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是中年的风景

来源 :风流一代·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727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头中年人———对,你没看错,用流行的说法“头”来形容中年人,再合适不过。尤其在这个经历过“饭局”“油腻”等多轮舆论热潮洗礼的2017年,中年人被“黑”得灰头土脸。“他在低头拉车,你却骂他姿势不好看”,就连为中年人辩护的说法,也忍不住让人往“一头”上联想。
  面對那些铺天盖地的自媒体文章,发现自己终于拥有了一点儿以往一直追求的情绪———淡定。饭局上有过失言,形象上也颇油腻,那又怎样?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人到中年的最大好处,就是不必在被人嘲讽的时候急赤白脸地去辩解,越辩解就越符合人家设置的规定情境,落下个话柄———中年人无非如此。
  许知远就是个挺淡定的人,或者说,是个挺识趣的人。因为访谈了马东、俞飞鸿,被人写文章骂得狗血喷头,但许老师依然轻颦不改,保持思考状,这就有点可爱了。咱们的中年人,但凡有一半能拥有许老师的境界,也不至于隔三差五就被提溜出来游街。
  我说淡定,也不是没有具体事例支撑的。今年夏天的某个午夜,在京津冀名镇燕郊的“看海胜地”燕顺路上,我的车抛锚了。水也不算太深,刚好能把1.9吨重的汽车铁疙瘩浮起来,只要对面的大卡车开过去,漾过来的波浪就让车变成了船,直在水中打转。坐在驾驶位上,脑海里思考着水的密度、铁的重量、漂浮力等几者之间的关系,想起泰坦尼克号沉没在大西洋时的情境……竟然没有一点儿恐慌。直到两个小时后有人敲窗户问需不需要救援,好啊,当然需要。不过没救援也没关系,这样一直待到天亮也是可以接受的,体验一下孤立无援、彻底孤独的滋味也蛮不错。
  淡定来自于生活的平静。春天的时候,最亲近也最牵挂的亲人———我的奶奶过世了,这个春天因此也是个黑色的、快捷闪过的春天。从此不再担忧了,不再害怕区号显示为老家的号码,不再惊惧于某段棘手的亲情关系。开始着手清理这么多年来困扰我的情感负累,该绝交绝交,该拉黑拉黑,对揽到身上的责任重新进行评估,只保留力所能及的,去除无谓与多余的。别怪中年人心冷,心冷往往来自于情累。
  生活中开始没有大事,一桩值得拿出来大书特书的大事都没有。两年前摆脱了上班以及其他需要开会的事务性工作,与经常把“成功学”挂在嘴边的朋友们撇清了关系,坦然地接受了所谓“不成功”的社会定位,甚至开始报复性地把“反成功”当成一种理念来影响身边人。不再设定某个完不成的目标,不参加无聊的社交活动,不在酒桌上评判别人以及被别人评判……好像从来没有哪个时间段,比中年的这个时候内心说出的“不”字更多。透露一个秘密,说“不”是件很享受的事情,说得越多,快乐越多。
  值得一记的事,也不是一件都没有。自打喜欢上“花鸟鱼虫”之后,闲得无聊时就喜欢把绿植搬来搬去,有一天把一盆绿植从阳台搬到书架上,打了水踩着椅子去给它浇水,浇完水下来的时候忘记了椅子的存在,一脚踏空坐在椅子背上,被弹了出去,跌倒在门边,刚好目睹这夸张一幕的女儿哈哈大笑……这件事之所以值得记一笔,是因为这一跌,尾椎骨受伤了,懒得去医院,隐隐约约地痛了两个月。这是大事,因为这是个提醒,做事要稳妥,不能再像毛头小伙子,否则下次不保的,将不只是尾椎骨了。
  少年的时候觉得度日如年,中年的时候觉得度年如日,这种反差制造出一种很奇妙的生命体验,就是可以更客观地看待自身与外界的联系。人在下坠的时候,往往比向上攀爬的时候更理智与清醒。“坠落”往往会被当成一个负面用词,其实完全可以把它当成一个中性词来看待。如果你足够淡定的话,会觉得坠落时看到的风景,不比你爬到山顶看到的风景差。
其他文献
文岚姐:  你好!我是职场新人,说这个前提,是怕自己的问题幼稚,可是我心里真的存在疑惑,仍然想向你提问。我新加入的这家公司并没有硬性规定要加班,可是,下午6点下班时间到了,公司的同事们却在自己的位置上动也不动,仿佛不知道下班了似的。我观察他们,有时候是真的在忙,有时候却只是坐着,一直等到7点多了,他们才开始起身,准备下班。我很纳闷,明明6点可以下班的,他们为什么不下班?  我悄悄问过一个和善的同事
期刊
曾经,我是个不折不扣的拼命三郎。在事业单位的下属企业工作,绩效制度对谁都一视同仁。我之敬业,足以让同事们“羡慕嫉妒恨”了。每次国庆或元旦之类假期,单位因工作性质,需要同事们自行选择一半的时间来加班,只休一半假。而我总是大笔一挥,在休假单上把所有的日子都填为:加班。  这种生活方式成为习惯时,我就像拧足了发条的机器,根本察觉不到自己已在失衡的路上越走越远。  记得有一年,我从年初到入秋,大半年都没有
期刊
从去年年初开始,我就在考虑毕业后该何去何从,直到今年5月份从戏曲学校毕业,我依然没有方向。虽然从心里喜爱戏曲,但是客观地说,如果学习不是很出众,很难走出一条光明路。  班上的小武和刘波,去年得过全国级戏曲比赛的大奖,被省里知名的剧团预定了,薪资待遇非常不错。一向点子多的班长,带着几个同学签了海底世界,专门给人家做儿童剧。还有一些同学选择了自由职业,只接外活,干完一单就能出去旅行。眼看大家都有了自己
期刊
年初,报了一个文学老师的网络课程,老师组建了一个微信群,便于师生交流。突然有一天,发现群中潜伏了很多中学生。原来是有些家长代孩子报的课程,就让孩子直接入群学习了。  怎么发现他们是学生的呢?因为他们发言时,不打字,只发图。并且,一旦有一个学生开了头发图,下面就是无穷无尽的斗图大会。天知道,他们是从哪儿收藏来的那些图,真的是很有趣、很生动,让你领会很多言外之意。  不仅是中学生,越来越多的成人也开始
期刊
2016年年底,我与妈妈一道看了电影《垫底辣妹》。每天只知道逛吃逛吃、买买买、穿穿穿的沙耶加,曾经是学年垫底的学生,但她一朝觉醒,日日发奋,用一年时间将成绩提高了40分,考入庆应大学。  其中有一段情节是这样的,沙耶加原来最喜欢和朋友们去吃饭、唱歌、过夜生活,在她开始刻苦攻读之后,因为盛情难却,又和朋友们出去玩了一夜。到散伙的时候,朋友们对她说:我们以后不来找你了,因为我们不想打扰你学习。  我看
期刊
今年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初心”,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理解这个词,在我看来,初心就是最初的梦想。用表情总结2017年,紧跟梦想的我,会选择这个“泪中带笑”的表情。  1998年,我带着梦想考进上海这座城市,大家都觉得我有了“铁饭碗”,就连父母也常常说:“二丫这辈子有得靠了。”说实话,因为毕业包分配,我的大学生活过得很愉快,甚至还常常带点小骄傲,总觉得比人高一等。直到毕业被告知今年取消包分配时,才惊觉自
期刊
“爸爸,您长了一张忧国忧民的脸;妈妈,您整天一张扑克脸,我要被你们逼疯了!”儿子抗议道。  2017年初,随着儿子年级的升高、学业的加重,他几乎每天测测测、考考考,日测周测层出不穷,月考联考花样百出;A+、B+、C+,各种等级排名搞得家里硝烟四起,战争一触即发。  很长一段时间,家里全是焦虑表情。  我想,再这样下去,家里肯定会有人憋出内伤,得想个办法改变这种令人窒息的状况。正好,这个时候,我有个
期刊
“共享”在2017年火了,从业11年的外科主治医师张启军说:“大家都在共享车子、共享美食,我要活得与众不同一点,共享自己。”  提起主治医师,贵、忙、专等词就在患者脑海里跳了出来,好不容易买个专家号,很多患者依然抱怨:“只是想要个靠谱的结果,前面还有4个人,却要等3个小时。”谈到这些,张启军说:“虽然医疗水平大幅度提高,但在大多数患者看来,缺了主治医生的‘捧场’,还是缺点‘味道’。”  张启军40
期刊
旅行是一种很私人化的体验,但实际上,我们打开旅行的记忆,留下的大多是千篇一律的旅行照,很难超越“到此一游”的范畴。  当然,也有例外———在影迷赵亚飞眼中,世界不是它本来的样子,呈现在他旅行照中的,全是他重温过无数次的电影场景。在他看来,电影和美食一样,是一个城市独有的名片。无数经典电影的场景拼合在一起,足以构成一个饱满而充实的城市形象。他正是通过这些电影,来认识镜头背后的那座城市。  重摄场景,
期刊
不久前的一天,我教孩子背古诗,背到“卧看牵牛织女星”一句。说到银河,我用很遗憾的口气说:“其实,我也只见过两次银河。”没想到孩子一下子眼睛都瞪圆了,用无限惊佩的口气说:“妈妈,你真厉害,你居然见过神话里的东西。”  银河……是神话?  那不是确切存在于深蓝夜色中一条波涛涌动的银色大河吗?  但我看着她亮晶晶的眼神,无言以对。她没有说谎,对她而言,那确实是神话。在我记忆中,我与她散步的傍晚,没有一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