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毕业设计是高校教育中重要的综合实践教学课程,也是学生毕业前的一次全面的训练,对于工程实践能力要求理工科院校来说,把好这关键的一关尤为重要。但是近年来受高校的扩招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传统的毕业设计运作模式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为此,文章针对目前高校在毕业设计教学工作中存在普遍问题提出了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运作模式,试图探索一条毕业设计工作的新途径,新对策,从而切实提高普通高校毕业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就业能力,达到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毕业设计;高校教育;工学结合;培养目标
一、前言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在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既体现了工科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工程意识,也是对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检验。但是近年来受高校的扩招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传统的毕业设计运作模式在普通高校的运作过程中遇到重重困难。首要矛盾就是毕业择业活动时间及企业就业要求与毕业设计环节的严重冲击和干扰。一方面学生在较大的就业压力下容易将就业与毕业设计相对立,另一方面学校对整个毕业设计的组织管理难度增加,再加上部分用人单位尤其是一些私营小企业对学生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精力投入明显不足。以上原因几乎成为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的一个瓶颈,如何找到一条易于实施且能有效提高学生素质的毕业设计工作新途径、新模式,就成了各大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毕业设计模式的探索
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态势和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必须改良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找到一条更易于实施并能全面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毕业设计新途径。毕业设计过程可以分为设计选题、设计指导、成绩评定三个阶段,以此为主线,根据学生预期职业和岗位需求,改良毕业设计过程各教学环节,完善毕业设计过程监督体系,在培养学生工程意识的同时提高毕业设计整体质量。
1、 以就业为核心选定毕业设计题目
设计题目是毕业设计的关键,所以设计题目要根据设计主体的情况从选题时间、选题的方向和题目的性质等方面进行改革。传统的毕业设计题目由教师制定,该题目是否符合学生的兴趣、专长或预期职业要求等问题并未考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革后的设计题目的选定方法从学生的实习岗位或预期就业需求为出发点,在平衡学校要求和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可将设计内容适当向某个方向倾斜,比如就业预期为一线操作工的同学可选择偏向制造或工艺制定的设计题目,就业预期为设计研发的同学可选择设计性强或与新技术新科技结合紧密的题目等,力求达到“工学结合”、“学生、学校、企业”三赢的目标。实现“学校”与“社会”教育资源互补。
2、 以效果为宗旨改革毕业设计指导模式
设计指导是提高设计质量的重要保证,所以设计指导这个环节可以从指导人员、指导方式、指导手段等方面进行优化。传统的毕业设计指导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各小组由某位教师负责在固定的场合指导,这种指导模式很难适应目前学生设计时间和地点分散,设计题目类型多样的状况,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教师的精力,增大了教师管理、组织、指导的难度。建议新的设计模式允许每个学生有两位甚至多位指导教师,实现不同教师以多种方式进行“动态”的指导方式,实现多位导师的优势互补。
3、 采用“弹性”考核评定设计成果
毕业设计成绩考核是持续提高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可以考虑从考核人员、考核制度和考核方法这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传统的毕业设计的考核多数为由学校组织的答辩模式,形式单一,且答辩时间、场所相对固定,且意见主要来自校内的教师。新构建的毕业设计模式建议采用“弹性”的考核方式,所谓的“弹性”不仅仅指答辩时间和地点可以根据学生和教师的方便灵活安排,更是指是答辩委员会成员的身份可以是教授还可以是来自工厂的工程师,设计成果可以是论文、图纸也可以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作品”,考核的方式既可以是面对面的交流,也不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形式等等。总之,构建新的毕业设计运作模式在于对各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优化和革新,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解决目前毕业设计中普遍存在的时间紧、任务重、整体质量差的问题,力争“教”与“学”的双赢。
三、总结
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能够让学生面在就业和学习二者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改变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压迫下对学习的“漠视”态度;同时,也有利于指导教师教学案例的积累,进一步深化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参考文献:
1.姚国胜,陈建欣.以产学研结合为基础加强高校毕业设计,常州工学院学报,2006(2)
2.王琳. 本科毕业设计和实验室建设结合模式的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2)
3.胡细东 卢端敏,新就业分配形势下的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运作模式探讨,当代职业教育,2011(6)
4. 屈华昌.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谈素质教育,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
5. 廖志凌,刘贤兴,杨泽斌,孙宇新.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因素分析宇对策思考,电子电器教学学报,2005(2)
作者简介:李莉,1980年生,现任教于唐山学院数控教研室。
关键词:毕业设计;高校教育;工学结合;培养目标
一、前言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在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既体现了工科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工程意识,也是对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检验。但是近年来受高校的扩招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传统的毕业设计运作模式在普通高校的运作过程中遇到重重困难。首要矛盾就是毕业择业活动时间及企业就业要求与毕业设计环节的严重冲击和干扰。一方面学生在较大的就业压力下容易将就业与毕业设计相对立,另一方面学校对整个毕业设计的组织管理难度增加,再加上部分用人单位尤其是一些私营小企业对学生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精力投入明显不足。以上原因几乎成为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的一个瓶颈,如何找到一条易于实施且能有效提高学生素质的毕业设计工作新途径、新模式,就成了各大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毕业设计模式的探索
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态势和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必须改良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找到一条更易于实施并能全面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毕业设计新途径。毕业设计过程可以分为设计选题、设计指导、成绩评定三个阶段,以此为主线,根据学生预期职业和岗位需求,改良毕业设计过程各教学环节,完善毕业设计过程监督体系,在培养学生工程意识的同时提高毕业设计整体质量。
1、 以就业为核心选定毕业设计题目
设计题目是毕业设计的关键,所以设计题目要根据设计主体的情况从选题时间、选题的方向和题目的性质等方面进行改革。传统的毕业设计题目由教师制定,该题目是否符合学生的兴趣、专长或预期职业要求等问题并未考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革后的设计题目的选定方法从学生的实习岗位或预期就业需求为出发点,在平衡学校要求和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可将设计内容适当向某个方向倾斜,比如就业预期为一线操作工的同学可选择偏向制造或工艺制定的设计题目,就业预期为设计研发的同学可选择设计性强或与新技术新科技结合紧密的题目等,力求达到“工学结合”、“学生、学校、企业”三赢的目标。实现“学校”与“社会”教育资源互补。
2、 以效果为宗旨改革毕业设计指导模式
设计指导是提高设计质量的重要保证,所以设计指导这个环节可以从指导人员、指导方式、指导手段等方面进行优化。传统的毕业设计指导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各小组由某位教师负责在固定的场合指导,这种指导模式很难适应目前学生设计时间和地点分散,设计题目类型多样的状况,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教师的精力,增大了教师管理、组织、指导的难度。建议新的设计模式允许每个学生有两位甚至多位指导教师,实现不同教师以多种方式进行“动态”的指导方式,实现多位导师的优势互补。
3、 采用“弹性”考核评定设计成果
毕业设计成绩考核是持续提高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可以考虑从考核人员、考核制度和考核方法这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传统的毕业设计的考核多数为由学校组织的答辩模式,形式单一,且答辩时间、场所相对固定,且意见主要来自校内的教师。新构建的毕业设计模式建议采用“弹性”的考核方式,所谓的“弹性”不仅仅指答辩时间和地点可以根据学生和教师的方便灵活安排,更是指是答辩委员会成员的身份可以是教授还可以是来自工厂的工程师,设计成果可以是论文、图纸也可以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作品”,考核的方式既可以是面对面的交流,也不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形式等等。总之,构建新的毕业设计运作模式在于对各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优化和革新,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解决目前毕业设计中普遍存在的时间紧、任务重、整体质量差的问题,力争“教”与“学”的双赢。
三、总结
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能够让学生面在就业和学习二者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改变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压迫下对学习的“漠视”态度;同时,也有利于指导教师教学案例的积累,进一步深化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参考文献:
1.姚国胜,陈建欣.以产学研结合为基础加强高校毕业设计,常州工学院学报,2006(2)
2.王琳. 本科毕业设计和实验室建设结合模式的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2)
3.胡细东 卢端敏,新就业分配形势下的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运作模式探讨,当代职业教育,2011(6)
4. 屈华昌.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谈素质教育,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
5. 廖志凌,刘贤兴,杨泽斌,孙宇新.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因素分析宇对策思考,电子电器教学学报,2005(2)
作者简介:李莉,1980年生,现任教于唐山学院数控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