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汉语》是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新闻专业及语文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自从学校创办,就有了现代汉语课。如何打造这样一门传统的基础课,使之成为精品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
一、建设《现代汉语》精品课程的必要性
第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普及普通话的需求日益迫切。推广普及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促进人员交流,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培育统一的大市场。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第二,中文系开设的《现代汉语》课程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法规为依据,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本专业的其他课程和将来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或其他语言文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建设《现代汉语》精品课程的主旨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院校教学质量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我们一直重视“现代汉语”的建设工作。尤其是2007年这门课程申报校级精品课程后,我们组织相关教师进行认真讨论研究,制定出了《现代汉语》精品课程建设计划,并提出具体要求:必须有总的建设思路,也就是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与素质培养相结合等教学途径,体现本课程授课特色、性质特色和精品课程的申报特色;有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如分工合作的方案、策划调研的方案、设计制作的方案等;有明确的课程建设的目标:特色鲜明,主题突出。
三、建设《现代汉语》精品课程的具体思路
1.形成高质量的教材体系
根据课程本身的性质和学生实际情况建设教材体系,以学生所学专业的职业需求为导向,注重师范生和新闻专业学生语言文字功底的培养,修订现有教材,增强实践教学,完善教学计划。
(1)教材选用要高质量、高标准。选用的教材要反映学科发展,体现学科积淀;体现时代特点并吸收学术前沿理论;既能为传统教学模式服务,又能跟得上教学改革的发展。
(2)教材形式要多样化。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选用教材应起到促进从传统的“一言堂”讲课模式向以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新模式转变,以“授之于鱼”的单纯讲授知识的方式向“授之于渔”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方式转变的作用。教材形式应该由单纯的图书扩展至音像教材、多媒体教材、网络教材等。
(3)教材风格要特色化,创建名牌教材。鼓励有经验和学识的教师编写富有特色、针对我系实际情况的参考资料和教材。编写的参考资料和教材应该是有所创新的,并不是对前人著述简单的重复。
2.突出实践性的教学内容
《现代汉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的教学原则是重视加强语言的运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实践教学是构成整个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之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强化。
(1)《现代汉语》课程担负着的任务之一是使学生规范普通话、推广普通话。所以,我们要与普通话培训相结合,把国家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引进课堂教学,以测试促进教与学,促使声调训练、方言辨正、诵读训练、错读字音辨析、口语复述等内容形成系统,目的性、针对性更强,分散教学与集中教学互补。课程结束,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
(2)组织学生进行生活语言调查。①方音调查:组织学生记录自己所处方言点的方音,与普通话进行比较,找出普通话语音和自己的方音的差异,使学生奠定说好普通话的基础。②语言使用调查:调查传媒用语、社会广告用语、商业用语及店铺名称用语等语言使用的情况,分析其中的语音、词汇、语法及语用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语法调查:搜集学生作业和说话中的语法错误并进行分析,加深对语法和语用的理解。
(3)利用作业、讨论、小论文等形式,引导学生对某个问题进行独立分析,教师给以必要的指导,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初步科学研究的能力。
(4)将《现代汉语》课程与学生社团活动和竞赛活动相结合。由教师结合教学,组织开展或参加“汉语基本功大赛”等活动,或教师对学生社团的演讲、朗诵、辩论、节目主持、话剧演出等活动进行辅导,加强师生课堂教学与日常语言活动、专业指向的有机融合,促使学生的语言文字知识、能力和素质得以协调发展。
3.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
(1)运用讨论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以往单纯传授知识的讲授模式很难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充分运用声像教学、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引导和启发的方式精讲知识,以讨论的方式引出学生自己的想法,加深学生的理解,创造出师生双向交流、教学相长的教与学的良好气氛。
(2)积极探讨创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把国内外优秀的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结合起来,继承并发展,探索出适合《现代汉语》课程的创新的教学方法。《现代汉语》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各具特色,不能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随不同的教学内容作出适当调整,以达到使学生迅速、有效地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
(3)积极提高教学方法的科研水平。在《现代汉语》基础理论的研究基础上,还应加强《现代汉语》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工作。教研室应定期组织任课教师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研讨活动。建立通畅的师生沟通机制,比如课后交流、专题讲座、网络联系,以加强师生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学生的要求和存在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4.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对于建设精品课程、提高教学效率,我们非常有必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现代汉语》课程要不断探索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任课教师应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课。课余时间除直接辅导学生的方式外,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交流沟通的方式,以加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建立并完善囊括教学参考资料、习题集、试题库、教学大纲、课后习题、参考文献目录、授课录像及多媒体课件的网络助学体系。
四、对《现代汉语》精品课程建设存在问题的思考
目前,在《现代汉语》精品课程建设当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课程建设内容的更新速度相对较慢,存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滞后或者停滞不前的现象;其次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局限性相对较大,缺乏完备的体系,制作过程显得简单、粗糙,这不利于课程建设。
对于精品课程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处理的办法,我结合自身工作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解决此类问题:对于《现代汉语》精品课程建设过程当中常常出现的课件制作简单、粗糙等方面的问题,应该首先从教师的课件制作能力方面入手,对其进行专业化的指导培训,帮助教师克服过去制作课件的能力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致,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增加课程的新意和学生的视觉感觉效果,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内容安排上,避免过去纯文字性叙述的问题,转为图片和动画效果与文字叙述结合的内容;形成可更新和易操作的界面,方便每一位学生阅读和学习课件内容。
参考文献:
[1]张文元.精益求精的课程建设示范[J].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9.
[2]潘丽君.创建高职院校现代汉语精品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9,6.
[3]李惠瑛.《现代汉语》精品课程的构想[J].龙岩学院学报,2009,4.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榆林学院2007年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成果之一。
一、建设《现代汉语》精品课程的必要性
第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普及普通话的需求日益迫切。推广普及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促进人员交流,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培育统一的大市场。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第二,中文系开设的《现代汉语》课程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法规为依据,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本专业的其他课程和将来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或其他语言文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建设《现代汉语》精品课程的主旨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院校教学质量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我们一直重视“现代汉语”的建设工作。尤其是2007年这门课程申报校级精品课程后,我们组织相关教师进行认真讨论研究,制定出了《现代汉语》精品课程建设计划,并提出具体要求:必须有总的建设思路,也就是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与素质培养相结合等教学途径,体现本课程授课特色、性质特色和精品课程的申报特色;有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如分工合作的方案、策划调研的方案、设计制作的方案等;有明确的课程建设的目标:特色鲜明,主题突出。
三、建设《现代汉语》精品课程的具体思路
1.形成高质量的教材体系
根据课程本身的性质和学生实际情况建设教材体系,以学生所学专业的职业需求为导向,注重师范生和新闻专业学生语言文字功底的培养,修订现有教材,增强实践教学,完善教学计划。
(1)教材选用要高质量、高标准。选用的教材要反映学科发展,体现学科积淀;体现时代特点并吸收学术前沿理论;既能为传统教学模式服务,又能跟得上教学改革的发展。
(2)教材形式要多样化。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选用教材应起到促进从传统的“一言堂”讲课模式向以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新模式转变,以“授之于鱼”的单纯讲授知识的方式向“授之于渔”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方式转变的作用。教材形式应该由单纯的图书扩展至音像教材、多媒体教材、网络教材等。
(3)教材风格要特色化,创建名牌教材。鼓励有经验和学识的教师编写富有特色、针对我系实际情况的参考资料和教材。编写的参考资料和教材应该是有所创新的,并不是对前人著述简单的重复。
2.突出实践性的教学内容
《现代汉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的教学原则是重视加强语言的运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实践教学是构成整个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之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强化。
(1)《现代汉语》课程担负着的任务之一是使学生规范普通话、推广普通话。所以,我们要与普通话培训相结合,把国家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引进课堂教学,以测试促进教与学,促使声调训练、方言辨正、诵读训练、错读字音辨析、口语复述等内容形成系统,目的性、针对性更强,分散教学与集中教学互补。课程结束,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
(2)组织学生进行生活语言调查。①方音调查:组织学生记录自己所处方言点的方音,与普通话进行比较,找出普通话语音和自己的方音的差异,使学生奠定说好普通话的基础。②语言使用调查:调查传媒用语、社会广告用语、商业用语及店铺名称用语等语言使用的情况,分析其中的语音、词汇、语法及语用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语法调查:搜集学生作业和说话中的语法错误并进行分析,加深对语法和语用的理解。
(3)利用作业、讨论、小论文等形式,引导学生对某个问题进行独立分析,教师给以必要的指导,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初步科学研究的能力。
(4)将《现代汉语》课程与学生社团活动和竞赛活动相结合。由教师结合教学,组织开展或参加“汉语基本功大赛”等活动,或教师对学生社团的演讲、朗诵、辩论、节目主持、话剧演出等活动进行辅导,加强师生课堂教学与日常语言活动、专业指向的有机融合,促使学生的语言文字知识、能力和素质得以协调发展。
3.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
(1)运用讨论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以往单纯传授知识的讲授模式很难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充分运用声像教学、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引导和启发的方式精讲知识,以讨论的方式引出学生自己的想法,加深学生的理解,创造出师生双向交流、教学相长的教与学的良好气氛。
(2)积极探讨创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把国内外优秀的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结合起来,继承并发展,探索出适合《现代汉语》课程的创新的教学方法。《现代汉语》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各具特色,不能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随不同的教学内容作出适当调整,以达到使学生迅速、有效地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
(3)积极提高教学方法的科研水平。在《现代汉语》基础理论的研究基础上,还应加强《现代汉语》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工作。教研室应定期组织任课教师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研讨活动。建立通畅的师生沟通机制,比如课后交流、专题讲座、网络联系,以加强师生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学生的要求和存在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4.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对于建设精品课程、提高教学效率,我们非常有必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现代汉语》课程要不断探索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任课教师应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课。课余时间除直接辅导学生的方式外,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交流沟通的方式,以加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建立并完善囊括教学参考资料、习题集、试题库、教学大纲、课后习题、参考文献目录、授课录像及多媒体课件的网络助学体系。
四、对《现代汉语》精品课程建设存在问题的思考
目前,在《现代汉语》精品课程建设当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课程建设内容的更新速度相对较慢,存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滞后或者停滞不前的现象;其次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局限性相对较大,缺乏完备的体系,制作过程显得简单、粗糙,这不利于课程建设。
对于精品课程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处理的办法,我结合自身工作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解决此类问题:对于《现代汉语》精品课程建设过程当中常常出现的课件制作简单、粗糙等方面的问题,应该首先从教师的课件制作能力方面入手,对其进行专业化的指导培训,帮助教师克服过去制作课件的能力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致,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增加课程的新意和学生的视觉感觉效果,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内容安排上,避免过去纯文字性叙述的问题,转为图片和动画效果与文字叙述结合的内容;形成可更新和易操作的界面,方便每一位学生阅读和学习课件内容。
参考文献:
[1]张文元.精益求精的课程建设示范[J].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9.
[2]潘丽君.创建高职院校现代汉语精品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9,6.
[3]李惠瑛.《现代汉语》精品课程的构想[J].龙岩学院学报,2009,4.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榆林学院2007年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