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玩具分享日”行为表现的研究

来源 :教育·综合视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niba34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源起
  纵观现在的幼儿教育,以课程游戏化为主导,游戏中的游戏材料又是游戏层次的判断标准,通俗地讲,游戏材料就是玩具。而现在的孩子总是拥有大量的玩具,但是却缺少了与同伴分享游戏的机会。我们熟知《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的故事。这个故事好似温润的土壤,它能将爱化成雨露,播撒在人们心田。培养幼儿学会与人分享的品质关乎到幼儿的一生幸福:分享是对同伴表达友好和试图亲近的一种方式,与他人分享可以使自己与同伴的关系更加友好和亲密,进而产生幸福感。
  中四班要举办“玩具分享会”活动,孩子们都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带到了幼儿园。可是一连几天,小寒都没有把玩具带到幼儿园。问起她时,她有时候说忘带了,有时候说家里没有玩具。我对这件事情记挂在心上,有点不解。于是利用宝贝的妈妈来接孩子时了解到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小寒是怕小朋友把她心爱的玩具弄坏了,才不肯把它们带到幼儿园。
  在后来进行的“分享会”上,我发现确实有些孩子都是抱着自己的玩具不撒手,甚至有的小朋友想玩别人的玩具,可是同伴不想给,而与同伴争抢起来。根据这一情况,我设计了一次中班社会活动“玩具交换玩”,目的是通过与同伴交换玩玩具,帮助幼儿感受共同游戏的快乐,从而体验到分享与互惠、轮流与交换所带来的意外收获。
  活动后我收获很多,进而也反思很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社會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是在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中积累实效而又具长远价值的社会性经验,并将其内化为自身良好的社会品质的。”因此我们的“玩具交换日”这个活动是在幼儿充分体验自己玩玩具的感受后尝试与同伴交往的初步阶段,即互惠的一种表现。交换又涉及因动机不同而产生的交换玩具目的的不同———因想玩而产生交换玩具的需要和因任务意识的出现而产生交换的需要从而寻求和利用交换两个内容。此次活动的落脚点为因想玩而产生交换玩具的需要这一内容上。在慢慢引导下,孩子们也能接受互相交换玩具并能友好沟通与交流,在本次活动中,笔者引导支持幼儿以亲身体验的方式主动学习,以自己内在需求:想多玩不同的玩具为依托,注重社会性经验的积累、内化,取得了一些进展,由孩子们在“分享日”里的不同行为表现,展开了此次研究,旨在分析幼儿的分享行为特点,为一线教师和家长朋友提供培养分享品质的可行性建议和意见。
  二、研究价值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戴蒙认为:玩具分享行为既是游戏活动,又是社会性活动,相互交换玩具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笔者通过阅读国内外研究文献得知,玩具分享行为对幼儿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促进幼儿之间的交往,使之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增强幼儿之间的情感。
  在教育教学期间,我班每周五定为“玩具分享日”。在这一天,幼儿可以从家中带来自己最珍贵的玩具,与班级中其他幼儿进行分享。在对幼儿园此项活动的日常观察中,笔者发现幼儿在这一天从入园开始就显得很开心、很兴奋,同伴之间的相处也比平时显得更加亲密友好,其乐融融。但是,在具体的玩具分享过程中,幼儿之间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
  为什么幼儿会如此喜欢玩具分享日?为什么幼儿在交换玩具时出现各种矛盾?为什么幼儿对分享玩具有不同的态度?由此,笔者决定选择中班幼儿的玩具分享行为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试图对以上问题作出部分解答。
  三、概念界定
  分享行为: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个人与他人共同享用某种资源。
  本研究中的分享行为特指玩具分享行为。它是指幼儿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地与同伴交换玩具,由此与同伴建立良好关系的一种行为。
  四、研究设计
  1.研究目标
  通过观察、追踪、分析中班幼儿在玩具分享中的行为表现,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2.研究内容
  在教育教学期间从中四班的40名幼儿里,在每周五上午的玩具分享时做观察、追踪,分析玩具分享行为,尝试提出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好方法。
  3.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非概率抽样”的方法,抽取了南京市X幼儿园中一班的40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在预备观察的两周中将研究现象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层,然后在不同层面进行目的性抽样,这样可以了解每一个同质层面内部的具体情况,在不同层面进行比较,达到对总体异质性的了解。
  4.研究方法
  自然观察法、访谈法。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40名幼儿的玩具分享行为进行观察和统计,可知中班幼儿玩具分享行为有四种比较典型的类型:愿意分享型、不愿意分享型、选择性分享型、攻击性分享型。各类玩具分享行为分析如下:
  1.愿意分享型
  愿意分享型幼儿通常会在其他幼儿有表示想玩,或者未表示想要玩却对该玩具表达浓厚兴趣时与其主动分享玩具。这类幼儿通常表现出乐观的处事态度、开朗的言语、和悦的言辞、有很强的利他主义倾向等性格特点。
  2.不愿意分享型
  不愿意分享型幼儿通常会拿着自己的玩具看着别人玩,其实很想加入同伴的游戏中,但是不敢开口。或者是很珍惜自己的玩具,不愿意将玩具交托给其他同伴。这类幼儿通常表现出感性高、情感偏含蓄、胆怯又羞涩、不够活泼、比较固执迟缓的性格特点。
  3.选择性分享型
  选择性分享型幼儿通常会在两种情况下与同伴分享玩具:第一,视玩具的喜爱程度而定。如果分享的玩具是自己特别喜欢的,可能不会分享出去,遇到自己不太喜欢的玩具,可能会将它借给小伙伴。第二,视对象而定。如果是亲密的小伙伴,幼儿会将自己的玩具慷慨地分享出去,如果是普通的小伙伴或者是异性小伙伴可能不会将玩具借出。这类幼儿通常表现出细致、谨慎、多思多想的性格特点。
  4.攻击性分享型   攻击性分享型幼儿在幼儿群体中比较少见,其行为表现也较为极端。这类幼儿通常表现出易兴奋、易怒而难以抑制,有很强的利己主义倾向等性格特点。
  依据上述分类方式,对南京市X幼儿园中一班幼儿进行了观察和调查,结果显示如下:
  由表1可知:在中四班中,有60%的幼儿愿意与人主动分享玩具,25%的幼儿不愿意与人分享玩具,约10%的幼儿属于选择性分享型,仅有5%的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
  5.中班玩具分享行为原因分析
  中班幼儿的认知情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作为幼儿园里班的哥哥姐姐、大班的弟弟妹妹,有了更多的人际交往机会,这样就有了更多与他人相处的经验,对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及情绪情感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会表现出更多的分享行为。
  (1)家庭对幼儿分享行为的态度
  家庭作为人的社会化最初场所,家庭不侧重幼儿的分享教育,让儿童没有意识到分享的重要性。因为大多数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四二一”的家庭结构,成人过多的溺爱和呵护使得幼儿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与他人进行分享。
  (2)幼儿园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幼儿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感知事物的,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干扰,表现出来的分享行为不稳定。在老师面前有些幼儿是愿意与他人交换玩具,但是当老师离开之后,他就会抢回自己的玩具,可以说是一个虚假的与同伴互动分享的行为,这类幼儿还是难以克服自我中心意识。
  六、结论及建议
  现在大多数幼儿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不常与其他人分享,体验不到与同伴之间分享的乐趣。皮亚杰曾指出:“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体的同伴冲突是儿童发展视角转换能力的必要条件,是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前提。”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应该多给幼儿机会去创造自由的沟通、交往的条件,鼓励幼儿积极地参加集体活动,启发他们之间的互相交流、相互磋商与协调。
  1.发挥榜样的作用
  让老师和同伴成为模仿者,老师和同伴的日常行为、言谈举止和情感态度随时都能影响幼儿的发展,所以老师要做有心人,平时要善于抓住一切有效的教育契机,对幼儿做好示范,引导同伴间向好的行为学习,当孩子们出现分享行为时要及时有力地鼓励和表扬,让孩子们慢慢养成善于观察这些示范行为,并以模仿为荣时,他们往往就会出现很多亲社会行为。
  2.设立“一分钟分享”或“分享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有意地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一些比较有意义的事讲给幼儿听,让幼儿一起体会其中的快乐、忧伤,从而使幼儿在得当的环境氛围下获得情感的分享。渐渐地,幼儿就会把关于自己的开心的事、难过的事主动地讲给其他幼儿听,让大家一起去感受该幼儿当时的情绪情感。教师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读一些有关分享的绘本,让幼儿在聆听绘本的同时理解分享的乐趣。
  3.举办“生日分享会”
  现在幼儿在幼儿园里过生日已经是个很常见的现象,家长会给幼儿买各种各样的小礼物带到幼儿园让其与幼儿分享。这一刻,共同去分享礼物,体会着过生日幼儿快乐的心情以及体验因為分享而带来的乐趣,让幼儿产生“以后等我过生日的时候,也要将我的快乐和礼物分享给其他小朋友”的意识。
  由于本次研究采用非概率抽样法,对我班幼儿进行追踪观察,玩具分享的研究也是在固定时间段里进行的,但是我们知道幼儿的行为是受环境相互影响的,包括家长的行为榜样、兄弟姐妹的分享行为等,不同研究结果的幼儿家庭的影响是否起到不同的作用,这里不作为研究影响因素考虑。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微课、电子书包等逐渐改变了现今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内容都能在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上学习到。体育教师如若还在一味地进行传统教学,课堂上势必会出现学生“炒冷饭”的现象。这是由于学生对课堂上练习目标不明确以及体育教师课堂教学手段单一所造成的。作为一线体育教师,应适应社会发展形势,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对所任教班级学生建立学生体育数据档案,定期总结和评价近期学生体育发
湖南省浏阳市金石完全小学以“立德树人、习字做人”为理念,打造书法特色学校,坚持“上足上好每周一节软笔、硬笔写字课”“每天午练20分”,每周进行“书法大课间”等书法特色课堂;学校全体学生都能寫出一手漂亮的中国字。图为2019年12月10日,学校在操场举行“书法大课间”课堂活动。
教育的本质在于教化,开启孩子的懵懂之心,教授孩子以各种技能。开启心智的最佳时间在幼儿阶段,其维护、成长阶段在少年时期。对孩子品质影响最大的是家庭教育——它是培养孩子性格、品质的摇篮。家庭教育如同培育种子,学校教育则是给种子提供相应的营养。家庭教育是孩子秉性的基础,是教育最开始的地方。前不久,笔者针对深圳市大鹏新區南澳中心小学周边社区家庭,对学生习惯的培养进行了调查。  现状与调查  通过研究分析学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选编文言文,引导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随着年级升高,文言文数量、篇幅逐步增加,所选内容多为学生熟悉的故事、寓言、神话等。《囊萤夜读》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2课《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一篇课文,文章选自《晋书·车胤传》,讲述了车胤自幼聪颖好学,因家境贫寒,无油点灯,夏夜就捕捉萤火虫,放在袋中,用以照明,自此学识与日俱增的故事。单元人文主题是具有伟大品格的人物。单元语文要素
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加速在中国“布局”,连续成立多个教育类中心:2017年11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会通过决议,在中国上海设立“教师教育中心”;2018年4月16日,聯合国教科文组织联系学校国际中心落户海南;之前,在深圳连续设立了多个教育类合作中心。这些合作往往受到地方政府的欢迎,让这些城市拥有了更多“教育国际化”特征。  上海:为世界培训教师  2017年11月5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凸显综合性和实践性,对于学生知识技能等层面的要求逐步严格。教师应对信息技术教学高度重视,了解与加大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以学生为中心整理信息技术教学流程和教学环节,不断对于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反思,争取获取最大化的教学效益。本文主要以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探讨为重点进行阐述,分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然后从小组合作学习、案例教学与情
六部门:生态文明教育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生态环境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六部门日前发布《“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旨在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理念,推动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自2018年起,“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在全国范围已部署开展三年,倡导社会各界选择简约
暑假期间,湖南省嘉禾县26个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及15个乡村少年宫开办各种公益培训班,让留守学生学习舞蹈、声乐、书画、刺绣、篮球等才艺,丰富留守儿童暑假生活。图为嘉禾县广发镇红鹰社区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教师辅导学生练习舞蹈。  研学实践走进海关  7月13日,大连海关与大连市五四路小学共同开展国门生物安全和旅行健康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此次活动,大连海关以国门生物安全和旅行健康为主题,实践教育内容与小学课堂中
作者:宋乃庆 陈婷 张辉荣  出版:科学出版社  义务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重中之重,具有基础之基础的战略地位,关系到千千万万人的切身利益。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本书在《中国义务教育发展报告》《义务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等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点面结合,尤其注重史料、数据、典型经验案例等支撑,回眸了改
民间故事是口耳相传的文学作品,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民间故事为主题,安排了《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等课文,“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更是引导学生与民间故事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以教材为契机,笔者引导学生开展以民间故事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在小学民间故事课程开发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笔者认为,引导学生以“民间故事”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以班级自编民间故事集为依托,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