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214-02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肺炎防治中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儿童肺炎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n=100)和对照组(n=100),研究组给予家庭护理模式,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退热、咳嗽消失及肺部罗音消失的时间较对照组短,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肺炎防治中实行家庭护理模式,能够提高疾病治疗管理效率,促进患者病情康复,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关键字】家庭;护理干预;儿童肺炎;防治
肺炎属于常见的儿科疾病之一,在婴幼儿时期发生率较高,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气促、咳嗽、肺部罗音、发热等,严重者将对人体循环系统和、中枢神经及消化系统等造成严重损害。本文就我院收治的200例儿童肺炎患者,分别给予家庭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模式,并取得显著性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儿童肺炎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00例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患者年龄在6个月至8岁,平均年龄为(4.8±2.3)岁;家属文化:15例本科,20例大专,25例高中,33例初中,7例小学。对照组100例患者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患者年龄在7个月至9岁,平均年龄为(2.1±2.5)岁;家属文化:16例本科,21例大专,23例高中,34例初中,6例小学。两组患儿及家属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护理内容包括病情观察、发热护理、咳嗽护理、呼吸道护理等。研究组:给予家庭护理模式,护理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即疾病预防和家庭护理。(1)疾病预防。患儿饮食应以营养丰富、容易消化食物为主,多进食写新鲜蔬菜和水果,控制好维生素、微量元素摄入量,多给患儿饮水,若患儿年龄小,则可给予适量果汁、牛奶。由于患儿免疫抵抗力较差,要求患者家属应注意气候变化,做好保暖措施。患儿初期痊愈阶段,尽可能少外出,以防止再次感染的发生。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并定期开窗通风,而且室内不可过超过或干燥。注重患儿睡眠质量,并指导患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2)家庭护理。护理人员要告知患儿家属,如果患儿出现异常状况,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就诊。如果患儿症状较强,不用给予抗生素进行治疗,可给予适量中成药制剂进行治疗,同时注意不合理用药现象的产生。家庭室内温度控制在22至24℃,相对湿度控制在50%至70%。当患儿体温过高,应查看有无惊厥症状,并给予有效的物理降温措施。当患儿发病时,消耗量较大,应及时给予营养补充。护理人员应知道患者家属掌握正确的肺部叩击方法,以有利于痰液有效排除。在叩击患儿肺部时,应按照一定节奏进行叩打,并注意动作要轻且快,把手掌与患儿胸壁贴近,肋骨间隙和手指方向相互平行,手掌呈弓形状态[1]。当患儿呼吸时方可进行叩击,时间在1至2min,每分钟大约100次。在叩击过程中,对患儿心率、呼吸及皮肤等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和记录。
1.3 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数据均由统计软件SPSS17.0来处理,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x±s)来表示,计数资料以χ2进行检验,组间对比则以t来检验,当P<0.05,表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表1可知,临床临床护理干预后,研究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肺部罗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儿童肺炎发病率的不断升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在儿童时期各个年龄段均可出现,并对患者多个肾脏器官造成严重损害。病情较严重者,不仅出现肺部罗音、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同时要伴发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功能性障碍症状,甚至引发重症性肺炎[2]。而大多数患者家属由于对肺炎相关知识了解甚少,不能做出正确的防治措施,延误了最佳的预防和治疗时机,对患儿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对我院收治的儿童肺炎患儿,给予家庭护理模式,并取得显著性的效果。首先,家庭护理模式主张护理人员与家属进行有效的合作,由护理人员向患儿家属讲解肺炎相关预防与预后知识,并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质量工作,才能促进患儿病情康复[3]。其次,家庭护理模式主要遵循“事先预防,事后防变”的原则,能够协助患者家属,给予患儿更好的预防和照顾,并纠正患儿及其家属存在的不良习惯,以降低肺炎发生率。再者,在实行家庭护理模式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要求:(1)护理人员应与患儿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并给予其健康教育与指导,以纠正患儿及家属不良习惯;(2)认真搜集患儿家属基本资料,并从中明确家属在儿童肺炎防治中存在的不良行为,并及时纠正;(3)建立相应的健康档案,并定期进行随访,并对重症性肺炎患儿进行重点干预;(4)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合作,并完善相关护理内容,让患儿得到更好的护理。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家庭护理模式在退热、咳嗽消失及肺部罗音消失等方面效果更加显著。
总之,在儿童肺炎防治中实行家庭护理模式,能够提高疾病治疗管理效率,促进患者病情康复,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任玉艳小儿肺炎的家庭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7(01):90.
[2] 牛会晓.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与家庭护理[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5(09):87.
[3] 汪曉珍,邬蕴仪,卢贤秀.肺炎患儿家庭护理干预与住院治疗护理疗效比较[J].齐鲁护理杂志,2012,3(15):88.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肺炎防治中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儿童肺炎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n=100)和对照组(n=100),研究组给予家庭护理模式,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退热、咳嗽消失及肺部罗音消失的时间较对照组短,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肺炎防治中实行家庭护理模式,能够提高疾病治疗管理效率,促进患者病情康复,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关键字】家庭;护理干预;儿童肺炎;防治
肺炎属于常见的儿科疾病之一,在婴幼儿时期发生率较高,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气促、咳嗽、肺部罗音、发热等,严重者将对人体循环系统和、中枢神经及消化系统等造成严重损害。本文就我院收治的200例儿童肺炎患者,分别给予家庭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模式,并取得显著性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儿童肺炎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00例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患者年龄在6个月至8岁,平均年龄为(4.8±2.3)岁;家属文化:15例本科,20例大专,25例高中,33例初中,7例小学。对照组100例患者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患者年龄在7个月至9岁,平均年龄为(2.1±2.5)岁;家属文化:16例本科,21例大专,23例高中,34例初中,6例小学。两组患儿及家属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护理内容包括病情观察、发热护理、咳嗽护理、呼吸道护理等。研究组:给予家庭护理模式,护理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即疾病预防和家庭护理。(1)疾病预防。患儿饮食应以营养丰富、容易消化食物为主,多进食写新鲜蔬菜和水果,控制好维生素、微量元素摄入量,多给患儿饮水,若患儿年龄小,则可给予适量果汁、牛奶。由于患儿免疫抵抗力较差,要求患者家属应注意气候变化,做好保暖措施。患儿初期痊愈阶段,尽可能少外出,以防止再次感染的发生。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并定期开窗通风,而且室内不可过超过或干燥。注重患儿睡眠质量,并指导患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2)家庭护理。护理人员要告知患儿家属,如果患儿出现异常状况,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就诊。如果患儿症状较强,不用给予抗生素进行治疗,可给予适量中成药制剂进行治疗,同时注意不合理用药现象的产生。家庭室内温度控制在22至24℃,相对湿度控制在50%至70%。当患儿体温过高,应查看有无惊厥症状,并给予有效的物理降温措施。当患儿发病时,消耗量较大,应及时给予营养补充。护理人员应知道患者家属掌握正确的肺部叩击方法,以有利于痰液有效排除。在叩击患儿肺部时,应按照一定节奏进行叩打,并注意动作要轻且快,把手掌与患儿胸壁贴近,肋骨间隙和手指方向相互平行,手掌呈弓形状态[1]。当患儿呼吸时方可进行叩击,时间在1至2min,每分钟大约100次。在叩击过程中,对患儿心率、呼吸及皮肤等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和记录。
1.3 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数据均由统计软件SPSS17.0来处理,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x±s)来表示,计数资料以χ2进行检验,组间对比则以t来检验,当P<0.05,表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表1可知,临床临床护理干预后,研究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肺部罗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儿童肺炎发病率的不断升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在儿童时期各个年龄段均可出现,并对患者多个肾脏器官造成严重损害。病情较严重者,不仅出现肺部罗音、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同时要伴发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功能性障碍症状,甚至引发重症性肺炎[2]。而大多数患者家属由于对肺炎相关知识了解甚少,不能做出正确的防治措施,延误了最佳的预防和治疗时机,对患儿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对我院收治的儿童肺炎患儿,给予家庭护理模式,并取得显著性的效果。首先,家庭护理模式主张护理人员与家属进行有效的合作,由护理人员向患儿家属讲解肺炎相关预防与预后知识,并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质量工作,才能促进患儿病情康复[3]。其次,家庭护理模式主要遵循“事先预防,事后防变”的原则,能够协助患者家属,给予患儿更好的预防和照顾,并纠正患儿及其家属存在的不良习惯,以降低肺炎发生率。再者,在实行家庭护理模式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要求:(1)护理人员应与患儿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并给予其健康教育与指导,以纠正患儿及家属不良习惯;(2)认真搜集患儿家属基本资料,并从中明确家属在儿童肺炎防治中存在的不良行为,并及时纠正;(3)建立相应的健康档案,并定期进行随访,并对重症性肺炎患儿进行重点干预;(4)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合作,并完善相关护理内容,让患儿得到更好的护理。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家庭护理模式在退热、咳嗽消失及肺部罗音消失等方面效果更加显著。
总之,在儿童肺炎防治中实行家庭护理模式,能够提高疾病治疗管理效率,促进患者病情康复,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任玉艳小儿肺炎的家庭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7(01):90.
[2] 牛会晓.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与家庭护理[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5(09):87.
[3] 汪曉珍,邬蕴仪,卢贤秀.肺炎患儿家庭护理干预与住院治疗护理疗效比较[J].齐鲁护理杂志,2012,3(1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