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电影拍摄的合力效应

来源 :数码影像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Tang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婚纱照到婚礼视频到婚礼MV,再到如今备受推崇的婚礼电影,婚礼行业的影像衍生品不断进化升级。对于一般的婚礼拍摄团队而言,创作出高质量的婚礼电影并不容易,这往往需要专业的拍摄团队、讲究的布光、丰富的镜头内容和独到的艺术构思。但不容易并不代表不能,稍加用心学习,多做经验积累,婚礼电影也可以拍得艺术感十足。本期专题,我们将着重与读者分享婚礼电影的团队拍摄案例,他们或有自己别出心裁的拍摄技巧,或用令人眼前一亮的新型设备,或坚持自然独特的风格理念。在这最美好的人间四月天,带你一起领略婚礼电影团队拍摄的独到之处。
其他文献
在《东方云裳》中,云锦织造大师郭俊认为云锦不是日用品,而是一种精神享受;云锦的织造需要织造者手眼心合一,用心体会,用手表现。而同样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著名时装设计师劳伦斯·许则说:“每一件美丽的礼服后面都是我们的汗水和泪水。”  对于纪录片的态度,本片的导演李玉恰好与二位大师有异曲同工之妙,“纪录片的创作和云锦及时尚都是由从业者的热情所支撑的,需要注意每一个细节,在一针一线和每一个镜头里寻求卓越和
期刊
八月初的—次机会,我采访到了北京电视台纪实频道的纪录片导演邢川,刚从海南拍摄完纪录片回来的他皮肤被晒得黝黑,那个下午,笔者静静听这样一位已是而立之年的“少年人”,口述一段关于少年和追梦的故事。  邢川  北京电视台纪实频道新视听组编导、摄影。热爱影像,并致力于让更多的爱好者加入到影像表达的团体中来。  主要参与作品:  大型历史纪录片:《北京》  大型文献纪录片:《人民大会堂》  系列微纪录片:《
期刊
纪录片拍摄关系:“当你对他们敞开,他们也会对你敞开并对你信任。”  《爱不止息》的拍摄制作达三年时间,拍摄到的素材仅50个小时。因为对于导演艾格尼丝来说,整个过程中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并不仅仅在于影片的拍摄制作,而是与主角亲近起来,建立非常强劲的连结,让他们在镜头面前呈现最真实的自己。所以,很多时间艾格尼丝并不是在举着机器拍摄,而是倾听和对话。也因此,最终我们在影片中才得以看到老人们如此自然地过生活,
期刊
这部影片的最初版本叫《铁娘子和她的照相馆》,那是还在读大三的塔玛尔初识照相馆主人米里亚姆时拍摄的20分钟的短片。其后,随着塔玛尔与米里亚姆关系的日益亲厚,这个让无数人产生共鸣的纪录片才呈现在观众面前。  “是这个故事选择了我”  最初的作品完成后,塔玛尔又去照相馆看望米里亚姆,当她看到米里亚姆与她的孙子本相处时有趣的状态,她突然意识到真正的拍摄应该还没有开始。在取得二人同意后,她继续拍摄了四年才把
期刊
早在2011年,全球第一部使用手机拍摄的电影《橄榄》就已经在北美上映,导演胡曼·哈利利使用一台诺基亚N8手机配合庞大的转换附件在手机前端转接了35mm电影镜头完成全片拍摄。必须要承认的是,这项壮举为后人树立了榜样,手机视频再也不是的大众消遣工具和商家卖弄的噱头,追逐高像素、高分辨率的手机厂商也似乎看到了手机视频的广阔前景。从这以后,用手机拍摄视频变得一发不可收拾,甚至还成立了专门的手机视频电影节鼓
期刊
我的藏族朋友——才让  2010年8月在北外学习德语时,我有幸认识来自青海的藏族青年,才让。断续而深入的交流,得以建立彼此信任,我们成了知交。常常,我画饼充饥般描述着我的电影梦,他语重心长地讲诉他祖辈上广庞大家族的往事。  通过生活中长期的接触与交流,我渐渐了解个特殊族群的某些层面,并对他们的信仰、信念,他们对生活、宗教与神圣事物的态度、禀赋、内心深处的力量,产生了巨大好奇。  2012年春节期间
期刊
Q:现场主持人  A:各纪录片主创(由于材料为同声传译录音,无法准确判断由哪位导演讲述时,采用“A”代替。)  Q:国际纪录片制作现状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大家都比较关心如何卖出片子维持生活。在座的各位来自不同国家,背景广泛,从市场方面来讲比较多样:有些容易集资,有些则没有。作为电影工作者,在座既有已经制作了20部电影的达人也有刚出道的电影新人。  是什么使你觉得该关注点会最终发展为纪录片?对于当
期刊
关于电影《智取威虎山》的纪录片分为上下两部——《打虎上山》和《踏雪而行》,这两部可以独立来看,但是合在一起更完整。这两部纪录片在优酷首播仅一周时间,点击率达到一千多万次。我们要感谢朋友们的信任和支持,感谢大家对一部作品的诚意。长久以来,我们的关注点一直放在人身上,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电影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这两部纪录片是献给这个时代和那个时代的英雄,也让我们去思考,今天,我们该
期刊
纵观2014年的中国微电影创作,激情仍在,势头不减,创作尚处于上升通道之中。具体表现在:微电影作品数量剧增,网站投入大幅增长,各种评奖活动缤纷登场,掀起一轮又一轮的“吸睛”风暴。与此同时,微电影在风光无限的背后潜伏着重重危机:原创力疲态日显,精品力作寥寥无几;市场营销黯淡无光。  这是最好的年代,新技术带来了无限可能,且在不断制造新的可能、不断满足愿望的同时,自身也得到极大的发展;这也是最坏的年代
期刊
当我们讨论影视制作设备的“格式”时,究竟在讨论什么?比如标清时代的Betacam SP、DVCAM、DVCPRO,高清时代的HDCAM、DVCPRO HD、HDV、XDCAM FX……面对这些或熟悉或生疏的英文字母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  笔者估计大多数从业者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曾经使用过的某一格式的摄像机。比如提到上世纪90年代最风光的Betacam SP模拟标清格式,经历那个年代的摄像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