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中国经济9大问题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ua_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1个问题:通货紧缩会不会结束?
  
  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过去很多年以来,我们都已经习惯在通货膨胀下生活,然而这几年遇到了通货的紧缩,物价连续下跌,市场需求不旺,消费减少。为什么发生通货紧缩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们的收入预期是紊乱的。这就跟1994年以后的宏观调控政策有一定的关系,当时宏观调控的政策是对的,但是力度不够大,时间拖得过久。紧缩以后造成的一种现象是什么呢?就是下岗的人员增加了,自己没有生活费了,生活没有着落就不会买东西。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利率一直在下降,人们还在多存钱。收入预期的不旺,就造成货品积压,反过来就影响到企业。通货紧缩带来的害处,就在于企业赢利的机会大大减少了。企业没有钱赚,相互之间拖欠的债务就会增加。债务拖欠增加了,企业周转不好的话,会进一步促使下岗人员的增加。
  打个比方,一架飞机如果从四川成都起飞,要飞到西藏的拉萨,中间在西藏的昌都机场有一站,飞机在那停一下,装人装物,再飞到拉萨。当初是没有经验,所以从成都起飞以后,到了昌都机场,的确是软着陆了,可是着陆就起不来了。为什么起不来呢?是因为空气太稀薄了。以后有经验了,飞机到昌都机场降落,飞机不能熄火,两三分钟内赶快上赶快下,接着再起飞就可以了。我们的问题就在于:宏观调控以后,整个经济着陆了。着陆在什么地方呢,不是在平地上,而是在泥潭里面,起不来了。所以说,通货紧缩可能还要延续一段时间。
  
  第2个问题:政府的投资能够起多大作用?
  
  现在政府加大了投资,从去年起就增发国债1000亿,现在又增加600亿,政府投资是加大了。可政府投资加大,对当前经济能起多大作用呢?第一个局限性:政府的投资,钱哪里来?钱是发国债而得到的。这个钱靠什么来还债呢?难道要靠每年不断的发新债还旧债吗。第二个局限,增加政府投资解决不了就业问题。搞基础建设,修江河堤坝、修铁路、公路需要大量的人,但招的是农民,所以缓解不了城市的就业问题。第三个局限性在什么地方呢?政府投资本身的力量是有限的。现在报上有些文章说中国实行的政策类似于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靠政府投资把经济带动起来了,这个比喻是不恰当的。为什么不恰当呢?因为美国30年代之所以能够运用政府投资使经济起来,主要是政府投资带动了民间投资。这种情况之下,就可能使得整个经济好转。但我们的政府投资带动不了民间投资。
  
  第3个问题:货币政策能够起多大的作用?
  
  利率,这是一个重要的货币政策。但利率起的作用仍然是有限的,不管怎么样,现在物价没有上涨,银行利息再低我也要存。所以,利率很难再起到作用。把中央银行的存款储备金利率降低,促使商业银行扩大货款,这个作用有效吗?当然也有效,但作用也不是太大。为什么呢?因为现在商业银行遇到一个大问题,就是它不敢放款。它放款以后就容易变成坏账,收不回来贷款。如果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应量怎么样呢?在目前情况下,作用也不是很显著的。主要是企业没有效益。没有效益它就不敢贷款,贷款要还,要付利息等等。这个问题呀,不在于企业改制不改制。我去年年底在香港,香港的工商业联合会有一次请我吃饭,在吃饭时问了我一个问题,问得我大吃一惊。他说:"厉教授,你看我们香港的企业什么时候能够解困呢?"这和我在国内听到的问题一样啊!在国内都是国有企业来问我们企业什么时候解困呢?香港都是私营企业。私营企业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呢?所以说这个问题不是一个单纯改制的问题。企业没有市场,所以你扩大货币供应量以后,银行说"我愿意贷款给你",企业也不敢贷。
  
  第4个问题:加入WTO以后怎么办?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已经是早晚的事情。摆在面前的一个大问题是,许多人担心:现在国有企业日子不好过,效益不好,产品又没有销路,下岗人员又增多。一旦加入了世贸组织以后,外国人商品进来了,国民的待遇给它们了,马上对国有企业产生影响。那就是雪上加霜。怎么办?归纳起来有三种不同的思路。第一种思路:调整分配思路。让有钱的人多拿点钱出来,帮助那些穷人。要让发达地区、富裕地区多拿点钱出来,去帮助不发达地区。我们把国内收入分配协调好以后,就可以缓解当前的消费不足,从而有助于解决生产过剩的问题。作为一种改革的思路来讲,这是错误的,弄得不好的话,很可能回到过去的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去,这种思路也可能会变成一种杀富济贫的思路。现在很多民营企业老板早就有这个说法,叫"杀猪论",说把猪养肥了再杀。你们当初不杀我们是因为猪还不够肥。现在说猪肥了,一刀杀了。因此他就不愿意再投资,也不愿意再发展了。到此为止了。见好就收了。这对整个经济发展是不利的。
  第二种思路:是集中财力思路。就是说中国现在遇到的问题是中央财政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已经很低了,但是要办的事情太多了。社会保障体制为什么建立不起来?中央没有钱!中西部开发为什么搞不好呢?成绩不大呢?速度不快呢?中央没有钱啊!高科技要进一步发展那就需要钱,也没钱,中央把财权集中上来,让中央有更多的收入可以办几件大事,然后帮助中国解决目前的困难,摆脱困境。作为思路来讲这也是不正确的。因为它解决不了当前中国的问题。我们知道财政是一个水库,要让水库有水,上游就必须有水。今天的问题何在,就是上游已经干了。很多企业没有力量了。你如果再来个集中财权制度以后,那使得上游就更干了,企业就更难过了。这对解决整个问题没有好处。
  于是我们就提出第三种思路,民间资本介入思路。现在有些领域是国家垄断的,让民间经济进入到那些非竞争性领域去。最好的办法是大力发展公共投资基金,现在老百姓手上的存款接近6万亿元,老百姓手上现金估计1万亿元,加在一起是7万亿元。假定说,来它200家公共投资基金,每家投资基金从社会上能够吸取到50亿,那就是1万亿。这个投资基金进来以后,进入一些垄断领域。银行业进去了,保险业投资进去了,通讯行业进去了,一些重要的行业都进去了,多元投资主体就开始形成了。体制发生了变化,制度创新就出现了,钱也来了,技术创新就开始了。WTO的加入是对外开放,在对外开放以前,我们为什么不能先对内开放?对内开放,内力增强了,然后才有充分的力量跟国外相竞争。
  
  第5个问题:国企如何改革?
  
  国有企业要进一步加快改革,将来产权改革是最重要的问题,产权改革之后,政企才能真正分开,政企真正分开以后,企业才能自主经营,只有产权明确以后,投资者承担风险,投资就有内在的运行机制。
  我们经过大量调查以后,发现一个重要的问题。国有企业不改革也能搞好,但是红红火火三年而已,时间不会长的。原因何在呢?第一种情况,国有企业之所以搞好了,是因为那个领导人能力强。个人有开拓精神,个人责任感强。因此在他的领导下,企业搞好了,搞好了以后,就出了政绩,三年以后就提拔当官去了,企业也就不行了;第二种情况,企业搞好了,在原有政企不分的体制下,很容易就产生问题,报上一吹,政府一表扬,于是就飘飘然了,就开始好大喜功了。这里也投资建厂,那里也扩大,甚至还到国外收购一个矿山、收购一些企业去。都是在投资主体不承担风险下搞的,宏观形势一变,再加上没有科学决策,一下子整个陷入困境;还有第三种情况,这个企业搞好了,上级主管机关就给下任务了。你企业搞得不错了,去帮助其它的企业吧!去兼并其它的企业吧!不要你成本,不要钱,你去兼并吧!你去帮助人家吧!都是国有企业嘛!结果兼并了以后,背了大量包袱,把一个好企业拖垮了;第四种情况是什么呢?你企业搞好了,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等等就把你当一棵摇钱树啦!就把你当成一块唐僧肉啦!我出国考察,我组团,你会钱。我买车,你会款。我请客,你买单等等。职工讲我们辛苦半天,苦战3年把企业搞好了,结果变成了你们的小金库啦!你们都花了。所以人心涣散了;还有第五种情况,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共患难容易,共安乐难,当初在企业渡过难关的时候,这个领导班子是很团结的。一但企业出了成绩,裂痕渐渐增大,一个好企业就这样子被拖垮了。
  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改革完以后我再加强管理,效果会更好一点。但怎么改呢?当前的问题很清楚,仍然要走股份制改革。小企业走小企业的路。适合租赁就租赁,承包就承包,托管就托管,职工股份合作就股份合作,要卖就卖。假定是决定要卖的话,就有一句话:迟卖不如早卖,你迟卖就没钱啦!你就资不抵债。早卖还能拿几个钱回来!大企业怎么办?资产重组中应该怎么把门打开,你为什么都要在国有企业中挑来挑去呢?应该让私营的、集体的、中外合资的、外商的企业统统进来。企业兼并是市场行为,是企业行为,不是政府行为。这样组合的结果必定是有生命力的企业。就是没有组合成的企业竞争力也就加强了,这样就能够适应环境。我们要使国有企业走入现代化,一定要走多元投资主体的道路,通过多种形式构成多元投资主体。   第6个问题:国有股比例如何降低?
  
  从金额来看国有股比例不一定需要太高,51%控股,但是很多人对51%有所误解。比如说中外合资,我要控股,你占49%,我占51%。51%在这个意义上是有用的。假定不是两个大头,而是几个头,那你要控股的话,何必要占51%呢!人家股权分散你拿30%就够了。假定股权是市面上流通的,由广大股民持有,在这种情况下,拿15%就够了。你不需要那么多,你那么多的话,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国有资产的沉淀。呆在那里不动,钱是死钱。什么叫有本事?有本事就把钱变活了,把钱变活那就有本事。
  国有股比例下降的好处,在什么地方?下降了,它的经营管理体制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国有股比重太大,董事会全是一个面孔,基本都是我的人,其他都是陪衬。将来可以断言,除了极少数企业外,像刚才讲过的,如印钞票工厂、尖端武器生产厂之外,纯粹的国有企业在中国将不存在,但国有经济将长期存在。
  
  第7个问题:住房建设能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吗?
  
  住房的确是在西方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带动经济增长的增长点,但中国为什么到现在为止,住房建设还是没有新的起色?第一个原因,分期付款年限太短。去年北大、清华的教师集资建房,怎么贷款?60岁以上的,5年为期。60岁以下的,10年为期。60岁以上干嘛定这么短呢?银行怕你死掉。5年期这么短,你说人家怎么办?第二个原因,需要配套措施。二级房产市场必须开发,现在住的旧房子要能够上市去卖。因为人家讲了,叫我去买新房,又不让我卖旧房,我一下子买两套、住两套划不来,而且我没有那么多钱。所以二级房产市场一开放以后,你看吧!大家都忙了,旧房换新房,小房换大房;第三个配套措施是什么呢?一定要盖起廉价出租房,给最低收入阶层住,订一个最低收入标准,让他来租这个房子,未达这个标准不能住。廉价出租房应该由谁来盖,首先是由政府盖,因为它解决社会最低收入层住的问题;第四个配套措施,要放开城市轨道交通。因为郊外盖住宅便宜,售价也低。第五个配套措施,要减税,税太重。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曾举行了一次住房市场的高级研讨会,请了江苏省徐州市市委书记王西龙同志,他介绍说,将地区税税率大幅度地减,所以徐州市市内的房子才卖到700元钱一个平方米,积压的房子全卖掉了!老百姓对购买住房感兴趣了,都急着盖新房子了,什么建筑材料厂,水泥厂,日夜三班加工。光农民从城外运沙子、运石子来都好几十万吨!城里也都搬家了,家家都在搬家,电视机也卖掉了,家具也换掉了。几个房间全是新的,电视机一台不够了,连窗帘地毯也都买新的了。下岗工人也有活干了,年青力壮的当了搬运工,给人家搬家去了。财政收入增加5亿元。退一步进两步,房地产税少收入3亿,旧房子卖掉盖新房子,结果整个地皮值钱了,接着整个经济起来了,比原来增加2亿元。
  
  第8个问题:高科技产业能不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把发展高科技作为今后长期的热点。中国呢?为什么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成为经济增长点?主要是两大障碍没有突破。一个障碍就是缺乏金融支持,高科技行业从来都要靠证券市场去筹资金,所以说高科技行业没有证券市场,发展不起来。我们呼吁尽快建立风险投资基金的体制,要建立股市第二板块(创业板)。风险投资基金不能靠国家,让国家做风险投资基金的主持人多半赔,风险投资基金就是讲明了应该让公众参加,它承担风险。第二个是什么呢?高科技发展分配制度要突破。但是一般来说还有一种顾虑,说你高科技,人员给高工资不就行了吗?你还要股权,你拿的太多了嘛。又拿工资,还参与分配,这样的话你不是钱太多了吗?对这个问题该怎么看?《读书》杂志1996年7月登了篇文章,讲孔子学生的故事。春秋时代,鲁国政府有条规定,凡是鳃国到国外去旅行,看到鲁国人有沦为奴隶的,在国外你可以自己掏钱、垫钱把他先赎买出来。赎买出来以后,回国到政府去报账。孔子有一个泻以国外去,果然发现一个鲁国人变为奴隶在外面,他就自己垫钱把他赎买出来了。赎买出来以后回国没有去报账。没有去报账,别人就说这个人好,人格高尚。孔子知道了,就责备这个学生,说你错了,别人说这是做好事怎么错了呢?孔子说,他这个行为妨碍更多的鲁国人奴隶被赎买出来。你没有去报账别人都说你好,假如另外一个人出动了,看到一个鲁国人沦为奴隶他就要考虑了,我垫不垫钱把他赎买出来啊?我垫了钱回国后报不报账啊?我不报账,我白白丢了一笔钱啊!我去报账就惹麻烦,别人就指着脊梁骨骂,说某某人品格高尚,不报账,你这家伙回来报账,品格就不如他,我找这个麻烦干吗?他就假装没看见,走过去了。你这个行为妨碍了更多鲁国奴隶被赎买出来。所以从这个故事来体会,我们看问题要看最大受益者是谁?给高科技行业管理人员科技人员高报酬、重奖、参与分配,他当然得好处,但最大的受益者是谁呢?是全社会,是国家,国家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这给社会宣告啊,我们国家重视这个问题!就会鼓励更多的人献身这个事情,投到这上面去!
  
  第9个问题:怎么看待今天的证券市场?
  
  我们首先要想为什么要搞证券市场,对谁有好处?证券市场对国家有好处,证券市场可以筹集资金啊!高科技发展要证券市场,产业结构调整要证券市场,都要证券市场。所以搞证券市场是对国家有好处,今后要大力发展证券市场。但对每个股民来说是另外一回事。对股民来说,证券市场是个无规律的市场,无规律市场就意味着深浅莫测,风险自负,要谨慎从事。现在中国的股民已经比前几年成熟多了,特别以后公共投资基金进来后,那就更有助于股市的稳定。
  股市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怎么样呢?那可以做一些研究,中国的股民现在有多少人呢?有4000万户,一户他不止一个人,夫妻两个一个户,父子两人一个户,也有啊。所以这样的话,股民的人数可能在四五千万以上,对中国经济、社会有什么影响?我们做了些调查。第一条,股民是最希望社会稳定的人,你不相信可以问每一个股民去:"你最怕什么?""我最怕社会乱。"社会一乱,股市下跌,全套住了;第二条,股民是读报最细心的人,读报可细心啦!口袋里都装着报,分析,互相讨论。利率会不会进一步下调,入关以后纺织行业、纺织单位前景如何?资产重组将来对中西部情况怎么样,中央哪个首长讲话他一字不漏从头学习到尾;第三个好处在哪里呢?我们收到一些信,从信封上看,字顶多是个小学文化程度,可打开信一看,内容很有道理,说某某公司所公布的市盈率不准。我给他重算了一遍,某某公司资产负债确实有漏洞。这人小学毕业文化程度,顶多初中吧,没学过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他从哪里学的,他从股市实践中学的,股市实践推动了人们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普及得很快啊;第四条,我们突然发现股市解决了多少人的就业问题。你知道吗?全国90多家证券公司,200多个信托公司的证券部,2000多个营业部,各种人员,股民这么多。你到上海证券公司去看看,每天中午给股市送盒饭的有多少人!成了个专门的行业,一到11点多,送饭的车就来了。还有呢,这么股民买学习资料、买家庭用电脑、进学习班。外国人都好奇怪,中国的BB机大哥大为什么普及得这么快,老是嘀嘀的在叫!股民人数翻了这么多番,需求量当然增大了。
其他文献
寂寞的 B股    1991年的中国股民是一群前卫者,他们中很大一群人当时都已经赚了很多钱。不少人知道有一位叫杨百万的人赚了大钱,但不事声张地赚钱的人更多。  就是这样一群前卫者,当看到屏幕上有一天出现了一只叫“真空B”的股票时,也不禁有些奇怪。真空不是已经有了股票了吗?怎么又跑出一只来?不少人去打听,因为当时只要认购到新股,就是发了财。但券商们告诉他们,这只股票是要用美元来交易的,很多人也就打消
期刊
6月中旬的某日,在陕西的一个度假山庄,一场高科技企业融资国际研讨会正在举行。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二板市场、公司改制、海外上市、风险投资等等一系列话题在中国从东到西、从沿海到内地日渐风靡起来。引进风险资本、上市,几乎成了所有高科技企业的当下目标和可见的“钱景”,虽然对于怎样与国际惯例接轨,怎样去打动国内外的投资者,许多企业还是有如在迷云雾障之中。    会场变成了“操练场”    在本次会议的特邀
期刊
闻听18MO要当选CNNIC十佳网站,于是记者专门走访了18MO的首席执行官猛小蛇先生。  记者(以下简称记):猛先生,请问你为什么不叫总裁、总经理而叫CEO。  猛小蛇(以下简称猛):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明白他们的区别。不好意思。这有点和目前有个女孩穿floozyT恤差不多,比较新潮。这个,你叫我阿O好了,但不是阿Q。  记:阿O,昨天“难放粥沫"周鉴于说CNNIC的上一次排名是公正的,其中提到1
期刊
“太平天国”是中国、可能也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造反起义,在短短几年内就席卷大江南北,定都“天京”,强烈震撼了大清王朝,几乎将其推翻。但如此浩大轰烈的运动,最终仍然失败,当然原因多多,但最根本的还是其自身迅速、严重的腐败。    内 讧    从1850年“金田起义”起,太平军一路势如破竹,大败清军,不久就攻占武汉三镇,随后沿江挥师东下,在1853年3月攻克向有虎踞龙盘之称的南京,并在此定
期刊
20世纪末期,一个在中国人和西方人中盛行的议论说,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今天,21世纪刚刚发端,鬼使神差,中国人突然临近大仗,一场台湾海峡两岸中国人之间的破坏性战争。引发这场可能的战争的是两岸在台湾独立与统一问题上的分歧。  两岸的分歧酿成要大动干戈的局面,响起了自抗日战争以来又一次中华民族危机的警钟。如何处理两岸分歧,是对中国人理性、智慧、远见和学习能力的严峻考验,因为事关中华民族发展前程和十
期刊
当叶利钦去年年底意外地决定去职,并把普京推上俄罗斯代总统的位置时,所有人的反应大概都是一句话:“普京行吗?”  普京在政界以前确实默默无闻。但是6个月来,人们发现,与叶利钦相比,今年3月份才正式登上俄罗斯总统宝座的普京实际行动远远多过语言。这位前克格勃军官在一系列问题上都有自己坚定的主张,他在总统就职演讲中说:“我的神圣职责是团结俄罗斯人民,将公民们团结到一个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周围,每天的每一分钟都
期刊
美国,让全球大国不安    世纪末的美国日渐强硬。10月14日美国参议院拒绝签署《全面禁止核式验条约》,加上此前执意在全球推行导弹防御系统计划,试图修改1972年制定的《反弹道导弹条约》,其咄咄逼人、试图一统天下的姿态逐渐令全球大国不安。对美国参议院的表决结果,全球大国纷纷提出批评。而对导弹防御计划,中国、俄罗斯、法国、加拿大、德国甚至它最亲密的盟友英国(首相布莱尔持有"认真的保留意见")则一致表
期刊
《南风窗》去年第12期上厉以宁教授谈了 2000年中国经济的9大问题。在国企改革问题上,厉教授谈了一些具体的改革设想。读后有些想法,跟教授讲一讲。  按照厉教授的改革设想,国企改革的出路,不管是实行股份制也好,租赁、承包、职工股份合作也好,总之是要千方百计明确企业的产权,说白了,就是一个字:卖。  的确,国有企业唯有明确产权关系,投资者承担风险,企业才能自主经营。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千方百计要明确
期刊
美国经济是神奇的,它一次次让预言家们跌眼镜。预言家说:和古罗马帝国、大英帝国及其他什么帝国一样,美国的衰退是必然的。80年代初,世界经济学家、企业家乃至政治家都在认真地讨论美国被日本超过意味着什么?有许多数据来支撑这一结论:世界500强企业中的排名、汽车工业、半导体工业等主要经济产业竞争格局的大转换、人均车民生产总值、买地买企业的劲头……而亚洲"四小龙"、"四小虎"的跟进,让"亚洲世纪"到了呼之欲
期刊
在163电子邮局易手成为一个"事件",并变得扑朔迷离时,或许很少有人想到,这已是它第3次被出售了。不仅是最新的交易充满悬念,连最初的转手也充满戏剧性。163.net(电子邮局)如何落入飞华之手?数据分局和飞华是两位一体吗?一个"集体企业"又如何与一个政府行政部门"一套人马,两块牌子"?1998年及1999年,万般无奈而放弃电子邮局的网易是在和谁打交道?是电信局?还是飞华?电信局和飞华的关系如何来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