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教师经常遇到而又非常敏感的问题,处理不好就会损害师生关系和破坏课堂气氛,影响教学效率。
(一)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课堂问题行为不单是学生自身的问题行为,而是各种问题的综合反映。综合起来,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1.教师的因素
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与教师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教师的教育失策会导致学生产生问题行为。教师的教育失策主要表现为错误的观念指导、管理失范和教学水平低下。
(1)教师错误的观念(教学观、学生观、师生观)会导致错误的行为,从而引发学生的问题行为。
(2)管理失范
教师在课堂上的管理失范表现为两种极端行为:一是放弃管教的责任。二是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做出过度敏感的反应。
此外,教师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低下,容易导致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威信的降低,进而引起课堂问题行为。
2.学生的身心因素
课堂中的问题行为大量是由学生的身心因素引起的,如性别差异、生理障碍、心理缺陷。相对女孩来说,男孩好动,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容易产生外向性问题行为;女孩的外向性问题行为则相对少一些。学生生理上的障碍容易使学生产生问题行为,如学生视、听、说方面的障碍,学生发育期的紧张、疲劳、营养不良等。心理缺失也是构成学生问题行为的重要原因,它主要反映在焦虑、挫折和性格等方面。如,焦虑会使学生灰心丧气、顾虑重重;挫折会引起学生的情绪波动。学生个性方面的问题也会导致问题行为,过于内向的学生会产生退缩性行为,过于外向的学生会产生攻击性行为。
3.环境的因素
环境影响包括家庭、大众媒体、课堂内部环境等方面的影响。第一,家庭因素。单亲家庭的孩子可能自制力差,易冲动,容易产生对抗性逆反行为。父母不和、经常打闹的家庭的孩子,在课堂上会表现出孤僻退缩、烦躁不安。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容易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放荡不羁,促使孩子产生问题行为。第二,大众媒体。现在正处于信息时代,有的大众媒体对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一些暴力、色情等低级庸俗的内容激发学生去效仿,这些行为能延伸到课堂上。第三,课堂内部环境。诸如课堂内的温度、色彩、课堂气氛、课堂座位的编排方式等都会对学生的课堂行为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
(二)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
1.运用先行控制策略,事先预防问题行为
学生的问题行为,有些是出于无知,有些是出于故意,有的则是由于初始时的不慎。因此,最好的管理就是采取先行控制,在问题行为产生之前,实施预防性管理,避免或减少问题行为产生的可能性。它主要包括明确的行为标准、建设性的课堂环境、良好的教学策划、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
(1)确立学生的行为标准。明确学生常规的行为标准,是一种有效的先行控制方法,因为这样可以事先确立起对学生在课堂中的期望行为,让每一个学生都明了什么行为是好的、什么行为是不好的、哪些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哪些行为是不能被接受的。
(2)促成学生的成功经验,降低挫折水平。学生的成功经验通常会激发他们的愉悦情绪,降挫折水平,从而避免或减轻问题行为。因此,教师要确保学生在课堂活动中适当的成功率,尤其是将课堂活动规划在既不太容易也不太难的适度范围。
(3)保持建设性的课堂环境。良好的课堂环境不仅可以减少产生问题行为的可能性,而且可以消解许多潜在的问题行为。保持建设性的课堂环境,第一,要保持课堂的整洁、秩序和优雅,增强课堂成员的秩序感、责任感;第二,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调整学生的座次;第三,要把握课堂的情绪环境。
2.运用行为控制策略,及时终止问题行为
行为控制策略包括强化良好行为和终止已有问题行为两个方面。
(1)在鼓励和强化良好行为,以良好行为控制行为问题方面,教师通常采用社会强化、活动强化和榜样强化等方式。社会强化,也就是利用面部表情、身体动作、语言文字等来鼓励所期望的行为。活动强化,也就是让学生参与其最喜爱的活动,或提供较好的机会和条件,例如允许参加俱乐部活动、提供设备的优先选择权和使用权、提供课堂活动或体育运动中的领导角色等。
(2)选择有效方法,及时终止问题行为。通常采用的影响方法包括:信号暗示,使用幽默,创设情境,有意忽视,提问学生,转移注意,正面批评,劝离课堂,利用惩罚。
3.运用行为矫正策略,有效转变问题行为
(1)掌握课堂行为矫正的内容。课堂问题行为矫正通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正确认识问题行为。第二,着手改正课堂问题行为。第三,改正学生的问题行为只是行为矫正的一部分。理想的矫正不但要改正学生的问题行为,而且要塑造和发展学生新的、良好的行为模式。
(2)遵守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的原则。第一,奖励多于惩罚的原则。第二,坚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协调有关人员保持矫正的一致性,避免互相抵消矫正效果。第三,与心理辅导相结合的原则。
(3)应用问题行为矫正的有效步骤。包括觉察问题行为——深入诊断问题行为——确立矫正措施和方法——改正问题行为——评定改正效果——塑造、发展良好的行为。
在课堂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城东乡初级中学)
(一)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课堂问题行为不单是学生自身的问题行为,而是各种问题的综合反映。综合起来,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1.教师的因素
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与教师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教师的教育失策会导致学生产生问题行为。教师的教育失策主要表现为错误的观念指导、管理失范和教学水平低下。
(1)教师错误的观念(教学观、学生观、师生观)会导致错误的行为,从而引发学生的问题行为。
(2)管理失范
教师在课堂上的管理失范表现为两种极端行为:一是放弃管教的责任。二是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做出过度敏感的反应。
此外,教师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低下,容易导致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威信的降低,进而引起课堂问题行为。
2.学生的身心因素
课堂中的问题行为大量是由学生的身心因素引起的,如性别差异、生理障碍、心理缺陷。相对女孩来说,男孩好动,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容易产生外向性问题行为;女孩的外向性问题行为则相对少一些。学生生理上的障碍容易使学生产生问题行为,如学生视、听、说方面的障碍,学生发育期的紧张、疲劳、营养不良等。心理缺失也是构成学生问题行为的重要原因,它主要反映在焦虑、挫折和性格等方面。如,焦虑会使学生灰心丧气、顾虑重重;挫折会引起学生的情绪波动。学生个性方面的问题也会导致问题行为,过于内向的学生会产生退缩性行为,过于外向的学生会产生攻击性行为。
3.环境的因素
环境影响包括家庭、大众媒体、课堂内部环境等方面的影响。第一,家庭因素。单亲家庭的孩子可能自制力差,易冲动,容易产生对抗性逆反行为。父母不和、经常打闹的家庭的孩子,在课堂上会表现出孤僻退缩、烦躁不安。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容易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放荡不羁,促使孩子产生问题行为。第二,大众媒体。现在正处于信息时代,有的大众媒体对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一些暴力、色情等低级庸俗的内容激发学生去效仿,这些行为能延伸到课堂上。第三,课堂内部环境。诸如课堂内的温度、色彩、课堂气氛、课堂座位的编排方式等都会对学生的课堂行为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
(二)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
1.运用先行控制策略,事先预防问题行为
学生的问题行为,有些是出于无知,有些是出于故意,有的则是由于初始时的不慎。因此,最好的管理就是采取先行控制,在问题行为产生之前,实施预防性管理,避免或减少问题行为产生的可能性。它主要包括明确的行为标准、建设性的课堂环境、良好的教学策划、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
(1)确立学生的行为标准。明确学生常规的行为标准,是一种有效的先行控制方法,因为这样可以事先确立起对学生在课堂中的期望行为,让每一个学生都明了什么行为是好的、什么行为是不好的、哪些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哪些行为是不能被接受的。
(2)促成学生的成功经验,降低挫折水平。学生的成功经验通常会激发他们的愉悦情绪,降挫折水平,从而避免或减轻问题行为。因此,教师要确保学生在课堂活动中适当的成功率,尤其是将课堂活动规划在既不太容易也不太难的适度范围。
(3)保持建设性的课堂环境。良好的课堂环境不仅可以减少产生问题行为的可能性,而且可以消解许多潜在的问题行为。保持建设性的课堂环境,第一,要保持课堂的整洁、秩序和优雅,增强课堂成员的秩序感、责任感;第二,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调整学生的座次;第三,要把握课堂的情绪环境。
2.运用行为控制策略,及时终止问题行为
行为控制策略包括强化良好行为和终止已有问题行为两个方面。
(1)在鼓励和强化良好行为,以良好行为控制行为问题方面,教师通常采用社会强化、活动强化和榜样强化等方式。社会强化,也就是利用面部表情、身体动作、语言文字等来鼓励所期望的行为。活动强化,也就是让学生参与其最喜爱的活动,或提供较好的机会和条件,例如允许参加俱乐部活动、提供设备的优先选择权和使用权、提供课堂活动或体育运动中的领导角色等。
(2)选择有效方法,及时终止问题行为。通常采用的影响方法包括:信号暗示,使用幽默,创设情境,有意忽视,提问学生,转移注意,正面批评,劝离课堂,利用惩罚。
3.运用行为矫正策略,有效转变问题行为
(1)掌握课堂行为矫正的内容。课堂问题行为矫正通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正确认识问题行为。第二,着手改正课堂问题行为。第三,改正学生的问题行为只是行为矫正的一部分。理想的矫正不但要改正学生的问题行为,而且要塑造和发展学生新的、良好的行为模式。
(2)遵守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的原则。第一,奖励多于惩罚的原则。第二,坚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协调有关人员保持矫正的一致性,避免互相抵消矫正效果。第三,与心理辅导相结合的原则。
(3)应用问题行为矫正的有效步骤。包括觉察问题行为——深入诊断问题行为——确立矫正措施和方法——改正问题行为——评定改正效果——塑造、发展良好的行为。
在课堂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城东乡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