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致远终于闭嘴了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le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公司的精神领袖,一家公司的创始人离职通常都不是什么好消息。但当雅虎的联合创始人、时任雅虎董事的杨致远宣布于1月17日辞去在雅虎的一切职务时,雅虎的股价当天就上涨了超过3%。
  “在雅虎的时光从始至终都令人激动和深具价值,但是是时候离开雅虎去寻找其他兴趣了。”在给雅虎董事会主席罗伊•博斯托克(Roy Bostock)的辞职信中,杨致远写道。此时距离雅虎新CEO斯考特•汤普森上任仅仅过去了一周,市场上正充斥着雅虎出售阿里巴巴股权和软银股权等亚洲资产的传闻,而且,雅虎被收购的可能性也一直未被排除。
  无论是在资本层面,还是在业务层面,杨致远都被投资者认为是雅虎做出改变的障碍。他与阿里巴巴和软银的关系太复杂了,他的存在使雅虎对亚洲资产的处理难以排除感情因素,而且,他对雅虎的感情又如此之深。投资者们已经受够他了,正是他的犹豫,使得雅虎错过了许多重大机会,也使得现在的雅虎难以推行大的变革。在杨离去后,数名董事也将离职,这被认为是雅虎进行重大重组的机会。
  雅虎董事会被认为是高科技行业最不团结的董事会,目前一部分人支持私有化,而一部分想保持现状,以及出售亚洲资产获得回报。离职前杨致远依然对董事会颇有影响力,甚至有投资者称那是“杨致远的董事会。
  雅虎的投资人埃里克•杰克森称,杨致远之所以离职,是因为想阻止雅虎投资者之一、对冲基金经理DanielLoeb发起代理权之争,使员工以及斯考特•汤普森更轻松一些。
  所有这一切,都让杨致远的离去显得分外落寞,人们似乎忘了,作为划时代的互联网创业者,他理应收获属于他的鲜花和掌声。
  他和David Filo于1994年创立的雅虎曾飞速成长,并一度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在上市头10年间营业额增长了260倍,从2000多万美元变成60多亿美元,这让辍学创业的他一度是互联网时代最耀眼的传奇英雄。
  17年前,26岁的杨致远正好站在了一场大势的前端。1994年时,网景公司才刚刚成立,当时在斯坦福大学电机工程系读博士的杨致远和David Filo因为自己上网时觉得输入网址和查找信息不方便,做了个分类整理和查询网站的网站。
  但雅虎和杨致远的迅速崛起并非仅仅因为早早赶上了大潮。美国在线的前身1980年代末已经存在,当时,提供类似服务的还有Excite等几家网站,但它们从成立起就直奔着挣钱而去,依靠发展付费拨号上网用户盈利,而在雅虎,无论是收录网址、搜索还是拨号上网,通通免费。
  而杨致远和雅虎影响最为深远的成就,在于找到了免费下的挣钱办法:卖广告。免费和开放成为互联网行业的游戏规则,“流量/广告”则成为了互联网行业历史最为悠久和主流的商业模式。此前互联网虽已存在10年,但免费内容极少,访问互联网数据库的费用惊人,而雅虎的成功使得互联网上的免费内容以及互联网用户都得以急速扩张。
  雅虎成为了那个时代用户们使用互联网的入口,它于1996年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定价13美元,当天收盘价为33美元。这距离它正式成立仅一年时间。
  雅虎原本的收入来自展示广告,在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时,雅虎聘请了原华纳兄弟电影公司的联席CEO Terry Semel出任新CEO,Semel发现搜索竞价排名的盈利能力巨大,花掉十几亿美元收购了绝大多数搜索引擎。依靠搜索广告的收入,雅虎的业绩在2004到2005年间达到巅峰。
  但问题在于,雅虎在搜索技术上并非业界领袖。在2003年收购搜索引擎公司Inktomi之前,雅虎从未做过搜索引擎。虽然之后Semel试图把雅虎重塑为技术公司,但却难以与新崛起的谷歌匹敌。到2006年时,谷歌的营业额和利润均超过雅虎。
  雅虎的业绩不再能达到华尔街的预期,2007年6月,在开掉Semel后,杨致远在希冀中出任雅虎CEO。杨致远熟知互联网,从他再度出任CEO前后几笔投资来看,他的商业判断力也不错—在杨致远的主导下,雅虎与软银合资成立了日本雅虎;2006年时,花10亿美元和雅虎中国换得了阿里巴巴40%的股份。
  杨致远也对自己充满信心:“现在这个时刻,雅虎正需要一个真正了解公司与客户的领袖,而我认为自己正是这样的人,我认为自己是带领雅虎走过动荡时期的最佳人选。”
  但是在2008年对微软收购邀请的拒绝成为了杨致远最被诟病的败笔。彼时微软最高出价为475亿美元,但杨致远以微软的出价“严重低估”了雅虎的价值而拒绝了。而对于雅虎的股东来说,雅虎自己要再增长很难,微软的收购从财务回报上来看是很好的买卖,当时雅虎最大的股东莱格-梅森基金公司选择的就是坚决出售。
  杨致远的举动被股东认为是不顾股东利益,因为个人感情不愿出售,以及过度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在这次并购中大量买入雅虎股票、原本等待卖出但结果变成股东的基金公司对杨致远等人极其愤怒。
  杨致远当时的备选方案是用谷歌的广告系统替代自己的,以减少工程师和成本,即可提升利润。2008年6月,谷歌也与雅虎签署了搜索广告合作协议,但是碍于反垄断指控,这一合作最终破产。
  出任CEO后,杨致远也未能迅速找到雅虎的新方向。虽然杨致远看到了Web2.0的前景,但他为人谦和宽厚,不够铁腕,按曾任雅虎中国总裁的周鸿祎的说法是“谦谦君子的性格里有优柔寡断的一面”,也缺乏管理经验,没有坚决进行公司重组,让雅虎走Web2.0的路。
  在谷歌终止与雅虎的广告合作后第三天,在投资者的愤怒中,杨致远辞任CEO职务。
  2011年9月,接任杨致远任CEO的卡罗尔•巴茨被开掉。10月,杨致远开始找私募股权公司收购雅虎股份,以进行私有化退市,带领雅虎重整旗鼓。当时,杨致远手里的雅虎股权仅为3.9%。但这让诸多机构股东相当不满,认为杨只关心雅虎的影响力,而非股东回报。这被认为引发了股东们让杨致远离任的意愿。
  此时,杨致远已经不再被视为对雅虎有价值的人物,相反,他的离职使得雅虎更可能通过出售获利,雅虎无疑将成为一个更注重股东回报的公司。
  杨致远离职次日,《华尔街日报》即援引消息人士说法称,雅虎在与阿里巴巴集团以及软银的谈判中获得进展,雅虎将向后者出售部分资产,交易所涉及金额约为170亿美元,此交易有望于2月中旬达成。
  无论是何结果,杨致远都只能默默观望了。“杨致远是一位梦想家及先驱者,在为雅虎服务期间,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能与杨致远共同工作是我的荣幸,他独特的战略洞察力是无价的。”对于这位黯然退场的一代互联网创业英雄,罗伊•博斯托克评价说。
  
  雅虎业务变革史
  1994年杨致远和David Filo创办雅虎,开创“流量/广告”的互联网商业模式。
  1995年4月雅虎上市,市值达5亿美元,而雅虎当年营业额不过130万美元,亏损63万美元。但第二年雅虎即扭亏为盈,成为当时少数能盈利的互联网公司。
  2001年9月互联网泡沫破灭,雅虎股价大跌。Terry Semel出任雅虎CEO,试图将雅虎变为传媒帝国。
  2002年8月雅虎试图以30亿美元收购谷歌被拒,随后收购了Inktomi和Overture两家公司的搜索引擎,开始其搜索广告业务。
  2005年8月雅虎投资向阿里巴巴投资10亿美元,同时阿里巴巴全面收购雅虎中国,成为阿里巴巴旗下网站。这被认为是杨致远做出的最明智的决定。
  2006年12月雅虎进行全球架构重组,将公司分为“网络媒体”及“广告和出版”两个业务部门。
  2007年5月雅虎启动Panama广告系统,此举主要针对谷歌Adsense广告系统。尽管广告点击率两周内增长10%,但仍难以挽回大局。
  2008年2月微软向雅虎发出收购邀请,出价446亿美元,但被雅虎拒绝。
  2008年6月雅虎与谷歌签订搜索广告协议,杨致远想用谷歌的广告系统替代自己的,以减少工程师和成本。但是碍于垄断指控,合作最终破产。
  2009年1月卡罗尔•巴茨被任命为雅虎新CEO,她把雅虎核心业务定位于主页、电邮、雅虎通、移动业务以及媒体体验。其中移动业务更是被定位为重点业务,所有产品团队都应在产品中融入移动创新。
  2009年7月微软和雅虎在搜索业务上达成合作,雅虎放弃自己的搜索技术,采用微软Bing搜索引擎。雅虎负责广告销售业务,微软将获得雅虎的数据流量。
  2012年1月5日雅虎任命PayPal前总裁斯考特•汤普森为公司新任CEO。汤普森希望能够利用雅虎在用户和广告主需求方面的数据优势,进行服务创新。
其他文献
类似于“削减成本”“利润提升”这些股东、投资者们最爱听的话,未必就一定是经营者的目标。但在很多时候,这又是企业经营者所避免不了的一个任务。当企业受制于资本市场,不管它是为了股价背后的权益,为了进一步融资,或者仅仅是成就感,都有可能让企业经营失去判断力和方向。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合并之后,债务巨大、公司文化多元,而投资者对新老媒体的融合期望甚高,当时的CEO理查德帕森斯曾经拿“夸特马”(Quarter
期刊
俞修超现在是强生(中国)有限公司市场部的助理品牌经理,负责露得清旗下美白防晒产品线的品牌营销工作,这也是她在强生的第三年。  在俞修超看来,市场部的工作概括起来就是“把产品的信息在对的时间传递给对的人,让他们最终来买我们的产品。”在快消企业,市场部尤为关键,一款产品所涉及的营销和推广,包括和公关公司的合作,和广告部门的沟通,广告片拍什么内容,投放在什么地方,配合新产品做什么线下推广活动等都由市场部
期刊
保罗·艾伦通过他的自传《Idea Man》成功地向比尔·盖茨发起了一次进攻。  当然他的本意可能并非如此。明智的做法是,不要去开罪一个拥有巨额财富、并且因为正在投身慈善事业而颇受赞誉的巨头。或许他只是想讲讲自己作为微软联合创始人的经历,而媒体在传播时夸大了比尔·盖茨对他的抱怨的反应。他在自传中抱怨了比尔·盖茨的苛刻与精明,在多年之后向公众表达了他认为自己在微软的股权分配上受到了多么不公正的待遇。这
期刊
尔冬升,香港全能型电影人,年轻时外型俊朗,为邵氏电影公司武侠小生。后转型为编剧及导演,曾两度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及最佳编剧,并监制过十余部电影。代表作有《新不了情》、《旺角黑夜》、《烈火战车》等,最新作品为《大魔术师》。    你的家族里有二十多人从事与电影相关的工作,电影给你最早的感觉是怎样的?  跟在工厂是一样的,因为当年香港那个电影圈很苦的,与其它的工厂没什么区别,都是为了谋生,很辛苦
期刊
所有的人都在等他。  此刻正是一年中的最好时光,4月江南的空气温暖而湿润。人们三三两两坐在杭州郊外一处度假酒店的露天咖啡厅内,相互交谈。咖啡厅的下方是游泳池和草坪。三只孔雀正在草坪上悠闲地散步,直到一只藏獒与一只萨摩犬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宁静,连咖啡厅的人也纷纷站起来去看这两只大 狗。  不远处是一片浓郁的绿植。参天的古树之后,隐藏着几幢别墅。从下午两点开始陆陆续续来到这个郊区度假酒店的人,大都是在等
期刊
假如微软声称要推出一款免费的Office软件,那多半是个愚人节笑话,但这种事苹果公司最近却真的做了。  上个月苹果推出了一款免费的写作排版软件iBooks Author,其功能几乎是苹果办公套件iWork中Pags(类似Word)和Keynote(类似PowerPoint)的结合体。要知道Mac版本iWork套件售价648元人民币,而移动版本的Pages售价68元人民币。  当然,苹果公司并没有昏
期刊
1月18日,互联网业愤怒了。  谷歌用黑色遮住了它美国网站的Logo,页面下方有一行字:“告诉国会,请不要审查互联网。”维基百科关站一天,主页替换成了黑色页面,上书一行字:“想象一个没有免费知识的世界。”《连线》杂志和Wordpress的网站也用黑框掩盖了差不多整个页面。声援它们的还有微软、雅虎、Facebook……无数知名或不知名的互联网及信息产业公司,甚至普通用户都参与到抗议行列。到底发生了什
期刊
有时你会需要一个彻头彻尾的门外汉,来为你指点迷津,这听上去怪不可思议的。  在文章开头我想讲个故事,作为自我介绍的开场白,也好让大家了解我开设这个专栏的初衷。  几年前,我曾受邀出席在英国国会大厦举办的早餐宴会。一眼望去,周围尽是些能人贤士:有屡获大奖的建筑师、成名的作家、著名的记者,当然还包括我。我当时和一群下议院议员同坐一桌,话题自然离不开英国的重大政治辩论。然后,有人让我们一一起身作自我介绍
期刊
派遣制现在已经越来越常见了。顾名思义,你是由你的合同签约方把你派遣到某个公司去工作。但现实中更普遍的情况往往是,派遣员工其实是先向某公司求职,然后被告知该公司采取派遣制,你的合同及人事关系都将挂靠在第三方。  简单说,派遣就是通过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签约,在各大公司内工作,合同期至少为两年—工作在这里,合同和人事关系都在别处。  有不少人对派遣制存在误解,把它跟技术含量低的非核心业务工种联系在一起。但
期刊
过去几十年,汽车材料方面一直存在一种矛盾:材料和制造技术的发展使汽车自重进一步减轻,让汽车更具有燃油经济性,而人们对于车身安全性和适应性的要求又需要增加自重,以宝马为例,在1966年到1988年这段时间里,其产品自重平均增加了270千克。  但在那之后的近20年里,全球乘用车的平均自重依然减轻了20%至26%。汽车的一般部件重量每减轻1%,可节油1%。在这20年里,飙升的油价不断刺激着汽车制造商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