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股:此路不通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u_jam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寂寞的 B股
  
  1991年的中国股民是一群前卫者,他们中很大一群人当时都已经赚了很多钱。不少人知道有一位叫杨百万的人赚了大钱,但不事声张地赚钱的人更多。
  就是这样一群前卫者,当看到屏幕上有一天出现了一只叫“真空B”的股票时,也不禁有些奇怪。真空不是已经有了股票了吗?怎么又跑出一只来?不少人去打听,因为当时只要认购到新股,就是发了财。但券商们告诉他们,这只股票是要用美元来交易的,很多人也就打消了念头。对于大多数股民来说,到现在B股也只是跟在A股后面的一串莫名其妙的符号。当然偶尔也会听说B股很便宜,但是没什么交易量。有人进去了也多半亏了。所以大家都觉得B股是件很遥远的事。
  B股就这样寂寞地走向了它的10岁生日。
  B股是个什么东西?中国证监会是这样解释的:“B股是中国公司发行的境内外资股,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外币进行交易,在上海和深圳交易所上市,它开辟了一条引进外资的渠道,促进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运行以来,共上市企业108家,筹资额40余亿美元。”
  时至今日,深沪A股的总市值为3.8万亿,而B股总容量为350亿,B股为A股的百分之一;交易额A股每天百亿以上,而B股每天好的时候能够上亿,不好的时候千万也不到;同样一家公司,在同一个交易所内交易,价格出现在同一块屏幕上,但是B股的价格只是A股的1/3到1/4,相差大的可以达到10倍以上;公司上市,A 股好的时候,每周都有两三家公司在一个交易所上市,而B股从1998年来总共只上了7家公司;市盈率,A股平均市盈率为50倍,B股不算微利公司平均只有十几倍,最低的只有六七倍,投资者名义红利率已经远远高于银行利率,但B股市场里大量存在着跌破发行价、跌破净资产甚至跌破面值的公司。在前几年没有涨跌停板的时候,B股市场里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卖家把卖价挂在天上,买家把买价挂在地下,卖价可能会是买价的好几倍,然后整天就是这样维持着。有些时候甚至会出现一个交易所整个B股市场一天一点成交量也没有的情况。市场的萎靡,可以说已经到了极点。
  按理说,如果一个公司的收益率高于银行利率,那么市场上就会有购买行为,因为购买是合算的。而B股已经到了这样的价格,市场为什么不出现抢购,反而交易会这样萎靡不振?
  
  海外基金顶不住了
  
  B股不是没有过红火的时候。
  1992年,国际资本市场上一度出现过中国概念热。因为中国当时的发展速度让世界震惊,所以很多大基金纷纷拥向中国试图投资。而B股是当时通向中国的唯一直接融资途径,所以当时B股市场交易十分活跃,上海的B股指数高达140点。当时B股市场上市一个企业几乎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因为当时上市企业也小,一般流通股都只有几千万,海外投资者的认购率非常之高。
  TEMPLETON就是当时认购中国公司B股的国外基金中的旗舰。据说最高时这个基金曾经坐拥深沪B股总股本的10%。在许多公司B股最大股东的名单中,TEMPLETON都傲居第一。
  然而,从1993年开始中国经济就进入宏观调整期,加上早期上市的纺织类和综合类公司由于失去垄断地位,在竞争中纷纷落马,业绩迅速回落。每股盈利从原来的几毛甚至一块回落到微利甚至大幅亏损。基金们开始想撤出了。
  本来撤出投资对一个公司并不是一件大事。但是深沪两地交易所的独特之处却给基金的撤出造成了巨大的麻烦。
  B股不错的开头使交易所从一开始就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海外散户上。因此,对于一个海外散户而言,要参加中国的B股交易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成本高到不能接受的程度。
  首先是市场行情接收,谁都知道参加交易的前提是必须能看到行情,而覆盖全球B股交易的行情在早期海外是根本看不到的。后来尽管接入了覆盖全球的路透报价系统,但是在海外因为看不到买卖量,还是一个瘸脚的行情。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海外散户要参加交易,就必须打越洋电话给券商问行情。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样的交易方式“简直是与钱开玩笑”。
  其次是交易费用,以上海为例:A股的佣金为3.5‰,印花税是4‰,过户费是1/;而B股分别是6‰,3‰和1‰,总的来说A股买卖一次要交1.5%的费用,而B股则为2%。而且海外散户在国外交易的话,还要付给当地券商费用。
  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规定,如上海交易所曾经规定B股账户内如有持股或有交易的话,每个账户要交20美元的“账户管理费”,深圳交易所更是曾经规定海外投资者 “必须要亲自到交易所开户”,等等。
  有了这样的规定,自然不能吸引海外散户。没有了散户,当庞大的海外基金想出售B股,退出某个公司的时候,问题就来了。
  
  从悬崖上往下跳
  
  据说TEMPLETON一开始并不想完全退出这个市场。但是当他们抛售一次后,却下了这样的决心:“抛光所有B股”。因为他们在抛售时恐怖地发现:这些不计成本抛出的股票居然找不到多少接盘。这样一个市场让他们一分钟都不想多呆了。当TEMPLETON抛的时候,就好像是站在万丈悬崖边往下跳,中间没有任何东西来承接。这样的市场情况不仅使TEMPLETON恐惧,连国内券商都感到寒心。浙江证券国际业务部的一位从业者说:“当我看到它(TEMPLETON)如此动作时,我甚至后悔入了这一行。”
  其实国外机构做这种跳水动作的又何止TEMPLETON一家。承销深中集增发B股的荷兰国际银行,在承销的股票被压在手里数年后,苦于找不到下家,不得不一次性以对半的价格把3000万股深中集股票一次性对倒给深圳招商局下属公司,亏损50%,数额达上亿元。
  现在B股市场里已经不大看得到国外大基金的影子了。事实上TEMPLETON之所以被称为旗舰,是因为它的动作会影响一大批海外基金。“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海外基金亏损的结果令他们可能数年之内都不敢来B股投资。
  
  胆战心惊的“地下”投资者
  
  事实上,当海外基金想退出B股市场的时候,巨大的国内资金原来是有可能接盘子的。但不幸的是,这为政策所禁止。
  其实,国内投资者在B股市场上不仅有,而且很多。管理层现在面对的一个尴尬局面是,本来设计是吸引海外资金的B股市场,现在有60%到70%都是国内资金在交易。
  这样的資金不仅少,而且投资者也总是胆战心惊。因为国内资金的入市,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不符合现行游戏规则的,是券商,投资者和交易所一起达成的权宜之计。
  即国内投资者去找一个境外人士的身份证或者是护照,凭此到交易所开户,然后再由券商,国内投资者和那个境外人士达成一个协议,由国内投资者全权操作这个账户。这样,国内股资者的资金就进入了B股市场。
  这只能是一个权宜之计。因为理论上,这个账户是那个境外人士的。他既然可以授权国内投资者全权处理,当然也就能把这个权力收回来,而且对账户内的资金具有法律上的所有权。不过这种事情比较少发生,因为国内投资者在选择境外人士的时候,都是比较小心的,谁也不会拿自己的钱开玩笑。
  但是这就把入市的资金压缩到了一个很小的程度,也就接不起基金们的抛盘了。
  此外,这些“地下”国内投资者还时时面临来自管理层的威胁。1996年证监会就对这样的账户大规模地清理过一次,规定此类账户的国内投资者必须在一定日期内停止交易。这个规定一出,就使国内投资者们也不得不“不计成本地”抛售了一次。虽然后来这种权宜之计的操作被恢复并一直维持到现在,但是很多B股国内股民还是胆战心惊。
  “在B股这个市场,像我这样的国内股民,总有一种偷偷摸摸的感觉。”一个老股民这样说。
  
  所有人都亏损的市场
  
  偷偷摸摸有钱赚也就罢了,问题是有钱赚吗?
  B股市场几乎是开盘后就一路下跌,从1992年指数的最高点140.85点下跌到1999年的21.25点,长达7年的下跌,跌幅高达84.29%。理论上讲,不仅是基金亏损,B股市场的每一个投资者都是亏损的。
  国内投资者亏损更大。因为从B股开始交易以来,美元对人民币的利率一直在下降。1992年实际汇率高达11∶1,而现在一直维持在8.5左右。也就是说,一个B股的老股民,1992年持有的美元兑成人民币的话,一美元可以兑成11块钱,而他投入B股到现在再兑成人民币只能兑8.5元。哪怕交易上他没有亏损,在汇率上也亏损了30%。
  但是亏损的又何止是股民和基金?市场清淡到整个交易所一天都没有交易量,券商又怎么不亏损?当初雄心勃勃地进入市场,抽调大量优秀人员组成国际业务部的券商们,现在谈起国际业务部来都无不把其视为一个包袱。
  同时,在总体市况如此之差的情况下,一直参与B股交易的券商的自营业务更是可想而知。甚至有一家原来相当有实力的券商,由于一直看好B股,在一年内自营业务亏损数亿元,作为公司创始者的原任老总被迫退居二线。
  
  上市公司与券商的争吵
  
  在A股市场,由于投资者的踊跃,上市公司往往能把自己卖个高价,为之服务的券商也可以拿到一大笔收入。然而,B股市场提供的“蛋糕”则太小了。
  1995年深圳方大公司B股上市的时候,深圳B股指数为50到70点。当时券商给他们的建议发行价相当于4倍市盈率。方大公司不能接受,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认为自己盈利能力不错的公司只值这个价。但是向投资者巡回推介的时候,公司高层却信了。因为他们看到确实由于B股市场的淡静,已经很少有人愿意投资B股。
  方大公司最后还是在B股市场上市了,发行5000万股,筹资8000万。由于经营不错,他们还以比较高的价格增发了B股,应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结果。但承销券商也冷静地指出,他们之所以愿意以这样的价格上市,是因为他们是民营企业,当时上A股有难度。而上市筹资对于他们的发展又十分迫切,所以他们才会同意。
  如果是国有企业,这结果会大不相同。平顶山煤矿就一度想在B股上市,最后由于不满意上市价格,弃B股而去了A股。据说更有一家公司在上市过程进行到制订发行价时,无论如何不能接受券商建议的价格,争吵时竟指责券商是骗子。
  这大概可以形象地说明B股上市过程中的困境。
  所以B股从1998年到现在只上市过7家公司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B股市场已经失去了筹资的功能。”
   体制之错
  从一个良好的初衷,到一个尴尬的结果。B股市场的漫漫10年路,多少反映了中国体制改革之难。
  数十年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使设计B股市场的部门有如此简单的想法,以为只要划块地,给个政策,国外投资就会源源不断而来。也正是因为数十年官商思维的延续,使我们的交易所认为只要手握市场这一大权,投资者就理所当然地应该服从他们的所有规定,而不必考虑规定本身是否合理。事实上,如果投资者没有第二选择,管理层的这种逻辑可能也会行得通。比如说,同样的交易所,同样的管理层,虽然A股市场也有种种的怪现状,但毕竟A股没有出现B股这样的尴尬局面。
  但是B股不同,海外投资者们的选择又何止几种?哪怕把优秀企业低价上市,哪怕高层管理者一次又一次地强调要“把B股市场搞活”,在变化不定的规则面前,海外投资者只要选择捂紧钱包,任你是何等高人,也拿他没有办法。
  B股市场发展到现在,事实上已经失去了一个与国外金融服务业竞争的机会了。近来大量企业选择直接到海外上市,不知B股市场的管理者们有何感想?以十年时间,上百个企业的上市和几十亿美元的投资,我们只制造了一个“失去筹资功能”的市场,甚至还失去了很多海外投资者的信任。B股市场的教训,又岂能是避而不谈就可以回避的?□
其他文献
广州火车站的事被广州各大媒体曝光之后,终于引起了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一场整顿得以开始。但是,许多人仍然在担心这会是一个过场,一个规格较高的过场!    疑惑有四:    该谁负责任?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没有听到这样的问题:该谁负责任?  在我们的国家有这样一个可笑而且可悲的现象,越是重大的罪行或是错误,就越是没有人负责任。  大凡出了什么事,我们的媒体通常会在文章的最后加上这样一句话:希望
期刊
“你总得给我们水喝吧?”    工程是这些年来的流行语,用以表示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影响的深远。类于以往的“战役”。  曾经,林业部门的规划之中是有十大工程建设,几乎覆盖整个国土。现在则演变成为四大工程,工程数量虽然在减少,着重点也不断在收窄,但做事的风格似乎没有变化,还是“一阵一阵的”(一位老林业的话)。  从大的方面来讲,生态是大家的直至全球共同的事业。由于生态是一个整体,涉及的范围不仅在于
期刊
新情况和老问题    4月以来,坏消息的雨点不停地打在全球网络公司豪华的玻璃窗上,越来越猛。5月中旬,欧洲著名的在线互联网零售网站boo.com被投资者抛弃,因资金极度短缺倒闭。另外一家提供专业在线通讯以及信息服务的英国网络公司netimperative.com也很快步其后尘,其股价一路下跌到当初上市价格的1.9%,形同废纸。美国的情形一样糟糕。曾经获得迪斯尼支持的玩具网站toysmart.com
期刊
21世纪的十大职业:最热和没落    跳槽和改行已经成为潮流。美国《时代》周刊预测了21世纪的十大热门职业和十个走向没落的职业,我们可能觉得有些名词还比较陌生,但10年前,谁会想到“网页设计”会成为2000年最热门的职业呢?    十大热门职业:    1.身体组织工程师。随着人造皮肤在市场上的出现,人造软骨预计不久也将问世。身体组织工程师则将利用这些制造人的肺、心和肾脏。  2.基因程序设计员。
期刊
一家公司的总经理高兴地发现,自己的电子商务策略导致成本降低10%,市场占有率提高5%。然而,他发现竞争对手的电子商务策略导致市场占有率提高15%。更令人沮丧的是,他又听说竞争对手正在朝着20%努力。  目前的企业就像人在走路,而电子商务就像是自行车,每个人都可以买上一辆。但发现到达目的地的捷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换上了汽车的人,才是到达终点的冠军。     不是降低成本,而是发现机会    CA的总
期刊
不是思想,是人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安德森是一位给风险投资和新经济直接划等号的人:“风险资本就是新经济——没有风险资本就没有新经济。”  对于这位著名学者的话,国内外跻身新经济的创业者(尤其那些白手起家的网站创始人)即使没听说过,也一定感同身受,因为事情明摆着:没有钱是万万刮不起“知本家风暴”的。而对于除了技术或“点子”之外别无长物作抵押的“知本家”们来说,这笔钱只有到风险资本那儿去筹集,即便
期刊
有利可图的改革?    经过世纪末的最后狂奔,在许多地方,房改的大幕已经落下。但是,对更多的人来说,“房改”并不是一个已经过时的词。  让我们先来看看当初的“理论”设计。由单位(及它们背后的国家)提供住房,负责维修,仅收取少量租金的模式已让国家财力不堪重负。于是,将房子以相当大的折扣卖给员工——因为过去的工资结构中根本就没有包含住房消费这一块,同时对未来的员工提供适当的住房货币补贴,国家从此退出这
期刊
4月29日,东北某市市长率团出访法国后搭乘法航班机回国,随行人员坐经济舱,市长坐商务舱。市长的行李把商务舱座位上方的行李舱占了五六个,空姐与这位市长交涉,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弄得剑拔弩张。最后,空姐搬出机长和警察,以扰乱航空安全为理由,把市长“请”下了班机。    故事的两个版本    中国市长被法国航空公司机务人员赶下飞机一事,由法国中文报纸《欧洲时报》率先披露出来,作者“晓丁”自称是目击事件
期刊
“黑报”俯拾皆是    1996年便在各证券交易所门前常见到的非法出版物,4年后还在正常出版发行。这真是一个奇迹: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非法出版物,到了这儿,就再不挪窝了。该不是这地方水肥草美、风水忒好?  如若不信,你可以到任何一个证券交易所门前随便去看看,无论在中国的哪一个城市,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几乎在每个证券交易所门前,你都可以十分方便地买到这些非法出版物。它们就摆在书报的地摊上,和《中国证券
期刊
直升飞机与纪念碑    每逢一场有名气的战争结束,通常要在交战双方的国家里各自建造一座纪念碑,开头的20年内外,还真能引来不少的眼泪、呐喊与反思。日子一久,当年的是非恩怨渐渐地被时间湮没,纪念碑逐渐成为历史的遗迹或旅游的景点,只有在细雨蒙蒙、春草新绿的时节,一些头发斑白或全白的人默默地站在它的面前时,一段当年的历史会像瀑布般突然地展示在人们的眼前。  美国《新闻周刊》以一架直升飞机的照片作为2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