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上如何加强“说”的训练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2kai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形成“用数学”的意识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而对一些数学问题进行说理又是“用数学”的一个重要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有培养学生说的能力的意识,那么如何将这种意识落实在课堂上呢?
  一、训练“说”的必要性
  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通过“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气氛,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有计划地对学生加强说话训练好处很多,主要归纳为以下四点: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有利于概念、性质、法则及公式的学习
  由于年龄特点,数学概念 、性质、法则的学习是难点,在平时检测中错误率较高。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实物、教具、电教演示或实际事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所学的概念、性质、法则含义,还要让学生多读多讲,理解其意。
  3.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语言,需要准确无误,并且逻辑性强,有时需当机立断的敏捷性,所以数学教师要根据教材有计划地严格训练学生说话,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4.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创造好方法,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如何训练“说”
  1.注重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有些学生,每当老师提问时,总是担心自己说错了会受到老师的指责和其他同学的嘲笑而不敢说,所以,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不敢说的心理障碍是让学生畅所欲言进行说理的第一步。在教学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能以带有侮辱性、刺激性、嘲讽性等词语来评价学生,这样只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表达的积极性,妨碍学生智力继续、全面的发展。所以即便是很简单或是刚讲过的问题,当学生没有回答上来时,我们还是应该婉转提醒。同时还要防止有些学生彼此之间的嘲笑现象,使学生明白到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是难免有错的。因此,在指名发言时,常用鼓励性语言如“慢慢说,不要急”,“错了,没关系,看看别人说的和你说的有什么不同”,这样使学生感到老师态度亲切,会消除学生“羞怯”的心理,当学生说对了就应该及时表扬如:“某某同学说的很好很精彩”,“某某同学很有勇气”等等,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肯定,让学生能自信、主动地回答问题。
  2.切忌包办代替
  在课堂上,不少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或是教学评价中只要求答案结果正确就行,对学生的书写、说理或其他语言叙述都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忽视了对学生的说理能力的培养。例如,当学生回答到一半时,老师为了赶课堂进度和时间,马上就会挥挥手示意学生“哦,你的意思我明白了,你已经说出关键了……”,或者是发现学生说错了就赶紧说:“行了,行了,别说了,坐下吧”。由于害怕学生说得不到位或者意思表达得不清楚会导致其他学生听不明白,教师自己帮学生完成说理部分,这就在不知不觉中削弱了学生说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彻底剥夺了学生展示、表达数学的权利和机会,违背了新课程本来想体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其实,学生也有他们自己的学习性数学语言,有时候同学之间比师生之间更容易沟通,所以提高学生的说理能力,使之能清楚表达解题思路是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要做到的。
  3.教师的示范作用
  学生在最初开始说理时往往会模仿老师的语言、老师的思维方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碰到说理问题时或是在引导学生说理时教师必须注意自己语言的规范性、准确性、激励性和启发性,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还应注意语言的条理性、逻辑性、连贯性,在训练学生说理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学生语言的准确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要求学生回答时不能摸棱两可,以免别人听起来模糊不清,当学生说得不流利或是不完整时,应该加以补充,然后让学生再复述一遍,有必要的时候还应该辅之以规范清晰的板书,学生会受益非浅。
  当然,我们在培养学生进行说理的同时,也要经常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工作,例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表达的偏差与不足,是否和老师的问题指向性有关,等等。
其他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除了让学生学到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之外,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素质、心理健康、生活习惯等方面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以教材为出发点,在课堂教学上将教材的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这两者达成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以教材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不仅有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还蕴含了很多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其不仅能提升学生的
对于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英语是这一阶段的学习重点。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和生理发育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英语学习将会对以后英语的整体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而朗读能力作为英语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在这一时期的培养就显得极为重要。  但是近年来改编后的教材难度较以前有所增加,但很多英语教师仍采用大量填喂的方式,单纯地以书面形式开展教学,却忽略了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说。虽然表面上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但
传统的英语教学仅仅是由教师在课堂上机械地讲解英语知识,强制性地向学生灌输英语知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往往比较乏味,并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也就调动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无法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而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离不开英语的兴趣教学。  一、师生间建立平等互爱的新型关系,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学记》中提出
任何有效课堂都离不开师生对话与互动。要营造互动式的教学课堂,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实施有效提问,有效提问是一门教学艺术。  一、有效提问的方法  (一)明确目标,按需设问。提问是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设计什么样的问题必须服从教学目标,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从提问的时间来看,一节课中随时都可以安排。如课堂刚开始时候的复习提问,授课过程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启发性提问,为了让学生能对学过的知
孔子曰:“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唤起学生愉悦的情绪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积极的情感体验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通常会伴随一种愉快的主观体验,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课堂教学的激活是提高课堂效率的策略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这是“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当今课堂改革
变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不同的形式来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阐释。具体是指在教学时,在不同资料中选出各种类型的例子,对事物的本质进行说明与阐述,或者对其不断变化的非本质特征进行形象的解释。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来对事物进行分析。因此,它在初中教学中得到了应用,运用这种思维向同学授予知识时,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变式教学的应用  (一)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  任何一项知识
初中数学教学中,针对知识点教学的需要,巧妙的导入,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课堂活力的进一步形成。  一、问题导入,激活学生思想的活跃度  问题的产生,与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答,能形成对知识系统化的应用与联系;同样,教师通过设计问题,可以更加巧妙的将数学知识点在问题中进行解答和应用。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问题的导入,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将一些数学知识在问题的带动下构成
英语新课程改革考虑到了各方面的需要,为英语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新课程改革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以现行的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为例,其问题之一就是未能很好地突出英语音标教学内容。现行的英语教材语音教学内容安排得分散、学程长,只在每个单元中Pronunciation (语音)部分有所提及。这样的安排不能很好地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况且每个单元的内容多、结构庞大,课程进度和升学考试的压力迫使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情感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从而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英语情感教学,即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心理学理论、方法,为学生创设情感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因素,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实现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构建和谐课堂、增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教学目标。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情感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推动、引导、调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