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的政治课堂何时能够做到像刘谦的魔术一样吸引学生的眼球呢?我不由得扪心自问:拿什么吸引你,我的学生!我们该用怎样的课堂来深深吸引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不忍离去的课堂中享受学习的喜悦和满足,成为他们一生的经典回忆。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吸引眼球;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4-030-1
一、导入精心构思,巧设情境
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当然,他说的是如何写好一篇文章的开头,不过,这句话对政治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导入同样适用。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一环。富有艺术性的新课导入,犹如说书中的开讲,虽寥寥数语,但掷地有声、先声夺人。如在讲《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时,上来我引用了笑话《少了两千克》:妻子站在秤上高兴地对丈夫说:“亲爱的,快来看,我体重少了两千克。”“亲爱的,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化妆。”显然,这则笑话中,妻子化妆前后的体重是不一样的,它辛辣地讽刺了妻子平时化妆涂抹的脂粉实在是太多了。学了本课,我们就不会再像这位妻子闹笑话了,大家有兴趣和我一起探究本课吗?自然就过渡到新课。
二、氛围和谐民主,体验成功
北大的校训“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政治课堂应该是包容性的课堂,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应该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到言论自由,体验成功。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所以,我们说,给学生一个平台,他们就能展翅高飞。我在每周的教学中,特意安排了一节由学生主导的“时事讲坛”的课,起这个名字是受到了“百家讲坛”的启发,让学生就自己关心的国际国内大事,简述来龙去脉,发表自己的观点,阐明理由。其间同学也参与其中发表不同的见解,进行辩论。每月做一次评价与考核,让全体学生评出“我最喜爱的青春演讲家”,并颁发证书和奖品,以资鼓励。活动培养了学生自信、口才、辩证思维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的主人,体验成功的快乐,乐在其中。
三、环节张弛相济,动静相映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张”,就是教与学都处于紧张、亢奋的思维状态。“弛”,就是教学进入宽松、平和的思维态势。“动”,是指教师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形成一种“闹腾”的教学境界。“静”,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之需要,有意安排短时间的宁静状态,以便让学生思考问题。无论是“张弛”,还是“动静”,都要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做到张中有弛,弛中有张,张弛相济,相得益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静而不呆、动而不乱。我们有意识、有计划地给学生提供一些展示自己的机会,多搞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各种活动,比如演讲、辩论赛、课本剧汇演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在活动准备阶段,要求学生精心准备、静心思考。政治教材中有很多让学生发挥的素材,如“就业是民生之本”内容可以安排学生表演小品“找工作”,“人民代表大会”内容可以安排学生召开新闻发布会等。
四、语言生动活泼,幽默诙谐
语言的幽默诙谐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愉悦地学习。夸美纽斯曾形象地指出:“一个能够动听地、清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该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田,把知识一道带进去。”有时可像小溪流水式地娓娓而道;有时犹如火山爆发般地慷慨陈词。总之,教学语言应该是富有活力和动感的。常有学生在多年以后,还会模仿某位教师绘声绘色地来上一段当年的教学片断。例如,在哲学中,讲到“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时,我并没有给学生讲什么道理,而是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神学者,到处宣扬上帝是万能的。有一个智者问他:“上帝能不能造出一块连他自己都不能举起的石头?”神学者说:“上帝是万能的,他当然能造出来!”智者说:“这块石头连上帝都不能举起,你怎么能说上帝是万能的呢?”神学者一听,连忙说:“如果这样的话,那这样的石头上帝不能造出来。”智者说:“如果上帝连一块石头都不能造出来,你怎么还说上帝是万能的呢?”学生听了这个故事都不禁哈哈大笑,在笑声中他们就认识到了有神论的荒谬性,坚定了无神论的信念。
五、收官设置悬念,留下念想
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说书时,每当故事情节发展到紧张激烈的时候或矛盾冲突到剑拨弩张的关键时刻,突然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吊你的胃口,逼着你非继续听下去不可。这种方法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里常用,称之为“悬念”设置。同样,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也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激发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下课之前,我出其不意地提出:“什么是人?”学生听后,哄堂大笑。待到笑声一停,我说:“确实,这个问题似乎太简单了!然而,你们可曾知道,越是司空见惯的简单问题,往往越是值得研究的问题。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这个问题简单吧,牛顿正是从它的研究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时间是什么?这个问题简单吧,爱因斯坦通过对它的潜心研究、探索,才发表了相对论。他们都成为了划时代的伟人。你们认为‘什么是人?’这个问题太简单,实际上许多人都不明白这一问题,不知道人与物的根本区别。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下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学生听后,又是哄堂大笑,但我能感觉学生对下堂课充满了期待。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这不如乐之者”。美国教育部门目前进行了一项大胆尝试:为了吸引集中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所有男女教师均要求性感装束,让学生们大饱眼福之际,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诚然我们不可能像美国课堂一样要求,但我们政治课应该是充满灵性的,课堂也应该成为师生智慧碰撞、共娱共乐的舞台。面对学生的审美疲劳,政治教师应该打造声、色、味俱全的现代化课堂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最后用一句话与同行共勉:“我们存在着,我们努力着,我们相互搀扶着。”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吸引眼球;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4-030-1
一、导入精心构思,巧设情境
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当然,他说的是如何写好一篇文章的开头,不过,这句话对政治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导入同样适用。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一环。富有艺术性的新课导入,犹如说书中的开讲,虽寥寥数语,但掷地有声、先声夺人。如在讲《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时,上来我引用了笑话《少了两千克》:妻子站在秤上高兴地对丈夫说:“亲爱的,快来看,我体重少了两千克。”“亲爱的,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化妆。”显然,这则笑话中,妻子化妆前后的体重是不一样的,它辛辣地讽刺了妻子平时化妆涂抹的脂粉实在是太多了。学了本课,我们就不会再像这位妻子闹笑话了,大家有兴趣和我一起探究本课吗?自然就过渡到新课。
二、氛围和谐民主,体验成功
北大的校训“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政治课堂应该是包容性的课堂,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应该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到言论自由,体验成功。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所以,我们说,给学生一个平台,他们就能展翅高飞。我在每周的教学中,特意安排了一节由学生主导的“时事讲坛”的课,起这个名字是受到了“百家讲坛”的启发,让学生就自己关心的国际国内大事,简述来龙去脉,发表自己的观点,阐明理由。其间同学也参与其中发表不同的见解,进行辩论。每月做一次评价与考核,让全体学生评出“我最喜爱的青春演讲家”,并颁发证书和奖品,以资鼓励。活动培养了学生自信、口才、辩证思维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的主人,体验成功的快乐,乐在其中。
三、环节张弛相济,动静相映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张”,就是教与学都处于紧张、亢奋的思维状态。“弛”,就是教学进入宽松、平和的思维态势。“动”,是指教师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形成一种“闹腾”的教学境界。“静”,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之需要,有意安排短时间的宁静状态,以便让学生思考问题。无论是“张弛”,还是“动静”,都要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做到张中有弛,弛中有张,张弛相济,相得益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静而不呆、动而不乱。我们有意识、有计划地给学生提供一些展示自己的机会,多搞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各种活动,比如演讲、辩论赛、课本剧汇演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在活动准备阶段,要求学生精心准备、静心思考。政治教材中有很多让学生发挥的素材,如“就业是民生之本”内容可以安排学生表演小品“找工作”,“人民代表大会”内容可以安排学生召开新闻发布会等。
四、语言生动活泼,幽默诙谐
语言的幽默诙谐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愉悦地学习。夸美纽斯曾形象地指出:“一个能够动听地、清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该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田,把知识一道带进去。”有时可像小溪流水式地娓娓而道;有时犹如火山爆发般地慷慨陈词。总之,教学语言应该是富有活力和动感的。常有学生在多年以后,还会模仿某位教师绘声绘色地来上一段当年的教学片断。例如,在哲学中,讲到“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时,我并没有给学生讲什么道理,而是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神学者,到处宣扬上帝是万能的。有一个智者问他:“上帝能不能造出一块连他自己都不能举起的石头?”神学者说:“上帝是万能的,他当然能造出来!”智者说:“这块石头连上帝都不能举起,你怎么能说上帝是万能的呢?”神学者一听,连忙说:“如果这样的话,那这样的石头上帝不能造出来。”智者说:“如果上帝连一块石头都不能造出来,你怎么还说上帝是万能的呢?”学生听了这个故事都不禁哈哈大笑,在笑声中他们就认识到了有神论的荒谬性,坚定了无神论的信念。
五、收官设置悬念,留下念想
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说书时,每当故事情节发展到紧张激烈的时候或矛盾冲突到剑拨弩张的关键时刻,突然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吊你的胃口,逼着你非继续听下去不可。这种方法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里常用,称之为“悬念”设置。同样,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也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激发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下课之前,我出其不意地提出:“什么是人?”学生听后,哄堂大笑。待到笑声一停,我说:“确实,这个问题似乎太简单了!然而,你们可曾知道,越是司空见惯的简单问题,往往越是值得研究的问题。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这个问题简单吧,牛顿正是从它的研究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时间是什么?这个问题简单吧,爱因斯坦通过对它的潜心研究、探索,才发表了相对论。他们都成为了划时代的伟人。你们认为‘什么是人?’这个问题太简单,实际上许多人都不明白这一问题,不知道人与物的根本区别。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下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学生听后,又是哄堂大笑,但我能感觉学生对下堂课充满了期待。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这不如乐之者”。美国教育部门目前进行了一项大胆尝试:为了吸引集中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所有男女教师均要求性感装束,让学生们大饱眼福之际,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诚然我们不可能像美国课堂一样要求,但我们政治课应该是充满灵性的,课堂也应该成为师生智慧碰撞、共娱共乐的舞台。面对学生的审美疲劳,政治教师应该打造声、色、味俱全的现代化课堂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最后用一句话与同行共勉:“我们存在着,我们努力着,我们相互搀扶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