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的“另类”玩法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th_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来,我们的家庭生活可能会是这样的:电冰箱透过传感器了解到需要补充的食材后,能直接下单购买;其他家电设备如果出现了问题,也能自动报修并付款—没错,这就是很多公司常说的“物联网”时代。
  “物联网”的概念很火热,但它真正实现的前提是,电器间能够做到信息的交流及交互,并且硬件能够自我管理。这需要对数据实行中心化管理,问题是,维护的成本十分高昂。
  IBM等公司最近提出了另一种解决办法:利用数字货币比特币背后的一种基础技术—区块链。
  在比特币和区块链的世界里,有个比较特殊的角色—矿工。他们用计算机来挖掘比特币—整个过程类似于解决一道数学题。那些优先算出答案的矿工一方面得到了比特币,另一方面也可以用得到的答案生成一个新的区块,新的区块中有解答下一轮计算的必要数据。解出答案的矿工会把消息广播出去,其他矿工得到消息后会立即停止挖矿,转而用新的区块里的数据做下一次运算,开发下一个区块。这样一块一块的区块首尾相连,就形成了区块链。
  这也意味着,随着越来越多的矿工的加入,区块链会变得越来越长,数据便更不容易造假。所以,比特币甚至不需要任何一家银行为其准确性和稳定性负责。它的所有交易都会记录在区块链里,这使它成为一种完全去中心化的、信息高度透明的货币。而且,区块链技术构建的是一种只需信任大部分节点—而不是全部节点的环境,这也为创建大型、低成本的网络提供了可能性。
  而这种思路可以运用到物联网等领域:创造一个分布式的云网络,网络中的设备能够彼此通信,并且能自发、自动地与其他物件或外界产生金融交易。比如你的智能电表可以通过调节用电量和频率,促成更优惠的电费账单。“相较于一个中心化设备网络,区块链能够减少前者99%的管理成本。”IBM的物联网负责人Paul Brody说。
  近年,IBM堪称比特币的一个热情追逐者。去年年底,它加入了Linux基金会领头的开源区块链项目“超级账本”(Hyperledger),该项目旨在开发能公开记录且受全球网络保障的电子合同,就像比特币的交易那样。而今年2月17日,IBM称已经为“超级账本”项目贡献了4.4万行代码,并且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会开始测试自己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交易软件,以改善IBM计算机的硬件体验,且软件会全部开源。
  是的,为企业客户提供金融等解决方案的IBM,看中的并不是比特币本身,而是它背后的区块链技术。2013年10月到2014年1月,在以中国为主的玩家的追捧下,比特币的价格一度涨到1000多美元,如今,其价格已回落到430美元左右。比特币的应用前景仍然模糊不清,但现在看来,支撑它的这项基础技术却可能超越比特币领域,获得更多商业化的应用。
  IBM正计划为软件开发商推出一项专门服务,让它们为IBM的大型主机以及使用射频识别跟踪标签的设备创建“块链”服务,让网络中的各台设备能够相互沟通。此外,这家公司还在联合三星共同开发区块链技术在新领域的应用。
  不过,IBM的区块链技术还是和传统的比特币交易使用的技术有一些不同,“像比特币这样的区块链项目是区块链概念的第一代版本,在技术和应用前景上都存在缺陷。”IBM的全球区块链发行总监John Wolpert在2月的区块链大会上表示,这也是此前它没有被其他领域的公司采用的原因。
  传统的区块链允许任何人参与,并知晓信息,但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不仅需要高效地分享数据和信息,这些信息还必须是保密的。IBM现在要做的是,对原先的区块链技术做一些修改。“最终,只有参与交易的各方才会参加到特定的区块链中,每个参与者都有一份分类账数据的副本,对于链的添加或者变更也会在该网络上传播,但这仅仅发生在参与交易的各方都同意的情况下。”IBM系统与技术事业部大中华区技术总监李永辉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区块链技术距离大规模地运用到其他领域还有很长的时间。而李永辉认为,在未来新的区块链中,不一定会有类似比特币的角色,也不再会有矿工—它们在比特币的世界里起着维护区块链的作用,而一旦区块链技术扩展到新领域里,这一责任将会由相关的企业代替,企业会行使相应的记账权。
  不只是IBM,其他很多公司也看到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潜力。“超级账本”就吸引了英特尔、思科以及金融领域的伦敦证券交易所、摩根大通等参与者。
  事实上,越来越多传统的金融机构发现,比特币—这个可能会对其传统业务造成冲击的新技术,其加密算法能减少记账的成本和风险,因为所有交易信息一旦写入即无法更改。最近一两年,有十几家主流金融机构都在尝试用数据块链技术改造自家的数据库,包括摩根大通、花旗银行、信用卡品牌万事达等等。今年2月,全球最大的证券存托和清算机构美国证券托管结算公司(DTCC)也呼吁全行业这么做。
  不仅是华尔街,更有创意的区块链应用还有很多。比如在物流领域,集装箱的温度、运输条件、哪批货物受到污染等所有信息都会反馈到一个分布式账本里,这将使物流公司更容易追踪到被污染的货物。甚至有创业公司提出过,用分布式账本记录音乐下载量,依此计算应该分给艺人的版税,如此一来,整个过程不再需要依靠代理商来管理。
  相比让少部分踩准时机的人迅速获得财富,因比特币而生的区块链技术,或许才是这个数字货币更大的价值所在吧。
其他文献
孟泽光见识了一部小说的改编版权费从30万元涨到1200万元的过程。他是烈火影业的策划总监,此前在唐德负责影视项目的开发,“IP被炒热,已经到了一个夸张的地步。”作为影视行业的从业者,孟泽光对于IP火热的感受很明显。小说《三体》的作者刘慈欣也曾在2015年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科幻小说的版权费用是2009年我出售时的十多倍。”  为什么IP会这么火?让我们先来明确下IP的概念。IP(Intellec
期刊
假如你的App用户数已超过千万,你会做什么?打开Google Play,对于排行榜前10的App,如果你想在俄语市场超过它们,你觉得需要多少钱?  这是一名投资人在今年年初问冯霖的两个问题。当时,冯霖创办的俄罗斯C2C电商网站Tobox仅用了半年时间,其移动客户端就在俄罗斯的App Store热门免费应用榜上排到了第10位,而这个榜单的前9位包括阿里巴巴速卖通、京东商城JD.ru和eBay等B2C
期刊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Donald Trump(特朗普)都和其他总统候选人极其不同。差点淹没在这些差异中的一点是,当其他总统候选人都想方设法讨好硅谷时,他摆出了和硅谷为敌的姿态。  要知道,赢得硅谷是总统候选人的共识,尤其是奥巴马,金光闪闪的成功堪称范例。例如,小布什的弟弟,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杰布·布什(Jeb Bush)将演讲场所设在了创业公司的办公室里,还打了一辆Uber前往;兰德·保罗(Rand
期刊
有一位17岁的朋友在邮件中说,他和一位朋友正在创办一家专注于打印和配送原创印花T恤的公司,可他总犯拖延症,常常无法保持专注,从而影响了他为需要提前完成的工作做准备。他问我有什么建议。  看到这位朋友在17岁的时候就开始做生意,我觉得他很棒—做企业家不分年龄大小啊!  永远不要让其他人拿你的年龄作为不认真对待你的借口。年轻的企业家会用全新的眼光和充满干劲儿的决心看待现在这个世界,一些最伟大的想法和创
期刊
北京、上海、苏州、重庆、无锡、郑州、开封、都江堰、南京……这一连串的名单,是部分会在3月举办马拉松赛事的中国城市。如果翻开跑友收藏的国内马拉松赛事日历,你会发现至少14个赛事挤进了3月的各个周末,这样的情况几乎也出现在所有其他月份。  即使有充足的赛事供应,似乎也满足不了跑友们的参赛热情,普遍存在的报名难,反映出马拉松的“供不应求”。在中国,跑步正逐渐被人们当做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当一项商品或活动被
期刊
尽管约瑟夫·普利策在今天更大程度上是因为普利策奖和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而为人所知,他创办的报纸已经易主,他在报业的烙印已在慢慢消退,甚至报纸这个行业都岌岌可危,不像钢铁、石油、铁路、银行这些行业仍然在经济体系中占据稳固地位。“他的成就恰如20世纪电视机的发明。普利策将美国新闻业打造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大众传媒产业。他是第一位传媒巨头,发掘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社会变革。”《普利策传》的作者詹姆斯·莫瑞
期刊
白客,生于1988年,网剧《万万没想到》和同名电影的主演,代表角色是“王大锤”,在韩寒导演的《后会无期》和周星驰导演的《美人鱼》里均有客串演出。  01 在《万万没想到》之前,你就因给《搞笑漫画日和》配音成名了,成名是你计划好的一件事 吗?  不是,我们给《日和》配音其实是想纪念一下大学生活。其中每提到一个词儿,都能想起一段故事。而且我们的配音里面有大量的梗,大众只能get到一小部分,大部分的梗是
期刊
C=CBNweekly  B=Mark Burr-Lonnon  从贸泽电子(Mouser Electronics)的角度观察中国的创新可能是最直接的。它是一家起步于美国的电子元件的分销商。与大型批发商相比,它的销售额并不占优势,但最大的不同在于,它选择了完全不同的客户类型—设计工程师。它专注于采购少量、但是品类齐全的最新型号零件,然后卖给正在研发和设计新产品的工程师,而且“一件起订”。在批发型元
期刊
被特朗普的异军突起惊到的共和党大佬们,可能要花些时间想一想全球都听到的一个失误—卢比奥在一场关键的辩论中不断重复的话题,让他暴露在灾难性的嘲讽之中,使他的竞选阵营陷入了死亡漩涡。  他是这样说的:“我们来戳破这个谎言,奥巴马不是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很清楚自己的所作所为。”这番话的言下之意就是,共和党声称在奥巴马的领导下发生的所有坏事—尤其是美国的国际声望不断下降,都是他刻意削弱美国的结果。  换
期刊
2009年Scott Oligher去Facebook面试时,当时的首席运营官Sheryl Sandberg正巧经过,她主动上前打招呼,并向同事介绍:“这是我以前在Google的同事Oligher。”而当Oligher从会议室走出来后,办公室里几乎一半的工程师都是他的熟人,他们大声喊:“Hey Scottie,你要来Facebook了吗?太好了!”  在技术为王的硅谷,和技术不沾边的Oligher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