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在探讨网络语言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结合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大学生语言学习和语言素质现状,揭示网络语言对大学生语言素质的负面影响,从而就大学生语言素质的培养提出营造氛围、教育引导、校园活动三个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语言;大学生;语言素质;缺憾;对策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始终是高等教育的题中之义。其中,语言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因此不能忽视大学生语言素质即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语言素质,是一个开放的、多维的综合系统,是人的认知、情感等方面的综合体现,表现在学习、交际、创造与自身发展等方面显示出来的言语活动的质量,是一个人语言素养和能力的体现[1]。
然而随着网络语言逐渐进入日常语言交际系统,其在标新立异、反映社会热点现象的同时也不断冲击着传统的语言规范。大学生作为使用网络语言的主流群体,其语言素质在网络语言环境下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因此,考察网络语言对大学生语言素质的影响并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语言素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关于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有广狭两种理解。广义的理解是指在网络交际领域中使用的各种语言形式,包括:与互联网有关的专业术语和特别用语;网民在聊天室和网络论坛上的交际用语。狭义的理解主要指后者[2]。由于网民在网络交际中使用的语言形式和内容具有灵活性和不规范性,关于网络语言的争议主要在此。由此,本文所指的网络语言为狭义的理解。
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自2006年第一次官方公布网络语言使用状况起,网络语言每年都被列为重要的选题之一。此外,《报告(2009)》显示,我国语言环境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网络热词不断丰富着民众的语言生活。整体来看,网络语言因构词灵活、词义丰富、俏皮幽默而深受广大网民青睐。具体来说,其表现出数字化、字母化和符号化的形式特点,和新词新意、语法超出常规、错别字严重与事件性强的内容特点[3]。网络语言正是以独特的形式和内容,影响着人们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网络语言环境下大学生语言素质现状分析
(一)专项调查
1.中文专业学生调查
曾有学者对某高校中文系二年级两个班的94位学生进行了调查[4],结果不容乐观:(1)语言规范意识缺失,如要求从40个词语中选出规范写法,结果每人每词错误率达19.6%;(2)基础知识环节薄弱,如在20个常用成语中每词有一个错字,没有一人完全改正确;(3)表达能力差,如在500字的自我介绍中有58%的学生出现语句不通或错别字的问题。
2.非中文专业学生调查
笔者选定本校某非中文专业一年级8个班的340名同学,对其必修课程《大学语文与经典阅读》的课堂情况(口头表达)和作文情况(书面表达)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语言表达中存在诸多问题:
(1)口头表达:课堂发言或朗读课文不自信、声音小,磕磕绊绊;不认识常用字;分词断句能力较差;对文章中心思想把握不准确、精彩语句关注度不够等。
(2)书面表达:语言口语化、网络化;随意使用英文单词;字迹潦草,且错别字较多(如:把“心仪”写成“心怡”,“烦琐”写成“烦锁”);语言组织能力较差;无题目、通篇不分段、乱用标点符号等。
(二)现状分析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7.10亿。其中,大学生群体占比为20.4%,目前已成为使用网络语言的主流群体。网络语言之所以在大学生群体中广为流行,原因有二:其鲜明特征能彰显大学生的个性;其折射的社会百态能满足大学生的情感诉求[5]。因此,网络语言虽然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并使其进行自由的情感表达,但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降低了大学生对汉语言文字内涵的感悟能力及语言的规范使用能力。
目前大学生的语言素质普遍偏低,中文和非中文专业学生都存在诸多语言缺憾,其语言能力均亟待提高。多数大学生的日常交际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语言交际缺少语法和语义规范的约束,词汇匮乏,词不达意,内容隐晦,表达能力逐渐下降。
三、大学生语言素质培养的对策
基于以上分析,大学生语言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势在必行。现结合笔者所在学校大学生语言素质培养的具体情况,从三个方面提出对策:
(一)营造规范的汉语言使用环境
规范的汉语言使用环境,是培养大学生语言素质的客观条件保障。以学校获评“河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为契机,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省语委相关文件精神,加强组织领导,扩大宣传力度,组织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化活动,营造规范的汉语使用环境。
(二)开设语言类公共课程,加强对大学生语言使用的教育和引导
大学生网络语言的传播地点主要以学校为主[6],所以学校可以借助开展必要的语言教育来引导大学生使用规范的网络语言。如:设置《大学语文与经典阅读》、《基础写作》、《职业汉语》、《普通话训练与演讲》、《书法鉴赏》、《诗词鉴赏》、《口语表达》等语言类公共课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真正将《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标点符号用法》、《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等落实到位,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和汉字观。再如:引导大学生辩证地对待网络语言,学会甄别、利用有内涵、有价值的网络语言,抛弃那些不文雅、必将被淘汰的网络语言,通过规范网络语言的使用,使其成为汉语学习和使用的有益辅助工具。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搭建大学生语言素质培养的活动平台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活动,营造“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大学生语言素质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如:举办语言文字专题学术报告;开展主题演讲、辩论和诗歌朗诵比赛以及三笔字比赛、“书写规范字,学好应用文”课堂竞赛等;有效开展“推普周”活动,加大普通话推广力度;举办大学生读书节、全民读书月、书香校园、读书沙龙等特色活动。
随着网络的日新月异,网络语言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事物。当前网络语言环境下大学生语言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既存在机遇也面临挑战,所以语言素质的培养工作更应该积极引导,加强规范,常抓不懈。
参考文献:
[1]郭骏.大学生语言素质的现状分析与培养对策[N].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4):50—53.
[2]施春宏.网络语言的语言价值和语言学价值[J].语言文字应用,2010(3):70—80.
[3][6]于丽.当代网络语言特点及其对大学生影响与规范[N].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106—107.
[4]刘美娟.论大学生语言素质的缺憾及对策[N].丽水学院学报,2005(1):81—83.
[5]紀燕,叶超.网络语言对大学生语言规范负面影响及其对策[N].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753—755.
关键词:网络语言;大学生;语言素质;缺憾;对策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始终是高等教育的题中之义。其中,语言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因此不能忽视大学生语言素质即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语言素质,是一个开放的、多维的综合系统,是人的认知、情感等方面的综合体现,表现在学习、交际、创造与自身发展等方面显示出来的言语活动的质量,是一个人语言素养和能力的体现[1]。
然而随着网络语言逐渐进入日常语言交际系统,其在标新立异、反映社会热点现象的同时也不断冲击着传统的语言规范。大学生作为使用网络语言的主流群体,其语言素质在网络语言环境下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因此,考察网络语言对大学生语言素质的影响并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语言素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关于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有广狭两种理解。广义的理解是指在网络交际领域中使用的各种语言形式,包括:与互联网有关的专业术语和特别用语;网民在聊天室和网络论坛上的交际用语。狭义的理解主要指后者[2]。由于网民在网络交际中使用的语言形式和内容具有灵活性和不规范性,关于网络语言的争议主要在此。由此,本文所指的网络语言为狭义的理解。
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自2006年第一次官方公布网络语言使用状况起,网络语言每年都被列为重要的选题之一。此外,《报告(2009)》显示,我国语言环境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网络热词不断丰富着民众的语言生活。整体来看,网络语言因构词灵活、词义丰富、俏皮幽默而深受广大网民青睐。具体来说,其表现出数字化、字母化和符号化的形式特点,和新词新意、语法超出常规、错别字严重与事件性强的内容特点[3]。网络语言正是以独特的形式和内容,影响着人们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网络语言环境下大学生语言素质现状分析
(一)专项调查
1.中文专业学生调查
曾有学者对某高校中文系二年级两个班的94位学生进行了调查[4],结果不容乐观:(1)语言规范意识缺失,如要求从40个词语中选出规范写法,结果每人每词错误率达19.6%;(2)基础知识环节薄弱,如在20个常用成语中每词有一个错字,没有一人完全改正确;(3)表达能力差,如在500字的自我介绍中有58%的学生出现语句不通或错别字的问题。
2.非中文专业学生调查
笔者选定本校某非中文专业一年级8个班的340名同学,对其必修课程《大学语文与经典阅读》的课堂情况(口头表达)和作文情况(书面表达)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语言表达中存在诸多问题:
(1)口头表达:课堂发言或朗读课文不自信、声音小,磕磕绊绊;不认识常用字;分词断句能力较差;对文章中心思想把握不准确、精彩语句关注度不够等。
(2)书面表达:语言口语化、网络化;随意使用英文单词;字迹潦草,且错别字较多(如:把“心仪”写成“心怡”,“烦琐”写成“烦锁”);语言组织能力较差;无题目、通篇不分段、乱用标点符号等。
(二)现状分析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7.10亿。其中,大学生群体占比为20.4%,目前已成为使用网络语言的主流群体。网络语言之所以在大学生群体中广为流行,原因有二:其鲜明特征能彰显大学生的个性;其折射的社会百态能满足大学生的情感诉求[5]。因此,网络语言虽然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并使其进行自由的情感表达,但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降低了大学生对汉语言文字内涵的感悟能力及语言的规范使用能力。
目前大学生的语言素质普遍偏低,中文和非中文专业学生都存在诸多语言缺憾,其语言能力均亟待提高。多数大学生的日常交际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语言交际缺少语法和语义规范的约束,词汇匮乏,词不达意,内容隐晦,表达能力逐渐下降。
三、大学生语言素质培养的对策
基于以上分析,大学生语言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势在必行。现结合笔者所在学校大学生语言素质培养的具体情况,从三个方面提出对策:
(一)营造规范的汉语言使用环境
规范的汉语言使用环境,是培养大学生语言素质的客观条件保障。以学校获评“河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为契机,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省语委相关文件精神,加强组织领导,扩大宣传力度,组织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化活动,营造规范的汉语使用环境。
(二)开设语言类公共课程,加强对大学生语言使用的教育和引导
大学生网络语言的传播地点主要以学校为主[6],所以学校可以借助开展必要的语言教育来引导大学生使用规范的网络语言。如:设置《大学语文与经典阅读》、《基础写作》、《职业汉语》、《普通话训练与演讲》、《书法鉴赏》、《诗词鉴赏》、《口语表达》等语言类公共课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真正将《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标点符号用法》、《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等落实到位,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和汉字观。再如:引导大学生辩证地对待网络语言,学会甄别、利用有内涵、有价值的网络语言,抛弃那些不文雅、必将被淘汰的网络语言,通过规范网络语言的使用,使其成为汉语学习和使用的有益辅助工具。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搭建大学生语言素质培养的活动平台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活动,营造“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大学生语言素质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如:举办语言文字专题学术报告;开展主题演讲、辩论和诗歌朗诵比赛以及三笔字比赛、“书写规范字,学好应用文”课堂竞赛等;有效开展“推普周”活动,加大普通话推广力度;举办大学生读书节、全民读书月、书香校园、读书沙龙等特色活动。
随着网络的日新月异,网络语言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事物。当前网络语言环境下大学生语言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既存在机遇也面临挑战,所以语言素质的培养工作更应该积极引导,加强规范,常抓不懈。
参考文献:
[1]郭骏.大学生语言素质的现状分析与培养对策[N].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4):50—53.
[2]施春宏.网络语言的语言价值和语言学价值[J].语言文字应用,2010(3):70—80.
[3][6]于丽.当代网络语言特点及其对大学生影响与规范[N].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106—107.
[4]刘美娟.论大学生语言素质的缺憾及对策[N].丽水学院学报,2005(1):81—83.
[5]紀燕,叶超.网络语言对大学生语言规范负面影响及其对策[N].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753—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