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课堂教学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发展學生的创新能力;为建构新的初中美术教学创作之路迈出新的一步。
【关键词】:美术课堂;创新精神;培养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后,美术的课堂教学已由传统的重视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转化成以提高和完善学生素质为主要目的的新课程体系。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实施开放性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将全体学生都培养成为专业的美术人才,起更重要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兴趣,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增强自身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经过多年的初中美术教学经验,谈谈美术教学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方法,抛砖引玉。
一、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挖掘创作灵感
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是社会生活在作画人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现实生活同样为学生创作提供了不竭的源泉。所以,我鼓动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多画速写,多收集素材,从生活中捕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其实,通过学生观察生活,无形中让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创作能力同步发展起来。学生可以在回家的路上,在田野的道上,在城市的街上,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体会不同的感受,在自己的观察感受和亲身经历中,开拓自己的形象思维,扩散出对眼前实物有关的、近似的不同新形象,这样打破了生活的限制,去自由地想象,去随意地构思创作,让学生从中得到心灵的乐趣和满足。
二、创设情境、实物写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是一堂优秀美术课的开始,所以,在初中课堂上教师就让学生体验情感,感受快乐的学习。我通过音乐与视觉的艺术形式,指导绘画创作,在导入环节调节学生的情绪,提升学生创作绘画的热情。在美术课堂上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运用实物直接的视觉刺激也是很有必要的。我通常采用直接立体的展示比较,再通过学生与老师的沟通,使得教学内容自然而然地展现给学生,打开学生操作的思路,让他们画出更能打动人心的作品。往往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活动中探索、发现。
三、创新精神的培养贯穿教学始终
课改以来,美术教材与教学都加强了创作课的设计与研究,也重视形象思维的开拓和智能的开发,强调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我坚持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拓展。尤其对创新精神的引导,更是潜移默化。我从不给学生一些条条框框,从不以我自己的思维方式左右学生。我的宗旨就是让学生保留他们的原始感知,通过具体情景,使学生把构思、创意,转化为设计、创作,让他们自己在不同知识之间找关联,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开始他们发现事物的关联,发现形体的特征,发现色彩的美,到他们自己思考怎样让画面饱满,怎么让色彩艳丽而不刺眼,鼓励学生运用联想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另辟蹊径。
四,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材料是学生创造力借以发挥的载体,学生对于一些未尝试过的材料更感兴趣,这样就为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前提。我在上脸谱制作时,在之前我布置了学生一个任务每个学生都收集一个形似脸形的鹅卵石(大小不限),我拿了个特大的鹅卵石走进教室,同学们都把鹅卵石放在桌上很诧异地看着我,我象变戏法似的拿出一个已经画好脸谱的鹅卵石展示给学生看,学生这才恍然大悟,于是我宣布上课内容戏剧脸谱制作,通过课件形式把有些人物脸谱的展示出来有曹操的,张飞的,关羽,包拯的,孙悟空等等,让学生根据语文课上的知识来回答问题,例如这些脸谱人物通常在小说里充当什么角色?有些什么性格?在绘画中通常用什么色彩来表现这些人物的性格?通过这些连环的递进式提问,把学生自主性地调动起来从而根据现有的生活经验、所学知识串联起来来回答问题,设计脸谱,学生设计的脸谱五花八门的,有红脸的,白脸的,黄脸等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蟹壳上。最后我问学生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材料上面可以绘制脸谱,有的说竹片上,甚至有学生说在鸡蛋上,乒乓球上等。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引用生活中的不起眼的材料,作到废物再利用,进行创新。只要肯动脑是可以创造出赏心悦目的艺术作品来,因为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所以,充分利用好资源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好内容。
在当前素质教育中,培养初中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是学好美术的关键,教师要针对现代教学要求,认真备课,备学生,备教材,要及时关心、发现学生的喜好,搜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应用与课堂。优化课堂教学,开展创新型的美术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很有好处,起到很好的积极作用。总之,在现今空前活跃的艺术氛围中,我始终以学生审美心理活动的过程展开创作,以学生存同求异的创作理念,寻求创作精神,以学生主体意识的自然性,提高创作艺术,力图为建构新的初中美术教学创作之路迈出新的一步。我会不断反思、审视、调整和发展自己的美术教学,诚心地期待专家和读者的指正。
参考文献:
[1]陈荣华,主编.美术课程与教学论[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杨建滨主编.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美术课堂;创新精神;培养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后,美术的课堂教学已由传统的重视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转化成以提高和完善学生素质为主要目的的新课程体系。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实施开放性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将全体学生都培养成为专业的美术人才,起更重要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兴趣,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增强自身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经过多年的初中美术教学经验,谈谈美术教学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方法,抛砖引玉。
一、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挖掘创作灵感
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是社会生活在作画人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现实生活同样为学生创作提供了不竭的源泉。所以,我鼓动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多画速写,多收集素材,从生活中捕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其实,通过学生观察生活,无形中让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创作能力同步发展起来。学生可以在回家的路上,在田野的道上,在城市的街上,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体会不同的感受,在自己的观察感受和亲身经历中,开拓自己的形象思维,扩散出对眼前实物有关的、近似的不同新形象,这样打破了生活的限制,去自由地想象,去随意地构思创作,让学生从中得到心灵的乐趣和满足。
二、创设情境、实物写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是一堂优秀美术课的开始,所以,在初中课堂上教师就让学生体验情感,感受快乐的学习。我通过音乐与视觉的艺术形式,指导绘画创作,在导入环节调节学生的情绪,提升学生创作绘画的热情。在美术课堂上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运用实物直接的视觉刺激也是很有必要的。我通常采用直接立体的展示比较,再通过学生与老师的沟通,使得教学内容自然而然地展现给学生,打开学生操作的思路,让他们画出更能打动人心的作品。往往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活动中探索、发现。
三、创新精神的培养贯穿教学始终
课改以来,美术教材与教学都加强了创作课的设计与研究,也重视形象思维的开拓和智能的开发,强调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我坚持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拓展。尤其对创新精神的引导,更是潜移默化。我从不给学生一些条条框框,从不以我自己的思维方式左右学生。我的宗旨就是让学生保留他们的原始感知,通过具体情景,使学生把构思、创意,转化为设计、创作,让他们自己在不同知识之间找关联,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开始他们发现事物的关联,发现形体的特征,发现色彩的美,到他们自己思考怎样让画面饱满,怎么让色彩艳丽而不刺眼,鼓励学生运用联想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另辟蹊径。
四,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材料是学生创造力借以发挥的载体,学生对于一些未尝试过的材料更感兴趣,这样就为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前提。我在上脸谱制作时,在之前我布置了学生一个任务每个学生都收集一个形似脸形的鹅卵石(大小不限),我拿了个特大的鹅卵石走进教室,同学们都把鹅卵石放在桌上很诧异地看着我,我象变戏法似的拿出一个已经画好脸谱的鹅卵石展示给学生看,学生这才恍然大悟,于是我宣布上课内容戏剧脸谱制作,通过课件形式把有些人物脸谱的展示出来有曹操的,张飞的,关羽,包拯的,孙悟空等等,让学生根据语文课上的知识来回答问题,例如这些脸谱人物通常在小说里充当什么角色?有些什么性格?在绘画中通常用什么色彩来表现这些人物的性格?通过这些连环的递进式提问,把学生自主性地调动起来从而根据现有的生活经验、所学知识串联起来来回答问题,设计脸谱,学生设计的脸谱五花八门的,有红脸的,白脸的,黄脸等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蟹壳上。最后我问学生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材料上面可以绘制脸谱,有的说竹片上,甚至有学生说在鸡蛋上,乒乓球上等。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引用生活中的不起眼的材料,作到废物再利用,进行创新。只要肯动脑是可以创造出赏心悦目的艺术作品来,因为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所以,充分利用好资源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好内容。
在当前素质教育中,培养初中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是学好美术的关键,教师要针对现代教学要求,认真备课,备学生,备教材,要及时关心、发现学生的喜好,搜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应用与课堂。优化课堂教学,开展创新型的美术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很有好处,起到很好的积极作用。总之,在现今空前活跃的艺术氛围中,我始终以学生审美心理活动的过程展开创作,以学生存同求异的创作理念,寻求创作精神,以学生主体意识的自然性,提高创作艺术,力图为建构新的初中美术教学创作之路迈出新的一步。我会不断反思、审视、调整和发展自己的美术教学,诚心地期待专家和读者的指正。
参考文献:
[1]陈荣华,主编.美术课程与教学论[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杨建滨主编.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