪念日,写一些有意义的作业。这样把作业设计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特长,使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如学完《燕子》一课后,为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小燕子的可爱,一教师给学生布置观察他们身边的春天,学生兴趣特别浓,通过观察学生享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在观察日记中有些同学将春天景色描写特别美,还写到了春天的其他一些可爱的动植物,从中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的那种无限热爱的感情。
  四、作业要体现开放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此,作为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的作业,也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拘泥于课本知识。
  有意识地设计多样化的作业类型,也能体现开放性。
  设计观察作业。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掌握观察方法,可以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有意注意身边人物、景物、事物的特征、位置、状态变化,掌握丰富的写作素材,为学好语文知识和提高写作能力打好基础。如观察下雨天行人的样子,着急时人的表情,口渴时动物的样子等等。
  设计画图作业。为了便于深入地学习课文,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对某些课文,在第一课时后,可以布置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作图。通过作图,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如在《詹天佑》一文第一课时后,可布置让学生画一画“中部凿井法”、“人字形线路”等,通过画图,让学生理解文章叙述的内容,从中理解詹天佑的非凡智慧。
  设计课前预习性作业。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前,结合文章内容,查找并阅读相关资料,如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作品情况,收集文章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资料等,将他们整理成“预习”笔记。
  设计表演作业。例如在学完《晏子使楚》这篇课文后,可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将晏子使楚的过程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出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再现晏子的形象。
  增加口头作业。如学了《散落的钞票》一文,可以让学生将课文的内容以讲故事的方式讲给家长听等。
  (责编夏天)
其他文献
曾几何时,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忽视了精心地钻研教材,而是一味地追求课堂上的“亮点”——课件做得令人耳目一新。学生表演的环节排练得无懈可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安排得当,恰到
新课改呼唤富有活力的课堂,一节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除了基于教者本身的课堂驾驭能力,更重要的是如何正确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靠教师的善于运用。”因此,教师要改变“教教材”的旧观念,应以学生“如何学”为着眼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剪裁、补充与设计,让教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一、创设情境,让教材变得形象生动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是一种早期诊断糖尿病的方法,借以了解人体对进食葡萄糖后的血糖调节能力。医生通过测定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来诊断糖尿病,如果空腹血糖〈5.0毫摩
同其他临床学科比较,外科在医学领域中有其特殊性。这是因为,外科治疗手段通常多是采取手术的方法;手术需要在特有的麻醉下进行;一些病人的急性损伤(如车祸、事故等)是非预期的且毫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低年级阅读教学也需要学生与文本对话,在教师正确引导下,对话可以由浅慢慢入深,学生思维的火花可以被激发。教师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与文本对话呢?笔者以苏教版第三册课文《梅兰芳学艺》的阅读教学为例来谈谈。    一、充分预习,为学生与文本对话奠定基础  为了让低年级学生与文本展开有效对话,一定要做更充分的准备,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课文《梅
紫菀,又名紫苑、炙紫菀,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紫菀的根及根茎,《本草纲目》言"其根色紫而柔宛,故名"。其花、根均可入药,为临床常用的止咳化痰药。紫菀嫩幼苗可食用,每年5~6月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略读课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从小学第二学段第五册开始,在保持一定量选读的基础上,将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且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增加略读的分量,精读相对减少。那么略读课文教学到底哪些教学内容可略,哪些不能略?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也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下面,我就谈几点自己对于略读教学的粗浅思考。    一、略中勿忘“紧扣主题”  对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多见于中老年人的进行性脑部病变,以黑质变性为主要病理特点。临床以震颤、肌强直、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等为特征。诊断以典型临床症状为依据,但要特别注意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震颤相鉴别。本病是中老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男性略多于女性,50岁以上发病率为0.5%,60岁以上则明显增加为1%。  帕金森病属中医“颤证”范畴,病机特点多为本虚标实,以虚为主。虚指气血阴阳亏虚,实则风、火、痰、淤
脑损伤,包括脑部外伤和脑血管病(缺血性或出血性),是常见病。据国内2004年统计,仅缺血性脑卒中每年就有200万新发病例。至于由各种事故造成的脑损伤更是逐年增多。急性脑损伤患者
老年黄斑变性的发病与年龄有关,是由于视网膜黄斑区的衰老变性引起的。大多数研究认为,它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的细胞代谢功能衰退有关,而随着年龄的增加,色素上皮细胞功能衰退是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