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粉世家》看张恨水对中国传统小说的继承与改造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tt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张恨水的小说既有大量中国传统小说的成分,又吸收了许多新鲜元素,从而转化成一种现代化的章回体小说模式。作为张恨水的代表作之一,《金粉世家》在传统的现代化上表现突出。本文从张恨水的创作与家庭背景以及《金粉世家》中的叙事、人物塑造以及精神内涵入手,探究张恨水对中国传统小说的继承与改造。
  【关键词】:《金粉世家》;张恨水;传统小说;继承;改造
  《金粉世家》是张恨水的早期代表作之一,也被一些人看作是“民国的《红楼梦》”。从这种比较中不难看出《金粉世家》以及张恨水对于中国传统小说的创作与内涵的继承与把握,然而这种继承并非拘泥于传统,而是在传统经验基础上的改造与创新,从而开启并发展了中国章回体小说的现代化道路。
  一.处于新时代的“旧”文人
  当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席卷整个中国时,张恨水是处于冷眼旁观的。毫无疑问,在这场文化运动的发展过程中,张恨水是受到很深的影响的。他的白话语言的运用以及对西方小说的艺术上的吸收与借鉴,都体现在他的《金粉世家》等小说的创作中,甚至一些运用都是不自觉的。然而在作家的创作的基本方法、创作观以及道德观上,都是坚守传统的。这与张恨水在艺术的选择上以及个人的生活背景都息息相关。
  在《金粉世家》当中,婚姻爱情是突出的线索与主要内容,“才子佳人”是全书表现的重中之重,而这与张恨水本身的生活经历,特别是婚姻的选择密不可分。张恨水在母亲的命令下被迫娶了乡下姑娘徐文淑,但是无爱的婚姻让张恨水感到极其痛苦,身为“才子”的张恨水无法与精神平庸的妻子交流,只能选择逃避,让徐文淑一人独守空房直至1958年去世。于是,自身没有得到满足的爱情痛苦,对旧式包办婚姻的厌恶,投射到了《金粉世家》当中。在作品中,我们看到冷清秋被设定成才女的形象,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实中的徐文淑的遗憾。而除了金燕西与冷清秋是自由恋爱之外,鹏举与佩芳、鹏荪和慧厂、鹏振和玉芬都是包办婚姻的产物,他们的生活也在大小矛盾之中各有各的不幸:婚姻、财产、生活趣味等等,大小矛盾在老头子去世后集中爆发出了。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让张恨水将“才子佳人”的传统模式在自己的新小说中继续占据主力位置,使自己的小说从模式上与主题上呈现出传统的样式。
  二.传统叙事的现代化改造
  张恨水对章回小说则有过如下评价:“章回小说有其缺点存在,但这些缺点,不是无可救药的; 而新派小说,虽一切前进,而文法上的组织,非习惯读中国书,说中国话的普通民众所能接受……我们没有理由遗弃这一班人,也无法把西洋文法组织的文字,硬灌入这一批人的脑袋。窃不自量,我愿为这班人工作。”[1]这种对章回小说的创作观的应用,在《金粉世家》中有着集中的体现。在章回的明目上,《金粉世家》虽不及《春明外史》的精雕细琢,但也煞费作者苦心。章回名目字数均相同,大部分都是对偶句,如第七十七回“百药已无灵中西杂进,一暝终不视老幼同哀”,在格律上工整的同时,点名了这一回金銓去世的主要内容,使回目既是格律美,又是点睛之笔,提纲挈领。这也充分符合传统章回小说对于名目的使用与构想。
  《金粉世家》不仅保留了楔子和尾声这一章回体小说模式,而且运用了古代白话小说中的接受者召唤形式,依旧将受述者称为“看官”,但小说在一些叙述上回避了第三人称叙述,在叙事角度上进行了多元化处理。在楔子中,出现了“我”这一第一人称叙述者,借“我”的视角来审视主人公的命运,然后以一种倒叙的方式展开叙述。这里的“我”很大程度上影射着作者本身,“我”在文中是一个新闻工作者,这与作者自身的职业不谋而合;序中提到了“人生宇宙间,岂非一玄妙不可捉摸之悲剧乎?”[2]之词,其“不可捉摸”正是《金粉世家》中所要重点表现的,一时欢喜,一时富贵,转瞬即逝的美好生活,都是命运的无常在操纵。这种叙事方式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拓展了社会文化的广度与深度,从而打破了过去传统说书人的“你说我听”的疏离感,在保持一定距离的基础上更好地将读者带入叙述中。
  作者并未局限于全知全能的视角,在叙事视点上交给笔下的人物。比如在开场时借助小怜的眼光来观察整个金府,目睹着金府的由盛转衰,并参与到情节的推动与发展中。通过金母与小怜的诉说来体现金府的树倒猢狲散的悲哀,并通过小憐的幸福生活来对比金家四对夫妇的不幸,对情节结构起了重要的连接作用。当金府最终垮台的之后,小怜也就完成了她的叙述任务。这既是对像《红楼梦》这样的传统小说借鉴的同时,也加入了西方现代小说的元素,对叙述角度进行了进一步发展,使叙述更加灵活,更符合读者的阅读心理,让人觉得故事真实可信,也更能打动读者。
  通过叙述角度的变化,用楔子和尾声使结构完整,变成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这符合传统章回小说的基本结构框架,但是内部结构中,《金粉世家》又呈现出一种“半开放”的结构格局。冷清秋的命运在楔子与尾声中都交待的很清楚,最终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而关于金燕西、白秀珠以及其他金家的众多人等,却并未给出一个明确的交待。金燕西的出走可看做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模仿,却不再是一种反抗,而是一种落魄。这就给了读者以充分的想象与猜测,从而留下了新的艺术想象空间。
  三.人物塑造继承与发展
  《金粉世家》的人物纷繁复杂,以金府为中心,形象各异。从总体上来看,人物的类型化是其主要的人物塑造方法,大量的扁平人物构成了张恨水在《金粉世家》中的善恶道德观。无论是从金燕西与白秀珠、冷清秋的人物关系上,还是金府的兴衰以及衰败后的坍塌,都明显地看出《红楼梦》对其深深的影响,甚至可以说《金粉世家》就是以《红楼梦》为样式进行现代都市的塑造的。但是在人物塑造上,《金粉世家》将众多人物扁平化,消解了《红楼梦》中人物的深度,呈现出明显的符号化特征。如金燕西就是一个单调的纨绔子弟的形象,不学无术,毫无内在涵养,一切的指向都是新鲜的玩乐,这与贾宝玉复杂的反叛性格截然不同。而白秀珠就是一个想要得到金燕西的富家千金,其他如鹏举、鹏荪、鹏振等也都只是在个人爱好与情趣中各有不同,但在人物内涵上都是纨绔子弟的符号,和金燕西并没有本质区别,都是张恨水道德观中“恶”形象的代表,这也体现了张恨水依旧延续着传统小说中对人物形象简单的善恶对比,来构成人物间的矛盾冲突。
  但是在冷清秋的塑造上,张恨水又有了新的突破。作者并没有将冷清秋简单地将她归为女学生或者新女性等符号,而是将她塑造为一个立体的带有小市民思想的女学生形象。一方面,作者赋予了冷清秋以女学生的才气与勇气,使他看起来似乎是一个新女性,但另一方面又给了冷清秋一些爱慕虚荣的市民气。冷清秋与金燕西的爱情悲剧,归根结底还是冷清秋个人对于金燕西“金钱攻势”下的接受,而并非是看中金燕西的才情。尽管作者认为“齐大非偶”是造成悲剧的主要原因,但冷清秋的市民思想却在主观上使这一桩婚事成为了可能,最终也为后来看清金燕西“腹中草莽”的本质而后出走埋下了伏笔。因而冷清秋其实是一个似新实旧的“新女性”。透过冷清秋最后的命运,张恨水在客观上还提出了和鲁迅一样的命题,即“娜拉走后怎样”。冷清秋的经济基础的缺失是悲剧的重要原因,而最终的自食其力其实正是逃走后张恨水给出的独立女性的出路。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金粉世家》中的人物塑造突破了传统人物的一般意义,带有更加广阔的社会意义与时代内涵,从而更具有时代特征。
  《金粉世家》在叙事与人物上既是对传统章回小说的继承,也是现代化的发展,这与张恨水的个人生活與道德观息息相关。而其中更深刻的根源,以及其他的现代化表现,是值得进一步探究的。
  注释:
  [1]张恨水. 总答谢———并自我检讨[N] .新民报,1944-05-20.
  [2]张恨水. 金粉世家[M] .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摘要】:20世纪初由于当时的中国正处于过渡期,这一特殊的背景,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小说界文化生态的变化,作者群读者群的变化,以及新文学的异军突起。而这些结果直接促使了社会、言情小说走向合流。整合后的社会言情小说在创作与叙事模式上都呈现了独特的形态。  【关键词】:言情小说;社会小说;整合诱因;整合形态  一、引言  在新文学产生以前,通俗小说曾是小说的正宗,创作队伍和作品也相当壮大。现代通俗小说由
期刊
【摘要】:易卜生剖析了一个为家庭而生的贤妻良母型女性,转变为不惜抛夫弃子、追逐自由的反叛女性的心路历程。《伤逝》则用男性的口吻,诉说了女性在男性话语霸权背景下的卑微与绝望。当娜拉问题被放置在五四风起云涌的特殊时段,关于女性解放的问题在中国知识分子笔下得到了不同的阐释。  【关键词】:娜拉;子君;女性解放  1907年,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中以“伊孛生”将著名的挪威话剧家易卜生及其话剧作品介绍到中国
期刊
【摘要】:品特的戏剧语言中沉默和停顿是明显标志,被称为“品特式”沉默、停顿。他的作品被指具有一种“现实的荒诞感”,而这正源于他的这种沉默。这种沉默不只是剧中人的沉默,还包括了剧作家的沉默。一边是剧作家不提供剧中人的身世,另一边是剧中人含混其词。在说出的词语之下经常是已经知道而又没有说出的东西,沉默不语的同时却又饱含着生活的真实。  【关键词】:哈罗德·品特;品特式沉默;不确定性;荒诞感  哈罗德·
期刊
【摘要】:自《雷雨》问世以来,可谓是集万千关注于一身,随之而来的批评也是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其中李健吾先生就是话剧演员出身,同时作为剧作家,又身兼文学评论家一职,所以他对《雷雨》相关言论尤其值得我们探讨与关注。本篇文章主要内容包括李健吾先生对《雷雨》这篇作品的批评产生背景、批评的具体内容,对被批评的作者——曹禺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作者对他批评的回应。  【关键词】:李健吾;《雷雨》;曹禺  “当年海上惊
期刊
【摘要】:沦落风尘的秦淮八艳之所以流传至今,不仅由于她们的美貌与才华,更与她们斗霜傲雪、不折不挠、生死无贰、尽节竭诚的气节有关,经历明清易代动荡的她们,在家国、情感之中,谱写了自己的壮歌。  【关键词】:气节;爱国情怀;刚烈;奉献  秦淮河源自于今江苏省溧水县东北,流经南京,入长江,是中国河流中最具脂粉气的一条河,静静流淌着的秦淮水仿佛也有着缠绵的味道。在秦淮河水的哺育之中诞生了一个个有气节的女子
期刊
【摘要】:80年代,一群女性作家异军突起,她们在创作中对于女性的形象心理的刻画独具女性的特色,首先作为女性这个性别本身来描写女性,这个是男性作家无法跨越性别这个隔膜所能做到的,而陈染就是这一群女性作家中独具个性的一位女性作家,她以细腻流暢的笔致表现女性在现代社会的困境,并且以个人的微弱的力量企图达到对强大困境的反叛与对抗。  【关键词】:陈染;枷锁;女性;对抗  陈染的小说创作起步于20世纪80年
期刊
【摘要】:本文意图运用拉康的镜像理论并结合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总体特征,尝试探讨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死者》中主人公加布里埃尔的主体意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幻想破灭的原因。根据拉康的理论,个体的身份形成于镜像阶段,是主体不断通过对他者的形象进行确认,从而形成对自我的认识。  【关键词】:《死者》;拉康镜像理论;主体意识;他者;误认  一.引言  《死者》是《都柏林人》的压卷之作,篇幅也最长,其内涵的复杂
期刊
【摘要】:近年来,中日关系降到冰点以下,日本大有走向军国主义的倾向。为防止日本再一次打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国有必要看透日本,提前做好战略准备。本文从美国作者露丝本尼迪克的《菊与刀》一束中分析日本人的极端性格。  【关键词】:日本文化;极端性格;菊与刀  自2012年中日钓鱼岛事件争端升级以来,日本一直试图修改和平宪法,再加上最近有相关消息指出日本正考虑引进萨德反导系统部署本土。这一系列的行为都让
期刊
【摘要】:宋庠、宋祁、叶清臣、郑戬号称“天圣四友”,仁宗天圣二年同榜进士。“四友”在文学上受到西昆体不同程度的浸染,在政治生活中表现出被动的“共沉浮”。以庆历元年遭贬为界,“四友”在文学上的交游唱和分为宝元、康定和庆历两个阶段。  【关键词】:天圣四友;交游唱和;庆历  田况《儒林公议》有记:“宋庠、叶清臣、郑戬及庠弟祁同年登第,皆有名称、康定中,庠为参知政事,戬为枢密副使,清臣任三司使,祁为天章
期刊
杜甫一生刳心于儒志,汲汲功名扬才浪漫。 诗人承继儒家学志,以辅佐贤明之君实现尧舜之道为其人生理想,青年时放言壮志登要津,中年之后哀黄鹄何所投,晚年蹉叹生涯相汨没。诗人言志放情于诗,诗歌跟随诗人的命运或张弛有度,或抑郁浪漫。  杜甫,天生的诗人,生于没落的官宦世家,自幼抽象地接受儒家社稷经纶的熏陶。“儒术”影响中国千年社会,儒学之上功名相辅,才子心怀天下、主导国家政治生活,理应据全,士人为此忙碌于心
期刊