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管理的发展之路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sonloup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当代中国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人,这就要求学校管理必须选择“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模式,是当前时代的召唤,是教育本质的回归。学校管理应进行深刻的转变:从传统的经验管理,经科学管理,走向文化管理。
  关键词:学校文化 管理 模式 传统 反思 必然 人本
  
  开放的世界,开放的经济,带来了东西方不同的文化意识、价值观念的撞击和渗透,催生着中国学校管理的改革之风。顾明远教授提出:“当代中国教育家需要两方面的根基,一是中国文化的根基,二是世界文化的视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著名的“富尔报告”——《学会生存》中,早就提出了著名的论断:“未来的教育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为真正实现学校教育的“三主体”发展——学校、教师、学生的自由而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时代要求学校管理必须选择“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模式,是当前时代的召唤,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管理应进行深刻的转变:从传统的经验管理,经科学管理,走向文化管理。这是目前学校教育管理必须深刻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阅览中国管理思想史,感受到民族传统管理思想宝库晶莹璀璨,尤其是儒家,其实质就是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如《荀子王制》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难怪楼宇烈教授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更是中国文化的世纪。”(见楼宇烈著《中国的品质》,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次印刷P1)放眼西方管理文化,更是理论资源异常丰厚,实践模式迅速更迭。而就粗略区别,大儒梁漱溟先生总结之大意为:西方文化处理的是人与物的关系,而中国文化处理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而印度文化(宗教)处理的是人与自己的关系。就管理学之人际关系理论认为:影响组织成员工作效率高低的首要因素是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能有效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会使干部的课堂领导力产生更加持久而深远的影响。所以,我认为管理的有效性就在于非权力领导力——文化管理——最好的领导是让员工自己领导自己。如今在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中西文化的撞击聚焦在管理。怎样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建构21世纪的中国学校管理文化、形成中国学校文化管理?这是我们现代学校管理者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
  面对WTO,即便不出国门,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在本土打响。我们的学校要想得以生存和发展,必须摆脱狭隘眼界和封闭模式,主动参与文化多元化的进程,正像2009年9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市35中听、评课时强调:“教育既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与时俱进;又要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教育。”当务之急就是要建构一种适应新的竞争和发展需要的学校管理文化。——校长的管理不能满足于经验层面的滚动,要实现超越,超越经验模式。超越是校长的掌校之本,学校发展是学校生存的逻辑之“魂”。——校长的管理不能满足于实践层面的滞留,要实现提升,提升到思想追寻。思想力是校长的理政之本,管理思想是校长的权力之“魂”。——校长的管理不能满足于固有教育的承继,要与时俱进,紧随时代步伐。创新能力是校长的成就之本,开拓创新是校长的权威之“魂”。——校长的管理不能满足于静态刚性的制度,要价值整合,整合学校价值观。和谐团队是校长的制胜之本,团体冠军是校长的指挥之“魂”。对此,陈玉琨教授的“学校发展三阶段论”观点:在学校发展的第一阶段,学校的管理主要依靠校长的观念、人格和能力,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在学校发展的第二阶段,学校管理主要依靠一种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机制;学校发展的第三阶段,学校管理主要依靠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这是一种从必然走向了自由。所以我说制度只能管住人的行为,文化才能管住人的精神。用先进的文化引领教育的发展,是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鉴此,面对新的管理内涵、新的时代精神、新的发展需求,校长的管理思想不能固守田园,要走出传统、走出经验、走出惰性思维,走出险隘视界、封闭校园、古老讲坛,深刻思考和建构中国的学校管理。因管理就是服务、就是文化,在学校文化管理中,只有凸显了“人”的概念,学校才回归了被异化的功能——成为培育人的地方而不是生产任何 “标准件”的车间;因关注了“人”的主体性,学校才回归了被异化的目的——为人的全面、自主、个性和可持续发展而非任何其他功利追求;因张扬了文化立校,学校才回归了异化了的功管理本质——人不仅是学校管理的对象更是管理的主体。因管理之目的就是要实现“人的不断的全面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认为)
  二、管理的三境界——约束人→调动人→发展人,而集中体现为管理模式
  学校文化管理模式就是“发展人”的模式,那么,什么是模式?《辞海》的解释是:“亦即‘范型’。一般指可以作为范本、模本、甚至变本的式样。作为术语时,在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含义。”通常,被称为模式的东西具备两个特点 :一是特征性,二是稳定性。只要是一种稳定的形式、特征,甚至是观念取向等都可以称为模式。但模式不等于固定程式,它可以是运动的、开放的,甚至是散在的,往往相对具体、稳定,具有操作性。尽管从泰勒(英国人类学之父,著有《原始文化》187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开始至今出现了种类繁多的管理理论,但并非任何一种管理理论都成为一种模式。有些理论在一定时段内存在一种相对稳定的鲜明特征,并具体化为一些具有操作性的做法,经过在管理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便成了一种管理的模式。
  从学校教育的漫长历史看,其管理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一些稳定的特征,因此我们把这些稳定的特征称作学校管理模式。
  学校管理模式中的传统模式主要有二:一是经验管理模式,二是科学管理模式。
  经验管理模式的特征主要有三:一是管理理念和决策重经验重传统,遵循既定的习惯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继承性,但缺少创新,不利于学校的变革,殊不知管理的灵魂是管理的创新与发展。二是管理手段的行政化,其本质主要是习惯和行政权力,使学校管理秩序趋同于社会管理秩序。也不知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而管理就是价值观整合的存在。三是只停留在经验层面,缺少理论预设,管理表层化,缺乏前瞻性。
  科学管理模式形成于20世纪初,始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其特征也主要有三:一是科学性。如课程设置、课时安排、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的配置等都必须符合科学规律甚至学校的每一个细节都追求其科学性。二是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三是实践与理论互生互动的管理。尽管此管理极大的丰富了学校管理中的科学组织理论,但还存在如下问题:一是过于标准化,忽略了人的灵活性和复杂性,往往使管理对象产生逆反心理,还有标准化的试卷测试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二是非人性化,只是为了约束人而非为发展人,而越是发展滞后的地区和学校,其制度越是以惩罚和机械约束为特征。三是使人的主体性失落。把人看成是管理客体,以控制为手段,实质就是“科学﹢行政”或“科学﹢权力”,仍然未能走出“工具人”和“经济人”的假设误区。所以表现为教师和学生处在被设计、被控制、被约束的客体地位,而非是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约束。我倒觉得最高层次的管理就是没有管理的管理,是“无为而无不为”的管理。而要达到这一境界,就要把师生员工还原到主体的地位,并充分使其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总之,传统管理模式重“物”不重“人”,而是利用人以提高效率为管理之目的。 对此,我们要以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朱永新教授的话:“学生没有特长,教师没有个性,学校没有特色,这是教育极大的悲哀。有特色,有风格,才有风采,才能有地位。”所以,从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出发,以实现两个层次上的三个发展——发展学校的教育事业和个人发展,使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我们必须走文化管理的学校管理之路。
其他文献
近年来,在学校教育中,片面追求升学率,对学生进行应试教育,忽视了体育教育,有重文化课、理论课,轻视体育教学的倾向。加之,社会、家庭对学生的影响,由于学习压力大,功课作业多,减少了学生的户外活动和身体锻炼,造成学生对体育运动没什么兴趣和爱好。技校学生多数来自初中毕业未考取高中和高中毕业未考取大学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散漫,不守纪律、怕苦怕累怕脏等行为。对体育运动的兴致不高,上课时要求教师安排自由
期刊
做了初一(1)班的班主任工作已经半年了,自从我担任了这个班的班主任工作以来,努力钻研班主任先进的理论,向学校的优秀班主任学习。对初一的学生,合理有效的班级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很快地凝聚在班主任身边,可以让学生尽快地投入到初中的学习生活中来,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发挥主人翁精神,可以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习惯.那么,如何对初一学生进行管理呢?现总结如下:  一、树立自信心是班主任工作成功的关键 
期刊
我们学校共有教职工147人,其中,在职女教职工88人,占总数的60%。广大女教职工长期坚持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承担着培养“四有”新人的重担,是我校教育教学的主力军。如何抓好这只主力军的队伍建设,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教育工会女工委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校女工委在局党委和上级女工组织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结合教育实际,按照“围绕中心、立足岗位、突出特色、求实创新”的工作思路,全面实施全总女职工委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是也随之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其中贫富差距尤为突出。现阶段,我国在城乡之间、地域之间、行业之间皆存在巨大的贫富差距。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有自然、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原因。若要对贫富差距予以遏止,须从以下方面入手。  关键词:贫富差距 原因 对策    贫富差距的扩大日益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和社会稳定的不和谐因素。对于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研究,也随之成
期刊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规定,幼儿园教育应“面向全体幼儿”和“因人施教”。这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完成教育任务的一项基本保证,是幼儿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要贯彻“因人施教”的原则,幼儿园教师必须做到:仔细观察、深入了解、认真分析、区别对待。   幼儿个体观察是幼儿教师从事教育和科研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
期刊
曾几何时,我信心十足,我努力工作,梦想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享受桃李满园的幸福和崇高。怀抱这份梦想,我毅然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十年。十年来,我尽职尽责,倾注满腔热情,然而却并不快乐,一颗心总是在迷茫和无奈中游移不定。教育到底是什么?  《教育:让人成为人》序言中这样写道:在一个所谓独重竞争的学习型社会,年轻人听命于往往是虚假的市场需求,像鸵鸟一样一头钻进各种补习班或国际金融等时髦专业,无力抬起头来
期刊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  农村职业学校的基础能力建设,反映出农村职业学校办学方向、教学资源和核心能力的本质特征。 其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农村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也直接关系农村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1、基础能力建设是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提升农村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能力的先导性、基础性和全局性工程。农村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是保障和促进农村职业
期刊
当前,在各大报刊、杂志上关注教师本体性知识缺乏的文章屡见不鲜,引发的反思讨论也热情不断,特别是当前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是摆在每个管理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如何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要让教师学会学习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每个人都应产生“本领恐慌”的意识,因为知识在弹指一挥间“爆炸”,如不学习,无论什么人都会被
期刊
摘要:利用成功教育来教育学生,使得他们逐渐达到心理安全。基于积极心理学思想的成教育能倡导学生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自己的许多心理现象做出积极健康的解读,并以此来激发他们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从而使他们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达到心理安全,最终实现人与自身、他人、社会和世界的全面积极和谐发展。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思想 成功教育 高中学生 心理安全    心理安全指
期刊
摘要:当前很多高校图书馆依然沿用着传统的服务方式,这给读者带来了许多麻烦与不便。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往往满足于管好藏书,导致馆藏利用率低流通速度慢等现象。如何改变现状,使图书馆更好的发挥作用,应该发挥每个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的挖掘自我潜能。  关键词:服务理念 转变 创新    我国自古就有图书馆,但当时的图书馆主要任务是对文献进行整理、保存,为少数统治阶层的知识分子利用,古代图书馆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