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K”这个外来词当代中文中也就是俗称的单挑,我在初中数学因式分解教学中引入了PK这种形式,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第一次PK活动效果却并不好,一堂课的时间根本满足不了全班PK活动的需要。很多学生因为没有直接参与其中,积极性不高,课堂秩序也很不好……和自己预想的结果相去甚远。
我并没有否认我这大胆的教学尝试,我坚信它能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于是经过反思改进,我又进行了第二次PK活动,这次PK活动只让部分学生直接上台参与。结果是在这次课堂活动中无论在台上还是台下的同学都非常认真,大家都在积极思考,课堂秩序良好,气氛很活跃,同学们的热情都很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第二次后,我又让其他没有直接参与的同学进行了两次PK活动。前后经过几次PK活动后,学生的因式分解能力都大大提高了。除了极个别同学外,其他同学都已熟练准确掌握和巩固了因式分解,PK活动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我认真分析了第一次PK活动的失败,找出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主要有两点:
1.学生因式分解能力的差异使他们PK活动兴趣的降低和不遵守纪律。我的解决办法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对PK活动进行了阶段性和层次性的划分。初步构想是让能力强的部分同学先参与PK,起到示范作用,再是中等生,最后是后进生。这样既满足了一堂课的时间需要,又能提高学生的信心,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
2.缺乏有效的表扬、惩罚机制保障活动顺利有序的进行。我的解决办法主要有:a、只要学生表现有进步,都将得到全班学生的称赞和鼓励。b、适时对获胜方表现最好的两名和失败方的一名进行适当的奖励。c、对于没直接参与PK的同学,只要有不遵守纪律或做出违反活动规则之类事情的同学,本方台上PK的同学无论能力是否出众,他就会无条件被淘汰。通过实践我的这些改进办法是有效的,全班同学注意力都很集中,潜能得到了较好的激发。
在第二次PK活动成功后,我又作了点改进,使PK活动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尽量完善。主要有:a、在PK活动中淘汰对方的选手由他自己选择对方新的选手PK,而新上场的选手掌握出题权。这样会增加激烈程度,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b、进行合理时间限制,另外对后进生不一定一题决胜负,允许他们错一两次。总之,难度要尽可能在学生经过努力达到的范围内。c、PK活动中最先上场的选手最好不要是能力最强的,要将高潮留到后面,这也会给予学生更多的信心和表现的机会。d、在PK活动中学生错误的题,要及时在全班给予纠正,这样会使学生印象深刻,有效的巩固知识。
经过以上这些完善,PK活动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作用更加明显。我又将其运用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中,也很好地促进了学生掌握和巩固的运用。
分析自己在数学教学中运用PK活动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体现在:
1.很好的把握了学生心理。
当今学生的表现欲是很强的,PK活动本身的新颖性更是激发了他们的表现欲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自己在PK活动中的良好表现能得到老师和学生更多的认可,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倾慕。另外,对于平时不起眼的学生或者表现差的学生也可以通过PK活动很有效的树立在同学中的新好形象等,这些都促使了学生能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PK活动这种氛围也是学生所喜欢的,兴趣浓了,注意力会更加集中,思维能力更活跃,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认可自己,发现自己比想象中的更优秀,发现很多事情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自己也能很好参与,自然就增强了信心。对当今学生来说,兴趣和信心有了,他(她)的进步可想而知。
2.学生PK活动过程的体验与新课程理念是相符合的。
有很多方式都能有效的巩固并提高学生的能力,但PK是一种以活动为主的形式,更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 PK,它的特点又符合了新课程重过程重实践重体验的理念。学生一次参与PK的经历远比他做十道题印象更深刻,一次PK淘汰的经历远比他错一道题更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主动积极寻求改进。PK既是一种竞争又是一种交流,大家都把自己的错误拿出来相互都认识,自然就提高了他们解题的准确性。PK还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和勇气。当今学生虽然有表现欲望强的一面,也有害羞的一面,尤其是对于有些内向的学生。PK是一个团队与一个团队的竞争,团队精神和责任感的培养会提高他们的胆量和勇气,鼓励激发那些想表现又怕表现的同学,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和机会。PK过程还对学生进行了适度的挫折教育并陶冶了情操。PK中虽然有竞争的残酷,但学生间在PK过程中更多的是体现了相互的尊重、鼓励和支持,为对手加油、为对手喝彩在活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另外,在PK过程中,台上的学生选择的对手往往不是比自己弱一些而是比自己强一些的同学进行PK,他们这种不害怕失败勇于挑战的勇气让老师倍感欣慰,是一种不小的收获,我想这对他们将来的发展无疑也是很有好处的……所以教学中运用PK,这既是一种深度的情感培养和升华,更让学生树立了良好的价值观。这些都与新课程理论相符合,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综合体现。
上面是我在数学教学中运用PK成功的分析和总结。但我想要想在数学教学中很好的运用PK,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是PK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必须保障PK活动的合理有序正常进行,引导学生去体验这个过程,但同时老师尽量不要干涉学生的发挥,要给予学生充分表现的空间。
2.进行PK活动是种辅助教学的方式,不宜盲目频繁PK,要以教学内容为主,适时进行PK活动。PK活动因各年级各时期要求不同,内容也不一样,但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能达到的PK内容是较科学的。PK要有针对性,目的要明确。
3.PK活动过程中要考虑学生年龄的心理特征,适时调节因PK过程带来的自卑自大等学生心理,逐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完善其心理,培养他们积极健康良好的心态。
4.对于有些人数极少的班级,PK活动发挥的空间会相对小一些,但只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教学中通过PK激发学生兴趣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同样是可以达到的。
第一次PK活动效果却并不好,一堂课的时间根本满足不了全班PK活动的需要。很多学生因为没有直接参与其中,积极性不高,课堂秩序也很不好……和自己预想的结果相去甚远。
我并没有否认我这大胆的教学尝试,我坚信它能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于是经过反思改进,我又进行了第二次PK活动,这次PK活动只让部分学生直接上台参与。结果是在这次课堂活动中无论在台上还是台下的同学都非常认真,大家都在积极思考,课堂秩序良好,气氛很活跃,同学们的热情都很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第二次后,我又让其他没有直接参与的同学进行了两次PK活动。前后经过几次PK活动后,学生的因式分解能力都大大提高了。除了极个别同学外,其他同学都已熟练准确掌握和巩固了因式分解,PK活动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我认真分析了第一次PK活动的失败,找出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主要有两点:
1.学生因式分解能力的差异使他们PK活动兴趣的降低和不遵守纪律。我的解决办法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对PK活动进行了阶段性和层次性的划分。初步构想是让能力强的部分同学先参与PK,起到示范作用,再是中等生,最后是后进生。这样既满足了一堂课的时间需要,又能提高学生的信心,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
2.缺乏有效的表扬、惩罚机制保障活动顺利有序的进行。我的解决办法主要有:a、只要学生表现有进步,都将得到全班学生的称赞和鼓励。b、适时对获胜方表现最好的两名和失败方的一名进行适当的奖励。c、对于没直接参与PK的同学,只要有不遵守纪律或做出违反活动规则之类事情的同学,本方台上PK的同学无论能力是否出众,他就会无条件被淘汰。通过实践我的这些改进办法是有效的,全班同学注意力都很集中,潜能得到了较好的激发。
在第二次PK活动成功后,我又作了点改进,使PK活动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尽量完善。主要有:a、在PK活动中淘汰对方的选手由他自己选择对方新的选手PK,而新上场的选手掌握出题权。这样会增加激烈程度,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b、进行合理时间限制,另外对后进生不一定一题决胜负,允许他们错一两次。总之,难度要尽可能在学生经过努力达到的范围内。c、PK活动中最先上场的选手最好不要是能力最强的,要将高潮留到后面,这也会给予学生更多的信心和表现的机会。d、在PK活动中学生错误的题,要及时在全班给予纠正,这样会使学生印象深刻,有效的巩固知识。
经过以上这些完善,PK活动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作用更加明显。我又将其运用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中,也很好地促进了学生掌握和巩固的运用。
分析自己在数学教学中运用PK活动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体现在:
1.很好的把握了学生心理。
当今学生的表现欲是很强的,PK活动本身的新颖性更是激发了他们的表现欲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自己在PK活动中的良好表现能得到老师和学生更多的认可,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倾慕。另外,对于平时不起眼的学生或者表现差的学生也可以通过PK活动很有效的树立在同学中的新好形象等,这些都促使了学生能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PK活动这种氛围也是学生所喜欢的,兴趣浓了,注意力会更加集中,思维能力更活跃,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认可自己,发现自己比想象中的更优秀,发现很多事情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自己也能很好参与,自然就增强了信心。对当今学生来说,兴趣和信心有了,他(她)的进步可想而知。
2.学生PK活动过程的体验与新课程理念是相符合的。
有很多方式都能有效的巩固并提高学生的能力,但PK是一种以活动为主的形式,更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 PK,它的特点又符合了新课程重过程重实践重体验的理念。学生一次参与PK的经历远比他做十道题印象更深刻,一次PK淘汰的经历远比他错一道题更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主动积极寻求改进。PK既是一种竞争又是一种交流,大家都把自己的错误拿出来相互都认识,自然就提高了他们解题的准确性。PK还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和勇气。当今学生虽然有表现欲望强的一面,也有害羞的一面,尤其是对于有些内向的学生。PK是一个团队与一个团队的竞争,团队精神和责任感的培养会提高他们的胆量和勇气,鼓励激发那些想表现又怕表现的同学,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和机会。PK过程还对学生进行了适度的挫折教育并陶冶了情操。PK中虽然有竞争的残酷,但学生间在PK过程中更多的是体现了相互的尊重、鼓励和支持,为对手加油、为对手喝彩在活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另外,在PK过程中,台上的学生选择的对手往往不是比自己弱一些而是比自己强一些的同学进行PK,他们这种不害怕失败勇于挑战的勇气让老师倍感欣慰,是一种不小的收获,我想这对他们将来的发展无疑也是很有好处的……所以教学中运用PK,这既是一种深度的情感培养和升华,更让学生树立了良好的价值观。这些都与新课程理论相符合,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综合体现。
上面是我在数学教学中运用PK成功的分析和总结。但我想要想在数学教学中很好的运用PK,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是PK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必须保障PK活动的合理有序正常进行,引导学生去体验这个过程,但同时老师尽量不要干涉学生的发挥,要给予学生充分表现的空间。
2.进行PK活动是种辅助教学的方式,不宜盲目频繁PK,要以教学内容为主,适时进行PK活动。PK活动因各年级各时期要求不同,内容也不一样,但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能达到的PK内容是较科学的。PK要有针对性,目的要明确。
3.PK活动过程中要考虑学生年龄的心理特征,适时调节因PK过程带来的自卑自大等学生心理,逐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完善其心理,培养他们积极健康良好的心态。
4.对于有些人数极少的班级,PK活动发挥的空间会相对小一些,但只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教学中通过PK激发学生兴趣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同样是可以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