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已走进校园多年,教育必须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已成为共识。今天重谈语文学科的个性化教学,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中小学学习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语文,它的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是其它任何一门学科都不能与之相比的。教师的生活阅历、体质状况、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知识结构、思想认识、审美修养、文化底蕴等的不同,会在教学中表现出个体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把握、处理的不同,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使用的不同,对施教对象的感受、情感、期望的不同,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大批卓有成就的优秀教师身上,无不闪耀头着动人的个性光彩。如于漪老师情动感人,情真意切;李镇西老师才情并涌,旁征博引。这些带有明显个人色彩的教学风格,把语文教育的园圃装点得春意勃勃,生机盎然。
但当面对语文教学现状时,我们不得不承认“一花独放”并非“春天”的残酷现实。新课程标准实施至今,语文教学现状确实有些改观。杜郎口、洋思等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学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我们学习后总会忘掉自身的特长,然后亦步亦趋于名家或名校身后,机械地模仿一招一式,把语文教学模式化,最终尝到了收效甚微的苦果。当然更有甚者,大多数老师仍在应试教育的旋涡中苦苦挣扎。
我们承认能成为教学精英的毕竟是少数,但这并不等于允许我们可以“一无所求”,甘当众口一词的“教书匠”。任何一个挚爱语文教学事业、有强烈敬业之心的教师,都应把形成教学个性作为自已人生事业的航标,用心血规画自已奋斗的轨迹。但如何才能做到语文教学的个性化呢?
1 改变教学观念,解放自我
也许有人说,目前许多教师的教学是“戴起脚镣手铐跳舞”。假若让我说,远非如此,而是“夹起巷道赶猪”。戴起脚镣手铐,总还能跳“舞”搞本行;而成为被赶的“猪”就只能直来直去,随棍棒而动了。其实素质教育推行多年的今天,在各地仍然清晰可见应试教育的印迹。不许加重学生的负担,但各地区各县市仍明里暗里地规定学生必须交纳课堂作业本费。素质教育要求对学生评价要综合考察,但各地仍高舞考试指挥棒,许多地区的许多统考都由地县两级主持进行,各类考试的统战会、总结会,总是由地区、县里一直开到各个中学和中心小学,报纸也起劲的宣传高考状元和中考状元,各级教育行政机关评价各个学校也同样把升学率放在首位。“楚玉好细腰,国中多饿人”,作为教师,必会被世俗的功利心所庸扰。在考试面前,许多教师成了围绕考试转的“拉磨驴”,使学生成为“答题机器”。即使有些地方已经认真地实施了新课程标准,推行了素质教育,但看上去仍有耍花枪的成份,中考和高考升学率仍是他们衡量评价指标中的重要一环。有的学校不远万里到别的学校学习先进经验,回校后不顾自己学校的情况便有模有样地模仿下来,希望能在素质教育和升学率之间找到一个切入点,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素质教育就在困惑与盲目之间止步不前。面对诸多问题,作为语文教师如何才能“中原突围”,彰显自己的教学个性魅力呢?首先,必须彻底的改变教学观念,坚定自己的信念,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教师法》规定的教学教改权利为依托,挺起腰杆,遵循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规律认真备课上课,讲实效,求质量,不怕考,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要务,把自己从应试教育的阴影中彻底的解放出来。这也许很难,但我们必须应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思想准备,“中原突围”才有可能取得胜利。
2 发扬自己所长,完善个人的教学特色
古称老师为“先生”,只教八股文章;今称老师为“教书匠”却有些过之。在新课程标准走进校园的今天,作为被称之为塑造灵魂的工程师—老师,面对“教书匠”这一说法应无不汗颜。不过,我们是无法堵住大众之口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被否定了多年,但它在许多地方仍阴魂不散。一篇优美的散文被大卸八块,被分割成骨头和肉的两堆。更有甚者,有时也会把骨头拆解。有时我们自以为是我们把课文讲透了,其实我们正在漠视我们自身具备的独特个性,正在轻视知识。我们所谓的把课文讲“透”了,其实就是照本宣科,照章办事。我们应少一点“匠”味,多一点灵气。我们应善于发现自己的独特个性,我们更善于发扬自己所长,来完善个人的教学特色。有的老师热情豪放,激情洋溢,那么就应该备出情来,讲出情来,让学生在激情四溢的教学环境下得以熏陶,从催人泪下的情感中受到熏陶和洗礼;有的教师沉着稳健,明思善辩,那么就应该把色彩斑斓的课文内容用智慧的雕刀,沉着而有哲理地剖析给学生。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有着自身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我们不能忽视自己的存在。我们应重拾自己,正视自己,发扬自己之所长,尽善尽美地完善自己的教学特色。
3 讲实效、抓实效,适时给语文个性化教学戴上紧箍咒
孙悟空确实有个性,性情乖张,脾气急燥,要想成佛,必须修行,只有戴上紧箍咒,才能顺利去西天取得真经。崇尚个性自由的今天,应注意有度,否则泛滥而变得不论不类。现在我们有一些语文老师在备课、上课时,确实注意了教学与自己的个性相结合,并且觉得讲得很有味,而学生却如在空中楼阁一般。教学过程,是双边活动,是师生间思想感情双向交流的过程。只注意展示个人的个性化教学而忽视学生的存在,离开了学生这一教学对象,就如纸扎的鲜花,缺乏根基,没有生命力。语文教学并非只是展示语文教师的个性魅力,而是用融合在教学过程中的个性魅力去熏陶学生。教学过程中应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端正教学思想,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理念。语文的个性化教学只有让学生接触,切身感受,并以此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才能彰显出语文个性化教学的真正魅力。
语文的个性化教学真正能给予学生情感上的陶冶,并非一两节课就能够完成的,它需要老师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任何一个挚爱语文教育事业的工作者,都应拿起“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的精神品质去努力、去拼搏。语文的个性化教学也必须由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者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即定成风格后,才能真正地做到陶冶学生的情感。
但当面对语文教学现状时,我们不得不承认“一花独放”并非“春天”的残酷现实。新课程标准实施至今,语文教学现状确实有些改观。杜郎口、洋思等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学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我们学习后总会忘掉自身的特长,然后亦步亦趋于名家或名校身后,机械地模仿一招一式,把语文教学模式化,最终尝到了收效甚微的苦果。当然更有甚者,大多数老师仍在应试教育的旋涡中苦苦挣扎。
我们承认能成为教学精英的毕竟是少数,但这并不等于允许我们可以“一无所求”,甘当众口一词的“教书匠”。任何一个挚爱语文教学事业、有强烈敬业之心的教师,都应把形成教学个性作为自已人生事业的航标,用心血规画自已奋斗的轨迹。但如何才能做到语文教学的个性化呢?
1 改变教学观念,解放自我
也许有人说,目前许多教师的教学是“戴起脚镣手铐跳舞”。假若让我说,远非如此,而是“夹起巷道赶猪”。戴起脚镣手铐,总还能跳“舞”搞本行;而成为被赶的“猪”就只能直来直去,随棍棒而动了。其实素质教育推行多年的今天,在各地仍然清晰可见应试教育的印迹。不许加重学生的负担,但各地区各县市仍明里暗里地规定学生必须交纳课堂作业本费。素质教育要求对学生评价要综合考察,但各地仍高舞考试指挥棒,许多地区的许多统考都由地县两级主持进行,各类考试的统战会、总结会,总是由地区、县里一直开到各个中学和中心小学,报纸也起劲的宣传高考状元和中考状元,各级教育行政机关评价各个学校也同样把升学率放在首位。“楚玉好细腰,国中多饿人”,作为教师,必会被世俗的功利心所庸扰。在考试面前,许多教师成了围绕考试转的“拉磨驴”,使学生成为“答题机器”。即使有些地方已经认真地实施了新课程标准,推行了素质教育,但看上去仍有耍花枪的成份,中考和高考升学率仍是他们衡量评价指标中的重要一环。有的学校不远万里到别的学校学习先进经验,回校后不顾自己学校的情况便有模有样地模仿下来,希望能在素质教育和升学率之间找到一个切入点,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素质教育就在困惑与盲目之间止步不前。面对诸多问题,作为语文教师如何才能“中原突围”,彰显自己的教学个性魅力呢?首先,必须彻底的改变教学观念,坚定自己的信念,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教师法》规定的教学教改权利为依托,挺起腰杆,遵循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规律认真备课上课,讲实效,求质量,不怕考,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要务,把自己从应试教育的阴影中彻底的解放出来。这也许很难,但我们必须应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思想准备,“中原突围”才有可能取得胜利。
2 发扬自己所长,完善个人的教学特色
古称老师为“先生”,只教八股文章;今称老师为“教书匠”却有些过之。在新课程标准走进校园的今天,作为被称之为塑造灵魂的工程师—老师,面对“教书匠”这一说法应无不汗颜。不过,我们是无法堵住大众之口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被否定了多年,但它在许多地方仍阴魂不散。一篇优美的散文被大卸八块,被分割成骨头和肉的两堆。更有甚者,有时也会把骨头拆解。有时我们自以为是我们把课文讲透了,其实我们正在漠视我们自身具备的独特个性,正在轻视知识。我们所谓的把课文讲“透”了,其实就是照本宣科,照章办事。我们应少一点“匠”味,多一点灵气。我们应善于发现自己的独特个性,我们更善于发扬自己所长,来完善个人的教学特色。有的老师热情豪放,激情洋溢,那么就应该备出情来,讲出情来,让学生在激情四溢的教学环境下得以熏陶,从催人泪下的情感中受到熏陶和洗礼;有的教师沉着稳健,明思善辩,那么就应该把色彩斑斓的课文内容用智慧的雕刀,沉着而有哲理地剖析给学生。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有着自身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我们不能忽视自己的存在。我们应重拾自己,正视自己,发扬自己之所长,尽善尽美地完善自己的教学特色。
3 讲实效、抓实效,适时给语文个性化教学戴上紧箍咒
孙悟空确实有个性,性情乖张,脾气急燥,要想成佛,必须修行,只有戴上紧箍咒,才能顺利去西天取得真经。崇尚个性自由的今天,应注意有度,否则泛滥而变得不论不类。现在我们有一些语文老师在备课、上课时,确实注意了教学与自己的个性相结合,并且觉得讲得很有味,而学生却如在空中楼阁一般。教学过程,是双边活动,是师生间思想感情双向交流的过程。只注意展示个人的个性化教学而忽视学生的存在,离开了学生这一教学对象,就如纸扎的鲜花,缺乏根基,没有生命力。语文教学并非只是展示语文教师的个性魅力,而是用融合在教学过程中的个性魅力去熏陶学生。教学过程中应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端正教学思想,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理念。语文的个性化教学只有让学生接触,切身感受,并以此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才能彰显出语文个性化教学的真正魅力。
语文的个性化教学真正能给予学生情感上的陶冶,并非一两节课就能够完成的,它需要老师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任何一个挚爱语文教育事业的工作者,都应拿起“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的精神品质去努力、去拼搏。语文的个性化教学也必须由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者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即定成风格后,才能真正地做到陶冶学生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