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中三个层面的教学设计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445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学校完成专业培养计划、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案的三个层面的教学设计,才能实现从职业岗位到教学过程的一系列转化。文章论述了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专业培养计划、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案设计的重要性、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教学设计 专业培养计划 课程标准 教学方案
  [作者简介]白继海(1963- ),男,河北秦皇岛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育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学系统设计;申放(1981- ),女,河北秦皇岛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育系助教,研究方向为教育逻辑学;王丽影(1980- ),女,河北衡水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育系助教,研究方向为网络教育。(河北 秦皇岛 066004)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11-0093-02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在对学生进行高中程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教育。如何依照职业需求以及人的发展需求,选择文化知识与社会生活技能、职业知识与生产技能,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和职业能力,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永恒命题。如何完成这一命题,笔者认为,需要从宏观到微观三个层面设计合理有效的专业培养计划、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案,规范办学的目标、内容和过程,最大限度地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办学质量。
  
  一、以学习领域为单元、以就业为导向,设计专业培养计划
  
  7专业培养计划,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学校组织日常教学活动、进行教学管理的核心文件,是中等职业学校解决“学什么”的关键问题。制订专业培养计划,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办学面临的首要工作,具有先导性和基础性,属于学校宏观层面的教学设计活动,是学校整个专业办学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职业学校办学的方针,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培养计划,应当符合这一要求,并通过设计活动提高它的符合度。①专业培养计划设计的依据,应当建立在职业的社会需求分析、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和学校专业办学条件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职业的社会需求分析的参照系是社会服务,不仅分析社会对职业的需求状态,也要对职业的成长阶段以及每一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或功能进行分析,还要对相邻职业所构成的职业群的特征进行分析,为职业学校选择专业、培养目标、规模和学习内容提供依据。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的参照系是就业,包括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状态的分析、专业人才的就业情况分析、职业对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的要求分析,为专业培养目标、规模和课程的修订提供依据。学校专业办学条件需求分析的参照系是专业,分析专业办学中教师、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等条件的需求。前两种需求分析可以综合采用现场调研、问卷调查、网络信息搜索、文献查询以及讨论等方法,后一种方法可以采用讨论法。三种需求分析相互关联,缺一不可,为专业培养计划的设计提供依据,属于设计专业培养计划过程中的准备阶段。②进行职业内涵分析,确定专业对应的职业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我国职业划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国家职业标准编制是在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总原则下进行分类的。由于工作任务或者说社会功能具有同一性,因此,对于一个独立的职业,工作任务的活动内容和功能成为职业的内涵。专业以现实职业中具有一定共同性的职业能力为基础设置学业门类,它帮助学生获得职业能力,从而使学生胜任职业中的工作任务。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目录中,规定专业有286个左右,从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来看,专业对应的职业应当是1838个。一个专业对应职业的多少,需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企业专家参加的分析会,对职业群中的通用职业技能和特殊职业技能进行分析,明确通用职业技能对应的职业数量和一定职业数量中的特殊职业技能范围,针对专业教学条件和就业情况做出选择,一般不能超过5个职业。③分析专业对应的职业群所包含的职业能力,形成专业培养的综合职业能力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要求。④
  依据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和要求,设置课程体系。首先,采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方法,分析职业群中每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如程序员职业中的“软件核心模块功能设计”。一个职业的工作过程,通常包含10~15个典型工作任务,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可以对应一门课程。但一个专业设置的课程数量,不可能对应职业群中典型工作任务的总数量,需要对职业群中每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职业技能类别和复杂层次进行解构,形成由简单到复杂、反映职业成长逻辑发展规律的职业技能体系。其次,分析职业技能体系中的要素,按照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要求重构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即专业化的典型工作任务,称为学习领域,每一个学习领域形成一门专业课程。按照学习领域内容与职业内容的兼容性,学习领域可以分为共性学习领域和个性学习领域,个性学习领域代表着职业的特殊性。最后,按照“宽基础,活模块”的职业课程模式,将共性学习领域和低层次个性学习领域形成的课程安排在基础模块中,高层次复杂的个性学习领域形成的课程安排在活模块中。同时在职业课程体系中引入文化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
  
  二、以学习情境为单元和以工作任务为导引,设计职业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课程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它包括课程的性质、设计思路、目标、内容和实施建议等内容,它是中等职业学校解决“学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制定课程标准,属于学校中观层次的教学设计活动。
  在专业培养计划中,职业课程是一个专业化的学习领域,它只是对课程内容和功能,按照专业培养规格进行了简单的描述,还不能具体指导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活动以及课程管理活动的开展。需要将专业化的学习领域,按照课程要求进行转化,形成更加具体的学习情境。学习情境是课程的组成单元,是同属于一个学习领域中具有独立主题的子任务,是课程化的典型工作任务。它不是专业化的学习领域的完成步骤,而是按照课程目标对专业化的学习领域重新解构,再按照课程要求重构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学习情境为单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点为单元组织课程内容体系,体现了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属性。每一门课程学习情境至少是3个,相互之间应具有平行、递进和包容的关系。
  工作任务要素一般包括工作者、工作对象、工具/设备、技术方法和产品等内容,其中产品代表着工作任务产生的社会功能,是工作对象经过技术加工后表现的形式。一个工作任务的工作对象是相对固定的,但工具/设备、技术方法以及形成的产品质量是不固定的。不同的工具/设备、技术方法以及产品达到的质量形式,构成了同一工作任务中的不同工作情境。工作情境的区别,实质上代表着生产方式的区别,反映着生产力水平的差异,体现着职业能力水平的高低。
  学习情境的内容描述,一方面具有工作特征,另一方面还具有教学特征。工作特征,是对完成工作任务的对象、工具/设备、技术方法、产品的形式以及理论知识等描述。教学特征,是对工具/设备、技术方法的应用程度、对产品加工程度的控制水平、获得的经验、工作态度等描述。其内容的组织框架,是工作过程行为模式,即获得信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工作流程。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体系,是对学习情境工作特征和教学特征的描述;课程的设计思路,是对学习情境重构方法的描述;课程的实施建议,是对完成工作任务的环境和教学条件的说明。
  
  三、以学习事件为单元和以任务为驱动,设计职业课程教学方案
  
  课程教学方案,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习者的初始学习状态为起点,以详细说明为达到课程目标,是师生共同采用的学习过程、方式和方法,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是中等职业学校解决“怎样学”的问题。制订课程教学方案,属于学校微观层次的教学设计活动。
  学习事件概念,最早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加涅提出,是为了达到一定学习结果而需要的学习条件或情境。学习事件由内部事件和外部事件组成。内部事件,是学习者的信息加工活动和条件,如观察、分析、综合等;外部事件,是学习者产生信息加工的外部影响活动和条件,如教师提供的信息、教科书、课件和任务等。外部事件通过内部事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变化,按照课程要求构成一系列的学习事件,从而形成课程教学方案。
  职业课程中的学习事件,是按照教学要求对学习情境进行教学化处理的结果。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和学生的工作能力,教师建立内部和外部学习事件。内部事件,属于任务完成的操作过程及潜在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如加工操作、分析现象、形成经验等;外部事件,是影响任务操作质量和心理变化的条件,如描述任务对象、纠正操作错误、评价产品质量等。内部事件按照工作过程行为模式,可以分为信息获取事件、行为决策事件、工作计划事件、任务实施事件、检查控制事件、评价反馈事件;外部事件根据内部事件发生的过程分为准备事件、控制事件、评价反馈事件。
  职业课程教学过程是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任务驱动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过程。其教学过程分为教学准备、任务设计、任务呈现、任务实施、成果展示、评价反馈六个阶段,学习事件围绕着这六个阶段进行组织。
  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分析课程标准和学习者学习状态,分析制定教学目标,根据实际需要将学生分组,帮助学生熟悉团队活动的环境,每个小组都要兼顾处于各种学习水平的学生,这样可以实现组织学习,促进并保证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任务设计阶段:教师选择任务对象,陈述完成任务的流程,描述完成任务的场所、工具/设备、知识/技术资料,确定任务完成的结果及评价要求;设计教学兴趣点、焦点和评价点;分析工作角色;考虑不安全因素带来的后果,设计防护措施。
  任务呈现阶段:教师呈现任务,明确角色,提供获取信息的线索和途径,帮助学生进入任务完成的准备状态。教学方式一般采用集体授课方式,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和讨论法。
  任务实施阶段:教师讲授任务完成的准备知识,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设计并选择任务完成方案并实施方案。教师通过对学生任务完成过程的监控,适时地插入讲解和评价,对整个过程进行调控和管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教学方式采用集体授课方式和小组活动方式,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和实践操作法。
  成果展示阶段:促进学生陈述最佳完成任务方案和经验,展示工作成果,交流和共享学习结果。展示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成果展示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适当安排提问,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对任务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思考。
  评价反馈阶段:引导学生自评以及学生之间的互评。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教师评价,促使学生总结和反思,促进学生知识的巩固与创新。
  职业学校是面向职业的专业教学,只有通过三个层面的设计才能实现从“职业—专业—课程—学习”过程的一系列转换,按照社会、职业和就业需求开展教学。
  
  [参考文献]
  [1]杨静.职业教育教学与课程建设的理念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1):5-7.
  [2]张松斌.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反思[J].教育探索,2008(12):34-35.
  [3]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9):7-13.
  [4]赵志群.职业成长的逻辑发展规律[J].职教论坛,2008(5):1.
其他文献
“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七项措施。”——日前,正在天津调查研究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
[摘要]在当今多元文化共生共存的社会语境中,职教中心在教育的和谐发展中扮演着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新时期职教中心建设应加强理论引导,突出职教中心的地位;建立高效运行机制,形成县级职教中心发展的合力;建立健全经费投入和管理的保障机制;立足县域经济发展,形成职教中心办学特色。  [关键词]多元文化职教中心建设策略  [作者简介]叶通贤(1975- ),男,贵州印江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在读博士,铜仁学院讲
文章尝试以网络WebQuest模式为手段,以发展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为目标,经过理论研究,设计和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训WebQuest教学模式,并通过美容美发专业实训WebQuest案例,系统
“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1月初,新华社播发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署名文章,这是文中的一句话。  此言一出,激起了无数人心中的涟漪。此时,人们不禁要问:农村大学生比例30年来下降一半,谁之过?谁该为此反思?  笔者认为,首先是地方政府对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的投入太少。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
[摘要]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师德建设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师德建设  [作者简介]贾秀莲(1958- ),女,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马列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吉林 吉林 132021)  [中图分类号]G717
[摘要]文章基于地方高校的发展现状,探讨了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路径和策略。路径包括:科学定位、专业转型、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策略包括:通过优化治理结构、创建知识联盟、合作研究办学、构建知识环境分别提升地方高校的管理竞争力、资源竞争力、文化竞争力和特色竞争力。  [关键词]地方高校 竞争力 影响力  [作者简介]张俊玲(1967- ),女,江苏如东人,南通大学人事处,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高校教育管
职业教育认可度不高    今年全国“两会”有一个现象引人关注:越来越多来自高校的政协委员开始为职业教育呼吁。  在政协教育界,由于很多委员来自高校,所以往年大家关注、讨论的重点多围绕高校问题展开。而今年,很多政协委员将话题转向了职业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唐建武是大连医科大学校长,在一次小组讨论时,他提出,要给职业教育一席之地,应该听到职业教育的声音。“身为高校校长,缘何愿为职教呼吁?”面对记者的追
寒意凛冽的隆冬早晨,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的教学楼里人头攒动,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第三届双选会在该校隆重举行。此次招聘会到校招聘企业共计达到69家,提供1400多个岗位,供需比
6月将至,我国又一支千万大军正在紧张备战,迎接人生的第一大考,和他们一起赶考的还有老师、家长和政府决策者。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这一大考不仅在称量莘莘学子们求学十余载的付出和收获,也在考量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得失成败,考验我国政府甄选人才、培养人才的制度设计与决策能力。  1978年恢复高考制度后,高考制度一度被捧为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利国利民的好制度”,也被摔成扼杀素质教育、影响教育公平的“首恶”。不
3月,教育部宣布,在前两年试点基础上,决定今年进一步扩大规模,安排33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开展单独招生,招生计划共计9240名。由此,示范性高职院校单招再次引起多方关注,试点院校也成为当地高考招生的焦点。  从2007年教育部批准全国8所示范性高职院校首批试点单独招生,到2008年这一改革试点扩大到20所,再到今年的33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试点在3年中经历了不小的变化。10:1供求失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