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都是黄河的错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lixiao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1933年 1938年 / 地点:河南
  解说:1933年的黄河水灾,让河南受到重创。然而,伤口尚未愈合,4年之后的一次黄河炸堤事件,又让河南再次陷入更为惨烈的深渊。天灾抑或人祸,河南大饥荒都像是一个命里逃不过的劫。
  1942年发生的河南大饥荒,不仅是天灾,更多的是一场人祸。就在这场灾难发生前四年,国民政府的一个“奇谋”,酿成了此后一场场悲剧。四年中,天灾不断,人祸连连,终于在1942年前后达到顶点。
  要想了解这段历史,需先说说上世纪30年代发生的一次黄河水灾。1933年7、8月间,黄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其中以晋鲁豫三省灾情最重。笔者收藏的这张为救济黄河水灾灾民而发行的“黄河水灾救济奖券”即是物证。正面有奖券名称,说明“民国二十五年十一月十五日”开奖,期数为“第拾玖期”,奖券号为“壹壹陆叁贰肆(116324)”,每张为“壹圆”,以上文字分别对应有英文,很有“国际范儿”。其上盖有长方形章,上面有“天津市官银号,利源银号”等字样。“利源银号”估计是天津市指定的“彩票发行点”。
  此奖券背面印有“发行简章摘要”:
  一、本期发行奖券贰拾万号,每号一张,售国币一元,于民国二十五年十一月十五日在北平故宫博物院太庙当众开奖。
  二、本奖券头奖两个,共占奖金百分之四十,各得国币贰万元;二奖四个,共占奖金百分之十六,各得国币四千元;三奖八个,共占奖金百分之十二,各得国币一千五百元;四奖二百个,共占奖金百分之十四,各得国币七十元;五奖四百个,共占奖金百分之八,各得国币二十元;末奖三九九八个,占奖金百分之八,各得国币两元。
  三、凡奖券破碎污染或号码涂改者不付奖金,如有遗失,不挂失号,取奖金时,只认号,不认人。
  四、中奖之券于开奖七日后,凭券发给奖金,所有各中奖奖金统限三个月内领取,逾限即行停付,移作赈金。
  五、凡中一二等奖由北平市银行在平照兑,三等以下各奖由北平市银行或各埠中国农工银行兑取,概无折扣。
  此发行简章对于中奖、奖金、兑取方式等都介绍得很详细,基本上和现在的彩票发行已经一般无二。看来,用彩票发行来赈灾的办法早已有之。
  1933年的水灾,让河南受到重创。伤口尚未愈合,4年之后的一次黄河炸堤事件,让河南再次陷入更为惨烈的深渊。1938年5月,华北战事吃紧,抗战进行到最激烈的相持阶段,日军步步紧逼,将中国军队一路向南赶。中国军队一路退却,终于败退到当时的中原重镇——郑州,再下去,洛阳不保,中原沦陷,接下来就要危及陕西、四川,西安若亡,重庆也将不保。所以,当时的最高统帅蒋介石为阻止日军西进和南下,就想出“奇谋”——在郑州花园口炸开黄河大堤。这样“丢车保帅”的一步险棋十分愚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日军的进攻,但也使黄河水流经之处的人民陷入深渊,其中,以河南人民尤为惨烈。由于黄河改道,生态破坏,自此以后,天灾不断,再加上人祸连连,终于在1942年前后达到顶点。由于干旱,颗粒不收,河南受灾极其严重。
  原本想着政府能够减少军粮征收,并适当领到一些钱粮。可是,政府迫于压力进行的一些救灾项目,也被层层盘剥,中饱私囊,将灾民们逼到绝境。尤其是像平粜特大舞弊案,涉及的赈灾金额就达到了3亿。1942年年末,曾有一些民间人士通过募捐筹到一笔5亿元的救灾款,2亿用来开办粥场,另外3亿用来购买粮食赈济灾民,可是却被当地官员截留,用来囤积香烟等私货。等第二年夏天第一批灾粮运到时,已经饿殍遍地,尸横遍野了。再加上驻守河南的40万汤恩伯的军队,军纪败坏,横行霸道,作恶多端,经常到民众家里抢夺财产,甚至还出现过大规模的抢劫和强奸罪行,比日军也好不到哪儿去。汤恩伯还强迫民众修铁路,修黄河大堤,使本来就饥饿难耐的灾民雪上加霜,不少灾民死在应征路上。河南灾民纷纷逃离家乡,从此背井离乡,颠沛流离。
  即使后来有一些补助措施,也已经于事无补,接下来的年份里,灾民们重建家园,环顾四周,却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了。所属村落,存活下来的人们尚不足十之一二,他们的心情又岂是悲戚所能形容?再说,重建家园十分困难,像发行这类“黄河水灾救济奖券”所得到的钱财用于赈灾,无疑是杯水车薪。
  看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70年前的惨痛事件,对于后来的当政者都是最好的警示,也都是最有力的鉴戒。
  链接 沿着陇海铁路逃荒
  1942年大饥荒后,河南灾民不堪其苦,选择背井离乡,逃荒求生。他们沿着陇海铁路线,一路向西,出潼关,到达陕西、甘肃,更远的到青海、新疆。至今在陕西的西安、宝鸡,甘肃的兰州,青海的西宁,新疆的乌鲁木齐等许多地方,满街都能听到河南口音,新疆境内还有很多河南村,他们都是那时候逃荒过去的。据资料显示,在近千万民众的河南省,有300万人西出潼关逃亡,沿途饿死、病死、扒火车踩踏摔死之人不计其数。往事不堪回首,河南人的逃荒史,是一部让人为之恸哭的辛酸史、血泪史。
其他文献
1973年,癸丑牛年,香港开埠第133年。这一年在香港的历史上很特殊。3月9日,恒生指数飙升至历史新高点1774.96点,然而,4月底,却迅速滑落到816.39的水平。1973年年底,恒指再跌至433.7点。这就是著名的“1973年香港股灾”,这是香港股票普及化后的第一次股灾,也是香港股市史上最大规模的股灾,恒生指数于一年内大跌超过九成,数以万计的香港市民因此而破产,甚至自杀。  虽然股灾横行,但
期刊
在不久前结束的西泠印社秋拍中,重点推出的紫砂盆专场收获了白手套佳绩。这个专场集中呈现了各样形制的作品,不仅有沉稳、传统的圆形盆、方形盆,也有优雅、美观的海棠式盆、葵花形盆,还有新颖、别致的僧帽形盆、六角盆。从制作工艺和装饰手法上看,贴花、堆泥、刻绘,各种手法一览无余,代表了中国历代紫砂艺术的水准。而值得一提的是,专场囊括的200余件拍品中,有不少均是从几千元的价格起拍。紫砂盆不仅具有艺术文化价值,
期刊
公元1238年,泰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素可泰王朝正式建立。素可泰又译速古台,泰语的意思是“幸福的黎明”。此后泰国历经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或称拉玛王朝),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16世纪开始,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等殖民大国相继染指泰国。1896年,英、法签订条约,规定暹罗为英属缅甸和法属印度支那之间的缓冲国。1932年6月,暹罗建立君主立宪政体。1939年6月改国名为泰国。19
期刊
自2011年12月30日开槌以来,西泠拍卖的跨年秋拍汇聚了诸多海内外藏家,现场人声鼎沸,最终,22个专场、3337件拍品总成交额达10.34亿元,总成交率为87%,提升了各界对市场的信心。从整场秋拍的人气指数和成交情况来看,西泠拍卖对艺术价值的充分发掘抵挡了之前几轮秋拍呈现的“寒意”,藏家对艺术品收藏、投资与消费的热度并没有减少。  此次西泠秋拍以古代书画开场,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代表艺术家水准的
期刊
策划一场如此顶级的古董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此次巴黎古董双年展的幕后推手可谓大有来头——法国国立古董商工会主席戴克成(Christian Deydier)先生,是全球在中国考古学、青铜器、金银器方面最资深的专家之一,曾参与西安的唐代新城长公主墓的研究与挖掘,在考古界具有极高地位。自 2002年起,戴克成开始担任法国国立古董商工会主席。在9月的巴黎,本刊记者对戴克成先生进行了专访。  《中国收藏》:巴
期刊
人的潜意识当中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一种归属感。作为一名中国观众,在琳琅满目的西洋古董艺术品中,笃然见到“中国风”,心中自然而然会涌现出一种亲切与自豪感。在本届巴黎古董双年展上,无论是中国古玩艺术品,还是带有东方面孔的设计师、藏家,不可否认,在国际间文化艺术交流越来越频繁的今天,中国元素已逐渐开始演变为一种流行的符号。  说起本次古董双年展最夺人眼球的展品,无疑当属那些璀璨夺目的珠宝们。而在众多珠宝品
期刊
时间:1942年 / 地点:上海  解说:新法币、旧法币,压得上海百姓着实喘不过气;流通辅币—铜元也被日本人搜刮殆尽,以获取战略物资;无奈之下诞生的代价券,又扰乱了金融秩序。在“钱”方面,上海真是乱套了。  1941年12月8日,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攻占租界,上海全部沦陷。下面是1942年上海百姓生活中几件遗物,从中可以窥视当年上海百姓生活中的一鳞半爪。  日本全面接管上海后,上海物价飞涨。上海公
期刊
10月16日,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收藏杂志社、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执委办共同主办的 “中国收藏2012十大艺术陶瓷名品”评选活动在景德镇举办了隆重的颁奖典礼,各大奖项花落其主。随后,60件获得各大奖项的作品在10月18日至22日举行的2012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以下简称“瓷博会”)上进行了集中展示,格外引人注目。创意创新作品多、综合艺术效果佳、注重传统与现代结合,这些特色鲜明的获奖作
期刊
好莱坞从来不缺美人,不过能被称为绝代佳人的却是凤毛麟角。如果说费雯·丽像精灵一般惹人怜惜,奥黛丽·赫本像贵妇一样让人敬仰,那么,伊丽莎白·泰勒的美则是若即若离,时而妖娆妩媚,时而单纯童真。那双天生的紫色双眸镶嵌在她完美的脸型上,清澈而迷离。  2011年3月23日,泰勒香消玉殒,然而传奇却仍在延续。2011年年底,佳士得在纽约推出了泰勒珍藏的珠宝和服饰。最终,持续了整整一周的伊丽莎白·泰勒珍藏拍卖
期刊
时间:1942年 / 地点:延安 / 人物:古元  解说:一只小刀,一块木板,成为了延安美术创作的核心。在极其严酷的条件下,古元与众多木刻艺术家用“刀和板”,鼓舞军民的抗日斗志,更将延安木刻运动推上了顶峰。  1942年10月14日上午,位于山城重庆七星岗中苏文化协会的门前热闹非凡,由中国木刻研究会举办的渝区“第一届双十全国木刻展览会”在此举行。此次展览的作品包括了国统区和解放区54位木刻艺术家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