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穷现真知

来源 :快乐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shi6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图片能够直观反映某一历史现象或事件,让学生直接获取历史信息,易于学生接受。而在解读历史图片的过程中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全面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从而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以人教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为例,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运用历史图片及从中获得的体会与反思。
  【关键词】历史图片 历史教学 教材资源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水平同教学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这里所提到的“历史课程资源”包括历史教材、历史教师、历史音像资料、历史遗存、课外资源等。从近几年浙江省高考、会考试卷,以及浙江省各地高三模拟试卷来看,图片入题趋向普遍化,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各有特色。而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有大量的图片来辅助教材中正文内容,不管从考试层面还是学生认知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历史图片运用的实际意义
  1. 学生认知层面。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他认为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高二的学生在这一时期已经进入了逻辑思维层面,从形象直观的图片中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逻辑思维,促进自己认知水平的提高。在历史图片中包含着大量信息,在选修三的教材中图片有如国家间政治交往图、战争形势图、世界形势图、武器图等。图片具有直观性,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去感受图片上直观反映的内容,继而探讨图片所蕴含的内在涵义,提高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水平。
  2.考试层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高考、会考中情境类题型的比重越来越大,其中以图片为情境占重要地位。历史图片直观,且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时充分运用观察能力,把观察到的现象上升为理性的思维。
  二、图片在历史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正是认识到了这些,笔者在高二文科班历史教学中比较注意开发、利用图片这一历史课程资源。例如,在上《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这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凡尔赛体系的不稳定性。笔者做了如下设计:
  材料一 威尔逊惟一能影响他们的是美国对各国的贷款…会中威尔逊强调六点:让世界各弱小国家有自决的机会;以国际联盟监视德国重建,而非派军进驻;各殖民地在未独立以前交与国际联盟托管;以经济制裁取代武力战争;尊重世界各国领土与主权的完整性;邀请战败国也一同参与会议。最后在列强反对、折冲、妥协下,终于达成协议。
  问题:威尔逊所强调的六点原则,在凡尔赛体系下有哪些得到一定实现?
  这主要指欧洲出现了一些新兴民族国家。教师在讲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引用了教材中的两幅图:
  这两幅图展示了一战前后欧洲版图的变迁,学生仔细观察这两幅图,进行详细的比照,很自然就明白一战后欧洲版图出现了哪些变化,得出正确的答案。
  在教学中通过对图片的运用,不仅达到传授相关基础知识的目的,还会达到能力培养的要求。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浙江省自主命制的高考试题中以大量的图片情境出现。所以我们在引用历史图片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观察图片、联系比较、想像和论从图出等能力。
  历史发展过程不但有时间的延续,还有空间的演变。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是学习历史知识与掌握历史学习方法的基础。在人教版选修三《旷日持久的战争》这课,笔者引用了一战时期的西线、东线作战图:
  设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欧洲战线的西线和东线地图,简述一战时期德国和协约国的作战情况。并思考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局面?
  学生依据图片能够较轻松的得出认识,并且寻找背后的原因。在图片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要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去思考、探究,从而全面完成教学任务。
  三、探讨与反思
  充分开发利用历史图片这一课程资源,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起到很大作用,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也遇到不少问题,并进行了反思。
  1.选择性。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历史图片表现内容很丰富,而我们的教学时间有限,因尽量挑选一些与本节课教学重难点相关的图片进行重点教学。
  2.发展性。充分利用图片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引人入胜。但学生往往注意力集中在画面的直观现象忘了探究图片后隐含的更深层的历史信息,若教师又未能由浅入深地进行启发式引导,这就达不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设问,引导学生通过图片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在教学中,图片的运用得当可以极大促进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使教学呈现新颖、直观,更让学生清晰明了知识,提高认知水平,促进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嘉第二高级中学)
  编辑/赵军
其他文献
【摘要】如何把人性中最善良、最美好、最纯真的东西植入孩子的心田,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凝聚人情味,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是教育价值完美的体现之一。如能从幼儿阶段,就有意识地对儿童进行生命教育的启蒙,这对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和身心健康发展是十分有利的。而通过多元的绘本表达活动可以帮助幼儿更好的解读各种生命意义,如体验性绘本教学、绘本特色区域展示、日常生活实践等,这些都是较为合适的幼儿生命教育形式。  【关键
期刊
摘 要:山水田园诗词是我国古代诗词长河里的一颗璀璨明珠,源于南北朝而興盛于唐宋。这类诗词最大的特点在于“言之有物”,主要描写农村自然生活,田园风光和恬淡、与世无争的隐逸生活。山水田园诗词语言清丽,风格淡雅,多采用白描手法更能直接表达情与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山水田园诗词的读写对于学生日后的文学素养的培养,语文读写能力的提高十分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山水田园诗词的读写往往被分割开来,这样就导致了学生缺
期刊
【摘要】文章以江西警察学院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班(简称体改班)为例,结合学生特点和学生管理情况,研究体改班“统管”学生管理模式应用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根据本模式在实施情况提出其优势特点和前瞻性论段。  【关键词]“统管” 体改班 学生管理 警察院校  随着我国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的不断推进和发展,自2009年以来,江西警察学院已经招收培养了三届体改班学生,为了构建与学生素质相适应、
期刊
【摘要】德育是教育的根本,语文课程的特点决定语文课堂是德育的主要渠道之一,课堂中注重创造气氛,关注情感体验,浅入深出的去渗透德育,会使语文课堂的德育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关键词】注重创造气氛 关注情感体验 力求浅入深出  “育人先育德”这是每一个教师都心知肚明的真谛,也是身处一线的教师常抓不懈的主题,更应融会贯通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而语文学科的特点使得它是仅次于品社学科的德育主渠道,因
期刊
【摘要】建立个人习作档案袋,不仅记录他们成功的足迹,而且使学生能够具体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快乐。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档案袋内容,学会档案袋交流,合理运用多元化评价等体验成功,构建一种可操作性很强的习作档案袋。  【关键词】兴趣 积累 体验 成功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从事多年的写作教学,让我感到学生不喜欢写作,甚至厌烦和惧怕写作。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全新的理念正根植
期刊
【摘要】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科学而艺术的把握好“动态生成”这一理念,真正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提升语文素养的过程?我们认为教师课前注重文本的精心解读,能有效引发精彩生成。本文以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从现在开始》一文的备课及教学中的有关情况为例,谈谈课前文本解读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课前文本解读 优化策略  一、细读文本,在教学细节中生成  1.把握文中常识。课文中有多少生字新词,共分为几个自然
期刊
【摘要】教学资源的不均衡导致农村中学的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存在相当数量的“后进生”;而能否成功转化“后进生”关系到学生的一生。就数学学科后进生转化而言,我们要了解后进的成因,落实转化的方法,解决他们学习数学存在的主客观原因,营造齐头并进的学习氛围,有效促进他们的转化、进步。  【关键词】农村中学 初中数学 后进生转化 方法策略  不同类型的学校都可能存在着“后进生”,“后进生”是指那
期刊
一、现象  对于高年级孩子来说,完成习作是经常的事,但发现一个不容乐观的问题:孩子们总是把作文写完就往那一扔,似乎写完就万事大吉了,结果发现孩子们的习作中有很多低级的小错误。比如:很明显的添字漏字、错别字、语句不通顺等。其实这些基本的小失误,如果孩子们静下心来仔细研读自己的作文草稿,那是绝对能改出来的。  二、思考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那到底该如何引导学生放下浮躁,自觉自主且有效地去修改习作呢?我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所接触的文本都是这个世界心灵的馈赠,所以必须让学生回归阅读,感受真善美。  【关键词】阅读 语文阅读现状 应对策略  长期以来,教师因追求高速课堂,而忽略了学生的个体阅读,致使阅
期刊
【摘要】教学是一门沟通与被沟通、传授与接受的艺术。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和发展,对信息技术的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小学阶段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初级阶段,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门比较新奇的课程。因此,作为教师来说,我们应该抓住孩子们好奇的这一关键,循循善诱,激发他们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正确的引导他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经历,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 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